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湖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燃烧碳排放强度,根据2009—2017年湖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估算了主要农作物的秸秆产量,结合秸秆露天焚烧比例计算了湖北省2009—2017年主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进一步依据相关排放因子得出CO和CO2的排放量及碳排放总量。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作物年平均秸秆产量达到32.65×106t;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平均为7.01×106t,约占作物秸秆总量的21.47%,其中水稻秸秆露天焚烧量占到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量的49.37%;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CO和CO2总量平均每年分别为0.72×106t和9.74×106t;排放的总碳量平均每年为2.96×106t,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秸秆露天焚烧释放的总碳量分别为1.47×106、0.50×106、0.52×106和0.48×106t。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村采暖散煤消耗量及秸秆露天焚烧比例的实地调研结果,从资源数量的角度验证了将露天焚烧的秸秆加工为秸秆成型燃料并用于替代北方农村地区采暖散煤使用的可行性,同时定量计算了替代后产生的能源环境影响,给出了散煤消耗的减少量和污染物减排量清单。结果表明,北方大部分省份能够通过将露天焚烧的秸秆加工为成型燃料来实现对农村采暖散煤的替代。替代后北方各省总计能够减少散煤使用量8 603.6万t,分别减少SO_2、NO_x、CO、PM_(2.5)、CO_2排放量32.3万、27.47万、613.76万、63.30万、25 195.29万t,其中黑龙江、河南、新疆、山东、河北、辽宁节能减排效果最显著。研究显示,秸秆成型燃料替代农村地区采暖散煤的能源环境影响显著,对我国能源短缺、农村废物处理、大气环境污染等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建议加强成型燃料在农村地区的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秸秆沼气创造新型能源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同时为沼气发展拓宽渠道,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12个省区(局)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的试点建设工作。该工作不仅有利于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且有利于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4.
秸秆沼气创造新型能源 为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同时为沼气发展拓宽渠道。农业部从2009年开始。在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浙江、江苏、山东等12个省区(局)开展秸秆沼气集中供气项目的试点建设工作。该工作不仅有利于解决秸秆焚烧问题,而且有利于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2014年河南省的主要农作物产量、草谷比、焚烧比例和排放因子,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河南省秸秆焚烧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建立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物排放清单,并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4年河南省秸秆露天焚烧共排放:CO_21 210.45万t、CO 51.74万t、CH_43.27万t、NMVOCs 7.19万t、NH_30.59万t、BC 0.42万t、OC 2.47万t、SO_20.55万t、NO_X3.13万t、PM_(2.5)7.48万t。小麦和玉米是河南省露天焚烧排放大气污染物主要贡献源,其贡献率分别为38%~67%和17%~36%。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驻马店、周口、南阳和商丘四个地市。大气污染物排放的高峰期集中在6月和10月,这两个月的各类污染物排放量对全年总排放量的分担率分别为37.1%~65.7%和11.3%~37%。  相似文献   

6.
小麦秸秆大量焚烧的集中时间在每年三夏时节,尽管在此期间各地政府频发“禁烧令”,麦农们却依然故我,小麦秸秆的焚烧屡禁不止.由露天焚烧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对皖北蚌埠、淮南等地区乡镇农村的细致调研,就小麦秸秆露天焚烧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如今,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秸秆剩余量逐年增多,秸秆综合利用相对滞后,露天焚烧秸秆比较普遍。露天焚烧秸秆造成资源浪费,加剧空气污染,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危及公共安全,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亟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根据多年工作的经验并结合本地实际,对巴东县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及综合利用对策及保障措施进行论述,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是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传统方式,也是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辽宁调研发现,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主要有打捆直燃锅炉供暖、秸秆热解发电、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及燃烧、玉米秸秆沼气等四种模式,而财政引导和扶持资金不足、秸秆收储运体系不完善导致玉米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程度低、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科技水平不高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应从加强政策和资金的引导与扶持作用、着力建设秸秆收储运销体系、加快秸秆能源化利用创新步伐、推进秸秆产业化体系建设等方面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秸秆直燃发电厂不控制锅炉烟气中HCl的问题,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秸秆中含Cl量、Cl的存在形态以及秸秆燃烧中产生HCl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国外秸秆热电工程烟气中HCl浓度的基础上,认为秸秆直燃热电工程锅炉烟气中HCl含量存在超过《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还田替代化学氮肥潜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最新农业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分析了2013—2017年我国不同省份和不同农区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及还田当季替代化学氮肥的潜力,为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化学氮肥替代和减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区域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年均产量分别为2.3亿、1.7亿t和3.9亿t,所含氮养分资源量分别为209万、108万t和356万t。三大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农区,分别占全国总量的31.6%、25.4%和24.2%。其中,水稻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农区(120.9万t);小麦秸秆氮养分资源主要分布在华北农区(66.6万t),玉米秸秆氮养分资源集中分布于华北农区(142.1万t)和东北农区(132.5万t)。水稻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江苏、湖北、浙江、湖南、辽宁和安徽,为34.6~46.5 kg·hm(~-2);小麦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为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和新疆,为22.2~27.4kg·hm(~-2);玉米秸秆还田化学氮肥可替代量较大的省份有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黑龙江、山东、江苏、新疆、湖南和安徽,为54.3~70.7 kg·hm(~-2)。在秸秆全量还田的情况下,我国水稻、小麦和玉米秸秆还田当季化学氮肥可替代总量分别为99万、54万t和192万t,化学氮肥可替代量分别为33.6、23.4 kg·hm(~-2)和51.2 kg·hm(~-2)。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氮养分资源量巨大,在秸秆还田化学氮肥替代潜力较大的地区,合理利用秸秆氮养分资源是实现化学氮肥减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粮食作物秸秆可持续资源化利用方案,以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为研究对象,利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分析玉米秸秆露天焚烧、还田等7种资源化利用方式产生的经济负荷,在构建我国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生命周期成本清单的基础上,分析有产品替代和无产品替代时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结果表明:无产品替代时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生命周期成本为纤维素乙醇沼气发电还田饲料堆肥焚烧,有产品替代时成本降低幅度为还田发电堆肥纤维素乙醇饲料沼气焚烧;经敏感性分析,对焚烧、纤维素乙醇、直燃发电、沼气、饲料、还田和堆肥的生命周期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分别为柴油、酶、运输、添加剂和电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秸秆燃料化利用不同技术装备特点,探索适宜东北地区的秸秆燃料化利用模式与发展路径,通过实地调查,结合实际运行经验与成本效益,分析了东北地区秸秆燃料化利用现状、工艺特征与发展优势,归纳总结了适宜农村分散居住形式的“一村一厂”分户式秸秆压块利用模式;适宜村镇公共事业单位大面积的采暖生物质锅炉改造供热模式,与燃煤锅炉相比,采暖期节支成本约为30%;秸秆打捆直燃技术,适用于城市或乡镇大中型锅炉的集中供热模式,运行成本更加低廉,与燃煤锅炉相比,采暖期节支成本可达30%~36%。针对秸秆燃料化利用存在的关键问题,在强化组织领导、创新发展理念、健全市场化机制,注重技术支撑、加强宣传与意识提升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从而为东北地区秸秆燃料化利用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秸秆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保护性耕作的固碳减排效应,以陕西省关中平原麦玉两熟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西安户县、渭南大荔和临渭区3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从土壤有机碳固定、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物资投入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和避免秸秆焚烧造成的温室气体减排4个方面对该地区保护性耕作措施的固碳减排效应进行综合分析和估算。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相比,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密度,每公顷农田每年碳固定量增加3 467.28kg CO_2当量,占总减排量的64.21%,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最大;因减少物资投入和避免秸秆焚烧所产生的减排量分别为68.04kg·hm~(-2)·a~(-1)和1 864.65kg·hm~(-2)·a~(-1) CO_2当量;因秸秆还田产生的N_2O抵消了5.67%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保护性耕作措施下每公顷农田每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 739.76~5 364.30kg CO_2当量,整个保护性耕作项目区每年产生的减排量约为2.0×10~4t CO_2当量。因此,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关中平原具有巨大的固碳减排能力,是一项经济且对环境友好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生物质燃料锅炉应用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明确了辽宁省生物质锅炉主要类型:农用炊事采暖烧炕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炉、生物质成型燃料热水锅炉、农作物秸秆打捆直燃锅炉。不同燃料锅炉供暖成本分析表明:生物质燃料锅炉具有低成本、安全性和环保优势。  相似文献   

17.
农作物秸秆资源是宝贵的可再生资源。辽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探讨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辽宁省几种典型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绿色循环产业模式、秆直燃锅炉供暖模式、秸秆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肥模式、秸秆多元利用多种经营模式、秸秆热电模式。结合辽宁实际,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扶持政策、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产业模式、加强宣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秸秆生产大国。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只注重农作物果实而忽视农作物的秸秆。我国每年生产5亿t粮食,秸秆理论资源量为8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6.87亿t),却有2亿t秸秆白白腐烂和焚烧,这其实是白白浪费了生产2亿t秸秆的耕地、淡水和其他农业投入品等资源。因此,充分发展秸秆产业,提高秸秆利用率,实质上等于提高了耕地、淡水等资源的产出率。秸秆产业是农业领域的新兴产业,以秸秆为纽带,将秸秆收集与生态种养、秸秆能源化和秸秆材料化有机  相似文献   

19.
正抓好秸秆禁烧工作,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落实国家关于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要求的重要举措,是确保空气质量的重要保障。近两年,按照省、市秸秆禁烧工作的总体部署,前郭县政府连续发布通告,相关部门也组织了相应的秸秆禁烧专项行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确保实现"不燃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块黑,不发生因秸秆焚烧造成安全事故"的秸秆禁烧目标。一、强化措施,严格管控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发生。当前,前郭县秋收工作基本完成,露天焚烧秸秆  相似文献   

20.
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TSP等污染物清单   总被引:33,自引:5,他引:28  
根据2000—2003年各省市农作物的产量,估算了农业秸秆的总量;结合从有关文献查阅的排放因子,计算了各年份我国大陆秸秆露天焚烧所排放的TSP、PM10、SO2、NOX、NH3、CH4、EC、OC、VOC、CO、CO2的总量及各省市的排放清单,并进一步细化到县、区级行政区。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污染物在地区间的分布极不均衡,排放量较大的包括华东、东北地区的各省市;单位排放污染物量较高的地区由东北至华东呈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