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农村百事通》2011,(7):114-114
果胶为白色、淡黄色或褐色粉末.溶于水成黏稠状液体。在食品工业以及医药上有广泛用途.柚皮的白皮层中含有多量果胶.其含量可达6%(湿重计).在目前说.柚皮是提取果胶最好的原材料.其生产技术如下:1.原料预处理:如用新鲜柚子皮首先去掉果皮表面油胞层.  相似文献   

2.
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碧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3-18535
[目的]筛选鸡油菌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试验以鸡油菌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提取的多糖得率为指标,确定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的最优方案,并与热水浸提法比较。[结果]影响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因素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试验方案为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9 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鸡油菌多糖质量分数为13.55%。[结论]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效果好、多糖得率高,可用于鸡油菌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3.
以超声辅助的水酶法/水代法提取工艺为基础,利用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蛋白的乳化作用和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性,初步分离牡丹籽油和牡丹籽粗多糖.采用冷冻解冻破乳法得到了牡丹籽油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牡丹籽粗多糖的水溶液利用D101大孔树脂层析和DEAE-52纤维素柱层析联用,脱色纯化分离,得到偏中性和酸性的牡丹籽多糖.实现了牡丹籽油、牡丹籽粗多糖和少量牡丹籽粗蛋白的提取分离,并分别采用气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法、凯氏定氮法测定了其含量.结果表明:综合提取工艺操作简单、成本低,得到的牡丹籽油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99~216、178~182 g/kg;牡丹籽粗多糖得率为100.1~123.4 g/kg,牡丹籽粗蛋白得率为65.8~66.2 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短枝六道木叶果胶的提取工艺及理化性质。【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pH值、液(mL)料(g)比4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短枝六道木叶果胶工艺进行优化,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果胶与市售柑橘果胶的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结果】提取短枝六道木叶果胶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75℃,pH值1.7,提取时间30min,液料比1∶30,在此条件下果胶的理论得率为18.56%,实测得率为18.79%,相对误差为0.012 4。所得短枝六道木叶果胶酯化度为62.50%,半乳糖醛酸含量68.78%,溶解度和持油力分别为98.45%和1.98g/g,DPPH清除率为78.81%,Fe3+还原力(FRAP)为5.13mmol/L。【结论】最佳工艺条件下所提取的短枝六道木叶果胶属高甲氧基果胶,具有较强的持油力、溶解性和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常规CTAB法、CTAB硅珠法、核分离法、二次抽提法、改良CTAB法对富含多糖的西南桦干叶进行DNA提取,并将DNA进行电泳检测及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结果差异较大,CTAB硅珠法得率最低,为0.4~11.6μg/g;核分离法和二次抽提法较常规法去除多糖效果好,得率高;改良CTAB法得率最高,为171.2~364.8μg/g,电泳条带最清晰,RAPD扩增结果最好,适合干叶西南桦基因组DNA提取。  相似文献   

6.
荷叶离褶伞液体发酵及生物酶法提取菌丝体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10 L发酵罐研究了荷叶离褶伞菌丝生长、胞内和胞外多糖产量,以及6种酶对发酵菌丝体多糖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在25℃、120 r/min,空气流量为200 L/h的条件下发酵,8 d时胞内多糖含量(63.1 mg/g干菌丝体)和胞外多糖产量(3.54 g/L)达最高,9 d时菌丝体产量(17.86 g/L)及胞内多糖产量(1.11 g/L)达最高,与摇瓶发酵相比,其产量均显著提高。参试的6种酶中,溶壁酶酶解处理菌丝体获得的多糖产量最高,而中性蛋白酶是最经济适宜的酶类,与不加酶的水提法相比,多糖提取率分别提高了459.29%和376.11%,中性蛋白酶酶解制备菌丝体多糖的适宜条件为:在1%酶用量下,30℃酶解2 h后,95℃提取2次,每次2 h。  相似文献   

7.
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充分提取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利用有机溶剂法对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原花青素、葡萄籽油和白藜芦醇进行联合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3种活性物质的6种不同组合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差异不显著,得率为163.196~164.740mg/g;葡萄籽油得率最高的为F组合[葡萄籽油(以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5℃浸提2次,每次30min.)→白藜芦醇(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30℃浸提2次,每次3h)→原花青素(以7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0℃下浸提2次,每次1h)],得率达231.047mg/g;白藜芦醇得率最大的为E组合(3种成分的提取参数与F组合相同,葡萄籽油→原花青素→白藜芦醇),得率为39.13μg/g,但与F组合的得率38.74mg/g差异不显著,且E组合中获得白藜芦醇浓缩液色素含量较高,后续白藜芦醇的脱色纯化较为困难.综合3种物质的得率及后续的纯化工艺,F组合为最佳提取组合,即先提取葡萄籽油,其次提取白藜芦醇,最后提取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8.
狼毒大戟愈伤组织含有较多多糖,为多糖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该研究利用闪式提取法进行了多糖的提取。在单因素和响应面设计实验中,通过调控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闪式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液料比为40.0∶1 (mL∶g),提取时间50 s,提取温度52℃的条件下多糖得率最高,为420.54 mg/g。进而,对狼毒大戟愈伤组织多糖提取物进行了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发现当提取物浓度为2 mg/mL时,DPPH清除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9.
王国卫  曹子明  杜广芬  何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555-15556,15558
[目的]对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沙棘(Hippophae fhamnoides L.)多糖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和料液比对沙棘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并与水提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沙棘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0s,微波功率450W,料液比1∶30(W/V),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沙棘多糖得率最高为22.50mg/g。[结论]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沙棘多糖优于水提法、超声辅助法以及微波法。  相似文献   

10.
牛宇  张丽珍  牛伟  靳强  蒙秋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48-12851
[目的]分离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不同极性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并研究其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将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经超声波辅助提取后进行液-液萃取分离,用琼脂扩散法测定粗提物和不同极性组分的体外抑菌效果,并研究其与黄酮类和多酚类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小叶锦鸡儿花和根的不同极性组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有抑制作用,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花的二氯甲烷层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抑制活性最高,效价分别为176.78和243.97 IU/mg。相关性分析表明,黄酮类和多酚类是小叶锦鸡儿抑制枯草芽孢杆菌和镰刀菌的活性成分。[结论]小叶锦鸡儿花和根中的黄酮类和多酚类物质在开发植物源抗菌食品添加剂、水果保鲜剂和抗菌药物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橄榄渣的综合利用价值,对橄榄渣果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研究基础上,以提取温度、料液比、pH及提取时间为影响因素,以果胶提取率为衡量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对果胶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橄榄渣果胶提取率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料液比>pH>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5℃,料液比(g/mL)为1∶25,料液pH值为1.5,浸提时间80 min,在该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下,橄榄渣果胶的提取率为6.15%。  相似文献   

12.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13.
为优化宽叶独行菜(Lepidium latifolium L.)多糖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粒度、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时间作为优化因素,根据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进行4因素3水平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并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粒度、液料比和微波时间对宽叶独行菜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均为极显著,微波功率表现为显著。当工艺条件为粒度120目、液料比35∶1 m L/g、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50 s时,宽叶独行菜多糖的理论最高提取得率为0.434%,验证值为0.429%。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太子参多糖超声提取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太子参多糖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70℃,超声功率500 W,浸提次数4次,提取时间30 min。优化后的多糖提取得率为6.77%,是优化前的3.7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简单高效、成本低、稳定性好,可作为太子参多糖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莼菜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多种生理活性.从莼菜(Brasenia schreberi)中提取胶质多糖,采用碱提和酶法预处理提取莼菜多糖,经过除蛋白、醇沉、透析得到多糖组分,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扫描电镜(SEM)等现代仪器技术和物理化学方法对其进行单糖组分、纯度及分子量测定等分析.莼菜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W/V),纤维素酶100 U/g、果胶酶100 U/g、木瓜蛋白酶1100 U/g,pH为5,预处理温度为50℃,时间3 h.再用0.02 mol/L NaOH溶液30℃加热3 h提取,得率为0.31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的莼菜多糖中单糖组成分为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岩藻糖,摩尔比约为1.0:1.0:6.8:2.0:0.3:3.0,凝胶渗透色谱测得分子量2.44×106.部分酸水解后单糖组成表明莼菜多糖的中心链主要为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支链的边缘结构或末端残基结构为鼠李糖、半乳糖、岩藻糖和阿拉伯糖和木糖.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可知莼菜多糖是呈网状交联的凝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张展  罗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03-5705
[目的]研究流苏石斛水溶性多糖(WDFP)、碱溶性多糖(BDFP)及酸溶性多糖(ADFP)的理化性质与免疫活性差异,并对WD-FP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分别以水、碱、酸提取流苏石斛获得WDFP、BDFP和ADFP,比较3者理化性质和免疫活性;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WDFP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WDFP、BDFP和ADFP的分子量分别为2.10×105、3.34×106和3.53×106Da,特性黏度分别为68.2、134.9和40.4 ml/g。WDFP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组成,BDFP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组成,ADFP主要由木糖和葡萄糖组成。WDFP免疫调节活性最高,BDFP次之,ADFP最低。WDFP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2℃,提取时间51 min,料液比1∶33.3(W/V,g/ml,下同);在此条件下,提取得率为9.68%。[结论]研究结果为流苏石斛多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木棉花多糖,研究选取了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3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3)正交试验,以木棉花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优化了木棉花多糖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木棉花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木棉花的多糖提取率为(11.84±0.12)%。该提取工艺提取率高,重复性好,并且比微波提取成本更低,更适合木棉花多糖提取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高猪苓胞内多糖浸提的得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确定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方法、辅助浸提方法和除蛋白方法。【结果】与水浸提相比,弱碱性溶剂浸提猪苓菌丝胞内多糖的效果更好,具体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40添加40倍体积pH=11的NaOH,90℃浸提4次,每次60 min;酶解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可有效提高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得率,其中酶解辅助浸提的效果更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为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复合酶用量为10 mg/g,酶解80 min;蛋白酶和Sevag配合的除蛋白方法,是去除猪苓胞内蛋白的最佳方法。【结论】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最适提取工艺流程为:猪苓菌丝干粉-添加10 mg/g复合酶〔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和40倍体积蒸馏水?50℃酶解80 min-NaOH溶液调pH=11,90℃浸提4次,每次60 min-浸提液合并、浓缩-HCl溶液调pH=6.5-蛋白酶酶解1 h-85℃酶灭活-Sevag除蛋白至无蛋白检出-浓缩-醇沉-干燥。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并优化澳洲茶树渣多糖、黄酮提取工艺。根据影响澳洲茶树渣多糖、黄酮提取效率的主要因素,通过折线图的分析确定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运用正交试验确定黄酮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料液比1:10(g/mL)时多糖提取率最高,为7.66%;提取时间5 h时多糖提取率最高,为9.33%;提取温度95℃时多糖提取率最高,为9.37%。乙醇浓度为70%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0.458 3%;料液比为1:50(g/mL)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0.499 9%;提取温度为70℃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0.415 2%;提取时间为3 h时黄酮提取率最高,为0.432 1%;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黄酮提取的最佳条件为A1B3C3D3,即乙醇浓度为60%、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2.5 h,提取率为0.531%。  相似文献   

20.
雪莲中水溶性多糖提取及纯化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温度、液料比以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于雪莲组织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研究从雪莲组织中提取水溶性多糖的最佳工艺,并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脱蛋白纯化.方法以产自新疆昭苏天山雪莲为材料,以多糖的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不同条件下对雪莲组织中水溶性多糖提取起到明显作用的因素,采用Sevage法结合酶法对提取的粗多糖进行纯化.结果在浸提时间为2.5h、温度80℃、液料比例为14mL:1g的条件下,提取粗多糖得率最高为6.91%,该粗多糖中总糖的质量分数为18.47%,该条件为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对粗多糖进行纯化,除去其中蛋白质,回收率为71.4%.结论本次实验确定了雪莲组织中水溶性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经过进一步的脱蛋白纯化处理,为实验室下一步的组分分离以及探讨雪莲多糖的药理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