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网目缩结对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的选择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盘锦海域桁杆虾拖网网囊结构的调整,掌握网囊网目在不同缩结系数0.99、0.95、0.91时对桁杆虾拖网捕获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脊尾白虾Palaemon carinicauda的选择性影响,采用套网法对不同缩结系数的网囊网目进行了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网囊网目缩结系数的减小,两种虾的选择性曲线向右偏移,较小体长范围内虾的选择率变小,说明可以释放一定数量的幼虾;但当所捕获的葛氏长臂虾和脊尾白虾体长达到某一值时,缩结系数的减小对两种虾的选择性已无明显影响,当缩结系数为0.95、0.91时,对应葛氏长臂虾体长分别为42.5、52.5 mm,对应脊尾白虾体长均为47.5 mm。研究表明,缩结系数降低后,两种虾的选择范围均变小,选择性尖锐度变强,本研究结果可为桁杆拖网过渡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渤海海域幼虾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过渡期后的桁杆虾拖网归属问题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南海张网最小网目尺寸的适宜性,使用套网法开展了2015年春夏两季黄茅海河口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凤鲚(Coilia mystus)作为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曲线,求得不同网囊网目尺寸下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获得曲线参数。结果表明:春季试验中,在25 mm、35 mm网囊网目下凤鲚的L0.5分别为107.84 mm和114.61 mm;夏季试验中,25mm、30 mm和35 mm网囊网目下的L0.5分别为77.35 mm、88.87 mm和99.91 mm。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凤鲚的L0.5和选择范围SR也随之增大。同一网目尺寸下不同季节凤鲚的L0.5差异较大,但不同季节根据L0.5和网目大小关系式计算得出的最小网目尺寸差异不大,分别为42.95 mm和43.87 mm。研究表明,目前35 mm的最小网目尺寸标准不能满足该海域张网渔业资源保护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底拖网对小黄鱼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东海由于环境恶化和过度捕捞,小黄鱼资源量发生了严重的衰退。为更有效可持续利用小黄鱼资源,本试验就东海区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和80 mm网囊网目对小黄鱼进行选择性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网目网囊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当网囊为50和55 mm时产生较高逃逸率,但仍捕获大量当年生经济幼鱼;(2)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捕获小黄鱼的平均体长、体重也逐渐变大;(3)拖网时间加长,由于网囊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非目标鱼类的逃逸率;(4)根据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625M-30.7(R2=0.915)。结合现行可捕标准以及渔业生产,建议拖网网目尺寸至少为60 mm。  相似文献   

4.
南海北部竖杆张网网囊网目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套网法对南海北部双桩竖杆张网网囊网目的选择性进行分析,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确定黄斑 篮子鱼(Siganus oramin)、周氏新对虾(Metapenaeus joyneri)、小鳞沟鰕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和白姑鱼 (Argyrosomus argentatus)4 种主要渔获作为张网选择性研究的指标种,使用Logistic 曲线作为其选择性曲线模型,求 得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该4 种指标种的体长选择性曲线,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运算。结果显示,试 验网囊网目尺寸为15 mm 时,除毛虾(Acetes)外无其他渔获逃逸;试验网囊网目尺寸为2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50% 选择体长(L50)分别为53.17、50.16、61.05、26.37 mm,其选择性范围(SR)分别为13.43、17.50、41.88、12.78 mm;试验网 囊网目尺寸为35 mm 时,4 种指标种的L50 分别为80.72、77.12、86.97、68.68 mm,其SR 分别为19.48、39.08、28.20、 13.17 mm。随着张网网囊网目尺寸的增加,4 种指标种的L50随之增加,SR 值除小鳞沟鰕虎鱼外也都增加。  相似文献   

5.
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曲线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桁杆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25mm、30mm、35mm、40mm以及45mm网目大小)、不同网目形状(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菱形网目网囊对黄鲫和银鲳的50%选择体长(或叉长)比相应方形网目的大(分别为3.79%和31.25%),而对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比相应方形网目小(7.92%);各菱形网目对黄鲫、小黄鱼和银鲳的选择范围都比相应方形网目大(分别为20.76%、5.36%以及45.99%)。这与传统认为方形网目选择性优于菱形网目的观点存在差异。通过讨论,认为黄鲫和银鲳体形较扁,游泳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网囊结构改革时,不能盲目遵循方形网目优于菱形网目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6.
桁杆张网渔具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的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使用套网法作为选择性试验方法,Logistic曲线作为选择性曲线模型,并运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曲线参数估算,对桁杆张网渔具不同网目尺寸(25mm、30mm、35mm、40mm以及45mm网目大小)、不同网目形状(菱形网目和方形网目)的网囊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菱形网目网囊对黄鲫和银鲳的50%选择体长(或叉长)比相应方形网目的大(分别为3.79%和31.25%),而对小黄鱼的50%选择体长比相应方形网目小(7.92%);各菱形网目对黄鲫、小黄鱼和银鲳的选择范围都比相应方形网目大(分别为20.76%、5.36%以及45.99%)。这与传统认为方形网目选择性优于菱形网目的观点存在差异。通过讨论,认为黄鲫和银鲳体形较扁,游泳能力较弱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进行网囊结构改革时,不能盲目遵循方形网目优于菱形网目的传统观点。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网目尺寸对多锚单片张网捕捞生产量、渔获种类及渔获物规格等指标的影响,采用主网衣网目尺寸为18 mm的生产网,及主网衣网目尺寸分别为25、35、45 mm的试验网各5片,将其连接成"一"字形,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10网次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试验网的总渔获量比生产网分别减少12.81%、51.50%、60.81%,其中35、45 mm试验网的渔获量减少更为明显,但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量并未明显减少(除虾类外);生产网(18 mm)渔获物29种,25、35、45 mm网目的试验网渔获物分别为24、17、14种,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获种类明显减少;生产网中以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居多,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4种网具共有的优势渔获种类,而试验网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虾类被释放,且各类优势种最小体长组释放比例明显增大,幼鱼捕获量明显减少,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研究表明,主网衣网目尺寸为35 mm的试验网对优势种的选择性较高,且能够为渔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多锚单片张网的结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网目尺寸对多锚单片张网捕捞生产量、渔获种类及渔获物规格等指标的影响,采用主网衣网目尺寸为18 mm的生产网,及主网衣网目尺寸分别为25、35、45 mm的试验网各5片,将其连接成"一"字形,在辽东湾海域进行了10网次的生产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规格试验网的总渔获量比生产网分别减少12.81%、51.50%、60.81%,其中35、45 mm试验网的渔获量减少更为明显,但主要经济种类的渔获量并未明显减少(除虾类外);生产网(18 mm)渔获物29种,25、35、45 mm网目的试验网渔获物分别为24、17、14种,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捕获种类明显减少;生产网中以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居多,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为4种网具共有的优势渔获种类,而试验网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大,虾类被释放,且各类优势种最小体长组释放比例明显增大,幼鱼捕获量明显减少,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研究表明,主网衣网目尺寸为35 mm的试验网对优势种的选择性较高,且能够为渔民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多锚单片张网的结构优化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帆张网不同网目尺寸网囊对带鱼(Trichiurus lepturus)的选择性,作者于2018年10月在大沙渔场用传统选择性试验方法(套网法)对5种不同网目尺寸(35mm、45mm、55mm、60mm、65mm)网囊进行了选择性对比试验,应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对带鱼选择性曲线进行拟合,采用极大似然法估算模型参数。结果表明:(1)试验期间测量带鱼4265尾,肛长范围76~305mm,平均肛长167±43mm;(2)网目尺寸为35mm时,带鱼基本无逃逸行为;网目尺寸为65mm时,套网和囊网中的带鱼肛长分布基本一致;随着网目尺寸的增加(45~60mm),网囊中带鱼优势肛长总体上大于套网;(3)网囊网目尺寸为45mm、55mm和60mm时,带鱼L50分别为171.839mm、180.562mm和215.905mm,SR分别为60.402mm、104.861mm和157.292mm,L50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4)带鱼网囊网目尺寸(m)与50%选择体长(L50)的关系为:L50=2.643m+48.491 (R2=0.748);(5)以带鱼最小可捕肛长205mm(浙江省地方标准)计算,即当带鱼50%选择肛长为205mm时,帆张网对带鱼的网囊最小网目尺寸应为59.2mm。综合以往研究结果,帆张网最小网目尺寸应为57.47mm。综上分析可知,同时结合目前渔业资源状况,为保护当前带鱼幼鱼资源,目前实施的最小网目尺寸55mm是较为适宜的,能满足保护幼鱼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改变网囊周长是改善过滤性渔具网囊选择性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为了评价网囊周长对中国近海渔业使用的单桩张网网囊选择性的影响,使用套网试验法对不同网目尺寸(25mm和35mm)的传统网囊和减小30%周长的网囊进行选择性试验,并对黄鲫Setipinnataty和小黄鱼Pseudosciaenapolyactis渔获体长数据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减小网囊周长可改善对渔获体长的选择性,即减小周长的网囊的50%选择体长(l50)较传统网囊大,而选择范围较小,对于较小的个体,选择性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对比其它文献的研究结果,减小30%周长的网囊的l50要比相同网目尺寸的菱形和方形网目网囊大,但网囊周长对其尺寸选择性影响的具体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桁拖网渔具刚性栅栏对虾类的分隔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性栅栏是实现拖网渔具种类选择性捕捞的主要装置。通过海上生产试验,结合SELECT模型分析不同栅条间距(15mm、20mm和25mm)的刚性栅栏对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和葛氏长臂虾( Palaemon graxieri )的分隔性能:试验结果显示,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栅栏对虾类的重量分隔率逐渐增大;个体接触分隔栅栏的慨率呵使用常数来表示,即接触慨率与个体尺寸无关;比较不同虾类对分隔栅栏的接触慨率后发现,接触慨率不存在种类间、栅栏间的显著性差异(P〉0.05);个体接触分隔栅栏的概率均大于0.9,说明大多数个体都接触到分隔栅栏,但拒绝全部接触栅栏的假设,这主要与桁拖网结构和分隔栅栏的安装有关;随着栅条间距的增大,栅栏对虾类的50%选择体长(L50)逐渐增大,但选择范围(SR)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由于渔业高强度捕捞压力及频繁的海洋工程导致近海海洋环境恶化,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量发生了严重衰退。为可持续利用东海带鱼资源,于2014年夏季8月在东海区渔场采用底拖网菱形目50、55、60、65、70、75 mm和80 mm对带鱼的逃逸率网具选择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套网法对不同尺寸的囊网网目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带鱼渔获物肛长范围为55~283 mm,平均肛长为159 mm,优势肛长组为140~190 mm,囊网中带鱼渔获的主要肛长组分布在140~220 mm,在套网中主要肛长分布在130~190 mm;随着网目由小变大,囊网中带鱼的平均肛长、体质量也逐渐变大;在数量和体质量逃逸率方面,随着网目增大整体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由于其他非目标渔获和带鱼体型容易挂网的特点,造成囊网中渔获积累产生的堵塞效应,严重影响相关网目中带鱼的逃逸率;根据带鱼的50%选择体长(L0.5)与不同网目尺寸拟合的直线:L0.5=2.241 9M+17.503(r=0.930)。以此利用推测的拟合线性关系,并参考相关文献得出的带鱼雌雄个体的L0.5标准反向推出,捕捞雌性带鱼L0.5的最小网目尺寸为65.63 mm,雄性带鱼L0.5的最小网目尺寸为68.76 mm。运用现行可捕标准以及渔业生产,故建议专门用于捕捞带鱼的拖网网目尺寸至少为65mm。同时研究表明海水温度变化对带鱼的体质量资源密度与尾数资源密度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其为影响渔具选择性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991年4月,从长江口采回细指长臂虾抱卵亲虾,至实验室进行幼体培育。孵化后的幼体,在水温22℃.盐度12、饵料充足的条件下,有规律的每2d蜕皮1次,经10个状幼体期,变态为仔虾。如在发育后期遇饵料不足等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则幼体须经11次蜕皮后,始能发育为仔虾。  相似文献   

14.
长兴岛周边海域夏季渔业资源现状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6月和8月采用底拖网对长兴岛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有游泳动物38种,其中鱼类21种,虾类7种,蟹类6种,头足类4种;6月优势种为焦氏舌鳎、口虾蛄、日本蝇、长蛸、许氏平鱼由和大泷六线鱼,8月优势种为矛尾嘏虎鱼、口虾蛄、黄鲅鲸、日本蜉、焦氏舌鳎、葛氏长臂虾、斑纹蛳子鱼和细纹鲫子鱼。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从1992年的2.53降到现在的1.83,渔业资源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种类减少,种的均衡性变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浙江中北部海区13个人工渔礁拟投放点的拖网调查,从而获得了各拟投放点的水生游泳动物组成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浙江中北部人工渔礁拟投放区海域共捕获水生游泳动物50种,分别隶属于3门,3纲,14目,34科。其中,鱼类26种,虾蟹类20种,头足类3种,其他甲壳类1种。各类群的资源重量密度指数和资源尾数密度指数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P1号站和P7号站。水生游泳动物的优势种为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常见种为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狼牙鳗鰕虎鱼Taenioides rubicundu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长蛸Octopus variabili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前肛鳗Dysomma anguillare、剑尖枪乌贼Loligo edulis、刺鲳Psenopsis anomala、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等。  相似文献   

16.
鱼山渔场披山海域虾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鱼山渔场披山海域虾类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根据2015年11月、2016年2月、5月、8月在鱼山渔场披山海域进行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所获得的15个站位资料,定量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以及群落结构与水文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虾类15种,隶属于8科11属,其中优势种为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uponicus共7种;不同季节的虾类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优势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其中以秋季的虾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优势种种类数春季最多,冬季最少;不同季节渔获种类的水深分布有较大差异,虾类种类以5~10 m水深带分布较多,小于5 m水深带较少;多样性指数冬季低于其他季节,其中小于5 m水深带较高,10~15 m水深带较低,虾类多样性指数随水深的增加呈递减趋势。研究表明,水深、底层水温、表层盐度、底层盐度和化学需氧量是影响调查海域虾类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特征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