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脱膊病是耕牛的带发病,我们在长期的兽医临床工作中,摸索并掌握了治疗耕牛脱膊病的“简易整复法”,现就我们多年来对47个病例(前肢左25例、右前肢22例)进行整复,治愈45例的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耕牛脱膊一症,古籍中记载较少,名称不一,有称脱膊,脱前膊,跌膊,趺膊,膊骨跌伤,错胛,塌膀等等。我们认为以名“脱膊”较妥。为了查明前人对本病的立方施治办法,  相似文献   

3.
耕牛脱膊是耕牛肩胛韧带损伤引起的前肢跛行疾病。1 脱膊原因 在耕牛急走下跛打滑或使役不当 ,进栏打滑等原因所致。2 病状 脱膊耕牛精神状况良好 ,食欲正常 ,但走路时呈悬肢跛行。3 治疗 用侧卧法固定病牛 ,患肢向上 ,用木棒平面捆绑于病肢上 ,助手在病肢蹄腕部用两条细绳 ,经缺口固定木棒后双手拉紧 ,术者在肩胛部位木棒下垫一薄板或稻草 ,用木榔头在木棒顶端猛打即可 ,病肢肩胛上端能够牵动则说明手术成功。为使病牛提早康复 ,可服用行瘀活血、壮筋骨中药 2~ 3剂。处方 :当归 30 g,川芎 30 g,川断 30 g,川乌 40 g,桂枝 6 0 g,木瓜…  相似文献   

4.
耕牛脱膊是耕牛四肢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中兽医叫闪膊、跌膊、挫胛、塌膀等。西兽医从解剖生理部位看,实际是肩甲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肩关节扭挫伤和肩部肌肉、神经损伤的综合症。主要特征为病肢肩胛骨向下后方移位,  相似文献   

5.
耕牛前肢脱膊的简易整复法耕牛前肢脱膊又称叉胛,在兽医临床中此病并不少见。本病多因牛滑跌或前肢陷入泥潭中用力猛拔所致。得病后出现跛行,站立时见两前肢胛部不平衡,牛常卧不愿走动,强行时可见患肢无力,拖拉前进且前伸缓慢,有敢路不敢抽的症状。保定与整复保定前...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索一套诊治耕牛脱膊病的有效方法,笔者从1981年开始对全县耕牛脱膊病例进行病因、症状、药物筛选和临床试验。7年来共对399例患牛进行了诊治,治愈362例,治愈率93.22%,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在399例病牛中,水牛发病324例,占81.1%,黄牛发病75例,占18.9%。病牛中7—12岁的232例,占58.1%,12岁以上154例,占38.6%,7岁以下13例,占3.3%。且多发冬春季节、营养较差、体  相似文献   

7.
耕牛撑胛,又称牛脱膊,是一种常见的耕牛外科病。如果日久不能治愈,则患肢上部肌肉会萎缩,永久跛行,以后不能再供役用。治疗耕牛撑胛的方法繁多,我们根据火针酒灸的原理,发展成电针疗法。经数年实践使用,经用手术或用中草药治疗无效的病牛用本法治疗,都能治好而恢复劳役能力,而且对怀孕母牛均无影响。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由于贵州地处高原山区,牛比较容易脱膊(俗称塌膀),形成废牛,严重地影响耕牛的役用价值。现将中草药穴位治疗牛脱膊的方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中草药配制用草乌5g、大胡椒8g、乳香5g,没药5g 混合捣碎,放于100ml 白酒中,用文火隔锅加盖熏蒸15—20分钟,取出后加25ml童尿去渣候温备用。  相似文献   

9.
牛掉小膀,也称牛“脱膊”、“闪膊”、“叉胛”,是耕牛常见多发的前肢病之一。日久不治或治疗不当,多成残疾。 该病的发生,多因闪、扑、撞、跌等使肩胛部气滞血瘀,而影响正常功能所致,患牛前肢呈现瘸腿,肩胛骨  相似文献   

10.
正骨紫金(跛行镇痛)系列制剂是江西兽药厂开发生产的专用于动物骨伤科的中药制剂,有片剂、注射剂和外擦剂三种剂型,为验证其疗效,特作治疗耕牛脱膊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1.
耕牛脱膊在本地农民谓之“掰胛”,是山区常见病。过去我们多采用“牵拉法”和“敲击法”治疗,疗效可达70%左右。但由于这些办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敲击法”人手要多,还要横卧保定,麻烦费时,效果不确实。“牵拉法”较“敲击法”简单易行,但由于要求患牛快步行走,而脱膊初期的患牛皆因患肢疼痛步履艰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淤头镇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地带,大部分农田都是山峦梯田,耕牛在当前还是主要耕作牲畜,但在日常山峦梯田耕作、放牧的时候,因上下梯田或雨天路滑,常常导致耕牛前肢脱膊症的发生,如不及时诊治,影响耕牛的耕作能力,或被淘汰作菜牛处理,对农民利益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脱膊是肩周围神经肌肉或韧带闪伤而发生的一种肩跛行,多因滑走、跌倒、失足和坠落等引起,是耕牛最常见的四肢疾  相似文献   

14.
脱膊,俗称叉甲。本病牛、马多发生。常因越障碍物,奔跑急转弯,骤然滑跌或役用时一肢陷入深坑泥潭之中用力猛拔等所引起。脱膊多在伤后突然发病,出现跛行,患肢肩胛肌(或后肢髋关节处)凹陷,站立时,患肢比健肢长,不能正常负重、常伏卧,不愿运动,强行步行时,抬举前伸缓慢无力,拖拽前进。笔者从1980年以来,用局部穴位麻醉与手术整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大家畜脱膊105例。其中马骡56例,牛49例,除2例黄牛因  相似文献   

15.
<正>牛脱膊又称为牛叉胛。它是由于前肢肩胛错位而引起前肢运动机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该病在农村耕牛中时有发生,如能及时又准确地诊断,及早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往往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亦有误判而消极治疗,殆误病情导致难以治愈,给农户、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在不同的村屯和不同养户的牛只中,凡发生类似病症的牛只进行综合诊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牛脱膊是近期来我县耕牛外伤病最常见的一种,笔者通过走访调查,主要是耕牛(劳役牛)摔跌或上下坡滑倒,或过桥、急走时脚陷隙洞中,或因角斗中互相碰撞引起肩胛骨脱下变位。症状患肢不敢负重,站立时弯曲或伸直轻轻放于前方。患肢有时发热、稍肿、疼痛,患肢肩骨部有掌大陷凹,患肢较健肢稍长,下端发麻带冷,步行时三脚走路,患肢拖地而走。背拱起,毛粗逆,全身抖动,食欲减退,白睛呈红色,卧地时不易起立,健肢多集于腹下。诊断牛患脱膊,其特征为三条腿走路,患肢稍长,肩部有掌大陷凹,发热肿疼,健肢肩部特别突起。治疗先行手术整复,用一条绳捆住健肢蹄踠…  相似文献   

17.
牛的四肢疾病,特别是役用牛的四肢疾病,长期以来重视不够,报道甚微。但在我国南方广大农村中,水牛是主要役畜,因使役和管理不当引起四肢疾病是累见不鲜的。近10年来发表了一些有关牛“脱膊”的论述,引起了我们极大的注意。关于“脱膊”的概念问题,大多数作者认为“脱膊”是肩部周围组织的损伤,引起肩胛骨移位与跛行。有的通过实验表明,麻醉或切断肩胛上神经所出现的症状与“脱膊”相似。有  相似文献   

18.
牛“脱膊”是耕牛的常发病,在南方各地均有发生,而名称也不相同。由于临床症状复杂,到目前为止还不可能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阐明此病。本文发表的目的在于引起兽医临床工作者注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本病进行讨论,以求得到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江苏农村役畜常发生以肩跛为特征跛行,1958年我们向当地老中医学习时发现他们治疗此病有一整套处理方法,效果很好,他们形象的将此病叫“脱膊”、“掉膀”、“闪膊”、“挫押”。此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多发于水牛,在春末和夏季  相似文献   

20.
“脱膊症”在农村称之为“踏膀”。是役牛常见的四肢疾病,尤其是春耕大忙季节时有发生。在发病的牛只中,水牛比黄牛多;公牛比母牛多;此病轻者影响劳役,重者久病难愈,导致残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1990~1992年在盘县城关镇(东风乡)、刘官镇、西冲镇、板桥镇、英武乡的部分农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役牛“脱膊症”共76头,其中水牛52头,占总数的68.4%;黄牛24头,占31.6%。结果治愈70头,治愈率为92%,现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1 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