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与普通旱育栽培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旱育相比,水稻无盘旱育培育的秧苗矮壮,根系发达,分蘖早、快、多,抛植立苗快,成活率高,返青迅速,省工、节本,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调整好种植业结构,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是实现垦区百亿斤商品粮基地的重要举措。提高科技含量,是高产、高效的捷径。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场1990年引进示范了水稻旱育宽窄行栽培,试验面积350亩,实测亩产538.Ikg,比对照的普通栽培亩增产43.4kg,增产幅度8.77%。1997年我场推广宽窄行8.l万亩,全管局推广68.26万亩,分布在15个农场,占人工手插的47·5%。1试验概况试验品种为东农416;亩用尿素gkg,二按5kg,硫酸钾3kg;4月15日一用日插种,全部采用壮秧剂有苗。待插秧苗素质较高;株高13cm,叶令35叶,报数11条。2插…  相似文献   

4.
5.
杂交水稻旱育抛秧是近年来才推广的一项先进技术,它具有七省两增的优点,因而迅速被广大农户所接受。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早稻旱育高效栽培的叶片粗蛋白质积累动态和稻米品质表现的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较湿润育秧具有校强的吸氮能力,叶片粗蛋白质含量高,有利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旱育秧较湿润育秧能改良稻米品质的某些性状,表现其整精米率和稻米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至白米率及垩白级别降低。综合米质性状较旱育秧配大田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技术较好。  相似文献   

7.
1992年在长沙将旱育秧和湿润育秧与大田“稀植、前控、中后促”栽培法(T栽培法)和“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法(C栽培法)组合成四套栽培技术体系。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旱育秧栽于本田后,其个体和群体的光合叶面积大,光合强度高,干物质积累多,生物产量高;南方早稻大田C栽培法较T栽培法,具有个体叶面积小、光合强度较低、干物质积累少,但其群体叶面积系数和生物产量高,有利籽粒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塑盘旱育抛秧超高产栽培中的障碍因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抛秧栽培法因改变了稻农世世代代“两脚插在泥窝里 ,曲腿低头大躬腰”的艰辛劳动 ,且简便易行、快速省时、省工省力、高产高效 ,深受稻农欢迎。与此同时 ,随着我国稻作科学研究深入发展 ,超高产栽培技术成果不断创新涌现与提高完善 ,使产量水平大幅提高。而塑盘旱育抛秧法在现有技术下难以使产量再大幅提高 ,平均667m2产量徘徊在450kg上下 ,很难突破600kg。对此我们通过大量调查分析和试验 ,在保留抛秧法最大优越性的基础上 ,对其有关限制单产进一步提高的障碍因素进行了技术改进 ,创造出露地旱育同伸多蘖大苗塑“砣”抛秧高产栽培法 ,…  相似文献   

9.
作者跟踪研究了旱育秧本田根系生长及产量形成的情况。结果表明:旱育秧较湿润育秧,个体和群体根系生长势强,分蘖多而发生早,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结实率和干粒重增加,产量提高。四套栽培技术中,以早播旱育秧配合本田适度密植、前促、中稳、后补栽培技术的产量最高,与其地上部和地下部群体生长均具优势,经济性状协调好有关,说明此技术更适用于南方早稻生产。  相似文献   

10.
11.
水稻旱育大苗秧高产栽培技术是成都市第二农科所杜文建所长等人针对稻—麦(油)两熟制地区,水稻栽培长期存在低温烂秧,立枯病、青枯病死苗,早播不能早插等矛盾,在日本“旱育小苗稀植栽培技术”原理的启发下.研究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考察秧龄和插植密度在早稻旱育秧栽培中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复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旱育秧秧龄可定为3.5~5.5叶,二因素互作显著,最适秧龄为4.5叶。秧龄4.5叶时,插植密度适宜范围25~30丛/m^2,以25丛/m^2最适宜。生产上适宜的组合是秧龄4.5叶、插植密度25丛/m^2。  相似文献   

13.
1993 ̄1996年试验示范推广结果表明,粳稻肥床旱育群体质量栽培增产优势显著。其高产群体特征主要表现为“五高”,即秧苗素质高、成穗率高、总颖花量高、单穗重高、抽穗后光合生产率高。其高产配套技术归纳为“五控”:①控制苗床水分,培育标准旱秧;②控制栽插密度,推行扩行稀植;③控制前期用肥,加大穗肥比重;④控制无效生长,及时排水搁田;⑤控制病虫草害,保障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4.
<正> 前言壮秧是创造水稻高产的基础。“秧好半年粮”是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水稻的产量是由单位面积内的穗数、每穗成粒和千粒重三因素构成的。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同一品种的千粒重变动幅度不大,而壮秧则对穗数和穗成粒数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壮秧插秧后才能早生快发,早分蘖,多分蘖,增加有效穗数,穗大粒多,从而获得高额产量。  相似文献   

15.
张玉军 《北方水稻》2010,40(4):44-46
通过几年来生产实践,阐述建三江分局水稻旱育秧田的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规范化建设、智能化监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和模式化栽培体系,总结和探索黑龙江寒地水稻旱育秧田生产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寒地水稻育秧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时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水稻旱育秧苗存在操作复杂、幼苗立枯病多等弊病,提出旱育水管的理论依据。并推出了安康地区水稻育秧旱育水管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7.
水稻旱育抛秧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品种选择、塑盘旱育秧、大田抛栽和大田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淮北地区水稻旱育抛秧生产上的栽培技术经验,其中,从苗床地选择与处理、秧盘及营养土准备、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塑盘旱育秧技术,从大田施肥、精细整地、合理抛秧及抛后水浆管理、肥料运筹、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大田抛栽及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目前普遍推广应用的水稻旱育秧苗存在操作复杂、幼苗立枯病多等弊病,提出旱育水管的理论 依据,并推出了安康地区水稻育秧旱育水管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江海 《北方水稻》2006,(Z1):101-101
通过对水稻旱育壮秧肥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壮秧肥育苗,秧苗株高增加5mm,茎基宽多0.02mm,穗数增加31穗/m2,产量增加9.4%。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