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生覆膜栽培不同播期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花生专用光解膜对泉花10号进行覆膜栽培不同播期试验(3月5日、月20日,对照4月4日)。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实现提早播种,延长营养生长期,并使花生成熟期处于雨季的时间增长,减少受旱损失;由于提前播种,收获期能够避过台风暴雨季的危害;以3月5日播种的产量最高,比4月4播种的(对照)增产27.5%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棉花不同播期对黄萎病发生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个品种在7个不同播期的平作棉与麦套棉进行棉花黄萎病发生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斯的黄萎病发生规律存在着差异,尤其对黄萎病侵染和扩展具有较大的影响。4月30日,5月7日,5月14日,5月21日播种的4个处理,2个品种的黄萎病侵染扩展速度较慢,9月10日播种的平作棉的黄萎病株率均低于37.5%,麦套棉的病株率均在37.0%以下,6次调查病情指数总和与4月9日,16日,23日播种的3个处理相比,  相似文献   

3.
经1987~1991年5年协作研究,提出闽紫1~4号每公顷产种子750kg以上配套技术,(1)适期适量播种,闽紫1号9月5日至11月5日,闽紫3号9月15日至10月25日,闽紫2号,闽紫4号9月15日至11月5日播种,在与前作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可适当早播,每公顷用种15~22.5kg,(2)用稀土,钼酸铵0.05%浓度浸种24h,伸长至初花期喷200~450μg/g多效唑,并在初花期用0.2%~  相似文献   

4.
播期对胡萝卜不同品种抽薹开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胡萝卜在河南10月以前播种,翌年能够完全抽薹开花;3月中旬以后播种,不能抽薹开花。就小株采种效果而论,9月初播种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沈阳地区冬麦播种期与麦苗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种植冬麦,9月13日前播种,冬前麦苗长势过旺,抗寒能力减弱;9月28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然也能安全越冬,但返青后,麦苗青而不壮,影响产量;9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1996-1997年田间试验表明,晚播冬小麦地膜覆盖穴播,可增加冬前,春季有效积温,促进其生长发育,相应延长幼穗分化时间和灌浆期,利于形成大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高产。10月16日,10月22日,10月28日三个播期的覆膜穴播冬小麦每公顷分别比其对照增产1838.9kg,1870.8kg和1726.0kg。  相似文献   

7.
2BM-3型行间覆膜通用播种机是白桦耕作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在垄上膜外单苗带气吸精量点播,一次完成施肥、覆膜、播种、镇压作业。2006年在八五三农场一分场四队进行了应用该机覆膜播种的作业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现将应用该机进行覆膜播种的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吕小莲  王海鸥  刘敏基  胡志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47-1749,1752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机械化播种是实现其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当前,花生播种机具多采用机械化覆膜播种技术,按铺膜、播种先后不同可分为先播种后铺膜的膜下播种铺膜机及先铺膜后播种的膜上打穴铺膜播种机。典型机型主要有先播种后铺膜式的青岛万农达2BFD-2B(C)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具有保墒节水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但小苗出膜需人工辅助;先覆膜后播种式的有河北2BMHF-2型多功能覆膜播种机等,该类机具有效地解决了前者需人工放苗的缺点,节约了工时,但其存在作业效率低、可靠性差、膜上打穴、播种均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在分析现有播种机具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新型苗带覆土技术、膜上打穴及播种技术,以提高机具播种精度、质量及出苗效果。  相似文献   

9.
经2005年4月9日测定:秋季覆膜田块0~20 cm土壤含水量达10.5%,未覆膜的对照0~20 cm土壤含水量仅为5.1%,覆膜后土壤含水率增加1倍多。秋季覆膜田块春季土温上升速度快,据测定,秋季覆膜比不覆膜土壤提前20天解冻,膜内温度提前达到了作物播种的适宜温度。同时介绍了营养穴侧播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不同播期冬小麦抗寒力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 ̄1995年度在气温稳定通过0℃以后,用冷冻返青法对北京地区冬小麦主栽品种京-411的5个播期的植株进行抗寒力鉴定,结果是10月14日播种、冬前积温436.1度日,3.9个叶龄的小麦植株抗寒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材料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环境的影响,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和普通聚乙烯塑料(PE)地膜为处理,在南疆四地州主要棉区和玉米种植区,开展降解地膜大面积应用试验与示范,系统分析了降解地膜的降解性能以及对作物产量、土壤温湿度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为先出现裂纹,然后出现孔洞,最后破碎成小块,中间伴随着地膜变薄、变脆。巴州棉花降解地膜出现碎裂期的时间较阿克苏提前4 d,喀什玉米出现大裂期的时间较和田地区提前7 d;但同一作物不同地区之间降解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处于诱导期之前,除巴州棉花降解地膜膜下5 cm的平均土温低于PE地膜外,四地州棉花和玉米降解地膜膜下5 cm和10 cm的土壤温湿度均高于PE地膜,但两种地膜的土壤温湿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一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作物收获期和播种前土壤养分略有不同,但差异不显著(P0.05)。巴州和阿克苏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的棉花产量分别较PE地膜提高8.33%和6.48%,喀什与和田地区玉米分别较PE地膜提高3.67%和14.97%,但两种地膜的作物产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降解地膜降解性能良好,对土壤水分和温度及作物产量的影响与PE地膜相当,以PBAT型全生物降解地膜代替PE地膜应用于南疆农业生产具有可行性,对作物和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全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大蒜的农田适用性及推广可行性,以裸地(CK1)和2种PE地膜(CK2、CK3)作对照,研究0.006 mm(A)、0.008 mm(B)、0.01 mm(C)和0.01 mm(D)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降解等性能,及对秋播大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参试4种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诱导期长短顺序为D>C>B/A,功能期在210~140 d不等;地膜C和D能满足鲁南地区秋播大蒜对地膜功能期不低于180 d的要求。覆盖PE地膜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大于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且同种类型的地膜厚度越大保墒效果越好。土壤积温按照CK3、D、C、B、A、CK2、CK1的顺序降低。与裸地处理相比,覆膜处理根系数量增加约30%,蒜头产量提高28.06%~34.69%,但覆膜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处理大蒜抽薹期比覆盖PE地膜晚2~3 d。以上结果表明,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及对大蒜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与普通PE地膜相当,可以作为替代普通PE地膜解决蒜田地膜污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覆膜时期对油菜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侧沟播种植技术是一项有效的旱作增产技术,可显著改善土壤水温生态条件。以油菜品种“川油36号”为研究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时期(播种期、苗期、抽薹期、初花期、花末期) 覆膜对膜侧沟播栽培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侧沟播栽培可以有效提高油菜叶绿素和干物质积累量,改善油菜群体茎枝配置,但随覆膜时间的减少,油菜分枝部位、主花序长度和千粒重升高,株高、有效分枝数、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单株产量降低。与不覆膜相比,覆膜栽培油菜增产4.40%~26.18%,油菜籽粒中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增加0.18%~2.48%,芥酸和硫甙含量降低0.21%~12.65%。膜侧沟播栽培不仅能提高油菜产量,改善油菜籽粒品质,而且在生育前期覆膜更有利于形成高产、高品质的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大田实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覆膜对春小麦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覆膜处理均在播种后62d揭膜。由于底墒较差,覆膜后土壤干旱加剧,导致全生育期耗水量分配不合理,使前期增长的根系在中后期成为生长的冗余,进而影响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地区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和化肥不合理施用问题,进行了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与农户传统水肥管理措施相比,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明显增加春玉米产量,提高春玉米的肥料偏生产力;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虽增加了地膜、滴灌设备的费用,但可实现播种、施肥、覆膜、铺设滴灌带、喷施除草剂等多道工序一次性完成,可节省用工费和水电费。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在冀西北地区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对渭北旱塬地膜小麦的品种、播期、密度和施肥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旱地地膜小麦应选用耐寒耐旱、分蘖力强、大穗大粒、冬性或半冬性的中矮秆或矮秆品种 ;播期应该与露地同期或稍偏晚 ,最佳播期为0 9- 2 5~ 0 9- 2 7;播量以 2 4 0~ 2 5 5万粒 / hm2最佳 ;等量的氮肥分施与否不影响产量。全生育期的耗水量为 370 .7~391.3m m,水分利用效率达 10 .35~ 13.6 3kg/ (m m· hm2 ) ,均高于露地条播 ,不同处理间的日均耗水量差异很小 ,但水分利用效率差异较大 ,水分利用效率最大时的农艺措施 ,所获得的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烟叶品质,进行了对植烟土壤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C/N比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有机质积累明显,腐殖化作用强,使得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比例更协调,产值高。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好,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产值与地膜单覆盖差异不显著;由于没有新鲜的有机质补充,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从而使得烟叶品质较不协调,但产量较高,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9.
Focused on the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e loess ta-bleland, and based on previous results, new patterns for dryland winter wheat production, in which the em-phasis was put on the film mulch with obvious water-preserving advantage, were designed to make effective useof rainfal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chnique of the double mulch of film plus straw in summer fallow pe-riod can collect the rainfall in this period to the utmost extent and over 73.2 % of it can be stored in the soil,which is 108.4 mm more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tillage. Furthermore, it can not only preserve water storedin soil in summer fallow, but also collect the rainfall in the growth period as much as possible by using thetechnique of making ridges plus film mulching and furrow sowing. So the patterns, which can greatly increaseboth the soil moisture and wheat yield, are the best choice for making full utilization of the rainfall and achie-ving a high and stable yield in the dryland wheat production of the loess tableland.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设置无覆膜(CK)、PPC地膜双层覆盖(DF)及单层覆盖(SF)3种处理,分析玉米生长期间土壤的保温保水性能效果及PPC地膜在降解过程中结构变化。结果表明:2 a试验结果呈相同趋势,从地膜破解时间看,60 d时SF处理地膜表面产生细小裂纹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至地膜破碎,而DF处理与SF处理相比较,延迟30~60 d,地膜表面出现裂纹。同时DF处理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2018年试验中的120~150 d时,DF处理的土壤温度较SF、CK处理分别高7.30%~10.29%;D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分别比SF和CK高5.89%~10.99%。2019年试验中的60 d、120 d和150 d时,DF处理的土壤温度与SF和CK相比,显著高5.44%~24.85%;90~150 d内DF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比SF、CK处理高8.60%~22.28%。对不同处理的地膜红外光谱吸收峰相对强度分析可知,与SF处理相比较,DF处理的C-OH、C=O、C-O-C键伸缩振动吸收峰强度下降趋势缓慢;与DF处理相比较,SF处理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及力学性能的断裂伸长率、伸拉力强度明显降低。综合分析说明,双层PPC地膜覆盖方式可减缓地膜降解反应而导致的地膜破裂,进而提高土壤保温保水性能,可在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