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过程、补偿标准的确立、生态补偿制度依据以及生态补偿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在标准制定、补偿制度连贯性与持续性、法律制度建立、以及理论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应该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有效的监督制度、健全的法...  相似文献   

2.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是有效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巩固草原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牧民收入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锡林郭勒盟为例,阐述了禁牧舍饲项目和生态恢复禁牧区项目中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践,剖析了我国现行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缺乏长效机制、政策制定不尽合理以及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我国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措施:①科学合理制定补偿办法;②多渠道增加草原生态补偿资金投入;③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何玉龙  左雪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314-315,318
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总结回顾,运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及经济学外部性等理论,分析了毕节试验区基本概况、存在的环境建设问题及制约因素,在对生态环境建设有关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以喀斯特生态脆弱区毕节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收集和农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试验区生态建设对植被恢复、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了农户对生态建设的认知与响应。研究表明,生态建设显著促进了毕节试验区的植被恢复,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初步实现了人口、资源和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农户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0):222-223
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是维护生态环境良好运行的重要方法,通过经济、法律手段调节各方利益关系。河北省通过综合运用多种生态补偿的方法,在治理水源涵养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现存的生态补偿机制还比较落后,权责的划分、补偿标准和考核标准存在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生态建设的今天,河北省应顺应国家各项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从多个维度构建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加快甘肃省生态保护与治理步伐、维系欧亚大陆通道生态安全、推动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迫切需求。甘肃省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导向,加快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积极探索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整治农村贫困地区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前提是进行生态补偿。可以将生态补偿理解为一种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看成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协调机制。农村贫困地区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良性耦合的补偿机制包括建立绿色国民帐户、资金补偿和政策补偿。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需要,分析表明:毕节试验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在投资与管理上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国家投入不足,配套资金难落实;按基建程序管理与不按基建标准投资的矛盾;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晚,影响当年计划实施和工程质量;生态环境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实施项目存在措施重叠现象;生态工程重建设、轻管理;地方环境保护投入能力弱,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投资需求大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编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规划,集聚资源加快推进;增加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投入,提高单位面积投入标准;切实化解地方配套资金难问题;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管理体系;加强工程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政策、法治保障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贵州省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经过近30年的发展,毕节试验区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的实地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环节,对区域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真正建立一种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机制;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还可为绿色GDP核算提供依据。因此依据经济、生态、资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补偿标准建立的发展方向和模式,确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意义,依据科学发展观对生态建设工作的新要求,提出了如何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7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矿业迅速发展,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问题也日益突现出来。讨论了生态补偿的内涵及理论基础,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现实需求、现实意义和国内近年来生态补偿实践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讨了生态补偿的实施标准和补偿方式及途径,并以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具体探讨了生态补偿的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建立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与生态补偿制度是重点内容。水土保持的生态补偿就是具体化的生态补偿。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的分析,制定出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生态补偿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已经成为一种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措施,但我国目前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在跨区域和补偿机制方面还比较薄弱。试图从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出发,按照生态补偿的理论框架下补偿主体与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核心问题,对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泽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786-14787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为例,阐述区域差异演绎不同环境,我国西部岩溶贫困山区地质地貌决定了西部生态环境的特色性。介绍毕节试验区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及生态建设概况,并提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确定生态建设补偿标准的方法主要有生态建设服务价值法、生态建设成本法、生产成本加适当利润法、市场法和协商法等,实践中可依据不同补偿对象采用不同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玉贤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47-248,251
以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防护林建设、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以国家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域为核心,结合减灾防灾与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对促进毕节试验区生态保护与扶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区域间资源互补、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权公平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横向生态补偿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国内不同类型横向生态补偿实践做法及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目前理论研究集中在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方式选择、补偿标准测算以及补偿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实践探索环节围绕森林、流域、区域间展开。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实际存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缺位、缺乏横向协同组织机构、长效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横向生态补偿协同管理机构,加大社会化力量参与程度,建构横向生态补偿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相关文献,理清森林生态补偿的概念、范畴和机制。通过国内森林生态补偿历程的回顾,对森林生态补偿的主体、客体、标准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希  周圣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97-11601
回顾了近年来国内有关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概括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内涵和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建立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阐述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相关问题,包括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范围和补偿方式等,并从政策评价、政策影响和农户参与意愿3方面总结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了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