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02年怀化市在南边的通道县坪阳乡首次发现柑桔木虱,2021年以前柑桔木虱北移扩散较为缓慢,2021年出现暴发为害。通过梳理2021年怀化市组织全市开展的柑桔木虱普查结果,对怀化市柑桔木虱发生情况进行总结,从地理因素、气候因素、虫源因素、防治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柑桔木虱暴发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柑桔木虱成虫的产卵习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柑桔木虱的产卵前期和温度密切相关,在田间有新梢的情况下,产卵前期为3~16天,在平均气温为25.2℃时,产卵前期最短,为3~5天;在没有新梢时,柑桔木虱成虫的产卵前期随新梢芽发时间而定,可以是20~61天不等,如一直没有新梢,柑桔木虱至死不产卵;柑桔木虱成虫将88.04%的卵产在腋芽和叶长短于2cm的叶片上;在产卵始盛期,85.8%的成虫在柑橘新梢嫩芽上活动,因而防治柑桔木虱的适期为柑桔木虱成虫产卵始盛期。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桔黄龙病进一步蔓延,来自美国、墨西哥等国的农业官员已达成一致意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柑桔木虱,以阻止柑桔黄龙病蔓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用于防治柑桔木虱的有效药剂,评价新型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为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了噻虫胺、氯氰菊酯·毒死蜱、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和吡虫啉等药剂对柑桔木虱的室内毒力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噻虫胺对柑桔木虱的LC50是11.30 mg·L-1,高于丁硫克百威的26.23 mg·L-1、毒死蜱的31.78 mg·L-1和吡虫啉的184.09 mg·L-1,但低于氯氰菊酯·毒死蜱的9.6403 mg·L-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喷药3d,噻虫胺对柑桔木虱防效为82.14%,9d达94.23%,噻虫胺表现出高于其他药剂的田间防治效果。噻虫胺防治柑桔木虱起效快,药效持续稳定,适宜在果园与其他化学药剂轮换施用防控柑桔木虱。  相似文献   

5.
8月28日,笔者从福建省顺昌县农业局获悉,顺昌县植保站近期在该县仁寿和洋墩等乡镇的柑桔园调查发现,秋梢已在8月中下旬陆续抽发,此时正是柑桔木虱和锈壁虱发生高峰期,县农业局组织柑桔种植大户进行统防统治,并对相关防治技术进行了统一培训,对新型高效植保器械进行了现场防控演示,指导果农及时统一防治秋梢柑桔木虱,防控柑桔黄龙病,防治柑桔锈壁虱,预防煤烟病、砂皮病和炭疽病发生为害.  相似文献   

6.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一位研究人员称.能有效防治柑桔木虱的生物杀虫剂将在2009年晚些时候到达种植户手中。届时。长期困扰并威胁美国柑桔产业的柑桔黄龙病有望得到缓解。2009年1月底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召开的为期两天的印度河柑桔学术会议上,研究人员提出了现有的防治柑桔木虱的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播柑怙黄龙痫的柑桔木虱直接威胁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和墨西哥柑桔产业,10月扔,美国柑桔业界派出代表团与墨西哥柑桔业界人士进行了沟通,共同商讨了如何控制柑桔木虱,降低其对卡甘桔的危害。美国加州柑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称,目前加州柑桔树面临柑桔木虱和柑桔黄龙病的严重威胁,墨西哥柑桔业也同样受到这两种病虫害的威胁,双方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8.
柑桔黄龙病是柑桔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美国加州莫雷诺山谷首次发现该病害。加州食品和农业部门的柑桔病虫害防治司负责人指出,亚洲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的昆虫传播媒介,通过携带病菌传播。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近年来赣南柑桔木虱发生动态及其携带黄龙病菌变化情况,2016-2020年,定点、定时监测了赣南10个县(区)20个正常管理果园的柑桔木虱成虫发生动态变化,并于2018年和2020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赣南8个县(市)正常管理果园和失管果园柑桔木虱成虫带菌率变化。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柑桔木虱成虫发生高峰集中在5月下旬-10月上旬,2016-2019年发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20年发生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平均虫量最高峰达93头/百梢;2020年正常管理果园和失管果园柑桔木虱带菌率均低于2018年,失管果园柑桔木虱带菌率明显高于正常管理果园;经相关回归分析,柑桔木虱带菌率与果园黄龙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柑桔木虱( Diaphorina citri Kuwayam.)是果园柑橘黄龙病(huanglongbing,HLB)主要传播途径,明确果园柑桔木虱扩散规律,就掌握了柑橘黄龙病传播蔓延趋势。2016年3月—2017年5月在广西金秀县桐木镇一个具有特殊条件的柑橘园开展自然条件下柑桔木虱种群扩散规律的调研。本研究结果与现有国内外相关报道有明显差异性,柑桔木虱传入新果园,刚开始时形成“中心虫株”,然后向外扩散;风是自然条件下影响柑桔木虱种群扩散的主要因子,柑桔木虱扩散与风具有明显正相关,柑桔木虱扩散范围、趋势与风的吹向基本吻合,呈现以“中心虫株”为头部的慧星扩散形状;无台风异常天气影响下,柑桔木虱种群一年自然扩散距离约为105米。  相似文献   

11.
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快速、高效地防治媒介昆虫是黄龙病综合防治最重要的技术措施。纳米农药不但能够提高药效、降低化学农药用量,而且提高使用安全性和生物利用度。为了明确纳米农药对亚洲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本实验选用纳米阿维菌素水悬浮剂、纳米阿维.吡虫啉水悬浮剂及其对应原药进行毒力测定,并比较同质量浓度下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1、两种纳米农药的毒力均高于对应原药,其中纳米阿维.吡虫啉水悬浮剂的毒力最强,其处理后第三天LC50为0.0054mg/L,LC95为2.1019mg/L;2、处理后48h、72h相比于24h,纳米阿维.吡虫啉在同质量浓度,死亡率的上升幅度极大,1.25-20 mg/L在72h时导致的死亡率达93%-100%,与200 mg/L无显著差异,而原药随时间推移死亡率虽有所上升,但幅度较小;3、纳米阿维菌素及其原药在处理后3-4d才开始出现死亡,虽然起初纳米阿维菌素防效不及原药,但在随后3d提效速度较快,并在防效上也超过原药;4、阿维.吡虫啉与阿维菌素相比,无论是纳米农药还是原药,其发挥药效较快,而且杀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柠檬薄荷、薄荷、柠檬罗勒、藿香蓟、北京接骨草、陕西接骨草、菊苣、三叶草和黑麦草9种生草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生草粗提物对柑橘木虱幼虫的驱避作用。研究结果显示,以九里香和砂糖橘嫩梢为柑橘木虱幼虫寄主植物,9种生草均对柑橘木虱幼虫均有一定的驱避作用。我们根据结果可知,薄荷、藿香蓟、柠檬薄荷对柑橘木虱幼虫的趋避效果较好。本试验研究结果将为橘园生草种植在防控柑橘木虱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降低柑橘红蜘蛛防治的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方法] 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粒径、黏度、分散性、pH、冷贮和热贮稳定性等指标的测试,对配方中的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进行了筛选。[结果] 确定了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优化配方:联苯肼酯原药25%,乙螨唑原药15%,AEO 2%,D1002 2%,木质素磺酸钠6%,乙二醇5%,黄原胶0.1%,去离子水补足100%。该悬浮剂施用30 d后对柑橘红蜘蛛的防效仍达到90.1%。[结论] 该配方复配比例合理,性能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对柑橘红蜘蛛的田间防治效果优异。试验结果可以为联苯肼酯和乙螨唑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测定8种农药对柑桔拟茎点霉Phomopsis citri Fawcett的毒力测定及田间防效试验时,发现丙环唑对该菌抑制效果最好,苯醚甲环唑与其它药剂差异显著,其它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对溃疡病敏感度存在差异的金柑、甜橙和枳在水杨酸处理前后的抗病性差异,对3种柑橘材料进行外源水杨酸处理并进行溃疡病菌接种。结果表明,3种柑橘材料中,金柑对溃疡病抗性最高,其次为甜橙。枳对溃疡病的抗性最低,病害症状最显著且细菌增殖最快;经过水杨酸处理后3种柑橘材料对溃疡病的抗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死亡细胞数量减少、相对电导率含量降低、细菌数量也显著减少。进一步分析3种不同柑橘材料水杨酸处理中抗病基因的表达模式发现,金柑中NPR1、PAD4、PR1基因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且高于其余两种柑橘材料,表明金柑对溃疡病的高抗能力可能与其体内显著上调的抗病基因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找柑橘木虱无公害防治新方法,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45种植物精油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行为反应,并从中筛选出柠檬桉、欧芹、艾纳香、柠檬马鞭草、山鸡椒、芫荽、尤加利、花梨木、松共9种对柑橘木虱具有显著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进行不同浓度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当浓度为10-2、10-3、10-4时,柠檬桉、欧芹、艾纳香、柠檬马鞭草、山鸡椒、芫荽、尤加利、松精油对柑橘木虱均具有显著驱避作用,且随着精油浓度的提高驱避作用增强;而花梨木精油仅在浓度为10-2对柑橘木虱具有显著驱避效果,但在浓度为10-4时却表现显著的引诱作用。此外,植物精油间的驱避率比较结果表明芫荽与欧芹精油对柑橘木虱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有望用于开发柑橘木虱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柑橘炭疽病是常见的柑橘病害,虽然该病被研究多年,取得显著成果,但对该病的探究仍需深入。本文以胶孢炭疽菌和尖孢炭疽菌为主要论述对象,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这两种病原菌的研究状况,包括炭疽菌的种类及侵染循环、鉴定、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等。此外,本文还提出了未来该病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黄龙病是柑桔最严重的传染性病害,其病原菌在病株地上各部位和根部均有分布,主要通过病芽嫁接和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进行传播。本文研究了黄龙病通过柑桔根部传病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将感染黄龙病的红皮山桔苗与健康沙糖桔苗直接合种在一起,3年后健苗均没有发病;但是将病苗、健苗的侧根表面切除、相互连接绑缚合种在一起6个月后发现,30株健苗中有1株感染了黄龙病,9个月后感染数达到9株,12个月后为11株,感染率达36.67%,说明病树、健树根系直接交叉生长并不能传播黄龙病,但通过病根嫁接、病健苗的根系生长融合在一起则可以导致病原的传播,即病根嫁接与病芽嫁接一样具备传播黄龙病的能力,而且传播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成虫的驱避作用,并研究喷洒矿物油农药1 h、1 d、4 d和7 d后对柑橘木虱成虫驱避作用的持效性;此外,本文还研究了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成虫获取黄龙病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有明显的驱避作用,但是这种作用随着时间延长而降低,喷洒矿物油农药1 h后,驱避作用最强,达70.49%,处理7 d后,仍然表现出驱避作用,驱避率达38.54%;矿物油农药明显抑制柑橘木虱获取黄龙病病菌,处理1 h后抑制率高达86.67%,处理7 d仍然具有抑制效果,抑制率为7.60%。本次室内研究表明矿物油农药对柑橘木虱的驱避作用显著,并且可能通过驱避作用抑制柑橘木虱获取黄龙病病菌。  相似文献   

20.
从柑橘根际土壤中获得192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平板拮抗测试,筛选出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dis pv. citri)有较强拮抗作用的6个芽孢菌株,抑菌圈直径达12.0~25.0mm,其中菌株G32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稳定性高;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株G32的控病效果最佳,提前喷施拮抗菌其预防效果达60.7%,接种溃疡病菌后喷施的治疗效果为53.2%;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G3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