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中三型分泌系统-2(T3SS2)效应蛋白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检测了在1962~2013年间从我国分离的237株鸡白痢沙门菌中25个T3SS2效应蛋白基因的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序列比对分析了这25个基因在18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中的流行特征,它们的全基因组序列来自GenBank。PCR结果显示,在这237株菌株中,cigR、pipB、pipB2、slrP、sopD、sopD2、spiC、sseF、sseG、sseJ、sseK1、sseL、steA、steB、steC和steD均存在,gogB和sspH1均缺失,其它基因分布水平在5.9%~99.6%之间。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有15个基因在这18株菌株中均存在,sifB、sseK1、sspH2和steC在一些菌株中是假基因。结果表明,gtgE、sseI和sseK2在这237株菌株中分布具有一定的年代规律性;大部分被检测基因在鸡白痢沙门菌中具有广泛分布;一些基因在微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假基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对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与鸡伤寒沙门菌Sg9株进行了基因组差异片段分析.结果,从C79-13株中共检出13个特异性差异片段.经同源分析,这些序列可分为3类:噬菌体相关序列、质粒相关序列和已知功能序列.这些差异片段包含一些重要的沙门菌毒力相关基因,如编码大肠杆菌素、IpaJ蛋白、尾突蛋白、切除酶的基因.结果表明,鸡白痢沙门菌C79-13株与鸡伤寒沙门茵Sg9株基因组问存在较多差异基因,这些差异片段为确定鸡白痢沙门菌特异性遗传标志,建立分子鉴别新体系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产蛋期蛋鸡致病特点,采集2022年2-11月感染产蛋期蛋鸡的肝脏等组织开展研究。对病鸡的肝脏、脾脏进行细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多重PCR鉴定和血清型检测;取病变的肝脏等组织制备病理切片以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qRT-PCR分析肝脏、脾脏组织中鸡白痢沙门菌毒力基因和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从送检的蛋鸡中分离出18株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无色小菌落,多重PCR鉴定和血清型为鸡白痢沙门菌;病理切片可见心肌、肝脏及肺脏炎性细胞群浸润和细胞坏死;qRT-PCR检测显示感染鸡白痢沙门菌的病鸡诱导生物被膜相关基因(CsgB、RpoS、bcsA和PagC)、SPI-1基因(HilA、InvA、PrgH和SipC)和SPI-2基因(SteE、RcsC、SseL和SpiC)等毒力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感染产蛋鸡的肝脏中IL-1β、IL-6、IL-4和IL-13的表达水平上调,IL-18和IFN-γ表达水平降低;脾脏中IL-6高度表达,IL-1β和IL-18表达水平显著降低。本研究中感染病鸡组织中鸡白痢沙门菌使生物被膜、SPI-1、SPI-2相关毒力基因和TH2分泌的细胞...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9,(5):884-888
旨在研究毒力蛋白SpiC在雏鸡肝组织内的动态分布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选用3日龄SPF雏鸡为试验对象,分别感染2株鸡白痢沙门菌(Salmonella pullorum,S.pullorum),并分别命名为S0701和S0702株。在进行致死性感染试验和半数致死量的测定后,建立动物感染模型。取肝脏于4%多聚甲醛中固定,并进行HE染色和毒力蛋白Spi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毒力蛋白SpiC主要分布于肝组织的巨噬细胞,肝窦内皮细胞及坏死灶内;毒力较强的S0701株感染雏鸡后肝脏中毒力蛋白SpiC的表达量高于S0702株。结果说明毒力蛋白SpiC与肝组织的损伤有关;毒力蛋白SpiC表达量与组织的损伤程度呈正相关,同时SpiC蛋白的表达量与菌株的毒力强弱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基因,以进一步了解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机制。采用微量稀释法检测69株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磺胺药的耐药性,PCR检测了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SulⅡ和SulⅢ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75.4%的受试菌株对磺胺异恶唑产生了耐药性;耐药基因SulⅡ检出率最高(79.7%),其次是耐药基因SulⅠ(33.3%),未能检出耐药基因SulⅢ。提示珠三角地区鸡白痢沙门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情况相当严重,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Ⅰ和SulⅡ在磺胺类耐药菌株的产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鸡白痢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的rfbS基因在第237和第598位碱基的不同,设计和合成了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引物,建立了快速检测鸡白痢沙门菌的PCR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鸡白痢沙门菌临床分离样品进行了PCR鉴定。结果显示,该PCR方法能够特异性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检测灵敏度达100PgDNA。对35个经常规方法鉴定的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进行鉴定,鉴定出33株鸡白痢沙门菌,符合率为94.3%。表明,建立的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能够准确而快速地鉴定鸡白痢沙门菌。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华东地区沙门菌分布情况及其优势菌的血清型变异情况.收集2010年10月-2012年8月来源于江苏、安徽、上海等地区的1 730份禽源样品,进行增菌、纯化、PCR鉴定、血清学试验及生化试验,并对7株血清型有变异的疑似鸡白痢沙门菌进行进一步序列测定,对血清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中共分离沙门菌87株,包括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圣保罗沙门菌、鸡白痢沙门菌及阿巴特图巴沙门菌,并且在鸡白痢沙门菌血清型H相存在Hd、Hg阳性的现象.结果提示,中国禽类沙门菌感染以鸡白痢沙门菌感染为主,且存在血清型变异情况,变异概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检测分析珠三角地区69株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性及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A)、tet(B)、tet(C)、tet(M)和tet(X)]在分离株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43株(62.7%)鸡白痢沙门菌分离株对四环素产生耐药性,耐药基因tet(A)的检出率为75.4%,未能检测到耐药基因tet(B)、tet(C)、tet(M)和tet(X),表明鸡白痢沙门菌对四环素的耐药机制以tet(A)基因介导的主动外排为主。  相似文献   

9.
分析不同血清型/生物型沙门菌全基因组序列筛选出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特异性基因组序列,设计两对引物,建立双重PCR方法鉴别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不同生物型,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双重PCR方法结果显示,鸡白痢沙门菌显示417 bp条带,鸡伤寒沙门菌显示417 bp和636 bp两个条带,而阴性对照未出现条带,与预期设计相符。双重PCR体系对56株不同血清型沙门菌鉴定结果与细菌学分离的血清型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试验建立的双重PCR体系特异性良好,应用上述方法检测鸡场疑似20份临床样本,结果发现8株鸡白痢沙门菌阳性,1株鸡伤寒沙门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已建立双重PCR方法特异性检测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本试验为鸡白痢和鸡伤寒不同生物型沙门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沙门菌invH基因序列设计1对引物,对9株沙门菌和4株常见病原菌进行PCR扩增,并将扩增出的in-vH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invH蛋白的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表明,9株沙门菌PCR均扩增出519bp的特异条带,4株非沙门菌均无特异带扩增;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3株鼠伤寒沙门菌之间同源性为99.8%,与鸡白痢和鸡肠炎沙门菌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6%,3株猪伤寒沙门菌和3株鸡源性沙门菌同源性较低,且不在同一支系统进化树上;invH蛋白有5个重复率最高的T淋巴细胞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