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岩溶地区生态特征与石漠化危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石漠化分布的自然地理区域与生态区位,剖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发生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土壤、植被、区域社会经济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生态特征,并从区域生存空间、生态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其主要危害状况,并提出应继续加强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2.
建水县是云南省12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之一,石漠化面积达740.97km2。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分析,提出对石漠化地区进行生态恢复重建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山州岩溶极其发育,岩溶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3.06%,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岩溶土地面积的47.84%,州辖8个县(市)均已纳入石漠化土地监测,2009—2016年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04 773 hm^2,在多年的石漠化防治过程中总结出了符合本地实际的科技支撑、思路引领、分类施策、整合资源、制度保障等石漠化治理经验。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植被恢复模式、草地植被恢复与合理利用模式、经济利用类工程防治模式、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生态移民治理模式等7个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石漠化是一种制约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土地退化现象,其主要的表现为基岩裸露、植被退化。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查阅分析,从生态系统内因以及人为外因两方面对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地形地貌、岩性、土壤、气候、水源、人为破坏是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恢复石漠化地区植被的建议,以期能为完善石漠化地区植被退化机制以及植被重建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更科学系统地评价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土壤效应,揭示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演变趋势,为喀斯特地区生态恢复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黔中喀斯特区杠寨小流域为例,于2009年、2012年和2018年分别对不同石漠化程度下各工程治理措施、植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层深度土壤的水分-物理性状进行了长期、持续的动态监测。【结果】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水分-物理性状以非石漠化的最佳,潜在石漠化的次之,中度和重度石漠化的居中,轻度石漠化的最差,且非石漠化与轻度石漠化间差异显著;随着石漠化治理年限的增加,流域内土壤容重的变化不明显,但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和渗滤率则均呈增加趋势,土壤质量总体得到了一定提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基本上呈降低趋势;不同工程治理措施,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改善程度较大,而退耕还林的则恢复较慢;不同植被恢复模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其改善程度均要高于阔叶林和经果林。对区域土壤水分-物理性状的解释程度依次为土层深度(39.10%)>坡度(26.32%)>监测年限(18.05%)>石漠化程度(11.65%)>工程措施(3.20%)>植被类型(1.69%)。【结论】喀斯特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要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采取适宜的工程治理措施,最终达到恢复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湖南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行政区划、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部分揭示了湖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下一步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土地的主要类型和形成过程,并针对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所表现出的缺土、缺水、植被覆盖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特征,提出了不同强度等级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途径与对策,以及不同强度石漠化土地的植被恢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萍 《林业建设》2015,(3):46-49
通过对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治理情况和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水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云南石漠化土地的分区及其绿化造林树(草)种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兴会 《林业调查规划》2002,27(Z1):109-112
根据云南省石漠化程度、分布和石漠化地区的自然条件等 ,将全省 6 3个石漠化的县划分为 5个区 ,对各区进行了综述 ,同时根据各区气候、土壤、植被等情况 ,初步选择适于各区石漠化土地种植的绿化造林树 (草 )种 4 6个 ,并对主要绿化造林树 (草 )种的生态特性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对大理市洱海东部面山区域土地石漠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类型、分布及其面积.根据石漠化土地的具体情况和已进行过治理措施的效果,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和对策: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严格进行现有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制定能激励当地民众参与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现场会上,副省长强硕辅提出要求:加快石漠化综合治理步伐,到2015年,全省80个县(市区)的石漠化区域要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湖南省石漠化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排全国第四位,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岩溶地区。过去5年,全省仅对31个县(市区)802平方公里石漠化进行了治理,治理面积仅为S3%。张硕辅强调,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强植被恢复是基本出发点,改善水保状况是重要手段,提高圈养能力是可靠保障。各级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石漠化综合治理向纵深推进。石漠化地区的各县(市区)要加强资金整合使用,确保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植被模式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质量的影响,选择建水县小关村石漠化治理区的云南松纯林(疏植、密植)、干香柏纯林(疏植、密植)、云南松-油杉混交林、马尾松-干香柏混交林以及灌草丛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不同植被模式的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各治理模式间,除碱解氮外,其它理化性质指标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土壤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呈显著相关关系。各治理模式间土壤质量从高到低为:干香柏纯林(疏植)、马尾松-干香柏混交林、灌草丛、干香柏纯林(密植)、云南松-油杉混交林、云南松纯林(密植)、云南松(疏植)。在该区域进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时,可优先推荐干香柏。  相似文献   

15.
环江县小流域石漠化治理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环江县是全国石漠化综合治理的试点县和重点县之一。针对环江县岩溶石漠化土地现状,选取典型小流域,分别从植被恢复、水利水保设施和畜牧发展3方面提出相应技术思路和措施,并分析评价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凤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牧、陡坡开荒、不合理耕种等.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治理对策以及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恢复生态—拦水、引水一圈养建设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确定了治理率达90%以上,乔木林面积增加近500 hm2的治理目标,并对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江静 《林业建设》2013,(2):26-29
通过介绍建水县石漠化的现状、成因和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归纳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对策。  相似文献   

19.
蔡凡隆  蒋勇  张军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1):103-105,114
本文从四川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入手,在分析石漠化土地成因和危害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漠化土地的治理途径。石漠化土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所致。石漠化土地治理应以恢复森林植被为核心,注重配套措施建设,强化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0.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郧阳区是全国石漠化重点区域,治理石漠化,涵养水土,保护水源十分重要。本文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十堰市郧阳区境内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综合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