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继续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口粮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加强农业现代化基础建设,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资金和政策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过去几年,得益于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价格  相似文献   

2.
“三农”问题: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唐仁健表示,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国农业农村系统担负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政治责任,要不断加深政治性政策性是“三农”工作根本属性的认识:从践行党的宗旨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出明确要求。这是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出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薄弱环节是农业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  相似文献   

5.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具有特殊重要意义。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奋力实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刻认识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系,分析农业机械化面临的重大挑战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目标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所作的重要报告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纲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部署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我们党指导"三农"工作理论政策的创新、丰富和发展。这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也为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农业机械化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以更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机械化生产的新需要为目标,以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观念,将乡村振兴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的重要战略之一,明确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重要途径,其意义和作用重大。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开展,农业机械化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文章从农业机械化的含义及优点出发,结合乡村振兴这个战略目标,简要对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的意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建设新农村的引擎,对解决"三农"问题起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农业机械化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抓住新机遇,找准新位置,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是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特殊一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农村脱贫致富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补齐"三农"领域短板,打牢农业基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而农业机械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定位,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意义重大。1农业机械化现状徐州是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  相似文献   

13.
吴刚 《福建农机》2005,(4):22-2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首先发展农业机械化,这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几年来,古田县水口镇确立了“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坚持以富裕农民、富强农业,富庶农村”为目标,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农业机械化作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农业机械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党中央着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应对农业发展新挑战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当  相似文献   

15.
图片新闻     
<正>2019年12月2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新闻播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专题节目,聚焦四川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四川农业这块金字招牌不能丢,要带头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四川省牢记习总书记嘱  相似文献   

16.
适应新形势 进一步做好农机化服务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最根本的就是实现农业的机械化,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技术支持,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增强了抵御自然灾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宽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是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美丽中国、建成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在农民,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优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就是要打牢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突出农业产业优势,既要有较快的增长速度,更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环节。我乡是贵州省100个贫困乡镇之一,又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当前农业农村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发展环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目标,当前国家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课题,是一个关系全局的战略举措.我国是农业大国,要实现现代化,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农业机械化作为先进农业生产力的代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和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直接体现,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时期,现代农业机械根据农村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增效、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电力是现代文明和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实现农村的小康,必须保证农民用得上电、用得起电、用得好电。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电"作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