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铅胁迫对黄瓜幼苗叶片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黄瓜幼苗经不同质量浓度铅处理后,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00 mg/L铅处理时,黄瓜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值,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与对照比增加的值逐渐减少;500 mg/L和900 mg/L铅处理的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表现为下降趋势,并且铅质量浓度越高,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下降量增加.不同质量浓度铅处理不同时期黄瓜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的变化在谱带数和表达量上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秦立金  徐振军  袁树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1-10602
[目的]探讨乙烯利浸种的促雌效果,筛选其最佳的浸种时间与处理浓度。[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2 0003、0004、0005、000、6 000和7 000 mg/L)对黄瓜种子进行不同浸种时间(8、12和16 h)的处理,观察其对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乙烯利处理黄瓜种子对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 000与5 000 mg/L浓度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均与对照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浸种12 h处理5 000 mg/L乙烯利的处理效果最好,其发芽指数和活性指数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0.46和55.87。[结论]在种子期用乙烯利进行处理能抑制了黄瓜幼苗的徒长,促进壮苗,降低株高,增加株茎粗。壮苗指数与G值以处理5000 mg/L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浓度为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子叶期和第1真叶期进行两次诱导处理后(叶部喷施),对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几丁质酶活性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有1个先高后低的变化规律。其中几丁质酶活性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且1.5%浓度的处理几丁质酶活性也高于1.0%处理的。用1.0%和1.5%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后黄瓜幼苗体内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也都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外源谷胱甘肽(GSH)对土壤莠去津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发育和生理方面的影响,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 mg/L)的外源GSH处理,模拟莠去津在土壤中残留量为0.20 mg/kg,进行黄瓜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莠去津胁迫下,100,200 mg/L外源GSH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单株鲜质量影响显著,100 mg/L处理后的幼苗叶面积比对照显著增大;100,200 mg/L外源GSH使黄瓜幼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GSH含量、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100 mg/L外源GSH处理对幼苗的影响最显著,可减轻莠去津对黄瓜幼苗的药害。  相似文献   

5.
应用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处理黄瓜种子和幼苗,得出壳寡糖在低浓度时能够促进黄瓜种子发芽,最适浓度为0.1 mg/L.试验结果同时表明低浓度壳寡糖对黄瓜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使得幼苗株高、叶面积、根长等生长指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显著升高;气孔限制值(Ls)显著降低.而高浓度(100 mg/L)壳寡糖则抑制生长.促进黄瓜幼苗生长最适的壳寡糖浓度为0.1 mg/L,施用2次的效果优于1次.  相似文献   

6.
以丝瓜荷兰优美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矮壮素和乙烯利处理1叶1心期和2叶1心期的丝瓜幼苗,以研究其对丝瓜雌花始花节位、节间长度及叶片数增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矮壮素处理降低丝瓜第一雌花节位以1叶期100 mg/L效果最好,平均比对照降低1节;以2叶期200 mg/L处理的丝瓜叶片数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减少31.71%;以1叶期500 mg/L的矮壮素处理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比对照缩短86.44%;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效果不同,1叶期100 mg/L处理降低了丝瓜雌花始花节位,平均比对照降低0.4节,2叶期200 mg/L乙烯利处理叶片增长速度最慢,比对照缩短24.51%,1叶期200 mg/L浓度处理的丝瓜茎节间长度最短,与对照相比缩短48.6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控制甜椒幼苗徒长,以热甜6号甜椒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浓度乙烯利对甜椒幼苗植物学性状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400~800 mg/L 40%乙烯利水剂可以显著降低甜椒幼苗的株高、增加茎粗、提高根冠比、增强SOD和POD的活性。其中以800 mg/L 40%乙烯利处理效果最佳,可以显著提高甜椒幼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ABA和乙烯利对荞麦幼苗耐盐性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盐敏感荞麦品种TQ-0808为试验材料,采用NaCl及分别添加不同浓度ABA和乙烯利对其进行处理,测定荞麦耐盐生理指标,研究ABA和乙烯利对荞麦幼苗耐盐性的效应。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ABA和乙烯利能显著降低盐胁迫下荞麦叶片质膜透性和MDA含量,适当浓度的ABA和乙烯利还能显著增加盐胁迫下荞麦叶片SOD活性和净光合速率。说明ABA和乙烯利可以明显改善盐胁迫下荞麦幼苗的生理特性,特别是20μmol/L ABA和1.5 mmol/L乙烯利对荞麦幼苗盐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且ABA的作用效果优于乙烯利。  相似文献   

9.
李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102-18104
[目的]探讨乙烯利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方法]以日光温室栽培的津春4号黄瓜为试材,研究不同浓度乙烯利在幼苗2、4叶期处理引起的植株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适宜浓度(50~150μl/L)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抑制秧苗徒长,显著增加1~10节内雌花数(2叶期处理)和11~20节内雌花数(4叶期处理),降低第1雌花节位;使功能叶片维持较高的生理生化活性,表现为明显提高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强光合速率(Pn),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在肥水相对不足的情况下,虽能提高黄瓜前期产量,但单瓜重偏低,某些营养成分下降。[结论]乙烯利处理可有效改善黄瓜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西芹鲜根浸提液对黄瓜叶片内POD和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别用乙醚、乙醇和水提取西芹鲜根内的化感物质,后于黄瓜幼苗第2片真叶展开且横宽4cm时,及其后第3d、第5d 3次处理(灌根)黄瓜幼苗,以3种空白溶液为对照,处理前2d和最后1次处理后第3d、第6d、第9d和第12d对黄瓜叶片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除乙醚浸提液处理后对黄瓜叶片内的POD活性与CK没有显著差异外,浓度为0.05g/ml和0.025g/ml的乙醇和水漫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活性都高于CK且差异均表现为极显著和显著水平,而蒸馏水、乙醇、乙醚浓度为0.0125g/ml的浸提液处理后黄瓜叶片内的POD和CAT与CK差异不显著.在浸提液浓度为0.025g/ml-0.05g/ml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POD和CAT活性较对照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确定花生生产中乙烯利的最佳喷施时期及最适用量,以湘花200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喷施时期及不同浓度乙烯利对花生植株氮(N)、磷(P)、钾(K)、钙(Ca)、镁(Mg)等养分分布、积累、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乙烯利处理均不利于植株N、P、K、Ca的积累;盛花期喷施高浓度乙烯利对植株中营养元素积累的抑制作用比幼果期喷施更明显;幼果期喷施200 mg/L乙烯利对各生育期植株中N、P、K、Ca、Mg的积累量均有促进作用。因此,建议乙烯利的最佳喷施时期为幼果期,最适浓度为200 mg/L。  相似文献   

12.
于节瓜5叶期分别用不同浓度的乙烯利、赤霉素(GA3)、乙烯利与赤霉素混合三种激素处理植株,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激素处理随着浓度的升高,植株高度、茎粗、节间长逐渐减小,单一激素处理、混合激素处理对节瓜植株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GA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乙烯利的作用;200 mg/L GA3能够降低节瓜第一雄花节位并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60 mg/L的乙烯利能够降低第一雌花的节位并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蘖初期对甘蔗品种ROC 16和ROC 22叶面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通过测定甘蔗根系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和硝态氮的含量,分析不同品种和处理蔗株的根部活力,初步探讨乙烯利对甘蔗分蘖节氮化物的影响以及与分蘖的关系。结果表明,100m g/L乙烯利处理较对照和400m g/L处理明显提高ROC 16和ROC 22的分蘖率和后期分蘖率,降低甘蔗根系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而在后期明显提高根系伤流液中硝态氮的含量,说明其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能更有效利用氮素营养,更有利于分蘖的发生。此外,100m g/L乙烯利处理虽然提高了ROC 22根系伤流液中钙含量却降低了ROC 16的钙含量。因此,与对照相比(0m g/L),100m g/L乙烯利处理对不同甘蔗品种的效果较好,400m g/L乙烯利处理对两个甘蔗品种的影响没有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4.
水分胁迫下喷施乙烯利对甘蔗分蘖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甘蔗分蘖初期,分别对桶栽甘蔗ROC 22和ROC 10叶面喷施0mg/L、100mg/L、200mg/L、400mg/L乙烯利,以探讨乙烯利对两个甘蔗品种分蘖及根系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和复水后,乙烯利处理都促进甘蔗分蘖芽的发生;促进ROC 22根系和株高的生长,而ROC 10用乙烯利处理的则不及清水处理的好;促进甘蔗生物量的增加,可以缓解干旱胁迫对甘蔗茎基部茎径生长的抑制程度。  相似文献   

15.
选用普通狗牙根作为供试材料,在四叶期修剪前对狗牙根叶面喷施浓度为100、200、300m g/L的乙烯利和100、200、300m g/L多效唑溶液,清水(对照),观测乙烯利、多效唑对狗牙根草坪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多效唑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优化了狗牙根草坪的群体结构,使其植株矮化,分蘖率增加,叶片变宽变短,但多效唑比乙烯利处理的效果更明显。多效唑处理对狗牙根的叶长、茎高均表现为抑制,乙烯利200、300m g/L只抑制了再生叶片的伸长,而促进了茎的生长,乙烯利100m g/L对茎叶均表现为促生。化学修剪狗牙根,多效唑适宜用100m g/L的浓度,乙烯利适宜于300m g/L的浓度;多效唑200、300m g/L对促进分蘖数和增加草坪密度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乙烯对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致病性的影响并评价转BtACO基因拟南芥对禾谷炭疽菌的抗性.通过施加不同浓度外源乙烯利,对禾谷炭疽菌生长状况进行比较,并对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处理的野生拟南芥接种禾谷炭疽菌,分析禾谷炭疽菌的致病性,最后对转BtACO基因拟南芥接菌后的抗病性进行...  相似文献   

17.
镉诱导黄瓜金属硫蛋白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浓度Cd2+诱导黄瓜产生金属硫蛋白,探寻植物金属硫蛋白含量与Cd2+浓度关系。[方法]用不同浓度Cd2+诱导黄瓜幼叶组织产生金属硫蛋白,经Sephadex G-50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黄瓜金属硫蛋白的分子量。[结果]1 000 mg/LCd2+诱导黄瓜幼叶产生金属硫蛋白的产量最高,可达2.62μg/g。黄瓜金属硫蛋白的分子量为9.5 kD。[结论]黄瓜是一种对Cd2+敏感的植物。Cd2+诱导的金属硫蛋白含量与Cd2+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磷酸盐诱导黄瓜系统抗病中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瓜幼苗第2叶喷施75mmol/LK2HPO4溶液之后,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并诱导第3,4,5叶片中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增强,从而抵制以后炭疽菌(Coletotrichumlagenarium)的侵入。但过氧化物酶活性仅在叶片受到直接诱导时才增强。上述结果表明,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与诱导系统抗病直接相关,而过氧化物酶活性仅与局部诱发抗病有关。喷施75mmol/LK2HPO4溶液能安全、有效地诱导黄瓜抵抗炭疽病。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静水试验法,在水温10~13℃条件下,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暴露于Zn(Ⅱ)浓度为0.050、0.150、0.500 mg/L的海水中75 d时,Zn(Ⅱ)在幼参体内的蓄积情况以及对其生长、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Zn(Ⅱ)浓度为0.050 mg/L和0.150 mg/L的试验组幼参没有出现中毒及死亡的现象,存活率均为100%,体长增长率分别为(60.10±17.11)%、(50.37±6.29)%,体重增长率分别为(145.305±14.671)%、(100.949±40.471)%,与空白对照组(自然海水)幼参的体长(60.34%±17.11%)和体重(146.354%±14.671%)相比,增长率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0.150 mg/L浓度组的幼参体长、体重的增长率偏低,且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趋势更加明显;而0.500 mg/L浓度组的幼参在Zn(Ⅱ)的长期胁迫下,由缓慢生长、个别死亡转变为中毒萎缩、大量死亡,出现了负增长的现象(体长增长率为-24.94%±13.21%,体重增长率为-23.776%±17.706%),存活率仅为(38.67±15.53)%。Zn(Ⅱ)的毒性效应表现为慢性的、持续的,幼参对Zn(Ⅱ)的蓄积量和蓄积速率与暴露时间、Zn(Ⅱ)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试验结束时,空白对照组、0.050、0.150、0.500 mg/L浓度组幼参体内Zn(Ⅱ)的蓄积量分别为开始时的1.4、2.0、2.3、3.8倍,各组的蓄积速率分别为(0.4022±0.1260)、(1.0160±0.0215)、(1.3245±0.0807)、(2.8000±0.0185)mg/(g.d)。高浓缩系数表明,幼参对Zn(Ⅱ)的蓄积能力很强,暴露于自然海水中的幼参就可以蓄积足够的Zn(Ⅱ),可防止Zn(Ⅱ)缺乏产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