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_2SO_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先以2%的H_2SO_4超声波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单因素试验研究固液比、酸溶时间、超声时间、超声功率、酸浓度对发酵液纤维素酶活的影响。再以单因素测定结果为基础,设计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高纤维素酶活的因素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纤维素酶活测定:分别以新华定量滤纸50 mg/份,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510mg/份,脱脂棉花50 mg/份为底物,分别对应FPA、Cx、β-glucosidase,采用DNS还原糖法测定纤维素酶活。[结果]通过极差分析,影响FPA和β-Glu酶活因素大小依次为酸浓度、酸浴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影响Cx的因素依次为酸浴时间、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产纤维素酶的最佳组合为: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在该条件下,利用玉米芯作为唯一C源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粗酶活分别为FPA 15.82 U/ml、Cx 39.9 U/ml、β-Glu 55.94 U/ml。验证试验也确定了其准确性。[结论]在筛选出的最佳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油料作物秸秆酶解效率,对大豆秸秆进行微波预处理,然后进行超声辅助酶解.经扫描电镜分析,大豆秸秆的致密结构经微波预处理后,得以明显破坏,可以更利于被纤维素酶水解.采用正交实验对微波预处理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微波预处理大豆秸秆最优条件为:微波辐射功率400 W,辐射时间40 min,辐射温度60℃.经微波预处理、超声辅助酶解条件优化后,水解7 h酶解率达到11.06%,与常规条件酶解48 h的酶解率(11.77%)基本相当,酶解效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2SO4预处理对玉米秸秆液体发酵产纤维素酶的影响,探索超声波强化稀H2SO4预处理玉米的最优条件。[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超声波强化稀H2SO4预处理玉米秸秆,并以预处理后的秸秆为唯一碳源进行发酵,测定胞外发酵液的纤维素酶活性。[结果]当酸浴时间3h、酸浓度3.5%、超声功率150w、超声时间5h时,胞外发酵液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为FPA15.82 U/ml、Cx39.9U/ml、β—Glu55.94U/ml。[结论]在该组合条件下,胞外产纤维素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预处理过的玉米秸秆的髓、皮和叶子分别进行纤维素酶解处理,确定纤维素酶水解预处理后玉米秸秆不同部分的最适条件,找出最适合做燃料酒精原料的部分。【方法】分别对微波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髓、叶子、皮纤维素酶水解的酶用量、pH值、温度、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4个因素对玉米秸秆髓、叶子和皮纤维素酶酶解的影响顺序均为酶用量>温度>时间>pH。玉米秸秆髓、叶子和皮的最佳纤维素酶酶用量分别为3 000,3 500,4 000 U/g,最佳温度分别为44,44,47℃,最佳水解时间分别为84,96,96 h,最佳pH分别为5.2,5.4,5.4,在最佳水解条件下,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分别为3.468 7,3.101 6,1.828 1 mg/mL。【结论】玉米秸秆的髓和叶子适合制备燃料酒精,秸秆皮所用的纤维素酶酶用量最大,但水解液中还原糖含量最低,不适合作燃料酒精的原料。  相似文献   

5.
秸秆的天然结构是阻碍其被生物酶降解,实现生物质资源有效利用的主要障碍。通过超声波空化效应对秸秆进行预处理,可以破坏其结构,有效改善纤维素酶对其降解效果。本文研究了秸秆粒径、使用量、超声功率、超声处理时间对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的影响。结果表明:0.2 g 160~200目秸秆在100W功率下超声处理15min,酶降解效果达到最佳,比未处理组提高47.2%,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处理后秸秆形态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5,(11):63-67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曲面响应法对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吕梁白蒿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首先利用正交试验优化纤维素酶解条件,然后选择超声波功率、超声波时间和超声波次数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Design Expert 7.0分析和二次回归多项式预测策略优化超声波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提取白蒿总黄酮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时间14 min,超声波提取3次,超声波功率396 W,酶解时间120 min,加酶量2.5%,酶解温度50℃,酶解p H值5.5,其中超声波时间与次数的交互作用较强。白蒿总黄酮得率理论值为2.43%,实际值为2.47%。此方法优化吕梁白蒿中总黄酮提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曲源  王修俊  孙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484-10485,10488
[目的]探究发酵和酶解共处理玉米秸秆效果。[方法]利用有效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并对发酵后玉米秸秆进行酶解。采用单因素法,考察温度、pH值、酶与底物比、处理时间对酶解效果的影响。[结果]发酵和酶解单独处理玉米秸秆,效果均不理想;有效微生物群可以软化秸秆,利于酶解。在温度为50℃、pH值为4.8、酶与底物比为15g/kg、处理时间为72h的条件下,纤维素酶酶解发酵后的秸秆所得总糖有较大幅度提高,还原糖提高较小。[结论]该研究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及饲料开发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辅助温和碱/氧化法进行小麦秸秆预处理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小麦秸秆生产生物乙醇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秸秆预处理方法是提高原料利用率的关键。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温和碱/氧化法对小麦秸秆进行预处理,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法探讨NaOH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初始水浴温度对小麦秸秆处理效果的影响,建立并分析了各因子与处理后木质素相对含量关系的数学模型,优化得到的处理条件为:NaOH浓度1.54%、超声功率1 160 W、超声时间50 min、初始水浴温度78.94℃。在最优处理条件下,处理后秸秆中木质素相对含量下降了54.16%。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使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媒介纤维素水解率的影响.[方法]用稀酸法、稀碱法、亚钠法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再用纤维素酶对玉米秸秆中纤维素进行水解.[结果]在50℃、pH为4.8、固液比为1:30、酶浓度为2.7g/L、反应时间为24h的条件下,可获得较理想的酶解率.经亚钠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纤维素含量上升最多,酶解率最高,亚钠预处理后的酶解率达到39.07;,是未经处理的秸秆酶解率(9.8;)的4倍.[结论]预处理破坏了玉米秸秆的纤维素结构.采用亚钠法-酶法结合工艺处理玉米秸秆进行纤维素酶解可显著提高酶解率.  相似文献   

10.
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找出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紫玉米芯色素提取液吸光度为提取得率评价指标,对超声波提取法、纤维素酶法、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色素提取效果进行比较,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效果最好的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的提取条件即超声波功率、温度、时间进行优化,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纤维素酶法提取紫玉米芯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 g/L纤维素酶溶液,在pH值5.0、温度50℃条件下酶解30 min,然后在超声波功率250W、温度40℃下处理15 min,紫玉米芯色素提取得率达到16.7%.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聚能式逆流脉冲超声预处理对玉米蛋白酶解性能的改善,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水解度和酶解产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 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设计优化试验,得到最优的超声预处理条件:超声工作频率40 kHz、液料初始温度30℃、超声处理时间15 min、单 位体积超声功率200 W/L、超声脉冲工作时间6 s和脉冲间歇时间3 s。玉米蛋白经最优超声工作条件预处理,其水解度和酶解产物的ACE抑制率分别达到24.22% 和70.97%,与未经超声预处理的玉米蛋白常规酶解相比较,分别提高了9.39%和11.08%。结果表明:超声预处理玉米蛋白,不仅促进其酶解,而且对其酶解产物 ACE抑制活性同样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HCl、NaOH、热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及果胶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并通过热压法制备轻质玉米秸秆人造板,研究单一预处理和复合预处理对玉米秸秆表面润湿性、表面微观形貌、热稳定性以及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单一预处理条件均能降低玉米秸秆纤维与水的接触角,预处理后玉米秸秆束外皮表层形貌由平滑变为粗糙,表层破裂脱落,表面硅元素质量分数明显下降,NaOH处理对玉米秸秆表面润湿性改善最佳。热稳定性分析表明:在热压温度150 ℃下,预处理玉米秸秆纤维结构稳定,无明显热分解趋势。各个预处理条件均能改善玉米秸秆人造板的力学强度,复合预处理条件不能在单一预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板材的力学性能。HCl、NaOH及水热预处理会减弱玉米秸秆纤维结构强度,使得秸秆纤维结构强度对人造板力学性能的影响大于界面胶合强度。水热处理后秸秆人造板力学性能改善最明显,IB值提高了700.0%,MOR值提高了112.5%,MOE值提高了87.5%。   相似文献   

13.
李湘苏  余先纯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36-14238
[目的]研究超声波预处理协同固体酸水解小麦秸秆制备乙醇丙酸。[方法]以小麦秸秆为原料,采用超声波预处理和固体酸协同水解制备了乙酰丙酸,探讨了经过超声波预处理后水解温度、水解时间、固体酸用量、液固比对乙酰丙酸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对水解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乙酰丙酸的得率与固体酸用量、水解温度、液固比和水解时间等工艺有关;得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235℃、反应时间35min、固体酸的用量为7.4%,此时乙酰丙酸的得率为22.98%,比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未超声波处理的得率提高了10.25%。[结论]在固体酸水解小麦秸杆制备乙酰丙酸过程中,通过超声波预处理的协同反应,能够有效提高乙酰丙酸的得率。  相似文献   

14.
李慧君  李波  吴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204-12207
[目的]探寻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F6固体发酵降解玉米秸秆的最佳发酵条件。[方法]研究发酵温度、基质含水率、通气状况、接种量及基质初始pH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这5个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玉米秸秆固体发酵的最适条件为31.6℃下调节基质含水率61.7%,pH6.0,接种5.0 ml液体菌种,6层纱布封口。经验证,该条件下玉米秸秆的降解率可达46.38%。[结论]绿色木霉F6固体发酵降解玉米秸秆效果良好,操作简单,经济高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秸秆还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之一,秸秆的有效降解可以增强还田效果.利用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玉米秸秆进行处理,分析不同粒径秸秆对N,P,K的释放情况,筛选出玉米秸秆还田的最佳预处理条件.结果看出,不同粒径秸秆在黄孢原毛平革菌的作用下,对N,P,K等营养元素的释放存在明显差异.粒径4~5 cm秸秆全N,P,K含量增长趋势明显,在第35 d时,全N,P,K含量分别为13.13,2.05和26.24 g/kg,增长率达到了103.70%,147.90%和62.90%.粒径0.5 cm秸秆的速效N,P,K含量增长趋势明显,在第35 d时,速效N,P,K含量分别为2.71,1.75和22.80 g/kg,增长率达到了289.52%,72.50%和37.71%.  相似文献   

16.
稻草覆盖对早稻茬免耕秋玉米土壤温度和水分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有效利用稻草作为稻茬免耕秋玉米的土壤-作物抗旱保水的生物材料提供依据。[方法]设计4个不同稻草覆盖量,依次为06、0009、0001、2 000 kg/hm2。测定不同稻草覆盖量条件下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变化,探讨丘陵稻作区稻茬免耕栽培秋玉米的稻草适宜施用量。[结果]试验得出,就土壤降温和保墒效应而言,覆盖稻草量在9 000~12 000 kg/hm2可达到良好的效果。[结论]稻草覆盖能显著降低高温时段10 cm以内土层的温度,降温效应随覆盖量增加而增加;同时也能明显提高高温干旱期0~10 cm表土层的水分保持能力,其效果随着覆盖量的加大而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得到常压热风干燥香蕉片的超声波处理方法,以香蕉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对香蕉片进行预处理,以常压热风干燥产品的感官评价和复水率为主要指标,研究其对常压热风干燥香蕉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压热风干燥香蕉片最优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功率400W,频率40kHz,处理时间8min,处理温度40℃,此条件下常压热风干燥的香蕉片感官评分为9.8,复水率为73.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