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卢健  傅得均  吴东芬  刘瑜  骆耀平 《茶叶》2015,41(1):8-11
为建立茉莉花茶挥发性物质的SPME/GC-MS快速测定条件,本研究利用干茶法研究了SPME萃取条件中试验用茶量、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三个因素对茉莉花茶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茉莉花茶挥发性物质的SPME优化萃取条件以在50 mL萃取瓶中,用茶量为2.5~5 g,置于60℃水浴中,萃取时间为40~60 min合适。  相似文献   

2.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配花量在69%~115%之间,配花量递增,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亦随之增加,当配花量达到96%以上,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茶坯的吸香已趋于饱和。采用湿窨工艺窨制高档茉莉花茶的适宜配花量为90%~100%。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共69种,包含10种醇类化合物、29种碳氢化合物、24种酯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花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约占30%。每组化合物均有一个主导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芳樟醇为主;碳氢化合物中以α-法呢烯为主;酯类化合物中以乙酸苄酯为主;其他化合物中吲哚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结合固相萃取(SPE)-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运用批量平衡法测定不同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拟合Freundich、Langmuir和DMM双模型方程,分析吸附-脱附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实验表明,在高浓度时,土壤对克百威的吸附/脱附量与吸附平衡溶液中克百威的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而低浓度时,克百威吸附-脱附量波动明显。实验结果拟合Freundich方程效果最佳,检验参数Kf和n值与受试土壤理化性质间呈相关关系。土壤中粘粒、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CEC)对吸附量影响大,而在脱附行为中,CEC、砂粒、  相似文献   

6.
窨制茉莉花茶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甲氧基苯类化合物是影响熟普洱茶香气的重要因子.将所筛选自身代谢能产生此类物质的曲霉属真菌人工接种于毛茶原料,能有助于提高产品风味.本研究以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所确定的7种曲霉属真菌为实验材料,用察氏液体培养基30℃恒温培养15天,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方法收集所产生挥发性化合物,配合用GC-MS分析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窨制次数的福州茉莉花茶为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结合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TF index)和感官评价等指标,为全方位评审茉莉花茶质量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从一窨到五窨一提,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与种类逐渐增加,最终分析得到了77种香气成分。茉莉花茶的品质从四窨到五窨有显著提高,而五窨茉莉花茶质量略低于五窨一提,但并无显著性差异。因此,综合成本和工艺繁简考虑,选择五窨茉莉花茶作为最佳窨制次数花茶。该研究为优化茉莉花茶的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香气是茉莉花茶的主要风味指标之一,占茉莉花茶感官审评权重的35%,因此,充分了解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对茉莉花茶品质进行有效调控。文章综述前人对茉莉花茶香气、加工工艺以及茉莉茶香气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威威 《福建茶叶》2023,(5):128-130
茉莉花茶品质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产量及销量双一流茶类。茉莉花茶加工工序复杂,对加工人员技术要求较高。当前茉莉花茶的香气未能发挥最大利用率,茉莉花茶坯吸附香气不充分,干燥过程中会使鲜花香气挥发散失,影响茉莉花香气利用率。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了新技术与设备在茉莉花茶加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实验的方式,将新工艺下的茉莉花茶其感官、内含成分、香气利用率与传统工艺相比,新工艺下,茶坯含水量为10%,时间在6h内,温度在50℃条件最优;内含成分方面新工艺较传统工艺相比叶绿素a含量较低,叶绿素b总量较高,叶底更加均匀,干茶外形及茶汤色泽无明显差异,茶多酚、儿茶素较低,游离氨基酸有所增高,儿茶素品指数升高。挥发性的醇类、醛类、酮类挥发物质含量低,与传统工艺相比,能够保证茶的浓郁甜香。茉莉花香气利用率方面新工艺较传统工艺相比高出2.8倍,茉莉花茶新工艺操作便捷,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加工时间,茉莉花香气利用率高达70.19%。  相似文献   

11.
以高级的烘青绿茶和高香的单瓣茉莉鲜花为原料,采用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茉莉花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窨制工艺及双瓣茉莉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相比较,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浓厚、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浅黄绿明亮,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而且提高成品茉莉花茶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2.
福州8种主要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福州地区的8种茉莉花茶进行香气成分的测定,同时采用内标法确定各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并对结果进行比较与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8种茉莉花茶样品中挥发性化合物达47~55种,特征香气中共同的挥发性化合物有26种,包括醇类、醛类、酯类、酸类、酮类、酚类、杂环类、烃类等八大类化合物;萜烯指数的范围为0.937~0.970;茉莉花茶香气指数的范围为2.752~5.632。综合对8种茉莉花茶的等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茉莉龙芽、茉莉针王、生态花茶品质最高;茉莉银毫、茉莉龙毫和茉莉大白毫次之;茉莉白龙珠和特级花茶等级最低。该研究为有效区分福州茉莉花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论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杨伟丽 《茶叶科学》2001,21(2):81-84
本文对花茶湿窨中茶坯吸香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多年研究 ,结果表明 :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分和水浸出物是吸香的载体 ;茶坯的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随其含水量增加而增强 ;茶坯的吸附量与其比表面积有关 ,而茶坯的比表面积和吸附量与其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茶坯的吸香效果与堆温和配花量呈显著正相关 ;吸附和解吸平衡与不同茶坯有关。这些变化规律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影响茉莉花开放释香的环境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初步研究了温度、湿度、水分供应、茶坯窨制等环境因素对茉莉鲜花开放释香的影响 ,结果表明 ,高温不仅降低了呼吸高峰和呼吸速率、而且抑制鲜花开放和香气释放 ;高湿及供水对鲜花开花释香具有促进作用 ;茶坯低温窨制有利于鲜花开放释香  相似文献   

15.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