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雁鹅种蛋采用自然孵化,单机孵化,鸡鹅蛋同机孵化,与10d前鸡鹅蛋同机孵化10d后转入单机孵化4种方法。结果自然孵化效果最好,孵化率81.20%;10d前鸡鹅同机,10d后转入单机孵化孵化率次之,76.40%,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单机孵化孵化率71.78%,鸡鹅蛋同机孵化效果最差,孵化率只有43.62%。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1年1月,利用鸡孵化室进行冬春季发菌试验。通过一年多的试验,初步摸索到利用鸡孵化室发菌的一些经验。1 鸡孵化室环境因素的分析 依据生产上的要求,鸡孵化室的室温应控制在22℃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标准在70%~75%之间。这正是食用菌菌丝生长发育的适宜环境,但由于工作需要,室内人多,活动量大,容易引起灰尘飞扬。再加之冬季保温,不常开窗,空气流通不畅。这些因素对发菌不利。  相似文献   

3.
种鸡场在进行雏鸡孵化过程中孵化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鸡蛋的内在品质和所采取的孵化措施。在鸡种蛋孵化过程中,要想提高整体的孵化率通常需要改善孵化条件,完善各项管理措施。为此,在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应该从鸡蛋品质,种蛋消毒,孵化条件控制,卫生管理等多个方面出发,严格控制孵化操作程序,强化孵化过程的各项细节管理,从而取得更好的孵化效率。本文主要结合作者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就提高鸡种蛋孵化率的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孵化过程的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种蛋的孵化率、健雏率和育雏早期雏鸡的健康。目前,在雏鸡孵化过程中.因孵化管理不善所造成感染的问题比较多见,给养鸡生产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因此,孵化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本文对鸡卵孵化管理技术进行总结.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通渭县鸡良种配套技术推广工作开始于“六五”时期,在本省采取“分期分批、保证重点、兼顾一般、提高效益”的扶持地方养鸡业生产政策之后,通渭县被列入全省筹建的48个县级孵化中心之一,并投入1万多元的电器孵化设备一套,年孵化良种雏鸡1万只。这一扶持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通渭县良种鸡的推广步伐和养鸡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沼气孵鸡就是将沼气在燃烧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实行人工控制而满足禽卵孵化要求。目前可采用沼气孵化技术的除鸡外,还有鸭、鹌鹑等,其在技术上大同小异,现以孵鸡为例介绍沼气孵鸡技术。  相似文献   

7.
随着家禽市场的不断扩大,对苗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孵化技术是影响苗鸡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孵化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笔者掌握到的一些孵化技术提供给大家,以便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8.
鸡种蛋孵化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种蛋的孵化是养鸡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孵化前准备、孵化过程中的管理和出雏的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鸡种蛋孵化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许多家禽养殖户常常会遇到想发展规模化养殖土鸡却买不到土鸡苗;想养鹅却因鹅苗昂贵而增加了成本;没有打疫苗的鸡、鸭苗买回去不久就发病死亡了……试想,要是你自己能够孵化鸡、鸭、鹅等苗不就什么都解决了吗芽但昂贵的孵化设备使你打消了念头。现在,欢迎你参加家庭简易孵化鸡、鸭、鹅苗技术培训。这是一种用水来孵化的新技术,每批1000个蛋的生产规模仅需一次性投资一百多元即可循环使用,设备投资只有电孵化设备的1/70,每只蛋的孵化成本只有2厘钱,是电孵化成本的1/125,操作简单,孵化率达90%以上,你从此不但可以自孵自养,还可孵化鸡、鸭、鹅…  相似文献   

10.
鸡胚胎发育的研究,国内外已进行了好多年,但至今仍有许多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很清楚。这对生产、科研、教学的进一步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尤其随着养鸡机械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大批量孵化生产,了解鸡胚发育的特点,改进孵化技术已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从1977年开始进行了鸡胚胎发育问题的观察研究,试图弄清一些理论和具体问题,以供教学和孵化生产参考。几年来我们亲自动手,利用现有条件,反复实践,认真观察,初步弄清和发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原壳体外培养和抽蛋清的方法,研究了胚龄、蛋清抽取量对鸡胚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X期鸡胚抽取1mL、3mL和6mL蛋清后,其孵化率分别为38.6%、30.35%和8.6%。抽取蛋清1mL组(P〈0.01)和3mL组种蛋(P〈0.05)的孵化率明显优于抽取6mL组。对、3日龄鸡胚,抽取9mL蛋清后,鸡胚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其孵化率仅为33.3%,明显低于3mL和6mL组(P〈0.01);而抽取3mL和6mL蛋清对3日龄鸡胚的影响较小,其孵化率仍高达74.3%和76.5%。抽取6mL蛋清并在大头顶端开直径为110cm的圆孔进行鸡胚原壳体外培养获得成功,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18.5%。  相似文献   

12.
对克氏原螯虾卵粒大小与孵化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百粒重为0.422 g时,其孵化率最高,为95.1%;当卵径为1.45 mm时,孵化率最高,为94.5%;卵径与卵粒重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丝羽乌骨鸡孵化过程中种蛋的失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对丝羽乌骨鸡3个蛋重区间的种蛋孵化期失重率进行了系统测定。结果表明,乌骨鸡在兰州榆中地区18d的平均失重率为16.87%。种蛋孵化期内失重率与蛋重大小有关,失重率随蛋重减少呈上升趋势。未出雏蛋失水较高,44.6g以上的乌骨鸡种蛋,入孵蛋重与失重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用施氏鲟同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进行正反杂交试验,比较3种鲟鱼纯种及杂交种后代连续两年的育苗指标得出如下结论:杂交种后代同大部分纯种的发育速度及有效积温差异不明显,但同母本更为相近;3种鲟鱼纯种的受精率、出苗率、开口率、转口率、成活率高于大部分杂交种,其中成活率差异特别明显(P<0.01)。同年度不同杂交种间成活率差异有较大变化,比较不同年份小体鲟♀×施氏鲟♂的成活率有明显差异(P<0.01),这与纯种亲本成活率变化一致,但施氏鲟与西伯利亚鲟杂交种差异不明显;施氏鲟♀×小体鲟♂连续两年的成活率为0,其他3个杂交种的成活率均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两广二号杂交原种的产卵规律及最适交配时间,为有效缩短蚕种卵龄差及改进蚕种制种管理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两广二号杂交原种4个品种(芙蓉×932、932×芙蓉、湘晖×7532、7532×湘晖)的母蛾为试验材料,调查不同品种在不同时间点交配其母蛾在各时段产卵量占总产卵量的百分比及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找出两广二号杂交原种不同交配形式的产卵规律.[结果]同一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有所不同.中系品种(芙蓉×932和932×芙蓉)拆对后产卵有明显的产卵高峰期和产卵低谷期,产卵曲线呈波浪形,其中于8:00和9:00交配的母蛾产卵不集中,产卵时间跨度长;而于10:00和11:00交配的母蛾拆对后迅速产卵并达产卵高峰期,产卵相对较集中.日系品种(湘晖×7532和7532×湘晖)各时间点交配的产卵规律基本一致,产卵趋势较平稳,均在拆对后迅速产卵,每个时段的产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进逐渐减少.4个品种不同时间点交配对其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的影响不明显,但从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来看,各品种间的单蛾产卵量、不良卵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同时间点交配对产卵高峰期和产卵集中度有影响,对单蛾产卵量和不良卵率无明显影响,但其发生规律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家蚕母蛾产卵规律适当调整母蛾交配、拆对、投蛾和收蛾等的时间点,蚕种保护及浸酸也可参考母蛾产卵规律进行相应处理,减少卵龄差,提高蚕卵孵化整齐度及孵化率.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两个品系雁荡土鸡父母代的产蛋性能、蛋品质和孵化性能进行为期365 d的跟踪测定,并分析其繁殖能力,结果表明: Ⅰ系雁荡土鸡年产蛋量220枚,平均蛋重4642 g,蛋形指数129,产蛋年平均产蛋率6027%,受精率923%,受精蛋孵化率932%;Ⅱ系雁荡土鸡年产蛋量217枚,平均蛋重4532 g,蛋形指数125,产蛋年平均产蛋率5945%,受精率916%,受精蛋孵化率919%。两品系间繁殖性能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品种比对,雁荡土鸡产蛋性能显著低于专门化蛋鸡品种,但略高于灵昆鸡、仙居鸡等蛋肉兼用型同类品种,且蛋品质与孵化性能均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7.
梁少民  李春发  张小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4,(20):6611-6612,6626
[目的]为提高泥鳅的人工繁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今后泥鳅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方法]对生态孵化模式与传统人工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畸形率以及亲本死亡率进行对比。[结果]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孵化率比传统孵化方式高32.60%,差异极显著。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的幼苗成活率比传统孵化模式高22.32%。传统孵化模式和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幼苗的畸形率分别为26.50%和24.14%,差异不明显。传统孵化模式与生态孵化模式下泥鳅雌性亲本的死亡率分别为89.72%和5.91%。[结论]采用生态孵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泥鳅的孵化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减少亲本死亡率,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符合泥鳅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蛋形指数对孵化率、受精率等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40枚“淮南王”土鸡种蛋按其蛋形指数不同分成Ⅰ组(1.17~1.29)、Ⅱ组(1.30~1.34)和Ⅲ组(1.35 ~1.53)3组进行孵化试验,然后测定其孵化率、受精率情况,研究“淮南王”土鸡不同蛋形指数对孵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Ⅲ组受精率最高,为98.75%,分别比试验Ⅰ组、Ⅱ组高出5.00个百分点和1.25个百分点,但差异不显著;试验Ⅲ组的受精蛋孵化率最高,为96.20%,分别比试验Ⅰ组、Ⅱ组高出6.87个百分点和6.60个百分点,且差异均显著;试验Ⅲ组的胚胎死亡率最低,为3.80%,分别比试验Ⅰ组、Ⅱ组低6.87个百分点和6.60个百分点,且差异均显著.[结论]蛋形指数为1.35~ 1.53时,“淮南王”土鸡种蛋受精率、孵化率最高,胚胎死亡率最低,在该试验范围内,孵化效果随着蛋形指数的增大而提高,胚胎死亡率随着蛋形指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代谢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对马冈鹅产蛋性能以及种蛋孵化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2年龄马冈母鹅随机分为试验Ⅰ、Ⅱ、Ⅲ组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有不同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的日粮,收集鹅蛋并进行孵化。试验期间,观察鹅群的健康状况,记录蛋重、产蛋数以及种蛋孵化率。[结果]试验Ⅰ、Ⅱ和Ⅲ组的马冈鹅平均产蛋率以及平均蛋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种蛋合格率以及种蛋受精率也明显提高,试验Ⅲ组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个试验组的饲料成本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试验Ⅲ组的饲料成本高于试验Ⅰ和Ⅱ组。[结论]日粮中代谢能和粗蛋白水平对马冈鹅的产蛋性能以及种蛋孵化率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催青过程中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仁华  冯江  黄小云  郑克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17-8518,8535
为了提高蚕卵的孵化率。将蚕卵放置在不同温度、湿度的环境中进行催青,通过对比研究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室温催青经过10 d完成,孵化率90.0%以上,温度大于30.0℃的催青时间是8 d,孵化率只有60.0%~70.0%。在其他催青标准相同条件下,空气湿度在70.0%~80.0%的孵化率比湿度在90.0%以上的要高。室温19.9~24.5℃,1日孵化率高,催青效果好;在相同温度下,湿度在70.0%~80.0%1日孵化率较高。蚕卵催青过程中温度设置在19.9~24.5℃,湿度保持在70.0%~80.0%,蚕卵孵化率最高,达98.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