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筛选用于防治柑桔木虱的有效药剂,评价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噻虫胺、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和吡虫啉等药剂对柑桔木虱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LC50是11.30 mg·L-1,高于丁硫克百威的26.23 mg·L-1、毒死蜱的31.78 mg·L-1和吡虫啉的184.09 mg·L-1,但低于氯氰菊酯·毒死蜱的9.6403 mg·L-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药3d,噻虫胺对柑桔木虱防效为82.14%,9d达94.23%,噻虫胺表现出高于其他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噻虫胺防治柑桔木虱起效快,药效持续稳定,适宜在果园与其他化学药剂轮换施用防控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2.
摘要:柑橘锈壁虱(Eriophyes oleivorus),是湖南安化县柑橘主要害螨之一,为了筛选出安全、高效和低毒药剂防治该螨,在2011和2012年,进行了20%丁硫克百威乳油与24%螺螨脂悬浮剂等5种杀螨剂田间药效对比试验,并通过测定药后柑橘的铜果率对其商品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柑橘锈壁虱成螨、若螨速效性最好,持效期最长,防治效果最显著。此外,螺螨脂24%悬浮剂也有较好的防效,二者可在生产中交替轮换使用,以避免害螨对单一药剂抗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防治葡萄茶黄蓟马效果较好的药剂,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本研究采用药膜浸叶法测定了17种药剂对茶黄蓟马成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氟虫腈、虫螨腈、高氯氰菊酯、吡虫啉、功夫等药剂对茶黄蓟马表现出较高的毒力,建议在田间防治中优先考虑使用这些药剂;毒死蜱、丁醚脲、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和丙溴磷的毒力效果相对较低,建议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本研究对茶黄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为今后化学防治该害虫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借助柑桔潜叶蛾性诱剂对四川省北部三个柑桔主产区的柑桔潜叶蛾进行了种群消长动态监测,同时研究了8种不同化学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川北地区,柑桔潜叶蛾一年发生约8代,世代重叠。7月中下旬开始柑桔潜叶蛾虫量急剧增多,8月13日到达第一个爆发高峰,11月之后虫量急剧减少;秋稍期药剂防治显示,15%茚虫威EC速效性最好,施药后3d平均防效高达91.5%,20%氯虫苯甲酰胺SC持效性最好,施药后7d平均防效高达93.1%,且保梢效果最好,平均保梢效果为90.8%。因此实际生产中,综合评估药剂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建议优先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柑桔潜叶蛾,其次是15%茚虫威EC和20%丁硫克百威EC。为进一步降低后期药剂防治压力,减少越冬虫源,可以在6月初借助装有性诱剂的诱捕器进行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以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柑桔种植面积的扩大,柑桔潜叶蛾的发生逐年加重,加之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致使该虫产生明显抗药性,防治效果不断下降。为生产上推荐安全、高效的防治药剂,本文开展了6种杀虫剂对柑桔潜叶蛾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6种供试药剂对柑桔潜叶蛾的防治效果不尽相同,5%/阿维菌素6000倍液速效性、持效性和保梢效果都最高,其次为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00倍液、10%虫螨腈悬浮剂1500倍液和20%啶虫脒12000倍液,而20%丁硫克百威1500倍液和10%联苯菊酯3000倍液的防效和保梢效果相对较差。试验期间6种药剂对柑橘均安全。生产上要选择好防治适期和防效好的药剂,同时注意不同药剂轮换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好年冬,丁硫威),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美国FMC公司开发的克百威的低毒化衍生物,具有高效、低毒、广谱的特点,毒性为克百威的1/20。原药外观为褐色粘稠液体,25℃下水中溶解度为0.03mg/L,可与丙团、二氯甲烷、乙醇、二甲苯互溶,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很快水解为克百威。丁硫克百威在昆虫体内代谢为克百感,起杀虫作用。生产厂家及产品:美国FMC公司生产的20%好年冬乳油,35%好年冬种子处理剂。王在果树上的应用防治柑桔锐螨;在柑桔树新消长1cm、锈螨发生初期,以20%丁流克官威乳油100~133mg/…  相似文献   

7.
在调查白茨粗角萤叶甲各虫态、虫龄的数量、活动、为害等有关生物学习性的同时,选用1.8%阿维菌素、1.2%烟碱苦参碱乳油、3%高渗苯氧威、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等5种生物药剂,进行防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白茨粗角萤叶甲在民勤地区1年可发生3代,应在5月中下旬越冬成虫产卵盛期或者7月中下旬2代幼虫期开展防治。综合考虑经济成本和防治效果,实际防治中可轮换使用以上5中药剂。危害程度较高时推荐使用1.2%烟碱苦参碱2000倍液和3%高渗苯氧威3000倍液,危害程度较低时可使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50000IU/mg-1苏云金杆菌1000倍液或者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  相似文献   

8.
目前,荔枝蒂蛀虫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药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施药次数增加,防治难度加大。为筛选对荔枝蒂蛀虫有高效防控作用的药剂,本研究采用药膜法测定了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室内毒力,并进行了田间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种药剂中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LC50为7.34 mg/kg,具有较高的毒力,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的毒力则相对较差。田间药效试验中,以上4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的田间防效均在90%以上。本研究表明,1.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3%高效氯氰菊酯?三唑磷乳油和15%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对荔枝蒂蛀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在荔枝产区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剖检荔枝蝽越冬雌虫卵巢发育等级,对该虫的产卵盛期进行预测。并测定了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施药防治荔枝蝽的田间防效,测定了7种药剂对荔枝蝽成虫和9种药剂对荔枝蒂蛀虫成虫的致死作用以及其中3种药剂对两种害虫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以荔枝蝽3级卵巢的发生情况,推算4级卵巢的发生时间,可准确预测雌虫的产卵盛期。在产卵盛期前7天或产卵盛期当日喷施522.5克/升氯氰?毒死蜱乳油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对荔枝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3天的防效达71.3%~84.0%。但药后7~10天,防效明显下降。产卵盛期当日施药的防效略优,防效下降的幅度也较小。此外,噻虫嗪、啶虫脒和呋虫胺等3种药剂,对荔枝蝽和荔枝蒂蛀虫成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且田间防治效果也较好。这3种药剂对枝蝽的防效为80.5%~87.0%,对荔枝蒂蛀虫为81.5%~88.9%。上述3种药剂,在荔枝果期施用,可有效减少荔枝蝽发生,并兼治荔枝蒂蛀虫。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柑橘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成为桑园周边最多的大宗农作物之一,为了解防治柑橘病虫害所用农药对家蚕的影响,更好地指导养蚕生产,对柑橘园常用农药及其对家蚕的毒性进行了综述。广西柑橘园常用农药对家蚕均具有一定的毒性,其中50%烯啶虫胺(烟碱类)可溶性粉剂、20%呋虫胺(烟碱类)悬浮剂、200 g/L丁硫克百威(氨基甲酸酯类)乳油、94.6%丙溴磷(有机磷类)原药、20%虫螨腈(吡咯类)悬浮剂、25%噻嗪酮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不同剂型的啶虫脒(烟碱类)、5%阿维菌素乳油、80%多杀菌素可湿性粉剂、51.3%甲氨基阿维菌素原药、96%联苯菊酯原药、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94.8%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1%氯虫苯甲酰胺(邻酰胺基苯甲酰胺类)悬浮剂、不同剂型毒死蜱(硫代磷酸酯类)、70%丙森锌(有机硫类)可湿性粉剂、96%哒螨灵(哒嗪酮类)原药、0.01%芸苔素内脂乳油等均为对家蚕高毒或剧毒,即使对家蚕低毒的50%吡蚜酮(吡啶类)水分散剂、5%唑螨酯(苯氧基吡唑类)悬浮剂、10%吡丙醚(昆虫保幼激素类)乳油、20%噻菌铜(噻唑类有机铜)悬浮剂、72%农用链霉素(抗生素类)可溶性粉剂、45%咪鲜胺(咪唑类)微乳剂、2%春雷霉素(抗生素类)水分散剂、40%炔螨特(有机硫美)乳油、200 g/L螺螨酯(季酮酸类)悬浮剂等农药也会对家蚕造成严重的慢性中毒反应,严重威胁正常的养蚕生产。建议了解桑园周边作物的用药情况及其对家蚕的毒性、加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农户的互相配合、错开养蚕与喷药时间、协调新建柑橘园与桑园的空间布局、采取大棚种桑等措施,预防柑橘园用药造成家蚕农药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不同杀虫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作用,采用浸渍法测定了辛硫磷、丙溴磷、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氟氢菊酯、杀虫双、除虫脲、噻嗪酮、阿维.哒螨灵、吡虫.三唑磷等9种药剂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结果表明:2.5%高效氯氟氢菊酯EC 600倍液,对井上蛀果斑螟卵的触杀效果最高,校正死亡率达98.67%;40%辛硫磷EC 250和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倍液、37%噻嗪酮SC 250倍液、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处理,校正死亡率均在90%以上。此外,40%辛硫磷EC 1 000和1 500倍液、40%丙溴磷EC 2 000和2 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800倍液、25%杀虫双AS 100和150倍液、25%除虫脲2 500倍液、8%阿维.哒螨灵EC 1 50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50倍液的触杀效果均高于80%。综合试验结果考虑,防治井上蛀果斑螟,可使用40%辛硫磷EC 500~1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EC 300~6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EC 600~800倍液、37% 噻嗪酮SC 250倍液和20%吡虫.三唑磷EC 100~150倍液对该虫的卵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调查了蓝莓园果蝇的发生动态,并选取6种药剂,采用常规喷雾法比较了不同药剂、不同稀释倍数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①蓝莓果蝇从5月至12月期间出现了5次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下旬及11月上旬和中旬;②6种药剂的防治效果随稀释倍数增大而降低,随药后天数的增加而降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2%甲维盐乳油、20%甲氰菊酯乳油对果蝇的防治效果好,在各供试浓度下药后15d,防治效果均在73.82%以上,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持效性,5%印楝素乳油与0.5%苦参碱水剂在高浓度下对蓝莓果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对家蚕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评估农药灭多威不同剂型产品应用于桑园害虫防治对家蚕安全性的影响,选用目前生产上常用的20%灭多威乳油、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和40%灭多威乳油3种不同剂型产品,稀释成不同质量浓度药液浸泡桑叶后给家蚕3龄幼虫添食,测定其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食下LC50在14.626 4~17.617 9 mg/L之间,48 h食下LC50在10.760 3~11.498 7 mg/L之间,72 h食下LC50在9.450 2~10.213 7 mg/L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24 h毒力和72 h毒力之间差异显著(P<0.05);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3龄幼虫的毒力回归方程的坡度均在48 h最大,说明灭多威对3龄幼虫的毒力发挥最大时间在食下后48 h。将灭多威农药的3种剂型产品稀释成含灭多威质量浓度为66.67、133.33、266.67 mg/L的3种药液,分别喷施桑树后检测对家蚕的残毒期长短略有差异,以24%灭多威可溶性液剂3 600倍稀释液处理组的残毒期最短(8 d),结合毒力测定,确定灭多威3种剂型产品对家蚕的安全性间隔期为8~12 d。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24%帕力特悬浮剂晚秋防治越冬代桑尺蠖幼虫的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在20℃相对低温气候条件下,农药的触杀作用,喷药后3 d初步显效,喷药后10 d完全显效,药效维持20 d以上;500~1500倍药液浓度范围内,使用剂量变化对防治效果影响不明显,提高喷雾质量有助于提升除虫效果;24%帕力特悬浮剂用于越冬防治桑尺蠖的推荐使用浓度宜为1000倍左右,具体使用浓度可根据蚕期安排和用药时的天气状况及防治害虫要求的持效时间长短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40%保桑灵EC田间防效和对家蚕安全间隔期试验,得出40%保桑灵EC对桑园鳞翅目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尤其对桑尺蠖的防效较佳,宜在低龄盛期防治,推荐使用浓度1000倍,同时得出40%保桑灵EC对家蚕安全间隔期为15天。  相似文献   

16.
锐劲特、敌杀死、快杀灵防治草原毛虫田间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敌杀死、快杀灵、锐劲特3种药剂进行趋低量喷雾防治草原毛虫的药效试验,筛选出最佳药品和使用剂量。结果表明,2.5%敌杀死和25%快杀灵使用剂量分别为225mL/hm^2和300mL/hm2时,即可达到与标准药剂(20%杀灭灵,300mL/hm2)相同的防治效果,因此可作为目前防治草原毛虫的首选药物,适宜在我省大面积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飞机施药对青藏高原西藏飞蝗的防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米-17B7型直升飞机,应用3种农药对西藏飞蝗Locusta migratoria进行大规模灭治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军用高原直升飞机施药效率高,能有效克服高原地区开展虫害防治的困难,是控制青藏高原区蝗虫爆发和危害的有效手段;应用200亿/mL类产碱假单胞菌·苏云金杆菌悬乳剂平均灭效88.5%,100亿/mL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平均灭效83.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平均灭效95.4%;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对生物多样性的危害明显,应注意对害虫天敌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紫花苜蓿田短星翅蝗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方文 《草业科学》2003,20(12):80-81
短星翅蝗是紫花苜蓿田中的主要害虫,为摸清该虫的发生规律,于1999--2002年采取了笼内饲养与大田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虫进行了调查。该虫在滨州市紫花苜蓿田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蝗蝻雌虫6个龄期,雄虫5个龄期。介绍了该虫的为害特点、年生活史、生活习性、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以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同一剂量和等比系列用药方法,用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进行防治试验,发现防治效果与虫口密度成正相关关系(r=0.977 1),但最高防效只有62.84%,说明使用33.75mL/1 000m2的剂量偏低。另外,用1∶1.26的21.00、26.78、33.75、42.53和53.55mL/1 000m2 5个有效剂量进行等比系列用药量防治试验,发现浓度对数与防效机率值的相关系数为97.54%,证明防效与有效用药量密切相关,进而用机率值法测算出了4.5%氯氰菊酯EC对草地蝗虫混合种群的毒力回归方程:y=2.247 6+5.111 8x。依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不同防治效果适宜用药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防治草原蝗虫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省海北州刚察县的泉吉乡用阿维菌素进行了防治草原蝗虫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2%和3%的剂型,每公顷分别喷施300ml和375ml,两个处理的平均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完全达到了省、部级虫害防治的验收标准。且该药品不污染环境,系神经性生物杀虫剂,因此,建议在全省虫害防治中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