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保护性耕作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之一,是一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兼顾、利国利民的革命性农业耕作措施。我省发展保护性耕作,不仅能促进粮食增产、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作业环节、蓄水保墒、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发展,还具有保护黑土地、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这项技术主要通过机械免少耕播种、化学除草、作物残茬处理、深松、表土耕作等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多地保持作物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水蚀、风蚀和地表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高产、高效、优质、低耗、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经济效益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实现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充分利用农业的可再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问题,保护性耕作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1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内涵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是国际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它的定义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它的核心技术和价值是通过免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其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采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除草等措施,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土壤保墒、培肥地力,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农机化实用技术。近年来,我省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推广宣传,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保护性耕作示范基  相似文献   

7.
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是相对传统铧式犁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能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表水分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能减少地表沙尘漂移,是根治沙尘暴的治本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能有效减少劳动力和机械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实施以残茬覆盖为主要内容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是实现保水、保土、保肥和保持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是旱作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保护性耕作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是治理沙尘暴和缓解旱灾发生的治本之策。其核心内容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并采取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适时深松和喷药等措施,以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保护性耕作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耕作技术,是农业部农机化司继“跨区作业”后,着力打造的又一品牌。该技术能提高土壤肥力和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保护性耕作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对传统耕作技术的一次革命。它是相对于传统翻耕、裸露休闲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通过少耕、免耕,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土壤风、水蚀,增强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项可以实现土壤保墒、培肥地力,增强农作物抗旱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减少作业环节,降低作业成本,实现农业稳产、增产的农机化实用技术。近年来,临邑县农机部门在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方面下大力气,多渠道、多途径进行推广宣传,投入大量财力物力进行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用该先进技术。机械...  相似文献   

12.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十五”期间农业部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它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蓄水保墒、节本增效等作用,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扩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麦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技术内容之  相似文献   

13.
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传统的耕作制度方面的一项改革 ,它改变了传统的铧式犁翻耕作业 ,而以少耕免耕、秸秆残茬覆盖、深松为基础的旱地保护性作业替代。保护性耕作减少田间作业工序 ,可提高农业耕作土壤的蓄水、蓄热、保墒和培肥的能力 ,以及水土流失 ,减少风沙危害 ,提高粮食产量和劳动生产率 ,保护生态环境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机械化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翁牛特旗的发展前景为题做一探讨。1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必要性1.1 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赤峰中部 ,是环京津地区沙源治理的重点地区 ,全旗属于中…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改革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对改良土壤性能、增肥地力、蓄水保墒、抑制沙尘暴、节本增效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说明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是发展节水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而且对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耕作是种植业不可或缺的生产活动 ,但不恰当的耕作 ,不仅收不到使作物增产的效果 ,甚至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壤贫瘠 ,直接影响农业发展和危害人类生存。人们在反思以往的生产方式的同时 ,保护性耕作———一种适宜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法就应运而生了 ,并成为当代农业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保护性耕作的应用会减少水土流失 ,避免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 ,大大提高土壤的保墒能力 ;它还能防止土壤风蚀 ,减少扬沙 ,改善生态环境 ;它减少了对土壤的人为破坏 ,改善土壤结构 ,培肥地力 ,为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护性耕作 ,大大减少了作业环节 ,…  相似文献   

16.
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是全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之一,农业灌溉用水短缺、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秸秆焚烧等生态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提高。因此实施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革传统耕作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势在必行。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容1.1保护性耕作概念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按照农作物栽培要求,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利用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保护土壤,培肥地力,蓄水保墒,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技术体系。1.2保护性…  相似文献   

17.
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可持续利用和农业节本增产增效为目标,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以秸秆覆盖留茬还田、免少耕播种施肥复式作业、轮作、病虫草害综合控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先进农业技术,具有防治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产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作用。核心技术是秸秆留茬覆盖还田和免少耕播种。  相似文献   

18.
阜新地区种植业高产高效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阜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农业结构特点,提出蓄水保墒、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粮草间作等集成优化技术内容,总结了综合保苗、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以期为阜新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阜新地区生态环境条件及其农业结构特点,提出蓄水保墒、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和粮草间作等集成优化技术内容.总结了综合保苗、蓄水保墒、保护性耕作、节水灌溉等高产高效技术措施,以期为阜新地区种植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浅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性耕作是按照作物的栽培要求.利用秸秆及残茬覆盖土壤,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并适时深松的一种耕作技术。由于它减少了土地翻耕,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保护生态环境,因此称为保护性耕作。它是一项把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具有社会、生态、经济综合效益的农机化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