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对蜂农固定观察点的连续跟踪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家庭养蜂的生产行为,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蜂农养蜂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养蜂农户多为从业时间较长的中老年男性,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农户家庭养蜂存在"定地"、"定地+小转地"、"小转地"、"大转地"4种放蜂方式,蜂群饲养规模不大,养蜂生产目的是为了获取蜂产品而不重视授粉服务,养蜂比较收益偏低,技术相对落后,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偏低;放蜂方式、遭遇灾害事故状况、收益水平、获取养蜂技术情况与组织化程度对蜂农从事养蜂生产的意愿有显著性影响。根据调研结果提出大力推广蜜蜂授粉、发展现代养蜂业、尽快出台养蜂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致富点子     
《农村新技术》2014,(5):44-45
<正>"蜂"富众农户韩家平1994年开始养中蜂,通过选育和改良中蜂品种,并采取活框饲养技术,每箱中蜂产量达5千克以上,养蜂数量从起初的10多箱发展到250多箱,成为辽宁省丹东市养蜂致富高手,被誉为"养蜂大王"。2005年,在他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丹东市养蜂行业协会,如今协会拥有会员170户,蜂群达到了7000多箱,年实现产值700多万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与利用、国外最新养蜂科技、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发展等栏目。  相似文献   

4.
庞双玲 《农技服务》2009,26(1):101-102
进行了西峡县城区5个不同地点的养蜂试验。结果表明:意蜂从群均蜂量3 kg降低至1.92 kg,减少了1.08 kg,全年未得蜜量,已失去饲养价值;中蜂从群均蜂量1.5 kg降低至1.09 kg,净损0.41 kg,有的蜂群夏秋逃亡,蜜量仅为0.68 kg,饲养价值不大。因此,该县城区除西侧可适当养蜂外,其他地区不适宜养蜂,这主要是受水源、空气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5.
养蜂投资少,技术易学,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专业经营,也可业余饲养,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一、办蜂场的基本条件1.充足的蜜粉源。安源植物是养蜂最主要的条件。首先要求蜂场5公里范围内1年中要有1种以上、面积较大的主要蜜源植物,辅助蜜源(即零散杂花)也应较多,使蜜蜂在春季、夏季、秋季有花可采,不需大量饲喂。如果本地只有辅助蜜源而没有主要安源,蜂场通过转地,可采集到主要蜜源,这样的地方,也可以养蜂或办蜂场。2.应准备的蜂具。养蜂生产多是手工操作。用具有蜂箱、摇蜜机、割蜜刀、起刮刀、蜂帽、蜂帚、巢框、巢础、移虫针、脱粉片、取浆笔等。3.掌握养蜂技术。养蜂是技术性较强的副业生产,应掌握蜜蜂的生物学特性,积累一些既不违背蜜蜂生活习性,又能与当地条件相结合的管理方法。二、蜂群的选购与蜂场规模1.确定和引进蜂种。选择饲养蜂种要“因地制宜”。气候严寒的地区,宜饲养越冬性能好、耐寒的蜜蜂品种,如喀蜂、东北黑蜂或以它们为母本的杂交蜂。长江以南地区,宜饲养耐热、越夏性能良好的蜂种,如意大利峰或以意蜂为母本的杂交蜂种。广...  相似文献   

6.
以养蜂业为例,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框架对2014—2019年国家蜂产业体系固定观察点的6期336户蜂农面板数据进行技术进步率和要素弹性定量分析,从技术进步的视角剖析蜂农与现代农业的衔接程度。研究发现,2014—2019年中国养蜂业的广义技术进步率仅为0.3%,养蜂业产值的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蜂农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水平不高。基于此,提出促进蜂农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新型职业蜂农培训,提升蜂农自身水平;二是大力推进节本增效提质养蜂技术研发;三是规范蜂农与合作社之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推进形成蜂蜜市场优质优价机制。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蜂学专业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农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蜂业》杂志,1934年1月创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中国养蜂学会主办。杂志致力于对我国蜂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报道,覆盖蜜蜂饲养、蜂产业发展、蜂业科研、蜂产品养生整个行业链。内容实用技术多,信息量大。有蜜蜂育种、中华蜜蜂、蜜蜂饲养管理技术、蜜蜂病虫害防治、蜂产品加工与利用、国外最新养蜂科技、最新科研成果、产业发展等栏目。  相似文献   

8.
江西乐平思红蜂业专业合作社.是2004年江西省乐平市思红蜂业园创始人李思红本着带领广大蜂农创一番大事业的理想而牵头成立的江西省第一家养蜂专业合作社。这家以养蜂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合作经济组织.由乐平市及周边地区各养蜂专业户、  相似文献   

9.
分析江山市蜂产业协会通过政策制定及联合科研院所、当地龙头企业、养蜂合作社促进蜂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实践,提出应从提高组织化建设、制定统一行业标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发展蜂产业龙头企业、加强蜂产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推进我国蜂产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蜜蜂在饲养过程中,有时会发生逃蜂,给蜂场或养蜂户带来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养蜂的经济效益,必须防止逃蜂,做好逃蜂的收捕工作。1.改善饲养管理,消除逃蜂内因分蜂季节,要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要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蜂,防止缺粉断蜜;要扑灭巢虫、胡蜂等,防  相似文献   

11.
德江县养蜂历史悠久,当地群众历来就有养蜂的习惯,全县存栏蜂8550群,其中意蜂5600群,是贵州省养蜂大县之一.2011~2013年元月通过实施《意蜂蜜浆高产蜂种适用技术推广》星火计划项目,集成“四化”意蜂高效养殖技术,群均单产蜂蜜41.21kg,王浆5.09kg,比项目实施前,分别提高5.1%、15.2%,到2013年底,全县年产蜜250.58t、王浆34.88t、蜂花粉32.2t、蜂蜡156t,实现产值1615.86万元;养蜂效益显著,使部分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笔者将“四化”意蜂高效养殖技术介绍于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王浆生产水平的日益提高,蜂王浆已成为广大养蜂者,特别是定地养蜂者的主要经济收入。笔者通过三年的实践,在郑州地区达到每群蜂年产王浆2.1公斤的目标。现将技术要点总结于下。l 饲养强群 常年饲养强群,实际上也就增长了产浆期,产浆期长短是影响王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对于单框取浆的蜂群,每群有10~12足框蜂已够用。对二框取浆的蜂群可达到15~16足框蜂。同时饲养强群可以  相似文献   

13.
将蜂群车装船载,长途跋涉,奔南闯北,追花夺蜜,这是我国传统养蜂的老方法。为把蜂养好,夺取蜂蜜高产,提高经济效益,江苏省盐城市郊区的科技人员和养蜂户,通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住地(定地)和小转地养蜂的新方法。 1.什么是住地和小转地养蜂所谓住地养蜂,就是养蜂户根据自己住地周围的蜜源条件,按照住地周围三华里之内,有半亩以上留种苕子、一亩洋槐、二至三亩油菜或红花、十亩棉花可饲养一箱蜂的要求,以家庭为阵地,饲养一定数量的蜂群,常年不转地放养。这种住地养蜂,实际上就是家庭养蜂。把蜂箱放在房前屋后,让蜜蜂在附近自由采蜜,养蜂者只需抽一些时间,加强蜂群管理,搞好蜂蜜、王浆采收。所谓小转地养蜂,就是养蜂户在住地周围蜜源  相似文献   

14.
在蜂群转地饲养中,由于场地条件的限制,蜂农的生产、生活难以获取现有交流市电的支持,经过实地蜂场调研,目前蜂农多数使用光伏组件收集太阳能作为能提供源。蜂农在户外难免遇到连续阴雨或者多云天气,无法为蓄电池充电,现有装置就无法满足蜂农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以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作为切入点,针对转地饲养蜂农供电问题进行研究,将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结合起来,弥补连续阴雨天供电不可靠的缺陷,同时能够保证用户均衡充足的用电需求,为蜂农野外养蜂作业提供新的技术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饶河是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饶河东北黑蜂是1918年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引入的黑色蜂种,经过近百年的闭锁繁殖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蜜源条件的独特蜂种,蜂农在养蜂生产中总结了很多先进、实用的养蜂经验,为高寒地区养蜂生产提供技术保证。蜜蜂越冬管理是养蜂重要一环,管理好坏关系到蜜蜂是否高产。根据对养蜂专业户经验总结,蜜蜂越冬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场地选择:蜜蜂越冬有室外和室内两种。室外越冬地点选择避风、高燥、向阳和安静的地方。室内越冬,房屋中必须无农药残留、无异味,并适当增加出气孔,要求干燥、通风、安静、黑  相似文献   

16.
<正> 一、蜂产业发展有优势首先,养蜂的"门槛"低,一次投资可多年受益。目前,一群蜜蜂的市价约为200元,即使饲养50群蜂,先期投入也不过1万元。由于采花酿蜜是蜜蜂的生活习性,蜂群采购安置后可立即投入生产,通常1~2年便可收回成本。另外,蜂  相似文献   

17.
养蜂投资少,技术易学,见效快,收益大;既可专业经营,也可业余饲养,只要当地有蜜粉源植物,掌握基本操作技术,就可以饲养.养一群蜂可盈利100~300元,年纯收入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是农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8.
美洲大陆原来没有蜜蜂,现在饲养的蜜蜂是十七世纪以后从欧洲带去的,起初带去的是欧洲黑蜂。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开始输入意大利蜂,以后又陆续引进了高加索蜂和喀尼阿兰蜂。一八五一年,费城的郎斯托罗什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活框蜂箱以后,美国的养蜂事业迅速发展起来。目前,美国约有蜜蜂四百三十万群,年产蜜十万吨,蜂  相似文献   

19.
蜜蜂的饲养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养蜂业有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养蜂不占耕地,不用粮草,只需一些蜂箱和少量蜂具,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发展养蜂,既可提高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等的产量,又可通过蜂产品获得较好的收益.因此发展养蜂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力措施.现对蜜蜂的科学饲养与管理做简要讲解.  相似文献   

20.
刘鑫 《农技服务》1994,(8):28-29
<正> 目前我国养蜂除山区的“中蜂”外,西蜂多为流动的转地养蜂。哪里有花就到哪里放养。这种大规模的转地养蜂日益暴露出许多问题。如:远距离的转支费和生活开支猛增;蜂产品价格不稳定,蜜蜂病害的严重交叉传染;蜂种退化等等。遇到好年成有盈余.遇到灾年回家路费都困难。根据当前农村形势,在农民不离开责任田的情况下.发展小规模的定地养蜂是可行的。它投资少,不占耕地,不占主要劳力,有花的地方就可以养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