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91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晋麦91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2010—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产量3 048.0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7.9%;2011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产量达3 180.0 kg/hm2,比对照增产8.8%。该品种2011年12月通过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山西省南部麦区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糯小麦新品种临糯88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糯88是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2006年以wx(京糯)/晋麦47号纯糯中间材料为母本、以临抗13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糯性小麦新品种。2013、2014年连续2 a参加山西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试验田小区品比试验,2015、2016年参加多地5点次品种对比试验,均表现优质、稳产。2016—2017年度参加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特色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4 738.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9.4%;2017—2018年度继续参加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114.7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5.30%;2 a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为4 426.5 kg,比对照晋麦99号增产12.4%。其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100%、糯性优良。2018年12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在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或相同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新麦9号是新乡市农科所选育的超高产、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1997年5月通过新乡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2000年在河南省麦收面积近500万亩,现已成为该省第8次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主要品种之一。 1 产量 1994~1996年农科所品系鉴定试验,新麦9号平均亩产520.6kg,比对照种豫麦2号增产8.8%,居首位;1995~1997年参加新乡市种子管理站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52.0kg,较对照豫麦21增产11.4%,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468.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7.24%,居第2位;1998~1999年平均亩产564.3kg,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93%,居第2位;1998~2000年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19点次汇总全部增产,较对照种豫麦21增产11.04%,平均亩产489.7kg,最高558.3kg,2年产量均居首位。1997~1998年,在小麦普遍减产的情况下新麦9号在新乡市郊区临清店2.28亩高产攻关田创下683.5kg的高产记录。1998~1999年在安徽省宿州市桥南村种植6亩,平均每亩产量达652kg。  相似文献   

4.
晋麦9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临优6148为母本、晋麦33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的小麦品种。201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旱薄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507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0.2%。2011—2012年度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薄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5 275.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4.2%。晋麦92号高产稳产,优质强筋,适宜在黄淮冬麦区的山西南部、陕西宝鸡旱地和河南旱薄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 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 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 g。具有抗干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 666.6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 165.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4个冬小麦品种在崇信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对引进的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中麦175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最高,折合产量为7 403.33 kg/hm2,较对照品种兰天16号增产35.59%;普冰151、普冰9946综合性状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产28.45%、24.36%;晋麦79较对照增产15.32%。  相似文献   

7.
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8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晋麦8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共同育成的优质抗旱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在2007—2008年山西省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4 171.9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8.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 594.5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7.9%。通过分析晋麦85号的选育过程和遗传基础,介绍了其特征、产量表现、抗逆性能和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8.
1.选用优良品种我省南部冬麦区较为适宜的品种有晋麦49号、晋麦71号、鲁麦14号、临汾615号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适合陕西旱地种植的优异小麦品种。[方法]对近年来国家黄淮旱地和陕西省旱地审定通过的11个品种产量及农艺性状进行比较。[结果]铜麦6号田间表现良好,产量位居第一,比对照品种晋麦47增产16.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结论]铜麦6号各方面比其他审定品种表现优良,适合在陕西省旱地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0个山西小麦品种在晋中麦区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品质性状。[方法]以5个山西南部育成的优质小麦品种晋麦54、晋麦61、晋麦72、晋麦73、晋麦79和5个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育成的小麦品种长麦4640、长麦6359、长麦8302、长麦6686、长麦6135为供试材料,同时与山西农业大学育成品种山农129作比较,调查其在晋中冬麦区晚播后的植株农艺性状、籽粒产量及品质性状。[结果]长麦品种生长快,分蘖能力强,干物质积累多,抗寒性好;晋麦品种的次生根数多。10个品种的籽粒产量均低于对照,而部分品质性状优于对照。采用聚类分析将11个小麦品种进行分类,晋麦72为高蛋白(蛋白质含量≥14.00%)、高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2.00%)、高产(产量>6 300kg·hm~(-2))品种,晋麦79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中产(4 050~5 000kg·hm~(-2))品种,长麦8302为高蛋白、中湿面筋(30.00%~32.00%)、中产品种,长麦6686为高蛋白、高湿面筋、低产(湿面筋含量<2 500kg·hm~(-2))品种,晋麦54为高蛋白、低湿面筋(湿面筋含量<30.00%)、中产品种,山农129为中蛋白(13.20%~14.00%)、低湿面筋、高产品种,长麦6359和晋麦61为中等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长麦6135和晋麦73为低蛋白(蛋白质含量<13.20%)、低湿面筋、中产品种,长麦4640为低蛋白、低湿面筋、低产品种。[结论]晋麦72、晋麦79、长麦8302可以针对性提高山西晋中地区小麦植株的生态适应性及籽粒的品质性状。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育成.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5 908.5 kg/hm2,比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5 911.5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及我国北方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高营养饲粮兼用全黑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把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和茎叶紫色基因导入黑粒普通小麦中,育成植株茎叶紫色、黑粒、黑壳、黑芒的2个冬性全黑小麦。全黑冬05-7263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16.65%,460%,39.78%,236.57%,43.14%,21.96%;全黑冬06-4210粗蛋白含量高达24.1%,粗蛋白、硒、锌、铁、钙、氨基酸含量分别比对照晋麦67号高46.42%,460%,52.40%,89.68%,31.37%,47.71%。这表明导入野生二粒小麦的黑壳、黑芒等黑色基因可较显著地提高黑粒小麦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3.
晋南旱地小麦地膜覆盖品种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给晋南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配套实施提供适宜的栽培品种,引进11个审定品种,在运城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运旱719、运旱618、运旱20410、晋麦79号、运旱22-33和临旱6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分别比晋麦47号提高65.69%,22.31%,22.11%,21.38%,15.43%,9.91%。运旱618、临旱6号、运旱719、运旱20410、晋麦79号和运旱22-33分别比晋麦47号增产18.6%,18.4%,15.3%,13.9%,7.2%,6.1%。运旱618、临旱6号适宜晋南地膜覆盖栽培,可大面积推广;运旱719、运旱20410在采取化控措施下适度推广。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新品种晋麦86号(原名汾4858)是以晋麦62号为母本、97水320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的。在2006—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区域试验中,2年折合平均产量5 908.9 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1.9%;在2007—2008年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高水肥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5 911.5kg/hm2,比对照京冬8号增产14.8%。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检测,子粒含粗蛋白(干基)14.49%、湿面筋30.30%,沉降值19.00 ml,形成时间2.2 min,稳定时间1.2 min。适宜在山西省中部和全国北部冬麦区高水肥地种植。  相似文献   

15.
黄淮旱作麦区主栽小麦品种需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黄淮旱作区主栽小麦品种的需水特性,选取黄淮地区大面积推广的3个旱作小麦品种,对其在不同灌水条件下的需水特性、株高、产量及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灌水条件下,3个小麦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以洛旱6号最高,为1.31kg/m3;洛旱6号、晋麦47不灌水的条件下能取得较高产量,洛旱7号在灌1水的条件下产量最高。因此,洛旱6号适宜旱肥地麦田种植,洛旱7号适宜在灌区种植,晋麦47适宜旱薄地麦田种植。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芽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优良旱地小麦品种晋麦47号、水地小麦品种舜麦1718的幼芽,研究了发芽期在水分胁迫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抗氧化酶活性、蛋白质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旨在比较发芽期不同小麦品种在水分胁迫下抗氧化酶指标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展旱地小麦栽培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经水分胁迫处理24 h后,晋麦47号的SOD,POD和CAT这3个抗氧化酶活性总和及蛋白质含量都有所增加,增加的百分率均显著高于舜麦1718;2个小麦品种的MDA含量均增加,舜麦1718的MDA含量的增加低于晋麦47号。与旱地小麦晋麦47号不同,水地小麦品种舜麦1718是通过另外途径来抵御水分胁迫危害,由于MDA含量变化率小,质膜的损伤程度减轻,有适合在旱地栽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不同冬小麦品种(系)光合及荧光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冬小麦品种晋麦47、杂交品系2912、07DZ24和07DZ29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从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角度研究各品种(系)开花期旗叶的光合参数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晋麦47和07DZ29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曲线;2912和07DZ24呈双峰曲线,且07DZ29的Pn高于其他品种(系)。晋麦47和2912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日变化呈双峰曲线,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日变化呈"V"型;07DZ24和07DZ29的ETR日变化呈单峰曲线,Yield日变化呈"W"型,说明这2个品系利用光能效率较高。07DZ29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最大,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的差值)也高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明显的光合优势,但其叶片、叶鞘和茎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系)。2912光响应曲线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均最小,其光饱和曲线特征参数中的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产量(AQY)和光合有效辐射区间也明显小于其他品种(系),表现出较弱的光合潜力,然而,其叶和叶鞘单位质量可溶性糖含量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