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究13种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草莓根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草莓品种“红颊”为试材,采用草炭、椰糠、土、蛭石和珍珠岩为基质原料,筛选适合草莓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处理3(椰糠)和处理5(草炭:蛭石4:1)为最佳基质配比, EC值分别为0.546和0.702,PH值分别为6.2和6.0, 其理化性质理想,有利于植株根系生长,同时果实品质最佳,。处理3和处理5均可作为一种优质草莓种植基质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树形影响桃树生长、产量和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果树学报》2022年第1期《树形对桃树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作者刘丽等)报道,为探讨中油20号桃不同树形对树体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3年生中油20号桃"Y"形、主干形、三主枝开心形、四主枝开心形及"V"形5种树形的夏季结果枝部位的光照度、成熟果实品质及冬季树体结构。结果表明,同一树形不同部位的光照度和果实品质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树形相同部位间差异不显著。每667 m2产量为主干形>"V"形>"Y"形>三主枝>四主枝。  相似文献   

3.
以‘隋珠’草莓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可调光源,设置两个光强水平(400 μmol·m-2·s-1和600 μmol·m-2·s-1)和三个红蓝光配比梯度(1:1、2:1和4:1),共6个试验处理,以常规钢架塑料大棚栽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处理对‘隋珠’草莓叶片光合特性、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红光比例或光强,有利于增强‘隋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及产量。处理E(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2:1)和处理F(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4:1)均有效增加了‘隋珠’草莓叶片纵横径和复叶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固酸比分别不低于11.84%、1087mg/kg和18.79,较CK分别增加了32.57%、26.54%和19.91%。处理E与处理F对果实产量方面的影响相当,但处理E在品质指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处理F,因此,确定处理E(光强600 μmol·m-2·s-1,红蓝光配比2:1)是本试验中适合‘隋珠’草莓生长发育的最佳红蓝光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水帘降温系统下猪用发酵床垫料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选取发酵床猪舍为研究对象,在南方夏季高温环境下启用水帘降温系统,根据距水帘的远近将舍内垫料分为A区(近水帘端)、B区(猪舍中央)、C区(近风机端),各区垫料再区分为表层(0~20 cm)、上层(20~40 cm)、中层(40~60cm)、下层(>60 cm)采样,每周采样一次,监测垫料的成分变化,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引起发酵床猪舍内垫料含水率、温度二维空间分布的显著差异;对垫料微生物和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真菌总数与脲酶活性的显著差异,从水帘端到风机端,真菌总数的对数值显著升高,脲酶活性显著增强;对垫料在水平区域上的细菌总数、放线菌数和纤维素菌数、过氧化氢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对垫料有机质降解影响不大,在二维水平上各区(层)垫料有机质含量和C/N均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表层、下层垫料温度显著低于上层、中层,表层含水率显著低于下层;从表层到下层,垫料微生物数量和脲酶活性呈下降趋势,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各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垫料有机质中层、下层显著高于表层;铵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次之,中、下层较低;硝态氮含量表层最高,上层和下层次之,中层最低。研究指出,水帘降温系统没有对猪用发酵床垫料的主要特性与运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特性的差异是床自身运行过程固有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选用 170日龄的罗曼蛋鸡 15 0 0只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放在上、中、下 3层蛋鸡笼。试验结果表明 ,上层鸡群产蛋率为89.7% ,中层鸡群产蛋率为 92 .1% ,下层鸡群产蛋率为 88.7%。中层鸡群比上层鸡群产蛋率高 2 .4% ,比下层鸡群产蛋率高3.4% ,差异显著 (P <0 .0 5 )。上层与中层、下层蛋重差异显著(P <0 .0 5 )。  相似文献   

6.
大型青贮窖内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规模化牧场中目前采用的青贮装填、压实、封盖等管理条件下,分析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以及奶牛瘤胃降解率的差异,为合理生产和取用全株玉米青贮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试验采集黑龙江地区牧场中大型青贮窖全株青贮样品(n=6),以上层、中层、下层为切入点,测定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常规营养价值、发酵品质、瘤胃内7 h淀粉降解率以及24、30和48 h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粗蛋白质降解率(CPD)。对于发酵品质,测定pH、淀粉、乳酸、乙酸、氨态氮含量及乳酸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这8个指标,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青贮窖内不同深度的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及淀粉含量均随青贮窖深度的增加而下降(P 0.05);且粗蛋白质、粗灰分和酸性洗涤蛋白质含量各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2)青贮窖中层的全株玉米青贮的综合评价值最高,下层其次,上层最低。3)对于青贮窖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的DMD,在24 h时,各层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达到30 h后,中层全株玉米青贮DMD显著高于上层(P0.05),但与下层差异不显著(P0.05)。在24和30 h时,各层间NDFD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48 h时,中层和下层全株玉米青贮NDFD均显著高于上层(P0.05),但中层和下层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CPD和淀粉降解率,在3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青贮窖内不同深度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青贮窖内深度的增加,干物质及淀粉等养分损失率增加,但pH、有机酸等发酵效果更好,并增加了瘤胃降解率。然而达到一定深度后,发酵品质趋于稳定,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中层全株玉米青贮质量最佳。因而,在青贮制作过程中,应注重逐层压窖,推荐使用隔氧膜封窖。在取料过程中,上层、下层均匀取料,降低青贮饲料对饲粮配方一致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据《核农学报》2016年第10期《NO处理对草莓果实采后品质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作者耿红兰等)报道,为探讨NO处理在草莓果实采后保鲜中的作用机制,以红艳草莓为材料,定期测定草莓果实室温下的品质、抗氧化物质含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程度和苯丙烷类代谢的变化。结果显示,NO熏蒸处理能有效抑制草莓果实采后腐烂,其最优浓度为20μL/L。NO处理可显著抑制草莓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旨在研究舍内不同笼位对鹌鹑产蛋性能的影响.随机取舍内中间区域6排,采用3×3双因素实验设计,设置3个列水平(外侧、走道和中间列)和3个层水平(上层、下层和中层),随机统计1 d的产蛋数和每笼蛋重.结果表明:外侧最下层笼位鹌鹑的产蛋数均显著大于中层和上层(P<0.05),过道下层笼位鹌鹑的产蛋数最大且显著大于上层(...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不同位点温湿度变化及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62周龄海兰灰商品蛋鸡2 520只,按照鸡舍纵向方向分为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按照鸡舍垂直方向分为上层、中层、下层三个位点,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70只鸡。结果表明:冬季舍内的平均温度为11.6℃,中间位置平均温度最高为12.5℃,其次为进风口,平均温度为11.2℃,再次为出风口,平均温度为11℃;舍内平均湿度基本稳定在45%50%,中间湿度>出风口湿度>进风口湿度,温湿度二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平均耗料量、平均蛋重、产蛋率、料蛋比,进风口、中间、出风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层平均温度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层比下层平均温度高2.6℃;中层比上层的平均湿度高0.6%,中层比下层的平均湿度高1.6%;下层的耗料量和平均蛋重显著高于上层和中层(P<0.05),产蛋率和料蛋比在上层、中层、下层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冬季半开放式鸡舍舍内温湿度变化在蛋鸡自身可调节范围内,基本能满足鸡群生产性能发挥。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果业信息》2019,(6):70-70
据《经济林研究》2019年第1期《覆盖对设施栽培灵武长枣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白琳云等)报道,为提升设施栽培灵武长枣的果实品质,促进其营养生长,以8年生设施栽培灵武长枣为材料,采用碎石、白色地膜、黑色地膜行内覆盖枣树树盘,测定不同覆盖处理下的植株枣吊、叶面积等营养生长指标和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果实品质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摘要:简单介绍了本地早优系“阿香1号”选育过程,重点阐述“阿香1号”蜜桔的植物学,生物学,生长结果特性,果实品质,丰产性,抗逆性,耐贮性等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玉溪市草莓产业迅速发展,加之连年种植和设施栽培的推广,草莓病虫害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施药量明显增多。这不但加大了果实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草莓的声誉和市场。为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本文以三唑酮和二嗪磷为试材,研究浇施、喷施和遮果喷施作业对草莓植株和果实农残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草莓果实农残含量差异明显,而且植株农残含量比果实高;(2)延长采果期和遮果喷药可大幅降低草莓果实农残含量;(3)叶面喷施比根部浇施处理草莓植株和果实农残含量高,施用二嗪磷(杀虫剂)比三唑酮(杀菌剂)农残含量高。同时,提出采取塑料布遮果喷药,推广种植高抗、高降解农残品种,实施农业、物理和生物防治,培育强壮植株,调控生长环境、减少果实病虫害发生以及延缓果实成熟、加长采果间隔期等措施,可有效降低草莓果实农残含量。  相似文献   

13.
甜查理草莓脱毒苗在广西南宁半露地栽培生长性状优良,植株生长健壮,开花结果早,连续开花5-6序,无断茬。9月底至10月初定植,果实成熟期在12月初至翌年3月底,果实品质优,植株抗性强,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新植幼苗采用遮阳网保护7-10d及12月中旬采用半封闭式的大棚设施保护,解决本地区草莓定植期高温容易造成幼苗被灼伤及植株生长后期的低温阴雨潮湿天气造成烂果及植株病害等问题。通过引种观察并总结出适合本地的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ese Journal Full-Text Database,CJFD),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2007-2016 年中国已经公开发表的草莓研究文献的出版年份、论文来源期刊、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学科领域、基金支持来源情况、引用频次和研究主题。结果表明,十年间发表中国草莓研究核心论文5310篇; 20种期刊处于核心区;核心作者71位,论文合著率为69.07%;发文最多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设施草莓及栽培技术、良种选育及脱毒苗、病虫害治理、草莓保鲜及加工技术等领域。本研究总结剖析中国草莓的研究现状,为国内草莓研究者和相关项目管理者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树龄 10 年的“贵长”猕猴桃为供试材料,研究用不同肥料(常规用肥、专用肥、生物肥、生物肥 专用肥)作为猕猴桃壮果肥施用对果实品质、产量及贮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 种追肥处理对猕猴桃的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改善,其中0.25 kg 生物肥 1.0 kg 专用肥能显著地增加猕猴桃的单果体积、单果质量、产量和提高维生素 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的含量,改善猕猴桃后熟的贮藏性能,对糖酸比和果形指数也有改善作用,猕猴桃专用肥效果次之。用0.25 kg 生物肥 1.0 kg 专用肥作为猕猴桃壮果肥施用综合效果较为理想,可在猕猴桃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产量及品质下降的问题,以草莓‘红颜’为试材,采用0(CK)、5、10、15、20 mmol?L-1NaCl对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进行每天1次的连续喷施处理,直至90%草莓成熟,测试分析草莓叶片生理特性及果实品质等指标,探索低浓度NaCl调控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生长及品质的有益效应。结果表明:喷施低浓度NaCl显著提高了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光合参数和果实单果重、色泽度、可溶性糖、Vc、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与对照(CK)相比,10 mmol?L-1和15 mmol?L-1NaCl的品质有益调控效应最明显,可溶性糖增幅7.45%~15.45%,Vc增幅34.48%~35.34%,游离氨基酸增幅11.34%~15.05%,可滴定酸降幅9.33%~18.67%。由此可见,采用10~15 mmol?L-1NaCl喷施处理技术,保护了日光温室高温期草莓叶片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持了叶片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促进草莓果实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累积。  相似文献   

17.
以酿酒葡萄“贵人香”为试材,连续两年研究了模式化修剪保留不同叶幕厚度处理对葡萄果实产量、品质和枝条贮藏营养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以期为葡萄简化修剪技术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叶幕厚度90cm处理产量最高,其次为60cm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30cm处理最低。叶幕厚度60cm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和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为90cm处理,30cm和120cm两个处理最低。可滴定酸含量表现相反趋势。叶幕厚度60cm处理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最高,其次为90cm和30cm处理,120cm处理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叶幕厚度60cm、90cm和120cm三个处理枝条的可溶性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30cm处理。2014年叶幕厚度60cm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其次为90cm处理,两者无显著差异,显著高于120cm和30cm处理,30cm处理显著低于其他各处理。综合分析,在辽宁省朝阳市气候条件下,模式化修剪叶幕厚度保留60cm时,“贵人香”葡萄表现最佳,其次为90cm处理,30cm和120cm处理最差。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柑橘果实品质形成规律,本研究以大浦5号温州蜜柑为材料,开展了温州蜜柑果实汁胞特征分析和离体培养体系的探索。结果表明,温州蜜柑汁胞原始形态表现出有尾较长和无尾较短两种形态,两种汁胞在大果和小果中所占比例有差异。在各糖酸组分含量方面,大果汁胞蔗糖含量稍低于小果,大果有尾汁胞柠檬酸含量低于其他类型汁胞,而其苹果酸含量高于其他类型。温州蜜柑汁胞在暗培养条件下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着色,培养20天后明显着色,30天后完全着色或褐化。汁胞着色过程中有尾汁胞始终先于无尾汁胞着色,较高浓度蔗糖培养着色较快。随培养时间延长,汁胞长度在培养20天内持续增加,20天后持续降低,60g/L和80g/L蔗糖浓度培养下汁胞生长量显著小于40g/L。汁胞暗培养过程中,其蔗糖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果糖和葡萄糖呈持续升高的趋势。不同处理间,汁胞蔗糖含量以80g/L蔗糖处理升高最快,40g/L和60g/L处理升高较慢。汁胞暗培养10天后,不同糖浓度处理柠檬酸和苹果酸含量均迅速下降, 60g/L和80g/L蔗糖处理酸下降速度较40g/L慢。综上,温州蜜柑果实有尾和无尾汁胞品质差异不大,离体培养时间以不超过20天为宜,汁胞生长速度与培养基蔗糖含量明显相关,以培养基蔗糖浓度80g/L培养汁胞最接近生产中糖酸积累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石墨烯电热膜不同加温方式对草莓生长和结果的影响,本文以红颜草莓为试材,采用草莓顶部、基质表面和根系周边组合的7种加温方式,以电热线加温为对照,研究了不同石墨烯加温方式对设施高架基质草莓植株、叶片、果实和根系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石墨烯膜放置草莓根系附近;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和顶部20cm处组合;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基质表面和植株顶部20cm处组合在各个性状表现均优于其他处理,但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和顶部20cm处组合;石墨烯膜放置于根系附近、基质表面和植株顶部20cm处组合耗电量相对较高,石墨烯膜放置草莓根系附近处理耗电量相对较低,可以作为石墨烯的加温方式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