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頔 《河南农业》2014,(15):51-52
<正>转基因的英文直译是Transgenic,也就是把一种生物的一段基因编码,移植到另外一种生物体内。科学家们用分子生物技术和植物基因工程来分离基因,然后把一种特殊的基因移植到另一种植物里。比如,科学家们首先找到一株带有抗旱基因的植物,然后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另外一种抗旱性差的种子里。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特别是有关转基因大豆进口的争议一直不断,作为发达国家的美国是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呢?笔者深入美国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自1983年世界上首例转基因作物问世以来,转基因食品已成了公众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一种产品。"转基因"究竟是怎么回事?什么样的食品才算转基因食品?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主流仍然是分子生物学、基因和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全球范围内以植物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形成。然而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引起了激烈争论,许多人反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性状改良。究竟如何认识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是值得深思的。本文从转基因技术引起的对生物安全的担忧、转基因作物安全争论的起因谈起,对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作物到转基因作物的潜在价值以及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具体、全面、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作物和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的生物科学主流仍然是分子生物学、基因和以基因为核心的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全球范围内以植物基因工程为核心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形成.然而在20世纪末,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引起了激烈争论,许多人反对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进行生物性状改良.究竟如何认识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技术,是值得深思的.  相似文献   

5.
《农家参谋》2014,(11):4-8
自从"转基因食品"出现,就一直争议不断。近日,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我们试图通过本文的全面解读,使广大读者能够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何为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的过程。而转基因食品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  相似文献   

6.
2012年2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粮食品种上应用转基因技术",再度引发了社会各界关于转基因的热议.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威胁人体健康?转基因作物是否会破坏生态环境?抗虫转基因作物会产生"超级害虫"吗?转基因,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本刊记者力图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将支持转基因的"正方"与反对转基因的"反方"两大阵营的观点如实反映出来,供大家了解并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7.
陈晓  戴刚 《河南农业》2012,(3):43-45
生物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备受争议。2009年,作为主粮的2个水稻转基因事件获得我国农业主管部门的安全审批之后,有关转基因的争论更加激烈。转基因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必要性?世界各国对转基因产品都持什么态度,怎么管理?如何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如何监督管理转基因研究及应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转基因技术研究发展很快,筛选、鉴定转基因植株是基因转移的必须环节。本实验利用农杆菌(含有pARTGF植物表达载体)介导法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植株,经过含有卡那霉素培养基的抗性筛选,初步筛选出转基因马铃薯植株A、B、C分别为5株、7株、8株;将筛选的转基因马铃薯植株利用PCR进行检测,经分析,其结果初步表明,已成功将目的基因转入马铃薯基因组中,并获得阳性植株分别为2株、4株、5株。  相似文献   

9.
罗昌  黄丛林  张秀海  吴忠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68-11971
叶绿体转基因工程与核转基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包括: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基因的原核表达形式,无位置效应和基因沉默现象,环境安全性好。目前已经有许多作物品种通过叶绿体基因工程获得了抗除草剂、抗虫、抗病、耐盐耐旱的特性。叶绿体转基因植物是作为生物反应器的理想系统。但是叶绿体转基因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转化效率低、单子叶植物再生系统的确立与筛选以及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获得。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转基因哺乳动物的研究概况,综述了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基本方法,外源基因的整合和表达,转基因哺乳动物的检测方法以及哺乳动物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提到转基因食品,老百姓的心里都不免有些发怵,担心会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甚至有人会想象转基因就是"洪水猛兽",如果把猕猴桃给转基因化了,会不会变成动物?对于老百姓的担心,江苏省科协举办的系列高端科技报告会上,中科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表示,现在很多人把转基因食品和有害食品画上等号,一看就不是很科学的,国外做了多年的转基因东西,没有发现有一例安全问题。相反,基因生物将使得我国在水土、农业、化工的应用上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技术是一种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核心,对基因进行修饰、改造,从而定向改变生物体遗传性状的技术。基于转基因技术在大豆中的应用,从技术研发手段、外源基因挖掘、转基因大豆品种、大豆除草剂、种植面积、研发体系等方面对国内外转基因大豆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概述,以期为发展中国大豆转基因技术提供借鉴和参考。分析指出,国外转基因大豆研发能力较为成熟,大豆外源基因转化技术主要采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和微弹轰击法,通过cp4、dmo、Pat、cry1Ac、fatb1-A等目的基因的表达,得到抗虫、抗除草剂、高油酸以及具复合性状的大豆品种,同时转基因产权保护体系比较健全,促进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而中国转基因大豆研究多为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因检测和再生体系培育,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缺乏创新性,存在转基因安全性结论未定、舆论环境尴尬、研发体系不完善、审批过程复杂、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开发数量少,高油、抗生素抗性等功能性基因挖掘不足等问题,制约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进程。今后应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考核制度、强化产学研模式、完善转基因产权保护机制、加强转基因科普与监管,为转基因技术及其产业化营造更加健康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植物的筛选与检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近年来,转基因的研究进展很快,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筛选检测是基因转移的必须环节。本文综述了转基因中选择试剂的种类和应用范围;转基因植株的检测方法。Kan抗性基因、Gus基因、Bar基因是可安全使用的选择标记基因,其它选择基因的安全性尚待进一步评价。Gus基因可检测外源基因的表达部位,可作为首选的报告基因。PCR是早期检测的较好方法。Southern杂交特异性强,可以研究外源基因的整和状态、位置数及外源基因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因而应用最多。Westerm杂交结果与性状表现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08,(3):4-6
<正>绿色和平组织认定这是一个转基因品种,育种人坚称这是普通稻种,是鉴定结果错误还是有人说了谎?出于对食品安全问题考虑,中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上市的态度十分慎重。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于2004年启动了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生产的审批程序,但至今并没有批准任何一例转基因水稻作商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抗虫棉花基因类型及原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5-118
评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植物外源凝集素类基因、RNA干扰技术涉及到的一些昆虫来源基因等几类抗虫基因的抗虫机理及其在转基因棉花中的应用,并分析了抗虫转基因棉花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通过回顾总结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已取得的成果,以了解我国现阶段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进展程度,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抗虫棉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6.
将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水稻的主要外源Cry1A(B)基因、BAR基因、CP4-EPSPS基因、PAT 基因和内参RBCL基因目标片段分别克隆到克隆载体pMD18-T中,构建获得的质粒可作为定性检测3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上述外源基因的通用标准分子质粒pMD18-T-PAT-CP4-EPSPS-Cry1A(B)-BAR-RBCL,长约4.7 kb.经过双酶切、测序及PCR扩增,获得与预期片断大小及序列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证明所构建的标准分子质粒是正确的,可以用来作为不同品种转基因粮食作物定性检测CP4-EPSPS基因、Cry1A(B)基因、BAR基因和PAT基因的通用阳性标准分子.  相似文献   

17.
转基因植物具有多样性,它能够增强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转基因植物本身及其转入基因在获得新基因后,对环境的忍耐力如耐除草剂、耐寒、耐旱、耐涝、耐污染、耐贫瘠土壤以及对有害生物的耐受性等方面,比非转基因植物强;增强对环境和对有害生物的耐受力;增强繁殖能力和生存力.转基因植物作为自然界中的外来物种,其安全性引起了全球社会的普遍关注,由此产生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更加引起重视.对此就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进行了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转基因食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趋利抑弊,使人类利用其合理基因品质,从而满足人类对于转基因食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防龋转基因生菜的生态安全性,采用转基因生菜作为花粉供体,四周种植非转基因生菜(对照组)为花粉受体,在种子成熟期,距离转基因生菜植株边缘8个方向的不同距离(0.5 m,1 m,3 m,4 m)处收集非转基因生菜种子于实验室培养后,采用 PCR 技术对非转基因生菜子代植株进行外源目的基因 gtfB-ctxB 检测。结果表明:距转基因生菜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的部分非转基因生菜子代植株中检测到外源目的基因。基因漂移频率随距离的增加而呈明显递减趋势,在距中心0.5 m 处漂移频率最大为25%,距中心4 m 处最小为0。风是影响基因漂移频率的主要气候因素,顺风方向漂移频率约为逆风方向的2.25倍。说明,转基因生菜中外源目的基因可通过花粉漂移至周边非转基因生菜植株中,风向可能是影响外源目的基因漂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将携带外源基因的DNA导入昆虫的基因组中的技术就是昆虫转基因技术,所获得的具有新导入基因表现型特性的昆虫即成为转基因昆虫。自从1982年成功转化出首例转基因果蝇以来,转基因昆虫的研究便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兴趣。已经获得成功的转基因昆虫有黑腹果蝇、海地果蝇、地中海实蝇、  相似文献   

20.
<正>记者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已被列入我国科技重大专项。国务院为什么一再强调,要加快发展转基因育种?其紧迫性和意义是什么?范云六转基因育种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向。在世界范围内,以转基因育种为最主要内容的生物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败对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所产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尤其像中国这样一个以传统农作物为主要出口产品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