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选取105头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利用克隆测序的方法寻找延边黄牛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基因多态性,采用PCR-RLFP方法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胴体和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TG基因第48外显子上发现C218T和A430G2个突变位点,其中C218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大理石花纹存在显著相关,CC基因型个体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05)。A430G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存在显著相关,GG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和眼肌面积显著高于AA型和AG型个体(P<0.05)。其他性状在2个位点的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因此,C218T和A430G位点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延边黄牛屠宰后进行肉质性状测定,试验选取30头延边黄牛的全血为试验材料,采用氯化钠法提取DNA,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PRKAG3基因在延边黄牛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全长289 bp的DNA序列中,发现有3处发生了单核苷酸变异,分别是C-T、G-T和A-C,形成AA、CC、AC 3种基因型。PRKAG3基因P3和P9位点多态性与延边黄牛的肉质性状进行分析,引物P3位点多态性与肉质pH值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与剪切力存在显著相关(P0.05);引物P9位点多态性与肉质pH值存在显著相关(P0.05)。说明PRKAG3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延边黄牛ACTA1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其多态性对肉质性状的影响。采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探讨ACTA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延边黄牛ACTA1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A193G突变,导致氨基酸Arg → Gly的错义突变;A298G突变,导致氨基酸Lys →Arg的错义突变。χ2检验显示,A193G和A298G位点于检测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延边黄牛ACTA1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肌肉中肉豆蔻酸、油酸含量、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等级呈显著相关(P<0.05)。初步认为ACTA1基因对延边黄牛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可作为延边黄牛新品种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80头健康的30月龄延边黄牛背最长肌作为试验材料,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HRM)对LPL基因的SNP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了试验群体的遗传效应,并与延边黄牛的肉质性状数据进行关联分析。PCR直接测序结果表明,延边黄牛LPL基因存在2个多态性位点(g.6215 A>G和g.18341 C>T),其中g.6215 A>G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G,优势等位基因为A;g.18341 C>T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CC和CT,C为优势等位基因;对文献中2个位点的检测结果表明,g.355427 T>A位点表现为2种基因型:AA与AT,A为优势等位基因;c.322 G>A位点的HRM分型结果显示并未分型。这些多态性位点全部呈中度多态(0.25<PIC<0.5),并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HRM分型结果显示,这3个SNPs位点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存在显著相关:g.6215 A>G位点与延边黄牛胴体重及脂肪、蛋白、水分含量有显著关联,表现为AG基因型个体胴体重、脂肪含量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AA基因型个体蛋白及水分含量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P<0.05);g.18341 C>T位点与延边黄牛宰前活重、胴体重及背膘厚有显著关联,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这些性状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355427 T>A位点AT基因型个体宰前活重、背膘厚和脂肪含量均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综上,LPL基因g.6215 A>G、g.18341 C>T和g.355427 T>A位点对延边黄牛的肉质有显著影响,LPL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改良工作的优势候选基因和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6.
试验旨在寻找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两组个体延边黄牛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并分析其遗传多态性对生长性状的影响。应用引物退火技术获得了在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的两组个体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α-肌动蛋白1(actin alpha 1,ACTA1)基因及其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主要在心脏和背最长肌中表达。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在5'端非编码区193 bp处存在1个突变。采用PCR-RFLP方法对100头延边黄牛群体进行检测,发现AA、AG、GG 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4、0.50、0.26;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7、0.63。对该突变位点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体长、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上,G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A和AG基因型个体(P<0.05);在胸围上,G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AG基因型个体,但与AA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P>0.05);在体高上,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初步认为GG基因型是提高延边黄牛体质量和体尺指标性状的有利基因型,提示ACTA1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117个个体的垂体特异转录因子(POU1F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断奶体重、体尺等生长性状间的相关性,试验利用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技术,对延边黄牛POU1F1基因第6外显子序列的SNP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延边黄牛群体POU1F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发现了2种等位基因(A/G),基因频率分别为0.515 6和0.484 4;该位点纯合度为0.500 5,杂合度为0.499 5,多态信息含量为0.374 8,属于中度多态,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纯合基因型个体的POU1F1基因座位存在突变位点。POU1F1基因多态位点遗传分析表明,AB型个体较多,AA型和BB型个体较少。延边黄牛群体内AB基因型个体体长显著(P0.05)高于AA和BB基因型个体,育肥牛AB型个体胸深显著(P0.05)低于AA型个体,初步认为A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对选择有正向效应。提示POU1F1基因有可能作为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IGFBP3基因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部分屠宰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第2内含子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显示在8 069 bp处存在C→T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草原红牛的眼肌面积有显著影响(P<0.05),AA型显著高于BB型(P<0.05),但与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屠宰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可以初步推断IGFBP3基因可能是影响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延边黄牛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相关(ASB12)基因多态性与延边黄牛体尺性状的相关性,以203头同等饲养条件下延边黄牛阉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ASB12基因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延边黄牛体尺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ASB12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709C突变,导致氨基酸Leu→Pro的错义突变;C1039T突变,导致氨基酸Pro→Leu的错义突变。χ~2检验显示,2个突变位点在所检测延边黄牛群体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延边黄牛ASB12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斜长差异显著(P0.05)。将2个突变位点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组合AACG基因型个体在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组合BBGG型个体(P0.05)。初步认为ASB12基因对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有显著影响,其中组合AACG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延边黄牛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及其对胴体和肉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取70头30月龄健康延边黄牛公牛,采集颈静脉血液及其12~13肋间背最长肌以提取延边黄牛DNA样本,并测定胴体与肉质性状,采用直接测序方法检测PLIN基因SNP位点,结合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数据与PLIN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延边黄牛PLIN基因外显子3 103与156 bp处存在2个突变位点:g.103 C→T和g.156 T→C,均为错义突变。g.103 C→T位点存在CC、CT两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1),C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0),表现为CT基因型个体脂肪含量、宰前重、胴体重、背膘厚均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g.156 T→C位点存在TC、TT两种基因型,TT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0.83),T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0.92),表现为T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重、胴体重及背膘厚均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延边黄牛在PLIN基因外显子3的2个SNPs位点均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P>0.05),杂合度较低,属于低度多态(PIC<0.25)。综上,PLIN基因g.103 C→T和g.156 T→C位点对延边黄牛部分胴体与肉质性状存在一定影响,该位点可作为延边黄牛胴体、肉质性状的潜在标记,PLIN基因可以作为延边黄牛品种选育的候选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10):8-12
为了研究延边黄牛肌联蛋白(Titin,TTN)基因的多态性对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影响,选取208头健康的32月龄延边黄牛,利用PCRRFLP和PCR-SSCP方法进行TTN基因遗传变异检测。结果表明:延边黄牛TTN基因存在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47751G突变,导致氨基酸Ile→Val的错义突变,C73301A同义突变;χ2检验显示,2个突变位点在所检测延边黄牛群体中处于Hard-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显示,延边黄牛TTN基因2个突变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体高、体斜长、胸围和尻长上差异显著(P005)。将2个突变位点合并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组合AACC基因型个体在体高和体斜长显著高于AATT型个体(P005),初步认为TTN基因对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有显著影响,其中组合AACC可能是影响延边黄牛生长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性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系,寻找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DNA测序和PCR-PFLP方法检测秦川牛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SIRT1基因3′侧翼区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G25764A和A25846G),同样在SIRT2基因3′侧翼区也检测到两个突变位点(C19501T和C19518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所选取的505头秦川牛样本中,G25764A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A25846G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与AB和BB两组基因型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C19501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影响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AA;C19518T的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AB-BB-AA-BB的各个肉用性状表现最优(P0.01或P0.05)。以上结果提示,SIRT1和SIR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秦川牛肉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3.
以松辽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肝脏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基因外显子2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外显子2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T和TT三种基因型;测序发现在1760 bp处存在T→A的碱基突变.并导致了苯丙氨酸变为亮氨酸;该位点的多态性对松辽黑猪的大理石纹和IMF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大理石纹为AA型显著高于TT型(P<0.05),AT型与AA型,AT型与TT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IMF含量为AA型和AT型显著高于TT型(P<0.05),AA型和AT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内质性状的不同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推断L-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主效基因或是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南非肉用美利奴羊与东北细毛羊杂交F1代脂蛋白脂酶(LPL)基因的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采用直接测序及PCR-RFLP技术对LPL基因外显子3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LPL基因外显子3上存在T304C和A384T 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其中A384T位点存在TT、TA、AA 3种基因型,为低度多态,已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A384T位点基因型与肉质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TT基因型个体的滴水损失极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p H1值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棕榈酸含量显著低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甘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个体(P0.05),TT基因型个体的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T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推测A384T位点有望作为杂交F1代肉羊肉质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5.
以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A-FABP基因5'-调控区的多态性,并将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5'-调控区的1 246~1 530 bp之间发现多态性位点,有AA、AB和BB 3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在1 321 bp处存在C→A的碱基突变;该位点的多态性对松辽黑猪和军牧1号白猪的大理石纹均有显著影响(P0.05);BB型显著高于AA型或AB型,AA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对IMF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BB型或AB型极显著高于AA型,BB型和AB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由此推断,A-FABP基因可能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肉质性状的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各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深入探讨FABP4基因在肌内脂肪沉积中的作用以及该基因是否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延边黄牛不同组织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肌内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同时运用直接测序和PCR-RFLP技术对FABP4基因的SNPs位点进行检测,并与延边黄牛肉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ABP4基因在延边黄牛肾脏、肺脏、心脏、脾脏、肝脏、后腿肌及背最长肌中均有表达,其中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肾脏中的表达量最低。在心脏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脾脏、后腿肌、肺脏、肝脏、肾脏组织(P0.01)。背最长肌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肌内脂肪(IMF)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994。后腿肌组织中FABP4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952。在FABP4基因中存在呈现中度多态的g.3691 GA位点,该位点GG基因型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GA和AA基因型,GA基因型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AA基因型,GG和AA基因型的蛋白含量显著高于GA基因型。研究结果提示,FABP4基因参与延边黄牛肌内脂肪沉积调控,可以作为延边黄牛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细胞因子信号转导相关(ASB12)基因和肌联蛋白(Titin)基因的SNP位点对延边黄牛肉的脂肪酸和肌内脂肪含量的组合效应。选取104头同等饲养条件下延边黄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对ASB12基因C1042T位点和Titin基因G70553T位点进行单位点和多位点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ASB12基因C1042T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的肉豆蔻酸、棕榈油酸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组合效应分析结果表明,AAGG型个体的棕榈酸、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显著低于BBTG型个体(P0.05),AAGG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低于BBTG型个体(P0.01),显著低于ABTG型个体(P0.05)。结果提示,ASB12基因和Titin基因对延边黄牛肉质性状有显著影响,可通过人工选择降低基因型AAGG个体以改善延边黄牛肉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SSCP方法对120头延边黄牛PRKAG3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第10外显子存在C4738T突变,产生3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肉质性状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基因型CT与a2*4、b2*4、油酸存在一定的负相关(P0.05);与嫩度、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脯氨酸有一定的正相关(P0.05);基因型CC与天冬氨酸存在一定的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9.
研究旨在探究延黄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实验收集106头延黄牛背最长肌组织,采用PCR混池及Sanger技术探索延黄牛FGF19基因存在的SNP位点与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延黄牛FGF19基因第2内含子存在3个SNPs位点:Chr29:46943179A>G、Chr29:46943605T>A和Chr29:46943660G>A均存在3种基因型;χ2检验结果显示:第1、3处突变位点均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第2处则处于平衡状态(P>0.05);多态信息含量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G位点AA基因型个体部分氨酸含量显著大于GG基因型;Chr29:46943605T>A位点的AA基因型个体蒸煮损失和眼肌面积极显著大于TT基因型,TT基因型个体压榨水分极显著小于TA基因型;AA基因型个体部分氨基酸含量显著大于TT基因型;Chr29...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延黄牛富含AT相互作用功能域5B(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5B,ARID5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体尺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18月龄的99头延黄牛母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测序查找ARID5B基因13个外显子的SNP位点,通过HRM分型的方法分析SNP位点的多态性,使用SPSS 19.0软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延黄牛体尺和肉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延黄牛ARID5B基因外显子10 Chr28:18186635 bp处存在A/G突变,有3种基因型:AA、AG和GG,其中AA基因型为优势等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经卡方适合性检验,该SNP位点在延黄牛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但A/G突变位点的杂合度相对较低,在延黄牛群体中的变异较小,属于中度多态(0.25PIC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RID5B基因外显子10 GG基因型与延黄牛体尺性状中的体高、胸围和腹围以及肉质性状中的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试验揭示了ARID5B基因与牛肉用性状的相关性,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为延黄牛分子育种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