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试验是用6只内蒙白兔生长3个肌肉部位作为试验材料对兔肉氨基酸含量及化学法营养评价进行手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I兔胴体3个不同部位氨基酸含量间,有丙、异亮、表和脯氨酸等4种氨基酸,呈现出差异显著(P<0.05);Ⅱ兔肉,就氨基酸含量,尤其就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低来讲,其营养价值比猪肉和羊肉部要好;Ⅲ3种肌肉第一限制生氨基酸均为缬氨酸,其蛋白分依次为肩胛肉8分,后大腿肉85分,背腰肉83分。  相似文献   

2.
猪,羊和兔肉中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采用6头长白肥育猪12种肌肉部位,18只3个年龄段的苏尼特肉羊1种肌肉部位和6只青年新西兰白兔3种肌肉部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其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①动物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受其不同肌肉部位的影响。从生物统计学原理来看,苏尼特肉羊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不受其年龄的影响。②从氨基酸的绝对含量来看,兔肉优于猪肉和羊肉,而羊肉又优于猪肉,从鲜味氨基酸来看,兔肉优于猪肉和羊肉;③肌肉蛋白限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6头长白肥育猪12种肌肉部位、18只3个年龄段的苏尼特肉羊1种肌肉部位和6只青年新西兰白兔3种肌肉部位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其氨基酸的含量与营养评价。结果表明:①动物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受其不同肌肉部位的影响。从生物统计学原理来看,苏尼特肉羊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不受其年龄的影响;②从氨基酸的绝对含量来看,兔肉优于猪肉和羊肉,而羊肉又优于猪肉,从鲜味氨基酸来看,兔肉优于猪肉和羊肉;③肌肉蛋白限制性氨基酸是特定的,不受其年龄和肌肉部位等因素的影响。猪肉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而兔肉和羊肉则均为缬氨酸;④从肌肉蛋白评分值来看,兔肉优于羊肉和猪肉,而羊肉又优于猪肉;⑤动物肌肉蛋白质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不是完全平衡而合理的,同时,也不是人体的完全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鳙鱼头的食用价值并扩大其产品开发,选取鳙鱼头的鳃边肉、鱼脸肉、鱼脑3个组织部位,分别测定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分析鳙鱼头这三部位营养成分的差异。结果显示:鳙鱼头可食部分基本成分对比,蛋白质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脂肪含量:鳃边肉<鱼脸肉<鱼脑。鳙鱼头3个可食部位相比,鳃边肉中钾、磷、钙、锌元素含量均较高;鱼脑中各矿物元素的含量都比较低。鳙鱼脸肉和鱼脑中检出26种脂肪酸,鳃边肉中检出25种脂肪酸;鳙鱼头可食用部分的n-3/n-6值分别为1.80、1.83、1.86,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理想比值。鳙鱼头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色氨酸,第二限制氨基酸是蛋氨酸+半胱氨酸;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值为75.48,可作为蛋白质来源使用。结果表明:鳙鱼头营养丰富、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合理,是优质的食物来源。  相似文献   

5.
鳜鱼含肉率及鱼肉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06,自引:4,他引:106  
测定了12尾鳜鱼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的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价值作了综合评定。鳜鱼含肉率达67.62%。鱼肉蛋白质含量为17.56%,脂肪含量为1.504%。17种氨基酸总量为16.94%,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为6.76%(不包括色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是6.68%。鳜鱼肌肉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FAO制订的蛋白氨基酸标准,而且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标准。氨基酸分(AAS)和化学分  相似文献   

6.
西文采用40头中国瘦肉型猪DⅥ系阉公猪,按其日龄和体重分成2个重复,在其基础日粮中按1%添加甘草浸膏副产品复方添加剂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并观察对肥育的效果及其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日增重可提高23.32%-23.59%,料肉比降低10.74%-10.90%;②可明显增加猪肌肉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同时发现猪半腱肌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其背景长肌。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长江宜昌江段铜鱼肌肉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其人工养殖的开展和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铜鱼含肉率为68.13%;肌肉中水分含量为69.58%;肌肉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的含量分别为72.98%、17.10%、5.14%、0.64%、1.14%;氨基酸含量为62.27g/100g干物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2.9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5.12%,鲜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4.0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1.32。  相似文献   

8.
铜鱼肌肉营养组成与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采自长江宜昌江段铜鱼肌肉的营养组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以期为其人工养殖的开展和综合利用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铜鱼含肉率为68.13%;肌肉中水分含量为69.58%;肌肉干物质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钙、磷的含量分别为72.98%、17.10%、5.14%、0.64%、1.14%;氨基酸含量为62.27g/100g干物质;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2.90%,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75.12%,鲜味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4.05%;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1.32。  相似文献   

9.
虹鳟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国际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化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链鱼、鳙鱼的营养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虹鳟鱼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地上述几种淡水鱼类。  相似文献   

10.
为丰富地方特色鲤鱼营养学资料及其饲料研制提供参考,对清水江鲤的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清水江鲤的含肉率为69.63%,肌肉中常规营养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分别为18.53%、1.18%和1.23%。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总含量为16.63%(占肌肉鲜样),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36%,占氨基酸总量的44.2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79.40,鲜味氨基酸含量为6.47%,占氨基酸总量的38.91%;必需氨基酸指数为92.81。清水江鲤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氨基酸达到优质蛋白质标准,其肌肉是一种优质蛋白源。  相似文献   

11.
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与脂肪酸组成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伊犁马不同部位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分析不同部位对伊犁马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方法】 试验选取9匹1岁伊犁马为研究对象,采集三角肌、背阔肌、臂三头肌、腹外斜肌和臀中肌肌肉样本,分别测定其失水率、熟肉率、剪切力、粗脂肪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计算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熟肉率三角肌极显著低于腹外斜肌(P<0.01),失水率背阔肌和臂三头肌显著低于臀中肌(P<0.05),十三烷酸(C13∶0)含量三角肌极显著高于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二烯酸(C20∶2)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花生四烯酸(C20∶4N6)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1),二十碳三烯酸(C20∶3N3)含量背阔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背阔肌、臂三头肌和腹外斜肌极显著高于臀中肌(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三角肌与背阔肌显著高于腹外斜肌(P<0.05)。【结论】 不同部位伊犁马肉失水率、熟肉率等食用品质及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高开发价值的肉类。  相似文献   

12.
为较好的了解评价河流网箱养殖与普通池塘养殖鲤鱼鱼肉的营养品质及特点,分别对2种养殖方式的鲤鱼肉的感官、色泽、肌苷酸(IMP)含量、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模拟消化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以及蒸煮得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感官评价表明河流网箱养殖鲤鱼与池塘养殖鲤鱼相比,生肉清香味更强、土腥味和鱼腥味更低,熟肉具有更好的质地和口感,河流网箱养殖鲤鱼生、熟肉总体可接受度均更高;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亮度值L*和白度值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2)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主要鲜味物质IMP含量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3)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质质量分数(18.16%)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17.43%),水分与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的总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总鲜味氨基酸含量、总必需氨基酸总量与总氨基酸含量的比值、总必需氨基酸含量与总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均显著(P<0.05)高于池塘养殖鲤鱼肉;河流网箱养殖鲤鱼肉蛋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发酵床养猪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对在生物发酵床(试验组)和普通水泥地坪(对照组)猪舍饲养的猪进行了屠宰试验,并对肉样中的氨基酸、脂肪酸、矿物元素及重金属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氨基酸总量差异不显著,但苯丙氨酸、色氨酸及必需氨基酸总量(EA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主要鲜味氨基酸总量较普通圈舍猪肉组高11.65%,试验组猪肉必需脂肪酸总量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试验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矿物质元素和重金属残留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选取湘西黄牛国家级保种场内不同月龄(6、18、30月龄)的黄牛各10头,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肉品质的测定。结果显示:除6月龄与18月龄间的管围、尾周长、尾长及18月龄与30月龄的尾长外,不同月龄阶段湘西黄牛生产性能指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月龄的增加,湘西黄牛的屠宰性能逐渐提高,在30月龄时屠宰率可达49.98%;湘西黄牛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3.80%~76.55%、20.45%~23.05%、1.18%~3.75%和1.00%~1.10%,Cu、Fe和Zn的含量分别为0.49~0.65、10.26~17.85、25.45~34.78mg/kg,6月龄与18月龄湘西黄牛肉中的水分质量分数及Cu、Fe、Zn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与30月龄湘西黄牛肉中的粗蛋白、灰分、粗脂肪质量分数及Fe、Zn含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Fe含量外,18月龄与30月龄湘西黄牛肉的常规营养成分含量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龄与18月龄湘西黄牛肉中总氨基酸含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月龄与30月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氨基酸含量为18.43~19.60 g/(100 g),8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75~8.34 g/(100 g),所有月龄阶段必需氨基酸总量在氨基酸总量中的占比均在42%以上,均达优质肉品质要求;湘西黄牛肉中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2.17%~52.59%,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39.37%~40.82%,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4.35%~4.50%。综上所述,湘西黄牛肉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脂肪含量适宜,营养较全面。  相似文献   

15.
特种野猪的肉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特种野猪的肉质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与家猪的肉质特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含75%野血的特种野猪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与家猪肉相比,其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氨基酸及鲜味氨基酸总含量高、肌内脂肪含量少、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高。  相似文献   

16.
以3岁的盘羊与欧拉羊杂交一代、欧拉羊为对象,研究杂交效果的优劣并进行评价。选择10只羊进行屠宰试验,检测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使用仪器测定其氨基酸、脂肪酸及风味成分。结果表明,盘羊×欧拉型杂交F1宰前活质量与欧拉型藏羊差异显著,胴体质量、屠宰率、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盘羊×欧拉型杂交F1的GR值、失水率和熟肉率略优于欧拉型藏羊;组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余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盘羊×欧拉型杂交F1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欧拉型藏羊;两者检测均发现34种风味物质,含量差异不大。综上,盘羊×欧拉型杂交F1在屠宰性能、肉品质、脂肪酸成分及构成比例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肉品品质。  相似文献   

17.
就河南小尾寒羊的产肉性能和羊肉品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河南小尾寒羊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好,肉质细嫩,肉味浓郁,6月龄的屠宰率较高。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其中的赖氨酸、异亮氨酸等达到或超过了标准蛋白质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HPLC法分析加热对草鱼红肉中滋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加热前后草鱼红肉中滋味物质的变化。[方法]分别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了草鱼红肉中加热前后核苷酸类物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新鲜草鱼红肉中核苷酸总量为1 088.809μg/g。新鲜草鱼红肉中ATP含量为358.640μg/g,加热后为0。加热后ADP、AMP、IMP、HxR和Hx的含量分别增加15.502、4.232、7.689、44.917和74.688μg/g。新鲜草鱼红肉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 129.106μg/g,加热后游离氨基酸总量减少了852.161μg/g。其中,含量增加的游离氨基酸有天冬氨酸、谷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含量降低的游离氨基酸有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结论]该研究可为今后草鱼热制品的风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威宁黄牛肉质营养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5头威宁黄牛青年公牛屠宰,分别对肉质常规成分、钙、磷、能量、氨基酸、脂肪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鲜肉的蛋白质含量为22.33%,脂肪含量为6.20%,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EAA/TAA)的43.17%(未计色氨酸),不饱和脂肪酸(UFA)占总脂肪酸(TFA)的47.58%.说明,威宁黄牛肉富含蛋白质、肉质柔软而不油腻、口感好、易消化、营养价值高,是优质的膳食肉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田国政  唐巧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74-274,306
分析了不同生长期五鹤续断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随着生长期的延长 ,生物碱、多糖的含量相对增加 ,可溶性糖、氨基酸的含量相对减少 ,蛋白质的含量少且没有明显变化 ;不同部位比较 ,除蛋白质外 ,其他各营养成分都有显著差异 ,根的生物碱含量明显大于茎和叶 ,根、茎、叶中多糖、氨基酸含量呈递减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