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宁夏灌区气候条件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较差、≥10℃平均积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总日照等气象因子对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及产量有较大影响。其中,平均相对湿度及平均降水量对玉米生殖生长期的影响较为明显;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总日照等气象要素对玉米全生育期的生长影响非常重要。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日照越充分,玉米产量越高;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越大,玉米产量越低。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忻州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利用河曲、五寨、五台、繁峙、忻府区5个气候代表站1981—2009年玉米生长期间日照时数、平均气温、降水量、≥10℃积温等农业气象资料及玉米产量资料,应用滑动平均、线性倾向估计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建立了气象要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近29 a,5个县(区)的降水量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日照时数、平均气温与玉米气象产量五寨、五台和河曲呈正相关关系,繁峙和忻府区呈负相关关系;≥10℃积温河曲、五台和忻府区与玉米气象产量呈正相关关系,五寨和繁峙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县(区)各气象要素影响的程度不同,5个县(区)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的均为平均气温;五寨、河曲和繁峙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年降水量;五台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排第2位的为日照时数,忻府区对玉米气象影响排第2位的为≥10℃积温。  相似文献   

3.
2016年在新疆兵团第二师农试站,进行了膜下滴灌玉米的灌溉试验研究,通过开展并获得3种不同土壤水分情况玉米试验结果,对膜下滴灌玉米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玉米生长指标、玉米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研究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土壤水分在65~85%θ田持处理的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最优,可以实现玉米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状况是影响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探讨水分差异对玉米各生育时期根重及产量的影响,在白银市靖远县进行了不同灌水处理对膜下滴灌玉米0~100 cm土层根重及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对膜下滴灌玉米根重产生了重要影响;膜下滴灌600 m~3/hm~2与大田漫灌900 m~3/hm~2在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而用水量却减少了33.3%。试验为探索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灌水量与根重、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河西地区玉米高产栽培及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在甘谷县一年两熟区进行了垄膜沟灌条件下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甘谷县两熟区,适当的秸秆还田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增加玉米生物产量和土壤水分,是种植地膜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之一。在秸秆还田量为8 000 kg/hm2时,平均产量达到最高,为9 706 kg/hm2,较对照增加18.7%;土壤水分最高,垄上为13.60%,垄沟为14.48%,可在生产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玉米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率,以玉米为试验材料,在自然条件下,通过灌溉和非灌溉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土壤湿度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田表层(O~30cm)与深层(30~50cm)土壤水分随时间的波动趋势相似,但表层土壤更易受外界影响。生育期内不同土壤湿度对玉米生长性状、干物质重及产量影响显著。灌溉处理为玉米生育期提供了更适宜的土壤水分,利于玉米地上干物质的累积,玉米进入乳熟期后,适当地灌溉更有利于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覆膜灌溉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及对玉米生育性状、产量等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灌溉方式,为节水灌溉技术在本地区的全面推广提供数据支撑。试验结果显示:膜下滴灌的耕作方式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延长玉米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条件最好。膜下渗灌产量最高,达949.57 kg/亩,亩增产424.46 kg,增产率为80.83%,但和膜下滴灌的产量之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
气候条件对玉米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沈阳市1987-1996年气候资料和玉米平均单产水平分析显示:4-9月降水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7-8降水量影响最大;光热条件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求,但短时段光热条件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旱,涝灾为玉米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灾,雹灾对产量有一定影响,但仅限于局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三大农作物,具有管理简单,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生产特点,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玉米生产过程中,温度和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对促进玉米健康生生长,提高玉米发芽率有着显著作用本。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温度与土壤水分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每年的粮食供给中玉米的产量占据很大的部分。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平均气温、平均日照时数、平均降水量等对玉米的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山西作为我国主要的玉米生长地之一,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地之一。由于山西是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处在中纬度带的气候区,在降水量及平均日照数方面能够充分满足玉米的生长,所以,经过长久的农作物种植经验的研究,发现玉米是山西最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之一,根据山西农作物的种植区域简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因素对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栽培因素(品种、密度、氮肥、覆膜、补灌)对玉米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高密度的栽培方式减少了土壤表层水分的散失;耕地覆膜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分条件,玉米籽粒灌浆期耗水量最大,土壤含水量相对其他时期较低;玉米整个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均有下渗的现象,深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较高;适量高密度种植富友9号玉米,并且配施适量的氮肥,有利于玉米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生长过程中水分利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是影响玉米根系分布的重要指标,早期缺水对玉米根系向土壤深层的延伸程度大于只在玉米生长中期缺水处理;玉米生长前期对水分需求非常旺盛,会直接影响玉米整体生长期,进而影响作物产量;后期水分亏缺,能够提高玉米对水分的利用率,对作物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00—2018年舞阳县小麦生长期间的气象资料及小麦产量资料,分析气象因素之间以及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月降水量与光照之间有很强的负相关;降水量与气温之间负相关不明显;光照与气温之间成正相关。降雨量和光照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温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因此,温度最有可能成为决定产量的主要因素。该试验研究结果为未来冬小麦持续高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气象因素对河南省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河南省气象因素与玉米气象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河南省郑州市为代表,将玉米生长划分为5个生长阶段,选取郑州市2007—2016年的气象数据及玉米产量数据,采用HP滤波法求得玉米的气象产量,采用不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求得玉米气象产量与各生长阶段气象因素的关联度,发现区间灰数绝对关联模型的排序结果更加符合实际,进而采用该模型分析各气象因素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日最高气温(0.642 3)、日平均气温(0.618 5)在玉米乳熟—成熟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较大;平均相对湿度在玉米出苗—拔节(0.604 1)、拔节—抽雄(0.593 2)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较大,日照时数在玉米出苗—拔节(0. 579 6)及乳熟—成熟(0. 589 2)阶段对气象产量产生较大影响,日最低气温在玉米播种—出苗(0. 606 4)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最大,平均风速在玉米乳熟—成熟(0. 579 6)阶段对气象产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衢州地区柑橘生长期中影响其产量的气象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在生长过程中受到平均日照、平均温度、平均降水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等因子的共同影响。在柑橘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和冻害期,各气象因素影响相对较小,而在萌芽期、开花期和采摘期,各因素对柑橘产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平均气温对柑橘产量影响最大;在萌芽期与冻害期平均降水量与柑橘产量呈负相关;平均日照对柑橘的整个生长过程及柑橘产量影响较大,并且相对稳定持续。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邢台地区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要素变化规律和玉米生产潜力发挥的限制因子,利用邢台地区17个气象站1971—2006年气象资料和1983—2006年夏玉米单产数据,对夏玉米生产潜力做出估算,以直线滑动平均法分离气象产量,进行了气象要素和气象产量间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光合生产潜力为24818kg/hm^2,光温生产潜力为20437kg/hm^2,光温水生产潜力为11723kg/hm^2,分别是现实生产力的3.6倍、2.9倍、1.7倍,水分条件是限制生产潜力发挥的主要因素;夏玉米趋势产量年际间变化较为平稳,气象产量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大,农业生产表现出气候脆弱性,生育期总降水量及总日照时数是年际间气象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生育期总降水量与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直接通径系数为0.363,气象产量与生育期总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其直接通径系数为-0.385;生育期内以旬为时间序列气象因子中,气象产量与6月上旬日照时数、7月下旬平均气温、7月中旬降水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邢台地区夏玉米生产的气候脆弱性与该地区降水量的年际间波动相关,发育关键期光温条件对夏玉米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区,以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针对不同施肥量下玉米去留分蘖处理对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去留分蘖不是影响收获产量的主要因素,生产中留分蘖能简化田间管理,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氮磷钾肥施用比例是影响各处理产量及构成因素的主要因素,配施比例对去留分蘖产量及构成的影响较大。合理配施氮磷钾肥有利于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长及收获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肥料施用模式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于山东省临沭县进行了玉米田间试验。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4个不同的施肥模式,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品质情况。结果表明:肥料施用模式对玉米生长、产量及品质存在显著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缓释肥与无机肥配施增产效果较好,是最适宜临沭县玉米田间生产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9.
频繁的旱灾是制约洛阳旱地小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通过采用塑料管填土种植、无色塑料棚控制小麦生育期内的土壤底墒水及各次模拟降水的特殊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对旱地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小麦生育期间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对其产量影响极大,且在降水相同条件下,底墒水增加,小麦产量亦随之提高。因此,在丘陵旱地小麦生产中应特别注重蓄水保墒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播期延迟加快玉米生育进程,影响玉米产量形成,不利于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不同播期对玉米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开展试验,旨在阐明合理播期下玉米的产量形成特性,为高产玉米的种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籽粒产量的形成对播期的选择比较敏感,主要因为各生育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存着显著差异。播期间的产量差异在低氮条件下较大,高的氮肥施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播期推迟对产量的影响。在播期延迟条件下,适量增加氮肥的施用量,促进前期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指数的增加,有利于降低播期延迟对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