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甘蓝型双低常规油菜品种'沪油15'和'川油17'为亲本,通过回交、自交和测交,育成显性核不育恢复系HF08、临保系LB4155和纯合型两型系4166AB,并建立了无性系4166A;用无性系4166A与临保系LB4155按核不育油菜二系制种法生产全不育系4166CA,并与恢复系HF08配制杂交组合,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核杂17号'。采用不同地域来源的亲本通过杂交和回交,分别转育成不育系和恢复系,有利于获得优势明显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2.
为创制杂交油菜新育种材料,利用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轮回群体遗传规律,不断向轮回群体中添加双低或黄籽双低常规品系与显性核不育株进行杂交,利用其保持原理全部进行混合繁殖,充实基因库以保证不断选育出新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品质分析后选优株进行套袋自交,经6年7代成功选育出黄籽双低高油分恢复系YD57R。该恢复系芥酸含量0.77%,硫苷含量22.26μmol/g饼,含油量48.23%。  相似文献   

3.
一、蜀油636的选育配制 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经几年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其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再经集团选育,经几年数代育成。  相似文献   

4.
<正>一、蜀油636的选育配制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经几年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经集团选育几年数代育  相似文献   

5.
灰关联熵分析在选配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对品种比较试验中11个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的灰关联熵进行分析,得出该组合的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熵关联度,其熵关联序为:结实率>实粒数>成穗率>总粒数>有效穗>株高>穗长>千粒重>全生育期,并以此确定了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的选配及以籼型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为母本的粳型恢复系的选育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配合力高、恢复力强、品质优良和综合性状好的恢复系,采用复式杂交选育,以上海引进配合力好的双低常规材料作母本,与通过复式杂交选育的隐性核不育黄籽高油分双低恢复系8264R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出的隐性核不育双低恢复系配合力更好,品质与8264R相当。其平均芥酸含量为0.41%,平均硫甙含量为23.68μmol/g饼,平均含油量为41.3%。  相似文献   

7.
在纯合两型系48AB中选择硫甙含量低的可育株进行连续自交并淘汰育性分离的后代。当硫甙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时,在有育性分离的后代中重新选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兄妹交,使纯合两型系的性状尽早稳定,由此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对恢复系进行配合力测定,获得一般配合力最高的双低恢复系HF02。通过双低纯合两型系72AB和临保系LB03配制全不育系,并用全不育系和恢复系HF02生产杂交新品种核杂7号。它成为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的双低显性核不育三系杂交种。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具有强优势的油菜优良恢复系应用于杂交油菜新品种的选育,1999年春以沪优15为母本、双低抗病材料885为父本进行有性人工杂交,其杂交后代经F1~F4代分离定向选择,于2002年春成功选育强优势优良恢复系HF15。以恢复系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普遍表现配合力强、杂交优势明显,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较广,熟期适中,长势强,整齐度好,抗倒、抗寒、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较强,且大多数组合表现株高适中,分枝角度小,株型紧凑,着果密,角果粗,千粒重大等生产上受欢迎的理想株型结构。用该恢复系组配成功的杂交组合DH0815、先油杂2号(区试代号神油2715)、德新油18(区试代号H1915)、盛油15(区试代号H3115)、盛油915(区试代号H0915)等黄籽双低杂交油菜品种分别通过江西省、贵州省和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甘蓝型油菜双低高含油量恢复系017R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配合力好双低恢复系0202R作母本,用高油分、高蛋白质含量的942优良株系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过3~5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选育出产量比0202R增产11.78%,品质优良、含油率比0202R高6.32个百分点、配合力强的隐性核不育恢复系017R。其终花期比0202R长6 d,植株比0202R高17.1 cm,分枝比0202R长3.5 cm,以利中后期母本的授粉结实,提高制种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材料L7AB及临保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从贵州省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高不育株率材料中发现的异型不育株作母本,自育另一黄籽双低高不育株率材料2822B作父本杂交,其后代经多年测交、自交选育、鉴定和恢复系的筛选,已成功选育了稳定的双低三基因隐性核不育系、保持系和优良恢复系,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1.
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颜龙安等在“萍矮58/华野”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单基因显性核不育材料,在水稻中为世界首次发现,被命名为“萍乡核不育水稻”,该不育基因定名为“Ms-p”。在植物显性核不育中,首次证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为证实植物界核不育型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论据;在植物上,首先把植物的感温性和确实存在的育性基因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和敏感期;提出了用纯合体不育系作母本和具显性上位基因品种作恢复系制种的显性核不育“二系制种法”应用模式。本文概述了显性核不育水稻在细胞学、遗传学、感温性研究及育种选育上的进展,阐述了它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杂合型不育株204A与恢复系83248为材料,通过杂交、自交、兄妹交和测交等育种方法,成功地转育成双低纯合两型系48AB。然后在显性核不育三系技术基础上,用纯合两型系48AB与临保系C1按核不育二系法生产全不育系(48A×C1)CA,再用该系与恢复系RH-5杂交选育成显性核不育双低油菜杂交品种核杂3号。该杂交品种不仅产量优势显著,而且双低品质优良。  相似文献   

13.
为了获得以种子颜色为标记的普通小麦雄性不育系,沿用1989年选育的硬粒小麦蓝粒标记显性不育基因单体附加臂间易位系“89-2343”(2n=29,AABB 4D^ /4E)作母本,以普通小麦4E二体附加系“小偃蓝粒”(2n=44,AABBDD 4E Ⅱ)和“7739-3”蓝粒可育株(2n=42)为父本不断回交。接着又用普通小麦白粒可育株与回交后代的蓝粒不育株杂交,测定蓝粒和白粒的育性。在10268个穗行的田间鉴定中,1997年育成普通小麦矮败蓝标型不育系“97-866”。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97-866”的遗传基础是Tal`Rht10和蓝粒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单体附加系。蓝粒不育株传递率为19.1%,白粒可育株占80.9%。据此,对蓝标型不育系的利用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MS~(ch)”显性核不育基因,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胡洪凯等同志发现的。原不育材料系号为“78182”,它来自“澳大利亚×吐鲁番”组合之 F_3代,雄性不育株自交结实率0.6%左右,自由授粉结实率可达70~80%。花药黄色,内含圆形饱满可染三核花粉,但花药一般不开裂、不散粉。在赤峰市农科所用此材料和400多个普通谷子品种杂交,回交后代育性分离表现为1(不育):1(可育),经多代选育育性稳定,同时筛选出一个“181~5”同型系,它本身可育,不分离,它和携带“MS~(ch)”显性基因不育株杂交,F_1育性全部是可育的。谷子花器小,手工杂交困难。在谷子三系选育中可利用“MS~(ch)”显性核不育株作为工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30个优质品种品系与高芥酸显性核不育材料6CA进行广泛测交,获得了二份低芥酸显性雄性核不育恢复系,以此恢复材料作为纯合二型系转育的不育抑制基因供体亲本,对杂交后代经过进一步的自交,史妹交及品质筛选,实现了甘蓝型油显性雄性核不育低芥酸“三系”配套。  相似文献   

16.
用已育成的显性雄性不育六倍体小黑麦为母本分别与硬粒小麦、二粒小麦及黑麦杂交,并每代选不育株用原父本回交。结果表明,来源于太谷核不育小麦4D染色体上的Ms2(Tal)基因已易位到A或B染色体组的某一条染色体上。从而育成了显性核不育硬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相似文献   

17.
以早稻(Upland rice)“旱稻65(Oryza sativa L.)”为母本,“长芒稗(Echinochloa caudata)”为父本进行远缘杂交,对杂种后代连续3年田间试验表明:F_0代高度杂交不孕,去雄约800朵小花田间多次重复授粉结果,结实率仅为1.21‰。F_1代杂种优势明显,育性正常,结实率92.26%,不存在后代不育现象。F_2代在芒性、株高、穗长、一级技梗数、穗粒数及生育期等性状上分离严重,但育性无分离,405株群体无不育株出现。目前已选育出生育期较母本早5d的大穗、多粒变异单株F_2-1。该单株在稀植条件下,一级枝梗数11.5个,穗粒数112粒,穗结实粒数104粒,千粒重27.5g,单株生产力10.73g,超亲优势为55.64%。  相似文献   

18.
一、蜀油636的选育配制 蜀油636的不育系W08AB是用双低材料84001作母本,双低材料156B作父本转育,经数代选育于1998年育成。恢复系L06是用川油20选系经单株选育后集团选育数代育成。1999年用W08AB作母本,L06作父本配制组合。经组合鉴定、组合比较试验、大区对比试验及芥酸、硫甙、含油率测试、抗性鉴定等多项试验,于2003年育成强优组合蜀油636(四川省区试代号06)。  相似文献   

19.
高产杂交早稻株两优99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株两优99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用广亲和低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株IS为母本,以丰产性好的自育恢复系E599为父本选育而成的高产中熟两系杂交早稻组合,具有高产稳产、米质好、适应性广等特点.介绍了其选育经过、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以粳稻“寒丰”和“秀水-04”的红莲,矮败,BT三种异质不育系同籼型,粳型及广亲和4个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应用核质互和混合线型模型对杂交粳稻的株高等7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同核异质母本可恢复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株高,每穗总粒数,空秕粒,单株穗数和千粒重等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核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