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枸杞害虫种类1.1枸杞蚜虫每年10月20日~11月20日调查越冬卵基数。翌年3月20日~4月10日选30cm长的枝条20~25枝,调查枝条上越冬卵孵化率。结果表明,蚜虫发育起点温度为8.9℃。发生为害期为4月15日~5月5日,高峰期在5月20日~6月20日。1.2枸杞红瘿蚊3月20日前,以3cm、6cm、9cm  相似文献   

2.
南岭天蚕属大蚕蛾科一化性珍惜物种,以卵态幼虫越冬。将天蚕种卵在4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护,研究天蚕种卵的不同的保护方法、保护温度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温度在-2~-16℃的范围内冻害,各区组的孵化率:低温库内-2℃区组孵化率为74.6%,自然雪埋-16℃区组孵化率为73.8%,室内自然-14℃区组孵化率为73.6%,冰箱低温-4℃区组孵化率为73.2%;孵化率分别相差0.8%、1.0%和1.4%。平均孵化率为73.8%。确定种卵在20~23℃、相对湿度70%的环境条件下孵卵期为20d,孵化期为15~17d。本研究为人工养殖适时收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以米蛾卵为中间寄主的稻螟赤眼蜂规模化繁殖技术,对不同蜂卵比及接蜂时间进行试验比较。结果表明:蜂卵比和接蜂时间对稻螟赤眼蜂的寄生率影响较大,对羽化率影响不明显,对雌蜂率没有影响。蜂卵比为1∶10、1∶15、1∶20时寄生率分别达到91.22%、90.49%和84.71%。蜂卵比为1∶10时接蜂时间24~36 h、蜂卵比为1∶15时接蜂时间36~48 h、蜂卵比为1∶20时接蜂时间48~60 h寄生率均较高。蜂种扩繁采用蜂卵比1∶10接蜂时间24 h,可提高蜂种羽化率,工厂化大量生产应采用蜂卵比1∶20接蜂时间48 h为宜。  相似文献   

4.
柞蚕蛾病害与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通过对柞蚕病蛾及造卵量、绿卵率的调查 ,进行了茧质、暖茧温度与蛾期病症、造卵量、绿卵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柞蚕病害对雌蛾造卵量的影响 :绿肚蛾 >微粒子病蛾 >背脉炎蛾 (不含微粒子病 ) ,依次减少卵量 (32± 3) %、(19± 10 ) %、(12± 3) % ,前 2种病蛾与内染茧有密切关系 ,背脉炎蛾因高低温暖茧症状加重。赤眼蜂柞蚕寄主卵生产宜用 2 0℃~ 2 2℃、RH 75 %~ 85 %暖茧发蛾。上述 3种病蛾 ,卵壳不够成熟 ,易破碎 ,其剖腹卵千粒重轻 ,绿卵率相对偏低。正常情况下 ,绿卵率是一常数 ,赤眼蜂生产中不宜过于强调靠挤压法来降低绿卵率 ,以免破坏卵壳物理结构 ,导致卵失水、染病。建议繁育柞蚕生物茧应特别注意微粒子原虫病、细菌病 (软化病 )的防治 ,繁蜂部门应到病害发生轻的地区购生防用茧。提出了生防用柞蚕茧蛹期微粒子病、背脉炎、内染茧的具体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牛蛙养殖的几项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采卵与孵化 养殖牛蛙以土池为佳,产卵池应多种水草及大叶挺水植物,以吸引牛蛙前来产卵.在我国,牛蛙在 5~8月产卵,5~6月为产卵盛期.牛蛙可在成蛙饲养池中产卵,亲蛙雌雄比例为1 :1.繁殖季节产卵 池要绝对保持安静,以利牛蛙抱对产卵.牛蛙大都在凌晨产卵;产卵场所选择的水深多在0.5~0.8m、离 岸边1~1.5m左右处的浅水地带.在产卵季节应每天早晨到产卵池巡视,发现卵块立即取出,一般以产 卵后20~30分钟的时间内为好.采卵时,人下水用手捞卵,动作要轻,用脸盆盛卵块,缓慢移到孵化池. 要严格控制孵化密度,因为孵化密度与蝌蚪分养日期是密切相关的,其对成活率影响很大.孵化期间, 要避免胚胎受震动或搅动,刚孵出的蝌蚪靠头部吸盘吸附在水草或池壁上,长5~6mm,3~5天后,也 不及1cm,身细小柔弱,捕捞搬动不慎可造成大量死亡.所以仍需在孵化池中静养10天后,再移入蝌蚪 池饲养.初期可喂豆浆给蝌蚪.水温控制在25±3℃为宜,此时水中溶氧量可达3mg/L以上.  相似文献   

6.
<正>养好小蚕是夺取蚕茧优质、高产、增收的关键,必须掌握养好小蚕的"七个关键技术"。1.重视收蚁和疏毛期管理。转青卵的黑暗保护:领种前一天将小蚕室加温至26.7℃,排出有害气体,干湿差1~2℃,领到蚕种后迅速运抵小蚕室进行黑暗保护。在蚕箔内垫一张防干纸,平附种卵面向下放置,散卵将卵粒推平在防干纸上,上盖压卵网以固定卵粒,然后盖上一张防干纸,上盖蚕箔,将其放在蚕架  相似文献   

7.
蛇卵的孵化     
人工孵化时,用一木箱作孵化器,也可用瓷盆、瓦罐代替.内垫细沙5~10cm,沙要消毒,保持湿度在50%~90%,最适宜湿度为70%~80%.先将细沙拂平,再挖若干个相临的小穴,每个穴中均横放一枚蛇卵.上面覆盖杂草,旁边放一碗清水、一只干湿、温度计,注意温度的变化,一般蛇卵能耐受的极限温度为17~32℃,在20~27℃生长良好.蛇卵孵化温度的不同,孵出幼蛇的性别、比例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以林蛙卵为原料进行林蛙卵油提取的研究。对影响林蛙卵油提取率的因素,如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料液比等条件进行研究,并进行了正交试验。确定了获得最大提取率的条件。即:以石油醚(60~90)作提取剂;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为5h;提取料液比为1:10。并对提制的林蛙卵粗油进行精制,得到透明浅黄棕色。  相似文献   

9.
采用鸭源贝氏隐孢子虫卵囊经口感染2日龄雏鸡,感染剂量分别为8×10~5,16×10~5,32×10~5,64×10~5个/只,设空白对照组.在 PID5,PID10,PID25各取2只鸡进行病理剖检并取其喉头、气管、法氏囊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在 PID20和 PID25对各试验组动物进行称重,并在 PID25全剖杀实验动物采摘法氏囊并称重;计算各组动物法氏囊与体重元比.结果表明:接种后第4 d 在各组鸡粪便中查到隐孢子虫卵囊.持续排卵囊时间25 d 左右;排卵囊高峰期分别为8×10~5为 PID8~15,16×10~5为 PID12~16,32×10~5为 PID5~16,64×  相似文献   

10.
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是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卵期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验证夜蛾黑卵蜂在烟草上大面积应用防控烟青虫(Heliothis assulta Guenee)、斜纹夜蛾(Heliothis assulta Guenee)的效果,本研究以烟青虫、斜纹夜蛾为主要研究材料,以蠋蝽[Arma chinensis(Fallou)](天敌)和1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物农药)为对照,开展防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供试材料防控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的防效依次为夜蛾黑卵蜂(91.49%~95.89%和94.00%~97.62%)﹥10亿PIB/g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72.52%~90.16%和73.65%~91.02%)﹥蠋蝽(73.22%~86.10%和74.19%~85.87%)。夜蛾黑卵蜂对烟青虫、斜纹夜蛾的防效均达90%以上,具有较高的防控作用,可在烟草大田生长期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湖南农业》2014,(3):36
<正>土元是药食为一体的名贵中药材。好养殖,效益高。购1组土元种卵3公斤,半年可获利8000元左右。本公司拥有大型立体养殖基地,并独创发明"一种锯木屑饲养土元的方法"。获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810143565.x。用该专利技术比普通方法提高效益30%以上,现面向全国独家转让,转让费299元,长年供应优质土元种卵每组3公斤799元。1次购10  相似文献   

12.
通过4年的调查研究,在辽宁省沈阳和吉林省延吉两地发现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Motschulsky)卵的寄生蜂共6种:天幕毛虫黑卵蜂〔Telenomus terbraus(Ratzeburg)〕、毒蛾黑卵蜂(暂拟)(Telcnomus sp.)、大蛾卵跳小蜂〔Gocncyrtus Kuwanae(Howard)〕、斑角跳小蜂〔O.masii(Merc.)〕、舞毒蛾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disparis(Rusch.)〕、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其中在天幕毛虫卵内越冬者有4种,寄生率为13.6%—18.0%,以天幕毛虫黑卵蜂及大蛾卵跳小蜂为优势种;当年世代有4种,寄生率为7.1%—11.3%,以大蛾卵跳小蜂及舞毒蛾卵平腹小蜂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13.
沙雅县天然胡杨林春尺蠖发生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尺蠖在沙雅县1年发生一代,以蛹在树冠下土壤中越夏、越冬.第二年3月当地表5~10cm深处土壤温度在0℃左右时,成虫开始羽化出土.卵于4月上旬开始孵化,整个卵的孵化进度呈明显的Logistic曲线,其方程式为:N=100/(1+e6.6255-1.234 3t).该虫的防治时期是4月10~25日,最佳防治时期是4月15~20日,采用飞机低容量喷雾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当年制越年散卵蚕种的保护,一般采用蚕卵在上浆布或上浆蚕连纸上,悬挂在保种室内进行保护的.由于连纸或散卵布上有面粉浆,加之母蛾产卵过程中排尿、鳞毛脱落、病死等,使蚕卵面附着大量蛾尿、鳞毛、病原体、灰尘等不洁物,一遇多湿闷热天气容易发霉生虫,特别在霉雨季节和早秋多湿时期更是如此.由于蚕卵面受不洁物覆盖,阻塞蚕卵呼吸导致死卵大量增加,影响蚕种质量.同时采用这种悬挂式保护,调种、扫灰作业不方便,落卵多,占用房屋面积大,增加调温设备.近几年来,云南省农科院桑蜂所春、夏和早秋制越年普种采用洗落、散卵形式保护,根据几年来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散卵保护的方法比平附种悬挂式保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用柞蚕卵进行田间挂卵自然诱集平腹小蜂的试验结果表明:10月上旬诱集的数量最多,11月中旬后则诱集不到平腹小蜂;几种植物中,以芦苇上的卵卡诱集的蜂量最多,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也最高;纸张作卵卡,以白色的效果最好,一般田间挂卵10d为宜,卵块的卵粒数以14-28粒较佳;平腹小蜂在白天活动,寻找寄主寄生,夜晚不活动,也不这一;是挂卵后22d,平腹小蜂即可羽化,羽化4d后达到高峰,同一批卵块平腹小蜂羽化时间可  相似文献   

16.
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紫外线处理米蛾卯时杀胚效果较好的照射时间、间距及紫外线处理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的影响,明确缩短距离、延长时间照射米蛾卵对赤眼蜂繁殖是否有负面影响,研究了米蛾卵在距离单管40 W紫外灯10、20、30、40 cm处,分别照射10、20、30、40、50、60 min后米蛾的孵化率,以及照射后的米蛾卵上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的差异.结果显示,照射20 min以上的处理组孵化率为0%或极低,间距较大的处理组(30、40 cm)孵化率高于间距较小的处理组(10、20 cm).为保证杀胚效果,紫外线照射米蛾卵时应控制在间距10~20 cm,时间20~60 min;紫外线处理后,赤眼蜂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由对照(不经过紫外线处理)的39.33粒增加到50~60粒,羽化率由61.15%提高到70%~80%,两者与对照差异显著;缩短紫外灯和米蛾卵之间的距离至10、20 cm,或延长照射时间至50、60 min,对赤眼蜂的单雌平均寄生粒数、羽化率和性比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春季土壤含水量可因各种原因发生变化,从而使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自然越冬的卵在春季处于不同含水量土壤的孵化环境中。关于春季不同土壤含水量变化对自然越冬蝗卵孵化情况影响的详细报道尚未见到。试验选取2008年4月5日、12日、17日和21日4个不同时期,对田间挖取的蝗卵用不同含水量的土壤(10%-26.5%)进行处理,以比较不同含水量土壤对春季自然越冬蝗卵在孵化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的越冬蝗卵在孵化率、卵孵化期持续天数、卵处理日期至孵化日期之间间隔天数(或孵化日期早晚)上的差别与不同含水量土壤处理有明显关系,与处理卵的日期早晚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验证库外保护时间和冷藏时间对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孵化率的影响程度,为今后做好蚕种保护冷藏浸酸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广二号”正、反交一代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将不同库外保护时间(5~60d,25℃)和不同内库冷藏时间(100~175 d,3~5℃)的滞育卵,在同一时间以标准浸酸处理后统计其实用孵化率和孵化整齐度.[结果]蚕种冷藏时间100~175 d、库外保护时间10~60 d时,蚕种实用孵化率为90 33%~97.33%,符合蚕种质量标准规定的实用孵化率在90.00%以上的要求.冷藏时间100~175 d、库外保护时间5~60d的蚕种孵化并不在同一日内完成,其中,库外保护5~10 d的蚕种孵化比库外护时间更长( 15~60 d)的蚕种孵化时间相对早且集中,即库外保护时间越长,孵化时间相差程度越明显.[结论]库外保护时间长短对滞育卵冷藏浸酸种实用孵化率影响不明显,但对蚕种的孵化整齐度有影响,尤其是库外保护时间在10 d以内的蚕种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用柞蚕卵进行田间挂卵自然诱集平腹小蜂的试验结果表明 :10月上旬诱集的数量最多 ,11月中旬后则诱集不到平腹小蜂 ;几种植物中 ,以芦苇上的卵卡诱集的蜂量最多 ,平腹小蜂的寄生率也最高 ;纸张作卵卡 ,以白色的效果最好 ;一般田间挂卵 10 d为宜 ;卵块的卵粒数以 14- 2 8粒较佳 ;平腹小蜂在白天活动 ,寻找寄主寄生 ,夜晚不活动 ,也不寄生 ;田间挂卵后 2 2 d,平腹小蜂即可羽化 ,羽化 4 d后达到高峰 ,同一批卵块平腹小蜂羽化时间可持续 1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20.
休眠卵萌发实验表明,影响蒙古裸腹溞休眠卵萌发的因子有暗反应阶段的因子和光反应阶段的因子.暗反应阶段因子有休眠卵的保存时间和保存处理方式.在-4℃下保存0~62 d内休眠卵的萌发率随保存时间增加而增加,保存62~180 d内休眠卵的萌发率有略微下降的趋势.保存时间在62 d内,保存处理方式以-4℃冷冻效果最好,萌发率为22.0%,干燥和干湿循环组次之,萌发率分别为6.0%和8.5%.光反应阶段因子有光照、盐度、温度,其中光照是休眠卵萌发的首要条件,盐度的作用仅次于光照,盐度和温度对休眠卵萌发没有交互作用.盐度极显著影响萌发率和萌发速率,1~10为萌发最适盐度,10 盐度组萌发率最高;1盐度组萌发速率最快,20盐度组次之,30 盐度组最慢.温度只影响萌发速率(30 ℃温度组萌发速率最快,25℃温度组次之,20℃温度组最慢),但并不影响萌发率.蒙古裸腹溞的生物学零度约为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