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对苹果果实着色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颜色果袋套袋处理后果皮着色、叶绿素、花青苷含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套袋处理利于果皮着色,红色和黑色袋α*较大,果皮颜色鲜红,白袋、黄袋与对照果实外观无明显差异,红袋处理果实的着色最好,白袋、黄袋、绿袋与对照果实差异不明显,黑色果袋叶绿素含量最低。果实成熟时果皮中花青苷含量与纸袋颜色密切相关,红色果袋花青苷含量较高为0.176△A/g FW,蓝袋次之,黑色果袋花青苷含量较低为0.102△A/g FW。不同颜色果袋套袋成熟时果实的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2.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透光率的果袋,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沪油018油桃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透光率(69.6%、18.2%和0%)的套袋处理均降低了果皮中色素含量,并随着透光率的降低呈现从红到黄、从暗到亮的着色趋势。其中以0%透光率处理最为显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苷的分别比不套袋处理下降了94.3%、24.55%和100%。套袋引起的遮光现象改变果皮中色素的比例及含量来改变果实的着色,光强是引起油桃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最主要的原因。不同果袋也影响了果实的品质与矿质营养含量,其变化是套袋引起的微域环境综合因素造成的,与透光率无显著相关。小林单层袋(NK-15)是大棚栽培条件下沪油018油桃较适宜的果袋。  相似文献   

3.
以‘台农1号’百香果果汁为试材,研究了其黄酮类物质组分、含量及发育变化。结果表明:果汁中共检测到42种黄酮类物质,金丝桃苷、夏佛塔苷、异荭草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堪非醇3-新橙皮糖苷是果汁中的5种主要黄酮类物质。花后30d为各黄酮种类和含量富集最高的时期,后随果汁发育下降,花后50d到60d黄酮含量略有回升。综上所述,花后30d黄酮含量最高且组分丰富,鉴于果实发育前期果汁量少且酸含量高,仅推荐,仅推荐天然抗氧化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开发等用途,而鲜食在花后60d,即果实完全成熟后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据《果树学报》2012年第3期《"红香酥"梨果皮色素变化规律及套袋对其形成的影响》(作者王龙等)报道,为探讨提高"红香酥"着色的套袋技术措施,以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的变化及果园温度、套袋时期对果皮花青苷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香酥梨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欧亚葡萄“魏可”在果皮转色过程中转录组水平的变化,于果皮转色期、转色后15天以及完熟期采集果实样品,利用RNA-Seq测序技术,对转色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结果得到葡萄转色不同阶段在转录组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转色后15天vs转色期、完熟期vs转色期以及完熟期vs转色后15天之间的显著差异基因数分别为3096个、4444个和 1156个,且均含有显著上调和显著下调基因。 GO富集分析表明,转色后15天vs转色期在整体上以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间、完熟期vs转色期在整体上以及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间、完熟期vs转色后15天在上调差异表达基因间存在显著富集过程。鉴定出KEGG富集的代谢通路有10条,分别在转色后15天vs转色期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完熟期vs转色期上下调差异表达基因、完熟期vs转色后15天下调差异表达基因之间,主要涉及光合作用和半乳糖代谢途径。转录因子分析共鉴定出62个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446个转录因子。欧亚葡萄“魏可”果皮转色过程中转录组水平上相关基因表达量存在显著差异,且GO和KEGG注释分析均鉴定出显著富集的过程及代谢途径。为进一步大量挖掘与“魏可”葡萄果皮转色相关重要表达基因奠定一定的数据基础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秋姬李为试材,研究果园铺设反光膜对不同成熟期秋姬李果实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类黄酮、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可促进李果实提前转色,覆膜后30d可显著提高果皮颜色,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实亮度降低,但果实颜色加深。覆膜可显著提高秋姬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色苷和总酚含量,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对果实的可滴定酸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对嫁接在酸柚上的金桔蜜柚进行不同套袋处理,分析其果实品质指标(单果重、果实横径、纵径、果形指数、果皮厚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全糖、固酸比)及果皮转色情况的变化;探究不同套袋处理对金桔蜜柚果实品质及果皮转色的影响,为筛选金桔蜜柚合适的套袋及时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会对金桔蜜柚品质及果皮转色产生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纸袋类型影响不同;在保证果实商品率,即果实外观的前提下,从金桔蜜柚果实生理品质及转色情况角度出发,金桔蜜柚适宜选用外棕色内黑双层柚果专用纸袋。  相似文献   

8.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5期《套袋与采收期对"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作者黄保娜等)报道,为明确套袋和采收期对新红星苹果品质的影响。于花后50 d套袋、136 d去袋,花后140 d开始采收,每间隔5 d采样一次,测定果实的外观与内在品质,并做果皮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套袋后果实体积、单果质量、果肉密度与不套袋之间无  相似文献   

9.
为增加桂葡柚1号果实的商品性,对桂葡柚1号进行了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提升果实色泽,其中双层外红内黑和双层外黄内黑纸袋套袋果实色泽饱和度高,转色均匀,效果好;套双层外红内黑纸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维生素C下降较小,可滴定酸下降较大,固酸比高于对照,风味较好,且果皮增厚不明显,但硬度显著增加,有利于贮藏运输,最适宜桂葡柚1号生产;不同年份不同气候,由于套袋内果实小环境和外面大环境差异大小不同,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上三红蜜柚果皮不着色或着色差等问题,2018-2019年在广西容县开展了5月上、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5月上旬分别用1、2、3层纸袋套袋处理及不套袋为对照(CK),对三红蜜柚果皮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果皮着色效果最好,着色优、良率100%,5月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着色优、良率分别为0%、59.26%和23.33%、33.33%,5月上旬用1、2层袋套袋的着色优、良率分别为3.33%、3.64%和0%、85.71%,CK的着色优、良率为0%、两年不着色率分别为92.86%和100.00%;果皮色差结果进一步证实了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的三红蜜柚果皮转红的效果最好,套袋时间过早会影响果皮转黄及其亮度;5月中旬用3层纸袋套袋可极显著提高TSS、全糖含量,而5月上、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TSS、全糖含量提高不显著或极显著降低,5月上旬用1、2、3层纸袋套袋,果实TSS含量有下降趋势;5月上、中、下旬用3层纸袋套袋或5月上旬用1、2、3层纸袋套袋均极显著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CK果实的固酸比、糖酸比均极显著大于套袋处理。从着色效果考虑,5月上旬用3层纸袋套袋对三红蜜柚着色的效果最好,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以13年生‘东魁’与‘荸荠种’为试验材料,研究设施延迟栽培对杨梅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花青苷、总酚、VC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期,设施延迟栽培杨梅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含量等品质指标均要优于露地栽培的,两者的总酚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延迟栽培后期,设施内杨梅除果实大小、单果重外,其它品质相关指标含量均有所降低。因此,综合果实大小、单果重、糖酸比、VC这些品质指标,杨梅设施延迟栽培的果实品质比露地栽培好,‘东魁’在花后90d左右采摘、‘荸荠种’在花后85d左右采摘为宜。  相似文献   

12.
正据《核农学报》2016年第6期《葡萄果实转色过程中线粒体呼吸代谢变化》(作者陈伟等)报道:为明确线粒体呼吸代谢与果实成熟期间颜色形成的关系,以夏黑、巨峰和金手指等3种葡萄为试材,探究果实成熟期间颜色、总花色苷含量、呼吸强度、内源乙烯产生和线粒体呼吸代谢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夏黑和巨峰葡萄果实的果皮颜色指数值(CIRG)和总花色苷含量随着果实成熟呈上升趋势,而金手指葡萄果实CIRG  相似文献   

13.
以麻阳和万州两个地区的塔罗科血橙为材料,探讨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的变化以及紫外光处理对花青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最低温4℃~14℃通风贮藏过程中,前30d果肉中花青苷快速增加达最高值,第30d含量较0d时增加了195%(麻阳)和226%(万州),然后随着贮藏时间延长花青苷含量不增加;113833 lux紫外光照射处理显著提高塔罗科血橙果实贮藏过程中果肉花青苷含量,较同一时期的对照增加35%~53%(麻阳)和22%~54%(万州),紫外光处理对果皮着色无明显促进作用,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等含量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三种常用果袋对‘黄花’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检测不同时期果皮色素含量、色差及果形指标,综合利用徒手切片和显微镜观测分析不同处理后果点大小、密度及其形态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三种套袋处理后果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亮度和饱和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相关性分析显示果实成熟期间果皮色差a*值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叶绿素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L*值与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套袋对果形无显著影响,但是对果点形态影响较明显,果点首先从其外缘进行环状破裂,果实发育后期果点呈中心至外缘的辐射状破裂。其中外黄内黑双层果袋处理使果点破碎程度最高,果面光滑均一,对改善‘黄花’梨果实的外观品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据《园艺学报》2014年第3期《红富士苹果采后1-MCP处理对果皮色素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作者李秀芳等)报道,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采后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冷藏期间果实硬度,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花青苷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重点研究了花青苷含量变化与其合成相关酶(PAL、CHI、DFR、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设施栽培的4年生春雪毛桃(砧木为青州冬雪蜜桃)为试材,研究硒元素在桃中的吸收运转及积累特性,为设施桃富硒果品生产技术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花后40d至80d,设施桃不同部位硒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叶片呈‘升-降-升(土施氨基酸硒)’与‘持续上升(叶面喷施氨基酸硒)’、果肉呈‘升-降’、果皮呈‘升-降(土施氨基酸硒)’和‘降-升-降(叶面喷施氨基酸硒)’、果核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设施桃从果实硬核至转色阶段是设施桃可食部分-果肉对硒元素吸收的活跃期;硒肥的施用方式不仅影响硒元素在果皮、果肉和果核及果肉和叶片等各部位的累积顺序,而且显著影响硒元素的利用效率,叶面喷硒的硒元素利用率远高于土壤根际施硒的硒元素利用率。综上,设施桃从坐果到果实成熟,采用叶面喷硒,尤其是加强果实硬核至果实转色阶段的施用,是设施桃富硒果品生产的关键措施。此外,抑制设施桃果实成熟前后新梢的补偿性生长是减轻或避免果实中硒元素外流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赣南地区果树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软枣猕猴桃‘红宝石星’先后被引进栽培。通过连续3年(2017-2019)对其在亚热带赣南地区生长适应性、物候期、果实品质等系统观测与研究,结果表明其植株生长势较强,四倍体,在田间未发现溃疡病等病害,具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热性;伤流期在2月中旬,萌芽期在3月中旬,花期在4月上旬,花期长达6-7 d,8月上旬果实成熟,11月下旬开始落叶进入休眠期;该品种果实呈长椭圆形,果形指数为1.51;平均单果重为25.85 g,最大可达32.49 g;丰产性能较强,三年生猕猴桃亩产可达500 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6.60%,干物质含量为16.84%;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为17.30%,可滴定酸含量低,为0.83%,风味甜香;在亚热带赣南地区,该品种果实维生素C与花青苷含量积累较低,分别为107.43 mg/100g FW和0.21 mg/100g FW。综上所述,‘红宝石星’软枣猕猴桃在亚热带赣南地区表现出适应性强、抗性强、丰产、果实糖度积累显著增加、综合性状良好等特点,但其维生素C与花青苷含量较低,在赣南地区栽培时可采用适当遮阳、套袋等技术措施,有利于促进维生素C和花青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正>据《果树学报》2015年第4期《套袋对梨果皮AsA积累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作者秦安等)报道,为探讨套袋对梨果皮中AsA代谢的影响,以"满天红"和"翠冠"梨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套袋后果皮中AsA含量及其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果实发育过程中,AsA、T-AsA和DHA的含量在2个梨品种中变化趋势一致,均是在幼果果皮中最高,在成熟果果皮中最低;套袋显著降  相似文献   

19.
据《中国果树》2022年第1期《套袋对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及病害的影响》(作者黄秀等)报道,为解决因套袋造成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研究了全程套袋以及采前拆袋对鸡尾葡萄柚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程套袋、采前拆袋处理的果皮L*、a*、b*、CCI值均显著高于对照(未套袋).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红美人’果实品质特征,从其果实自身形态特征着手,研究了果实大小形态、着生方位、挂果时间及低温贮藏等因素对果实内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糖酸比超过20、SSC超过14%的优质果实多分布在果重为150-240 g、果形指数小于1.0的区间。单个果实不同纬度的品质差异较大,从果梗到果顶部位,果皮厚度呈逐渐变薄的趋势, SSC依次升高,而TA 的含量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树冠方位的果实品质均无显著差异。在果实的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提高,由初熟期的13.65%增长至完熟期的15.29%。可滴定酸含量(TA)则呈现一个降低再升高的过程。5+0.5℃的低温贮藏60 d,果实SSC和TA均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在贮藏初期下降速率显著,后期的变化则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