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朱鹤  邵蕾  李文亮  陈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8):1557-1559
以不同比例的牛粪作为调理剂,利用蚯蚓堆肥处理城市污泥,研究蚯蚓生长状况、产物营养物质(氮、磷、钾、有机质)和重金属(Pb、Cr、Cd、Hg、As)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各处理蚯蚓条数差异不显著;1∶0(污泥和牛粪干重质量比,下同)处理的蚯蚓总重量和平均单条重量最大;1∶0处理的个体平均增重显著高于1∶1处理;污泥经蚯蚓堆肥后营养成分下降,牛粪营养成分增加;1∶0处理产物全氮含量显著高于1∶2处理;1∶0处理的全磷含量最高;各处理间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纯牛粪0∶1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最高;1∶0处理的氮、磷、钾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污泥堆肥后Pb、Cd、Hg含量下降,而Cr、As的含量升高;牛粪堆肥后各种重金属上升,1∶2、1∶1、2∶1、1∶0处理各种重金属含量均显著高于0∶1处理;1∶2、1∶1、2∶1处理间Pb、Cr、Cd差异不显著;2∶1处理的Hg、As含量与1∶1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1∶2处理.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有机废弃物预处理后依然存在高盐分、腐熟不完全以及存在有害物质等问题,探究利用蚯蚓堆肥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的可行性.试验利用蚯蚓处理餐厨垃圾与黑水虻虫粪,对不同处理的蚯蚓生物学性状以及物料养分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后,处理组蚯蚓的日增质量倍数以及日增殖倍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种物料的pH值趋于中性,并且电导率显著下降(P<0.05);餐厨垃圾和黑水虻虫粪的有机质、铵态氮含量等均显著下降(P<0.05);总磷、总钾、腐殖酸的含量均显著上升(P<0.05).黑水虻虫粪的总氮含量上升,而餐厨垃圾的总氮含量下降;黑水虻虫粪和餐厨垃圾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86.67%、81.33%.通过对物料腐殖酸与种子发芽指数的测定,表明2种物料经过蚯蚓处理后,可用于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蚯蚓处理农业和城市混合有机废弃物过程中堆肥产品腐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确定蚯蚓堆置城市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最佳混合比例。结果表明,在蚯蚓堆置不同比例混合的农业和城市有机废弃物过程中,有机混合物C/N的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小,这是因为堆肥过程中有机碳含量整体呈下降的趋势,总氮含量整体呈上升的趋势。随时间的延长,有机混合物的HA/FA(胡敏酸的含量/富里酸的含量)的值变大,胡敏酸的E4/E6的值变小,这表明在堆肥过程中有机混合物腐殖化程度越来越高,堆肥材料的缩合程度和芳香化程度越来越大。堆肥材料腐殖化速度与城市和农村有机废弃物比例有关。当牛粪占总有机废弃物总量80%时,腐殖化速率最大,获得堆肥产品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将椰糠、椰子枯落叶分别与牛粪、鸡粪混合.按10条/hg风干堆料接种蚯蚓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分别于10、20、30、40d时测定蚯蚓的生长繁殖情况.以及测定蚯蚓处理有机肥前后的理化性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加,蚯蚓的均重、日增重、日繁殖倍数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时期、不同组合间均差异显著(P〈O.05),以椰糠、椰子枯落叶和牛粪组合的生长繁殖优于椰子凋落叶和鸡粪组合:蚯蚓处理后有机肥的pH、有机碳含鼍和C/N下降,全氮和全磷含量上升,且碳含量和C/N在处理前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但pH和磷含量在蚯蚓处理前后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估蚯蚓用于水葫芦渣(water hyacinth residue)堆肥的可行性,设计水葫芦渣与牛粪、水葫芦渣与猪粪和水葫芦渣与鸡粪2∶1堆肥混合物(HCD、HPM和HCE)中接种蚯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堆肥,探讨蚯蚓堆制后堆肥产物的微生物活性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堆肥相比,蚯蚓堆制30d后,HCD、HPM和HCE中微生物量碳含量下降,而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熵、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其中HCD中总固形物平均质量损失增加3.32%(P0.05);HCD和HPM中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HCD和HCE中的全钾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增加(P0.05)。可见水葫芦渣混入部分牛粪经蚯蚓堆制可达到减少堆肥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而水葫芦渣混入猪粪和鸡粪进行蚯蚓堆制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冯春  汪龙眠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149-8152
[目的]采用直接和经高温预处理2种方式进行污泥蚯蚓堆肥,考察温度、含水率随堆肥时间的变化规律,比较2种方式的异同。[方法]通过加入不同物料(稻壳、锯末、磷矿粉、粉煤灰、菜叶、果皮)改变污泥蚯蚓的有机质配比,观察pH、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蚯蚓堆肥处理城市污泥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蚯蚓堆肥过程中的含水率控制在55%~70%;蚯蚓堆肥原料有机质含量控制在40%~60%;采用半腐烂的菜叶和果皮调节pH,使蚯蚓和微生物在中性和偏碱性条件下生活;经高温堆肥一次发酵预处理后的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始终呈下降趋势,直接蚯蚓堆肥污泥电导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结论]普通和高温预处理下污泥蚯蚓堆肥可行,堆肥影响因素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7.
城市生活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大平2号蚯蚓处理城市生活污泥,分析了其对污泥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蔗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经蚯蚓处理后,相关酶的活性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污泥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先升高而后下降,中性磷酸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污泥脲酶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蛋白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则持续下降.总体来说,所研究的4种酶的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污泥蛋白酶的活性下降最为显著,其他相对较小.污泥蚯蚓处理过程中有机质等的降低可能是酶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方天龙  周鑫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2):160-163,190
采用高温堆肥和蚯蚓堆肥工艺,研究城市污泥与不同的比例稻壳炭(2%、4%、8%)混合堆肥后污泥理化性质(pH值、电导率EC、温度、总有机碳TOC)、营养物质(氮TN、磷TP)和重金属(Zn、Cu、Pd、Cd)的质量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污泥的理化性质、营养物质和重金属均有显著的变化;添加4%稻壳炭对2种堆肥方式的效果最佳,高温堆肥pH上升至8.27,蚯蚓堆肥下降至7.3;高温堆肥和蚯蚓堆肥的电导率均增加,且蚯蚓堆肥的增加明显高于高温堆肥;高温堆肥温度先升高后下降,蚯蚓堆肥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25℃;总有机碳分别下降20.77%、28.27%;高温堆肥TN下降了23.63%,TP上升了46.47%,蚯蚓堆肥TN、TP均显著上升35.61%、23.74%;蚯蚓堆肥显著降低了污泥中重金属的浓度,其降低的次序为Zn>Cu>Cd>Pb.2种堆肥方式结束后,均无明显臭味,污泥呈松散的颗粒状.  相似文献   

9.
蚯蚓堆肥处理畜禽有机废弃物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该文综合概述了畜禽有机废弃物蚯蚓堆置处理技术、影响因素及其产物(蚓体和蚓粪)应用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降低蔬菜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农业面源污染风险,并探讨其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本研究以4种蔬菜废弃物堆肥产物为主要对象,研究其与2种商品有机肥在施氮量水平一致的条件下,对鸡毛菜(Brassica chinensis,Linné)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0%秸秆的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种植的鸡毛菜,无论株高、叶面积,还是营养元素N、P、K、Ca和Mg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该处理鸡毛菜株高和叶面积分别是商品有机肥处理的3.10~4.00倍和3.20~3.53倍。与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相比,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种植的鸡毛菜株高和叶面积可分别增加25%~35%和16%~42%,鸡毛菜中N、P含量也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K、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无论是施用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还是蚯蚓堆肥,鸡毛菜的生长情况均显著优于施用商品有机肥。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高添加量菌糠与蚯蚓对苏打盐碱土的快速改良,本研究利用预腐解菌糠与蚯蚓对苏打盐碱土进行改良,探究了在苏打盐碱土中添加大量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对蚯蚓的影响,以及二者共同作用对苏打盐碱土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盐碱化程度、土壤养分及有机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将 15%、20%、25%、30%的菌糠添加到苏打盐碱土中先进行预腐解再接种蚯蚓,可以显著增加蚯蚓的存活率和日增重倍数,使蚯蚓的存活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在苏打盐碱土中添加15%~30%的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显著增加了>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数量,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电导率,增加了苏打盐碱土中的阳离子交换量(增加量为4.8~10.2 cmol·kg-1),降低了苏打盐碱土的碱化度(下降2.7~4.0个百分点),显著增加了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芳香度,促进了类腐植酸物质的生成。研究表明,大量菌糠预腐解后再接种蚯蚓能够快速高效地改良苏打盐碱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适宜于海南地区蚯蚓生长的人工土壤成分,为海南的环境建设和废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牛粪和土壤的等量混合培养基质中添加0(Ⅰ)、10%(Ⅱ)、15%(Ⅲ)、20%(Ⅳ)、30%(Ⅴ)、50%(Ⅵ)的王草草粉进行蚯蚓饲养试验,分析蚯蚓的成活率及增重情况,探讨适于蚯蚓生长的基料配制比例.[结果]饲养65d后,处理Ⅱ的蚯蚓成活率达到81.7%,平均增重为0.324 g.随着草粉添加比例的不断提高,蚯蚓成活率和平均增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粪便、土壤和草粉按9∶9∶2的比例配制的基料是比较理想的基料配方.  相似文献   

13.
蚯蚓堆肥处理剩余污泥混合有机垃圾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基质堆料高度和高密度接种条件对蚯蚓堆肥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时蚯蚓生物量及其堆肥效率的影响,共设6个处理进行试验,按接种密度-堆料高度表示,分别为:1/10-10cm组、1/10-15cm组、1/15-10cm组、1/15-15cm组、1/20-10cm组、1/20-15cm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堆料高度相同时,蚯蚓生物量与其接种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接种密度对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有限,只有在1/10组同1/15组或1/20组比较时表现出显著差异,而后两个组别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接种密度相同时,堆料高度对蚯蚓堆肥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而对蚯蚓生物量的影响可能存在一个密度临界点(1/15),在此密度附近,堆料高度对蚯蚓生物量的影响较显著,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此密度以上或以下,堆料高度的影响不显著。从产业应用的角度,综合考虑蚯蚓维持种群繁衍的再生产能力以及混合污泥的堆肥效率这两个因素,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处理有机垃圾混合剩余污泥的最佳接种密度为1/15,堆料高度为15cm。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稻秆调理剂对泔脚蚯蚓堆肥的影响,分别设置A、B、C、D、E、F 6种蚯蚓堆肥处理进行试验,并对堆肥过程中各组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泔脚蚯蚓堆肥中加入稻秆调理剂可降低堆肥的全盐含量,混合物腐熟后不会对植物产生盐分毒害作用,且堆肥原料全部为泔脚时可显著提高堆肥TP;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9∶1时可显著降低堆肥毒性,但TK易损失;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8∶2时可显著促进堆肥中氮素的增长;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7∶3时微生物和蚯蚓对有机质的降解效果最佳;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5∶5时TP易流失。综合考虑,泔脚与稻秆体积比为8∶2或7∶3时蚯蚓堆肥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蚯蚓堆肥时适宜的添料频率,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7种添料频率对蚯蚓生长及基质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料频率为7 d一次的处理组中能获得最高的蚯蚓体重,蚯蚓平均体重达到0.138 7 g·条-1。同时,该处理中基质总有机碳含量最低,总氮、总磷、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最高。添料频率会影响蚯蚓生长和堆肥效果,最佳的添料频率为7 d一次。  相似文献   

16.
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法处理绿化废弃物与牛粪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促进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资源化利用,采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对绿化废弃物和牛粪的混合物进行好氧-蚯蚓结合堆肥处理。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60 d后,按0(T1),2%(T2),4%(T3),6%(T4),8%(T5),10%(T6)的质量分数在绿化废弃物中添加牛粪,并加入蚯蚓,继续蚯蚓堆肥60 d,以无牛粪无蚯蚓的绿化废弃物堆肥作为对照(T0),最终将堆肥产品用作基质进行美丽竹芋Calathea veitchiana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蚯蚓堆肥处理(T1~T6)产品在营养元素含量和美丽竹芋生长量上显著高于对照(T0)。不同蚯蚓堆肥处理中,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在蚯蚓存活率、蚯蚓生长和繁殖速度、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堆肥产品营养元素含量及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美丽竹芋生长(株高、冠幅、叶片数、鲜质量)上均显著高于纯绿化废弃物处理(T1)。在绿化废弃物与牛粪混合处理(T2~T6)中,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在蚯蚓生长量、繁殖率、产品质量指标和美丽竹芋生长指标上优于其他处理。可见,利用好氧堆肥-蚯蚓堆肥结合处理方式可以有效应用于绿化废弃物处理,其中以添加质量分数8%(T5)和10%(T6)牛粪的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蚯蚓堆肥时适宜的添料频率,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7种添料频率对蚯蚓生长及基质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添料频率为7 d一次的处理组中能获得最高的蚯蚓体重,蚯蚓平均体重达到0.138 7 g·条-1。同时,该处理中基质总有机碳含量最低,总氮、总磷、速效磷和铵态氮含量最高。添料频率会影响蚯蚓生长和堆肥效果,最佳的添料频率为7 d一次。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及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Alcalase碱性蛋白酶为工具,采用单因素(温度、酶解时间、pH值、酶用量及底物浓度比)试验考察了蚯蚓蛋白酶的酶解效果,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酶解参数.结果表明:1)单因素试验:蚯蚓蛋白水解度随酶解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5 h后上升趋于平缓;随着温度的升高和pH值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60℃和pH值达8.0时达最大值;随酶用量的增加和底物浓度的增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酶用量超过4%和底物浓度达6%后开始下降.正交试验:酶解温度、时间、pH和加酶量对蚯蚓蛋白的酶解度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4个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为:酶用量>温度>pH>时间;最优组合为温度65℃、时间4 h、pH值8.0、加酶量5%.Alcalase碱性蛋白酶制备蚯蚓小肽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底物浓度6%、温度65℃、时间4 h、pH值8.0、加酶量5%.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城市污泥蚯蚓堆肥效果,以木屑作为污泥膨胀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木屑不同添加量对城市污泥蚯蚓堆肥过程中蚯蚓生长状况、重金属总量及堆肥物料N、P等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屑添加量较多不利于堆肥物料减量化;堆肥物料中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随着木屑添加量增加而增加;木屑添加量对堆肥物料中速效磷的降低没有明显影响;蚯蚓在堆肥过程中可富集Cu、Fe、Pb和Zn,对Cr无富集作用;堆肥物料中的Cu、Fe、Pb、Zn和Cr在堆肥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但堆肥物料木屑添加量对重金属含量的下降并无直接影响。可通过提高木屑添加量来提高堆肥物料有机质和速效氮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园林废弃物堆肥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农业科学》2017,(11):96-99
为资源化利用数量日益膨大的园林废弃物,设计不同类型园林废弃物堆肥试验以研究其在堆肥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在堆肥过程中,堆料温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翻堆后再上升继而再下降的趋势;pH值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与后期相比,前期上升速率相对较快;有机碳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全氮含量保持逐渐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