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两种观赏槭树秋季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延边地区两种观赏槭树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叶片的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以紫花槭和五角枫为试材测定了色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两种槭树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变化一致,均呈下降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趋势有所差异,紫花槭叶片类胡萝卜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而五角枫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不同色素的比值变化趋势为:叶绿素与花色素苷比值、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在两种槭树中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和类胡萝卜素比值在紫花槭叶片中呈显著上升趋势,在五角枫叶片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趋势较为缓慢。两种槭树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均呈逐渐稳步上升趋势。综合分析表明,两种槭树秋季叶色变化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共同作用的结果,且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是引起紫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色素,而类胡萝卜素是五角枫秋季呈色的主要色素。  相似文献   

2.
北美枫香秋季叶色变化的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美枫香秋季叶片为试材,测定其在变色期叶片内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和可溶性糖的含量,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0月5日至10月25日,北美枫香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含量显著升高,北美枫香叶片逐渐由黄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叶片中PAL活性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有利于花色素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以5个彩叶杨树品种为试验材料,对花色素苷含量、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蔗糖含量以及花色素苷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探究低温及光照是否参与彩叶杨树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变化。结果表明,相对低温引起彩叶杨树叶片内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及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随着花色素苷含量的上升,叶片的抗氧化能力上升。花色素苷合成相关酶活性(PAL、CHI、DFR、UFGT)也呈不同程度的上升,引起花色素苷进一步合成积累;同时相对低温促进彩叶杨树花色素苷积累的反馈机制必须有光照参与,当进行低温完全遮光处理时,5个品种花色素苷含量下降至初始水平,蔗糖及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度下降,相关酶活性也下降至较低水平,重新通入光源后,均重新上升至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春季不同叶色鹅耳枥叶片生理生化特性及各生理指标与叶色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春季展叶期红叶和对照绿叶的鹅耳枥(Carpinus turczaninowii)植株为试材,通过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含量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并比较2种叶色植株叶片转色的差异性;通过相关分析探究各生理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明确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与红叶植株相比,绿叶鹅耳枥植株积累的花色素苷相对含量较少,但叶绿素含量积累相对较多,叶片呈现绿色;可溶性糖含量呈平稳的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较小。2种叶色鹅耳枥PAL、POD酶活性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但红叶植株下降幅度较快,与花色素苷的变化动态相似。2种植株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花色素苷含量占色素比例较大时,叶片呈红色;反之叶绿素占优势,叶片呈绿色。花色素苷含量与PAL、POD活性均呈显著相关,与可溶性糖呈不显著相关。【结论】鹅耳枥叶色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叶片色素成分和比例的差异,PAL、POD、可溶性糖含量均是影响花色素苷生物合成及叶片显现红色的重要因素,园林栽培中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和内含物含量延长鹅耳枥春季的叶色观赏期。  相似文献   

5.
包头地区引种的6个品种海棠叶片转色期色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秋季转色期海棠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包头地区引种的6个海棠品种为试材,采用比色法测定了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并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6个海棠品种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在叶片转色期明显下降,叶绿素a/b值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西府海棠的变化幅度最大;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趋势较为平缓,其中红宝石和绚丽海棠叶片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后期略有上升。6个海棠品种叶片中花色素苷的含量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但不同海棠品种的变化幅度不同。叶片转色期叶色的表达取决于不同色素间的比例,西府海棠后期类胡萝卜素含量占绝对优势,叶片表现为黄色,其余海棠品种后期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比例相当,叶片表现为二者的混合色橙黄色。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北美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叶片变色期相关生理物质的变化,探索其叶色与生理变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变色机理。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便携式色差仪测定北美豆梨4 个品种秋冬叶色变化过程中可溶性糖、花色素苷、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色的明度参数△L,色相参数△a 和△b值。在叶片变色期,花色素苷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变化平稳。叶绿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具有相关关系;品种‘首都’和‘红塔’叶片中类胡萝卜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品种‘贵族’和‘新布’相关不显著;4 个品种可溶性糖与花色素苷含量不相关。叶色参数△a 值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首都’和‘红塔’叶色参数△a 值与类胡萝卜素呈极显著负相关;‘首都’△L 值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品种△L值与叶绿素、花色素苷含量之间均不相关;△b 值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含量均相关性不显著。叶绿素和花色素苷含量是影响北美豆梨叶色的关键因素,类胡萝卜素不是主要色素,可溶性糖有利于叶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三角枫、五角枫、元宝枫和小叶鸡爪槭这4种槭树属植物秋色叶变化与叶片中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关系,在10月10日到11月11日叶片变色期,对其叶片中的质体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了连续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变化趋势一致;花色素苷含量在秋色叶变红的三角枫和小叶鸡爪槭中显著上升,在秋色叶变黄的五角枫和元宝枫中上升不明显。当叶片中叶绿素占绝对优势时(60%以上),叶片呈现绿色;当叶片中花色素苷占绝对优势时(60%~80%),叶片呈现红色;当叶片中叶绿素和花色素苷比例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降到40%以下),叶片呈现出类胡萝卜素的黄色。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表现为单峰曲线;且其峰值在花色素苷的峰值前,说明可溶性糖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前提物质。  相似文献   

8.
‘艳红’、‘金色秋天’均是从红花槭实生群体中选育得到的良种,其秋叶分别呈现艳红色和金黄色。为了揭示红花槭秋季叶片变红或变黄的生化水平代谢机制,以这两个无性系良种为试材,分别在5个不同发育阶段对叶片中的叶绿素、花青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的含量及叶片pH值进行测定,并对变色后的花青素苷的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在转色期,两者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色秋天’在转色末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仅为0.06 mg·g-1;在相同时期,两者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含量随变色过程呈下降趋势;两者可溶性糖的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转色中期达到峰值;叶片pH值变化不显著;分光光度法检测表明,变色后,‘艳红’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约3倍,而‘金色秋天’的花青素苷含量上升幅度较小。液相色谱(HPLC)分析表明,两个良种叶片中花青素苷均以矢车菊素为主,占95%以上,另含少量飞燕草色素;叶片转色后,‘艳红’中的矢车菊素含量是‘金色秋天’的2.6倍。结果显示,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与矢车菊素类花青素苷的合成是红花槭叶片秋季呈色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红叶的形成与矢车菊素含量的倍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乌桕不同品系容器苗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叶片变色过程中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分析光照、土壤及其相互作用对乌桕叶片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花色素苷含量则显著上升,可溶性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土壤、光照、土壤与光照互作效应在不同时期对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山地红壤和全光照下各品系在叶片色素变化上表现为最优,叶片内叶绿素a+b降解幅度分别为0.77、1.19 mg/g,花色素苷含量分别高于稻田土+50%遮阴处理6.47倍、1.34倍。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与叶绿素a+b含量均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乌桕在秋季叶色变化过程中,在全光照和山地红壤条件下更利于叶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10.
不同叶龄七叶树叶片面积、叶色及主要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明确七叶树叶片早春叶色变化的原因,选用不同叶龄的叶片,测定了其叶绿素、花色素苷以及主要内含物的含量变化。研究表明:随叶龄的增大,叶片面积和比叶重急剧增大,在展叶12 d后的叶面积、比叶重分别比展叶2 d时增大了8.66倍和1.57倍;随叶龄增大,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花色素苷含量、蛋白质的含量降低,花色素苷/叶绿素的比值也急剧减小,12 d时的比值比2 d时的降低了99.68%。相关分析发现: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花色素苷/叶绿素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与花色素苷/叶绿素均呈显著负相关。其原因可能与叶片在发育中花色素苷被降解、叶绿素合成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光合产物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11.
槭树树冠秋季变色过程中叶片生理指标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槭树属4种秋色叶树种——白牛槭、拧筋槭、茶条槭、色木为材料,观测了树冠叶片变色率达到60%时树冠不同位置叶片中叶绿素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花色素苷相对值、细胞液pH值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对应于树冠由内至外叶色逐渐由绿变红(黄),叶片的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渐次降低。叶色变红的白牛槭、拧筋槭和茶条槭,树冠外层叶片的花色素苷相对值显著高于内层,而叶色变黄的色木叶片的花色素苷相对值则内外相近。树冠不同位置叶片的细胞液pH值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不是很大。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之间极显著正相关,花色素苷相对值、细胞液pH值及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之间以及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之间的相关性因树种而异。  相似文献   

12.
以5个不同果皮颜色的普通型无花果品种的秋果为试材,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素的变化,以及果皮色素含量与果实糖分累积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花果果皮中叶绿素含量先升后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先降后升,花色苷含量在成熟期呈持续上升的趋势。无花果果皮颜色是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苷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果实成熟期不同色素的含量因品种而异,红色和紫色品种果皮中的花色苷含量远高于黄色和黄绿色品种。紫色品种M121成熟期不仅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而且叶绿素含量在5个品种中名列第二,一方面揭示了决定无花果色泽的色素多样性,另一方面表明了M121品种在抗氧化活性等方面具有的潜在的优势。无花果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持续上升,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早于花色苷的大量积累。各品种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均呈负相关,类胡萝卜素和花色苷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K_2SO_4对美国红栌叶片色素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美国红栌夏季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K2SO4,研究其对提高观赏价值的作用。以美国红栌5年生苗木为试材,K2SO4浓度设K1 0.3%、K2 0.6%、K3 0.9%、K4 1.2%,另设清水对照,7月份每隔5 d处理1次,共3次,最后1次处理5 d后取样,测定叶片中叶绿素、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K1处理使叶绿素含量上升,其他处理叶绿素下降,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K2SO4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随K2SO4浓度增加逐渐下降。综合比较各项指标,K3处理对提高美国红栌的观赏价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红枫秋冬转色期叶色变化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红枫(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两头红"品系成龄植株为材料,测定10月下旬至12月上旬红枫秋冬转色期叶绿素、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比较不同光照强度及温度对叶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开始下降缓慢,10月31日后迅速下降,树冠背阴面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向阳面,阳面东向显著高于阳面西向;叶绿素a/b先增加后下降;花色素苷含量开始缓慢增加,11月21日之后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在11月21日之前迅速增加,之后趋于稳定;花色素苷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温度与花色素苷和可溶性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以“卡罗拉”、“黑魔术”、“影星”、“坦尼克”与“法国红”5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到-10℃短暂低温胁迫下植株叶片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5个生理指标与品种抗寒性的关系.结果显示:低温胁迫下“黑魔术”的MDA持续上升,-10℃处理增加了155.61%,“卡罗拉”的MDA只增加了20.63%.“黑魔术”与“坦尼克”分别在0和-5℃时出现Pro最大值,而“法国红”与“卡罗拉”的Pro含量一直上升.“卡罗拉”、“法国红”和“影星”的叶绿素含量和CAT活性均为先略升后降,但含量最大值所对应的温度点不同,其它2个品种则一直下降.5个品种的CAT活性变化趋势与其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一致.“卡罗拉”的可溶性糖含量一直上升,而其它4个品种均先升后降,出现峰值所对应的温度也各不相同.研究结果表明:MDA作为月季抗寒性鉴定指标较为可靠,其他4项生理指标应相互结合才能得到可靠的鉴定结果.5个月季品种抗寒性的强弱依次为:“卡罗拉”>“法国红”>“影星”>“坦尼克”>“黑魔术”.  相似文献   

16.
该试验以6年生秋火焰银红槭(Acer×freemanii‘Sienna Glen’)容器苗为对象,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叶色参数(L*,a*,b*)、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其在pH 8.36、8.04和7.62不同水平下叶色变化和生理表现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土壤pH对银红槭叶色变化的影响,以期为人工调控银红槭叶色表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时间推移,3个处理银红槭的光合色素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土壤pH 8.36下银红槭的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现绿色时间较长;pH 7.62下银红槭的花色素苷含量较高,叶色更加红艳。2)各个pH处理银红槭叶片a*均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花色素苷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5)。3)在一定范围内,银红槭叶片呈色随着土壤pH降低而愈发红艳,pH 7.62土壤利于银红槭的叶色表达。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8.
枫香叶片色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给城市街道秋季有色叶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提供理论依据,于2005-08~2005-12采用比色法连续测量枫香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的含量,并探讨其与叶色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8~12月份,枫香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叶绿素a和b含量以及a/b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随季节变化,枫香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不明显;随着气温的下降,花色素苷的颜色逐渐地表现出来,在2种色素的共同作用下,枫香叶片逐渐由黄绿色变成红色、深红色;枫香叶色与花色素苷/叶绿素总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叶绿素总量呈很高的负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绝对含量的变化关系不大;叶片pH的降低也是叶片逐渐变红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石榴杂种后代不同叶片颜色的成因,采用分光光度法对8个石榴杂种单株和2个亲本(母本豫大籽、父本突尼斯软籽)对照单株生长期叶片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初期,叶片表现红色的4个单株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5号单株花青素含量最高,达到4.12mg/g;叶片表现黄绿色的4个单株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对照基本一致,其中4号单株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最高,而3号单株叶绿素a/b最低。在生长旺盛期,8个石榴单株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与对照无明显差异。经方差分析,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石榴单株间花青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石榴单株在不同的生长期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的值无显著差异,可以初步得出石榴杂种后代间叶片颜色不同是由于生长期花青素、叶绿素含量和比值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