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田 《畜禽业》2000,(8):62-63
1 及时做好母猪的更新与淘汰,保持猪群始终处于良好的繁殖状态。种母猪的年更新率25%以上,公猪的淘汰率50%以上;1~2胎的年青母猪应占基础母猪的30%,3~6胎的经产母猪占60%以上,7胎以上的老母猪只占10%以下。 2 认真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促进其发情与发育,是保证母猪高繁殖力的基础。对后备母猪采取按体况饲养、适当控料的饲喂方式,使后备母猪的体况保持在五级评分的2.5~3分或十级评分的7~8成膘情。 3 后备母猪的配种必须在8~9月龄以上、发情2~3次以后,体重110~120kg上时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2.
黄玉洪 《畜禽业》2007,(2):20-21
<正>正常情况下外种后备母猪在6~7月龄,体重在70~80kg时就达到性成熟,建立正常的发情周期。在8~9月龄,体重达90~110kg时,就可以开始配种。可是在实际生产中,部分后备母猪超过此年龄及体重仍不发情,这对规模化猪场扩大规模及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多数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及体成熟之后,只有85%~90%的母猪能正常发情、配种,有10%~15%的后备母猪达到性成熟与体成熟仍不发情,这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如能使这些后备母猪正常发情、配种,并受胎,对提高母猪的繁殖率和猪场经济效益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畜禽业》2014,(3)
<正>后备母猪一般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在多数种猪场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死亡,老龄、发情配种异常,屡配不上,多次流产,足脚不便,难产后恢复不良,泌乳和护仔性能差等淘汰的母猪。选留数量:基础母猪数×年更新率,規模化猪场一般年更新率为25%~40%,平均为30%,更新速度快,有利于提高种母猪群的质量。但更新速度快,会使种母猪的培育成本增加,增大了每头仔猪的生产成本。更新速度慢,有利于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但由于不能及时淘汰衰老和品质较差的种母猪,影响整个种母猪群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正常培育的后备母猪应当在7~8月龄,体重达到120kg左右开始配种,但现在很多猪场出现了后备母猪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现象,造成后备母猪不能及时配种,降低了母猪的年繁殖力,增加了养殖成本的投入,降低了猪场的综合效益。笔者试着从营养、饲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3)
<正>猪场在生产实际中经常会遇到母猪长期不发情、发情延迟或发情不明显的问题,特别是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一些猪场年淘汰母猪中约有20%的母猪因为此种原因而被淘汰,给养猪生产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一般来说,后备母猪达到8~10月龄,体重100~110 kg以上而不发情和断奶母猪超过10 d仍不发情就视为乏情。一般认为后备母猪不发情不超过3%为正常。而经产母猪不发情情况更为突出。1引起母猪不发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6,(5)
正规模化养猪场能繁母猪年淘汰率30%左右,一个万头养猪场每年至少需培育合格的后备母猪150头。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和繁殖潜力直接影响到养猪场的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要养好后备母猪,首先必须选留生长发育性能突出、繁殖性能优异的个体,其次在日常饲养管理上要强化以下工作。1科学饲养1.1后备母猪日粮的选择后备母猪在75 kg体重前饲喂生  相似文献   

7.
<正>某年产11万头猪苗的规模化猪场通过细化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成功地提高了猪场母猪的繁殖性能。2008年1月至11月猪场月平均分娩率达91.3%,单头母猪胎均健仔10.26。场部在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饲养管理上的一些成功经验希望能和各位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8.
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仕成 《畜禽业》2012,(12):42-43
后备母猪情期受胎率的高低和头窝产仔数的多少,既影响到养猪生产的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又关系到母猪是否被淘汰。当前养猪生产中,很多小型猪场的杂交后备母猪到配种年龄时,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发情配种后不孕的情况时常发生,致使后备母猪的淘汰率增加,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在此探讨提高后备母猪发情率和受胎率的技术措施,给养猪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规模化猪场后备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规模化猪场为了保证合理胎龄结构分布,具备高繁殖率的种猪群,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比例(一般30%)的更新率,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到繁殖群中去,以维持种猪群的生产需要。补充的数量已引起猪场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而补充的质量有时未引起关注,导致补充的数量虽然多,但真正投入到生产中的少,做得比较优秀的后备母猪  相似文献   

10.
<正>在规模化养猪生产中,每年大约有25%~35%的基础母猪由于种种原因(疾病、饲养管理不当、遗传缺陷等)被淘汰。为了保证猪场的正常生产的均衡性,使繁殖母猪持续的保持较高的生产水平,就需要及时补充后备母猪。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机器,一个  相似文献   

11.
<正>新建猪场和老猪场每年必须选留和培育出占种猪群25%~30%的后备公、母猪来补充、替代老弱、病残、繁殖性能降低的种公、母猪,只有使种猪群保持以青壮年优秀种猪为主体的结构比例,才能保持并逐年提供养猪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现在规模商品猪场都选  相似文献   

12.
刘忠敏  邹成义 《畜禽业》2004,(12):50-51
选择体重约30kg左右的后备母猪,按体重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5个重复,设计不同蛋白质饲料来源的A、B、C三种日粮,进行饲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3%的优质动物蛋白质,可提高生长期后备母猪的日增重11.0%~13.69%,饲料利用率提高8.85%~12.3%,降低饲料成本10.0%~11.5%。  相似文献   

13.
赵晓青  李静 《畜禽业》2012,(7):48-49
<正>笔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适度规模养猪的一些经验,以供同行参考。1后备母猪的选留及培育1.1引种或留种一般饲养瘦肉型二元母猪,应从扩繁场引进,要求符合种用要求,乳头在7对以上,在60kg前购买,以便到自己猪场后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后备母猪也可自己选留,要求在60kg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1.2引种注意事项一是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  相似文献   

14.
钟美妹 《畜禽业》2010,(1):52-53
<正>目前国外很多猪场的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基本在20头左右,而中国母猪的年提供断奶仔猪的头数平均为15头,比养猪发达国家的母猪年提供仔猪数少5~7头。其原因是国内养猪生产中从后备母猪开始到断奶都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后备母猪乏情是养猪场非常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养猪规模在几百头以内的小型猪场愈显突出。作者在指导学生实习和为养猪场作技术服务中经常遇到这个问题。有的猪场后备母猪的乏情率达到30%~40%,虽然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处理,但效果不很明显,不能适时配种,给养猪场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后备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优选后备母猪并实施精细化抚育策略,是养猪生产工作中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直接决定后续后备母猪是否可以生产出优良后代。部分养猪场由于存在不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后备母猪成活率低且不发情,不利于后续猪场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基于此,探究后备母猪饲养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总结了饲养管理要点,旨在最大化提高猪场生产潜力,提升整个猪场的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正>猪场的效益取决于母猪的生产性能,如何管理好母猪,使其多产仔、产好仔是猪场中的关键。1后备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一般的留种原则是选择形体好、母性好、性情温顺7对乳头以上的作为  相似文献   

18.
陈仕福 《畜禽业》2013,(5):46-47
科学的选育、选配、后备母猪是提高规模化猪场养殖效益的关键。文章介绍了后备母猪的选择、科学配育、疫病防控及合理淘汰、群体优化等经验,以帮助猪场科学、高效饲养管理后备母猪,获得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现代养猪业的不断发展,养猪利润也不断下降,据调查,猪场经济技术指标盈亏点为每头母猪年出栏14头仔猪。因此,提高母猪产仔率,是养猪户和猪场能否获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提高母猪的产仔率。1后备母猪的选择后备母猪的质量对养猪场的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选好后备母猪是一项非常重要环节。1.1健康情况身体健壮,无遗传疾患。1.2体型外貌具备品种特点,生殖器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20.
<正>猪蓝耳病又称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繁殖障碍、呼吸困难、耳朵蓝紫、并发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为主要特征。2011年1月26日,扬州某猪场引进180头长大姜曲海猪作为后备母猪,引进后很快发病,经抗菌消炎治疗没有效果,死亡淘汰后备母猪5头,送初死亡的两只去扬大动物医院检验,最后确诊为该场猪只同时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与猪蓝耳病,立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二十天左右疫情被控制,诊治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