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写"不仅仅是领导的事、机关的事,也是农民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事。比如,申请项目支持,就必须写好申报书。为此,至少下面三点应引起重视。1.摆正心态要写好项目申报书,必须先摆正心态。要了解项目的要求,自己的实际情况要能对得上,不能一见到项目就想申报、就想申报成功。现在对项目的申报审查、落实检查非常规范、严格,所以,在申报项目时切忌抱有不良心态。2.把握政策项目是跟着政策走的。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农民企业家办  相似文献   

2.
近期以来,黑龙江主产区大豆购销气氛持续浓厚,农民盼涨心理较为浓厚,而随着产区市场出现恐慌心态,少数农民急于销售,而粮商则疲于收购,导致当地大豆有价无市现象较为普遍,目前黑龙江大豆市场就处于"价格低了农民不愿卖、价格高了厂商不愿收"的僵持纠结状态中。而国家大豆临储政策也成为了市场一道重要心理支撑。目前正值2010年临储政策公布时间的节点,市场猜测正式公布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也在期盼临储政策的出台能打开产区大豆市场长时间的购销清淡的困局。  相似文献   

3.
农民对建设新农村有正确的认知、积极的情感、自觉参与的行为倾向,直接关系到他们发挥建设新农村主人作用的程度,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要在加大建设新农村的形势与政策宣传中、在组织农民参加建设新农村正在做的事情中、在加强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转变农民的态度,促进他们的心理和谐,塑造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4.
对山东省龙口市后店村种植业结构改革过程的调研和访谈发现,土地制度变革和农民主体性因素是影响后店村种植业结构发展过程中农民心态变化的主要因素。随着农村人口增多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发展变化,后店村农民受具体土地政策的影响和"生存理性"的驱动,对于农业生产大致经历了从犹豫不决与彷徨不前到积极参加与安于现状并存再到瞻前顾后与力不从心的发展路径。面对当前农民的消极悲观心态,应科学利用农村的耕地资源,通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社,转变农民心态,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的低素质,就表现言之,主要是法制观念淡薄,市场意识脆弱,求知欲望低迷;就原因言之,主要是法制、市场、知识在功能上并没有对农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再加之农民自身某些方面固有的不足,故而造成了淡薄、脆弱、低迷的心态.此心态的消解,须从农民“三有“处着眼.  相似文献   

6.
1937—1949年陕甘宁边区的土地改革过程说明理应受到广大农民积极拥护的土地改革在一开始却没有燃起农民的热情之火,保守的文化基调让宿命论、等级观念充斥了农民的头脑,导致农民顾虑重重,不敢响应土地改革。自此中共中央的土改工作以宣传教育、诉苦大会等层层深入的动员机制展开,激发农民全新的阶级意识。在此基础上,一向忍让的中国农民逐渐开始产生反抗、复仇情绪。此外,土改过程中侵犯中农利益的绝对平均主义行为让中农出现了惧怕富裕、不愿生产的消极心态,直至中共进行政策纠偏后才重回积极向上的态势。总的来说,在中共进行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农民的传统心态历经了空前的激荡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农民社会心态研究的缘起,农民社会心态的问题表现,以及研究农民社会心态的意义方面进行阐述,有助于解读农民在这一进程中呈现出的话语权,倾听农民的社情民意,对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是推进农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通过对皖北二村及村中养老院中老人的深度访谈发现,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多元但不足、精神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精神养老政策主观满意度高、精神需求分层化,同时老人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无用感。此外,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人精神养老状况没有显著差异,而养老机构是独居、患病、失能老人的有益保障。因此,在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过程中要提升老年农民精神养老水平,需要增强老年农民精神支持力度、丰富老年农民精神文化活动、帮助老年农民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引导农村养老机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粮食补贴对农民种粮意愿影响进行入户调查所得的数据,运用了抽样法和实地调查、文献法、统计分析法,对墨竹工卡县粮食补贴对农民种粮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西藏的粮食补贴规模和力度逐年加大,粮食补贴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总体上看,粮食补贴政策受到农民的欢迎和支持,稳定提高了农民种粮意愿;农民的文化程度越高,种粮意愿的可能性也越低;补贴效果越好,农民种粮意愿高;由于农民的耕地面积有限,种粮大户和微型农户在粮食价格提高上表现出矛盾的心态,农民的种粮意愿也较低;农户都表现出种粮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劳动力不足,补贴标准太低。因此,建议政府不断出台更多的惠农强农政策,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价,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补贴政策的改进,切实提高农民的种粮意愿。  相似文献   

10.
农民职业培训是提升农民就业率的重要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建国以来农民职业培训政策进行梳理,总结农民职业培训政策在价值标准、培训内容、政策实施方面的发展规律,最后对农民职业培训政策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农家参谋》2013,(7):45-46
春夏之交,荆江畔、洪湖滨绿意盎然,江汉平原一派生机勃发。正是早稻插秧、中稻备耕的当口之上,湖北省监利县种粮农户却有种困惑或者踟蹰的心态,这种心态源于3月份以来的米市震荡走低,以及部分农户手中的余粮滞销。监利县政府在向省政府《关于监利产粮大县农民卖粮难,启动国家中晚稻临储收购政策的请示》中分析,今年开春以来,受东南  相似文献   

12.
大城市地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城市农村地区迅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农民在失地后得不到合理安排而造成"失地农民问题"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土地征占中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政策和制度存在缺陷,偏重于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压低征地成本,而对农民利益考虑不够.要通过适当提高统筹层次、协调城乡发展的途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农村仇富心态的原因、表现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发现农民仇富心态的形成与群体的强社会关联性、生活的熟人社会及阶层分化后形成的阶层意识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对农民仇富心态的功能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旅游化打破了农民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及农民在旅游发展中实现了行为和心态上的现代化的背景下,探究了民族村寨农民现代化的特点和趋势,为中国的农民现代化研究提供个案和理论阐释;探究了旅游视域下农民及其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为中国的边缘乡村的城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部署,而农民主体地位的发挥则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通过对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农民主体地位发挥的现状令人堪忧.大多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热情,但缺乏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值得各级政策制定者和广大学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高素质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培育壮大高素质农民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工作.为满足我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需要,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政策,大体经历了初步提出阶段、力度加大阶段、逐步深化阶段.系统梳理了不同阶段内对高素质农民支持政策的演变,认为成为高素质农民本身具有一定的条件,同时,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壮大需要一定的制度创新和支持政策以及特定的外部环境作为保障.总体来看,我国高素质农民在现阶段仍面临着质量与数量的双重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素质农民政策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们身边,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朋友仍然喜欢"随大溜"、"一窝蜂",有了好项目谁也不敢率先发展,等别人搞成功了才敢跟着搞。这是一种想致富、又怕冒风险的心态。这种心态,当前不少农民朋友或多或少存在。事实上,致富而不冒任何风险,跟天上掉馅饼的几率差不多。任何经营,都有风险。即使守  相似文献   

18.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下发了3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接连不断。今年全国又取消了农业税.新农村建设已经开局起步.国家支农资金进一步加大……广大农民面对越来越好的政策环境,还“怕”什么呢?最近.笔者走访了河北省鸡泽县部分村庄的农民.鸡泽县有169个行政村.25余万人.农业人口占95%.耕地39万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可以说该县农民的思想基本上是全国广大农民心态的缩影.现将农民的“怕”与盼望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标志是现代性的养成.我国农民的现代性正在遭遇困境.农民所处的特定的乡村社会环境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形态,是农民现代性困境的主要原因.通过发展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体制、构建文化体系和贯彻依法治国,能够培育农民的平等、合作、正义和法治观念,塑造农民成为具有人的主体心态和精神气质的现代公民,提升农民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外部力量的牵引,但其关键点仍在于农民的主体作用要显现出来.农民的自我奋发意识要得以张扬,这就需要在相关政策引导下,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力更生、以自己的辛勤劳动来改变农村面貌.而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知识、观念新、善经营、懂管理、适应农村需要、担当新农村建设主力军重任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