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陇中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及造林绿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在该地区造林绿化中应该解决好10个问题,包括按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的认识、规划和设计、适地适树、苗木繁育、造林密度、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成果推广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造林绿化工作是林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不但可以起到防风固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等作用,还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应该对造林绿化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高林业发展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了造林绿化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提出了促进生态建设、造林绿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概念已深入人心,然而我国仍旧是一个总体上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轰轰烈烈的造林绿化运动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是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仍值得进一步研究。基于此,对造林绿化对生态建设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绿化造林对生态建设的影响既包括修复生态、美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也可能存在不当影响,在绿化过程中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以实现植树造林等绿化工程对生态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特别是我国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生态建设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因此,应对干旱地区加快造林步伐,不断增加干旱区域的绿化面积,促进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基于此,探讨了我国干旱地区树种选择的方法及原则,同时深入分析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年来持续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的推进,山西省各地宜林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段大多数已得到有效治理,立地条件困难区域已成为今后造林绿化的主战场。针对晋西北高寒风沙区恶劣的宜林条件,对盐碱地、干石山阳坡和煤炭采空区等特殊地类,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和核心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从土壤水资源的角度对集雨绿化系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建立了绿化系统模型。该系统以集雨、提高雨水利用效率为核心,运用种植区水量平衡方程初步解决了干旱半干旱区绿化缺水的问题。以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所野外实验站为例,针对抗旱树种柽柳进行集雨绿化的问题进行实例分析。在可靠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模拟模型,对造林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为干旱半干旱区进行集雨绿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系统模式及规划设计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干旱问题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问题,我国受干旱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总面积已经超过了国土面积的50%。干旱灾害严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需要采取抗旱造林技术,通过蓄水保墒等措施,降低土壤环境的水分消耗速度,改善苗木生长环境。基于此,分析蓄水保墒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蓄水保墒技术和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干旱瘠薄山区绿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介绍山东省山区丘陵概况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了砂化、石漠化区封山育林技术 ,干旱瘠薄山地造林技术 ,经济林旱作栽培技术 ,为山东省干旱瘠薄山区绿化和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利用资源优势,种植棉花是发展白城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措施。1发展棉花产业的优越条件1.1气候条件优越棉花是喜温喜光、耐干旱的作物。  相似文献   

10.
我国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气候干燥,造林成活及林木生长受到严重制约。在晋陕黄土高原区,干旱成为影响约枣建园的关键因素。试验研究研究表明,适地适树是提高枣树成活率的重要欺压 时晚栽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措施;抗旱技术是红枣栽植成活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信丰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和"中国脐橙之乡"。近年来,信丰县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推进绿色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从水土流失严重县变成了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县。总结其生态建设经验主要有:通过警示先行,加大生态建设宣传力度;突出重点,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多措并举,各行各业齐抓共管,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造林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不合理利用土地 ,大肆毁林毁草开荒 ,广种薄收 ,致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要建立和维护生态平衡 ,关键是林草植被要上去。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 ,关键是造林质量不高。因此 ,黄土高原造林要注意合理利用土壤水分 ,加大灌木树种比重 ,重视推广柠条植苗造林 ,提倡乔灌带状混交 ,增强造林防护功能 ,大力推广聚流造林技术 ,经济林建设要提高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正> 青梅省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包括东部农业区、柴达木盆地、共和盆地和青海湖环湖地区,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3%,共居住29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8.5万人,是全省人口集中、交通较方便的地区。本地区地形复杂,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垂直气候带明显,构成差异较大的林地环境。由于这些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少,风沙大,水土流失很严重,因此造林的难度也大。为了提高造林成效,促进造林事业的发展,现就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造林技术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辽西地区为丘陵山地,光照充足,气候以干旱为主,山樱桃常自然分布生长在山坡乔灌木林中、林缘等地,是辽西的乡土树种,耐干旱瘠薄,生态、经济价值较高,是理想的水土保持经济林种。为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直播造林需掌握几个关键技术环节,如造林选地、整地,种子催芽处理、浇水覆膜、及时补水管护等,达到理想造林成效,该技术值得在辽西北自然气候相似地区推广应用,该造林技术亦可在水土保持林配置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我国也逐渐重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基本理念,致力于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各方针相继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生态建设迅速进步,我国生态环境也获得了显著的优化。基于此,简要阐述造林绿化对于生态建设的作用,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建设的针对性路径。  相似文献   

16.
蓖麻是白城市名副其实的特色优势作物,其耐干旱、耐瘠薄的生育特性与白城土质特点、气候条件和光热资源极为相适应.在20世纪80年代初,白城市曾是世界八大蓖麻产区之一.受加工企业滞后等因素制约,1990~2000年,种植面积大幅度萎缩.近年来,随着蓖麻加工业的长足发展,蓖麻被视为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不断加大,白城市蓖麻产业得以快速恢复.在这样有利的新形势下,发展蓖麻产业既切合白城实际,又遵循了市场经济规律,必将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17.
荒山绿化一直是辽西地区林业发展中十分重视的工作,面对辽西常年干旱少雨、荒山荒地较多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善这一现象,在进行辽西干旱地区荒山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中,必须合理分析"大陆性季风气候"对辽西天气状况造成的影响,然后科学运用抗旱保水造林技术,以提升辽西干旱地区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是山西省省会,也被称之为龙城,其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风景园林景观使其成为国家主要旅游城市。为了能够给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建设质量,太原市加大园林保护力度,移植多种多样的绿化植物。但是在大树移植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太原市园林绿化工程大树移植的个别景观效果不理想。基于此,以太原市园林工程为例,分析城市园林绿化中大树移植存在的问题,明确园林绿化改建中植物移植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泥质海岸柽柳冲浪林带建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三角洲泥质海岸土壤盐渍化严重,树种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柽柳是该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和先锋树种,抗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能力强,利用丰富的柽柳资源建设冲浪林带,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海雾、风暴潮及风沙的危害,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及工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黄河三角洲冲浪林带建设的基本情况、柽柳冲浪林带的防灾减灾作用及建设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干旱半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干旱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复杂严酷,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少雨,蒸散量远远大于年降水量,在这一地区采取有效的工程与生物技术措施,集中利用有限的水分条件,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提高苗木成活率和造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这一地区多年来实用的造林技术和配置模式,以供生态恢复建设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