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扬农啤5号偏早播种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学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分蘖、戍穗及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教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单产以基本苗180万/hm^2最高,之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逐渐下降。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80万~24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扬农啤5号最佳播期条件下不同播种密度对其生物性状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本苗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不断增加,单株干物重迅速下降,有效穗数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几乎呈直线下降,茎秆抗倒伏能力迅速下降,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籽粒蛋白质含量下降,淀粉含量上升。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40万-30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氮素与密度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根据在不同地力水平上进行的小麦氮素与密度试验结果,全面分析了氮素供量和基本苗与优质小麦PH85—4的籽粒产量、籽粒品质、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分蘖成穗的关系。确定了PH85—4在淮北地区作优质小麦栽培时产量6000kg/hm2以上的适宜施氮量为:中等肥力地块225kg/hm2,高肥力地块150~225kg/hm2;适宜基本苗为240~300万/hm2。  相似文献   

4.
通过引种试验和肥料、密度、二因素D—饱和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陇中引黄灌区小麦产量结构和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适于该区的品种产量结构因素最佳组合是655.2万穗/hm2、穗粒数36、千粒重在41.9g以上。决定当地穗数的关键因素是基本苗,影响穗粒数的主要因素是药隔分化—四分体的持续天数,而粒重则受制于灌浆期绿叶面积和功能叶持续天数。创造合理群体结构的调控措施是播量控制在274.5kg/hm2;提高播种质量,使其基本苗达到537万/hm2;施肥量为P2O5101.7kg/hm2;N素为203.55kg/hm2,要适时灌抽穗水,以提高穗粒数和粒重  相似文献   

5.
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扬麦14号小麦适期播种不同密度的种植试验,研究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小麦播种密度对植株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基本苗的增加,群体总苗数、叶面积系数均逐渐增加,单株干物质积累量、粒叶比迅速下降;植株茎秆长度增加,粗度变细,重量及单位长度重量均不断减小,抗倒伏力减弱;淀粉含量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及沉降值降低;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结实小穗数、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为90万~33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迅速增加。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210万~270万/hm^2的水平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扬麦14号小麦密度与分蘖成穗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密度试验,研究了扬麦14号小麦密度对群体、个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播种出苗早、肥力足、天气好的条件下,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不同生育时期群体总苗数随之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成穗率、分蘖穗比例、结实小穗数、结实粒数、千粒重等个体质量性状均不断变劣,基本苗以240万~270万/hm^2易获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鲁麦22号小麦亩产600kg群体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表明,在高产条件下,每亩10万、15万、20万基本苗的处理,随密度增加,挑旗后叶面积系数、旗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下降,干物质向籽粒中的分配比率减少,穗部性状变劣,但每亩15万基本苗的处理与每亩10万基本苗的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在较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以较高的经济系数获得亩产600kg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业科学》1996,(1):41-42
1992-199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苏丹草新品种新苏2号种子生产的适宜密度,原则上要使保苗株的主穗全部生长发育为穗大粒多、能全部成熟,而且还要使部分植株的部分分蘖或分枝的穗成熟。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播种量以15-18kg/hm2为宜,肥地宜偏密,瘦地宜偏稀,保苗数以67.5×104-75.0×104株/hm2为好。  相似文献   

10.
地膜穴播春小麦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裂区试验对临夏州地膜穴播小麦施肥和播种密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川塬地地膜穴播小麦施N1125~1500kg/hm2、磷肥(P2O5)900~1200kg/hm2、播种量为2273kg/hm2(即12粒/穴)时,可获得最佳产量和经济效益。高产高效的合理群体结构为基本苗达到4000~5000千苗/hm2,成穗数达到4500千穗/hm2左右,穗粒数在40粒以上,千粒质量在39g以上。  相似文献   

11.
小麦新品种泛麦5号播期播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泛麦5号播期播量的研究表明:10月2日至11月6日,随播期推迟,苗高、叶龄、分蘖、次生根、单株鲜重都明显减少,有效穗略减少,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产量三要素协调能力明显增强,产量差异不明显。在150~450万/hm2播量范围内,随播量增加,苗高、叶龄变化不大,分蘖、次生根和单株鲜重变化比较明显,有效穗明显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减少,但产量差异不显著,最佳播量为75~225万/hm2基本苗。不同播期的最佳播量为:10月上旬75万/hm2,10月中旬150~225万/hm2,10月下旬150~300万/hm2,11月上旬375~450万/hm2基本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适宜糯玉米种植的密度。[方法]选用金糯628作试验材料,设置37 500、45 000、52 500、60 000株/hm~24个处理,分析糯玉米的穗部性状、农艺性状。[结果]种植密度影响糯玉米的穗长、果穗率、经济效益等,种植密度在52 500株/hm~2时,合格果穗率、一级果穗率较高,经济效益高。[结论]在糯玉米的种植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小黑麦东农5305为材料,设置氮水平和栽培密度两个因子,施氮量0、75、150、225kg·hm-2;密度300、450、600万株·hm-2,研究了不同密度与氮素水平对小黑麦分蘖成穗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5305在300万株·hm-2、75kg·hm-2处理时茎蘖成穗率最高,产量也最高。由此可知,对于分蘖能力较高的东农5305应适当降低基本苗,少施氮肥,主攻穗粒数和千粒重,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15.
啤用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及部分酿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啤用大麦的11个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千粒重、蛋白质含量及α-淀粉酶含量分别进行通径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性状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主穗粒重及主穗粒数;对千粒重、α-淀粉酶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部分酿造品质有显著影响的主要性状为主穗穗长、单株粒重、单株穗数、主穗粒数、分蘖数、基本苗数及有效穗数(指667 m2有效穗数,下同),其中基本苗数和单株粒重的遗传决定系数h2B<50%;主穗粒重、主穗粒数这2个性状受遗传效应的影响较大,同时对千粒重和α-淀粉酶的直接作用效应较大,所以在育种实践中应特别注意该性状的锁定及选择。  相似文献   

16.
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对寒地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密度不合理会使水稻发生倒伏,从而导致减产。为了避免因种植密度不合理而造成的水稻减产,该研究以分蘖能力不同的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对水稻产量和倒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蘖型品种空育131在株距13.3 cm、行距24.0 cm、每穴2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而少蘖型品种龙粳21在株距10.0 cm、行距24.0 cm、每穴5苗的条件下产量最高,但株距10.0与13.3 cm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与株距、每穴插植苗数的互作效应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而与行距的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株距与行距、穴插植苗数的互作也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在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插植苗数下,单位面积上获得了较高的群体颖花量。株行距过小或插植苗数过多时,水稻基部第2节间的倒伏指数增大,抗倒伏能力下降。主要原因是基部第2节间的茎粗变细,鞘干质量、节间干质量、茎壁干质量减少,节间横切面积变小,茎秆物理性状变差。因此,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不同品种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株行距配置和每穴插植苗数,以提高产量和抗倒性。  相似文献   

17.
杂交小麦基本苗与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号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循化线辣椒的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线辣椒的农艺性状及产量都有显著的影响。在露地直播时每穴7株(600000株mm2)密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湘农白糯2号是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用糯玉米自选系N01作母本,糯玉米自选系N02作父本于2000年育成的白色糯玉米单交种.2001-2005年在各级试验示范中均表现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株高(210cm左右)适中、早熟(自出苗至鲜穗采收只需80~85d)、产量(平均鲜穗产量10800kg/hm^2)较高、品质优良、鲜穗商品性好、种植经济效益高等特点.适宜种植密度52500~60000株/hm^2.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求最适宜的杂交籼稻协优084播期和栽插密度。[方法]在大田小区试验中,设4个播期: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5月31日,设5个密度:12万、18万2、4万3、0万和36万穴/hm2,研究不同的播期和栽插密度对协优084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协优084的基本苗、最高苗和有效穗呈上升趋势。协优084随栽插播期的推迟,其穗长呈下降趋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和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栽插密度的增加,其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明显,穗长、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协优084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中上等肥力水平下的适宜栽插密度为30万穴/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