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红艳  王莹 《湖南农机》2016,(11):89-90
2015年7月9日,新巴尔虎左旗(以下简称新左旗)罕达盖苏木出现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在MICAPS软件环境条件下进行了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等多方面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层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受高空槽前和东北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且有地面冷锋过境的协同作用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2.
张岚 《南方农机》2019,(7):193-193
本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及台站观测资料等对项城市2016年7月18~19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项城市的这次强降雨天气是在两高稳定对峙的环流形势中出现,中低层处的低涡不断沿着切变线移动,受到低空急流的作用源源不断的水汽开始输送到项城市,地面气旋逐渐北上,该次强降雨属于典型的华北天气形势;因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再加上强烈的水汽辐合,为项城市强降雨天气的出现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形势,有利于对流不稳定条件的发展,低层辐合线是该次强降雨天气的触发条件,且辐合线附近的降水量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3.
周茜  王坤 《南方农机》2024,(5):89-91
本研究利用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汶川县2022年7月12日08时—13日08时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就此类大暴雨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气象服务对策。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主要是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和高原低槽共同影响,低层偏南气流为这次过程提供水汽输送和850 hPa偏东气流在沿山的动力抬升作用,促使对流系统发生发展,产生强降水天气;暴雨天气严重影响了当地农作物的品质与产量。因此,各级气象部门应积极通过提前预防暴雨天气、提升暴雨预警预报能力等措施做好暴雨气象服务工作,以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董志询 《河北农机》2022,(6):106-10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赣州市2019年6月23~24日出现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低层切变线、高空槽、西南急流共同作用结果,受各层系统的共同作用,配合较长的持续时间,赣州市出现了此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房山区自动气象站数据、Micaps常规资料、Gps水汽资料、雷达资料、房山区霞云岭气象站风廓线资料等,具体分析了房山区2018年6月16日夜间至17日早晨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结果表明:(1)较高能量值与中低层湿区和急流配合,容易产生对流性天气;(2)低层较大的水汽通量为产生对流降水提供重要的水汽积聚;(3)上层干冷下层暖湿的配置是触发对流的有利形势,同时湿层较浅薄也预示强对流天气以短时雷雨大风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对2016年7月21~22日发生在泰安市的强降水,通过对实况高空形势图、地面风场以及探空图和雷达图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暴雨是由高低空急流、高空槽、副热带高压、冷锋和辐合切变线等多个天气系统共同作用造成的。降水区具有垂直上升运动强烈、垂直热量输送明显、湿等熵面向下伸展和水平风垂直切变显著等动、热力学特征[1]。湿热力平流参数等动力因子综合反映了上述动、热力垂直结构特征,并且发现此次降水过程中地面不断有小辐合区生成、维持,造成了局地强降水。  相似文献   

7.
张宇 《南方农机》2019,(7):192-192
本文利用兴安盟共计111个温度站测日最高气温并对2017年5月18日高温天气程进行初步诊断,同时从分析研究高低空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入手,综合分析物理量场及高温天气动力学成因,进而探讨此次高温天气的成因:此次高温天气与历史高温天气的出现在高空形势上区别较大,高空为平直西风环流影响,中低层为强盛暖中心的控制且伴有西偏南气流的持续输送,地面上热低压形成并不断东移,高温集中出现在热低压南侧;整个高温出现区域下沉气流发展强盛,下沉气流伴随绝热增温和晴空区辐射增温,进一步促使高温天气形成,加之水汽输送较小,更加易于北方地区形成干热天气。此次高温天气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内蒙古东北地区高温个例,也为日后同类极端天气的预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丁丽婷 《南方农机》2019,(5):230-230
运用天气学方法,利用高空探测资料及地面、高低空实况天气图资料,对额尔古纳地区2018年6月1~2日出现的高温天气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高温天气过程主要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上形成大陆高压带来的较强暖空气影响所致(以下简称蒙古高压脊);较强的暖平流是造成此次高温天气的有利条件,以此为着眼点,对今后类似的高温天气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应用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陕西榆林市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是层状云上的中小尺度扰动所致,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图较好地反映了中小尺度雨团活动全过程;径向速度图较好地反映了大范围降水形势下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各层气流辐合辐散的特征;风廓线资料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风向风速的大小和演变;风暴总降水产品反映了本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0.
应用榆林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陕西榆林市区域性暴雨进行分析,发现本次暴雨过程是层状云上的中小尺度扰动所致,具有覆盖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组合反射率因子图较好地反映了中小尺度雨团活动全过程;径向速度图较好地反映了大范围降水形势下低空急流的位置及各层气流辐合辐散的特征;风廓线资料较好地反映了各层风向风速的大小和演变;风暴总降水产品反映了本次暴雨过程总降水量的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2019年3月20日~21日,科左中旗境内出现一次罕见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本文探讨科左中旗出现暴雪的成因,对本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低空切变线、高低空急流为主要影响系统,高低空急流耦合为降雪天气提供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降雪天气过程提供充沛的水汽条件。本次降雪过程对科左中旗地区影响重大,做好此次天气过程的分析,对日后科左中旗暴雪天气过程可提供有力的技术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市2012年10月08日06时50分左右出现全市范围内雾天气的天气背景以及主要影响系统、温湿条件以及大气层结特征。结果表明:在这次雾天气发生时,亚欧大陆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为两槽一脊型,中纬度无明显冷空气活动,天气形势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3.
赵亚楠 《南方农机》2019,(5):219-220,23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区域站加密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8年6月12日赤峰市一次伴有冰雹过程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辐散条件下,中层干冷气流叠加在低层暧湿气流的不稳定层结环境场的环境下,天气系统造成的系统性上升运动、局地热力抬升作用下触发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回波中低层有明显的钩状回波、弱回波区,中高层的回波悬垂,回波最大强度超过60dBz。  相似文献   

14.
从时空分布、天气成因、物理量诊断、副高活动和地形作用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忻州市建国后的暴雨及灾害特征,指出暴雨具有范围小、雨时短、强度大、时空分布不均、灾害严重等特点。同时,暴雨也是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最根本物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过程往往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利用广州白云机场的LQ-4型风廓线雷达资料对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华南的天气过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机场上空的风向随着与台风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变化,且风向变化具有自高层向低层传播的特征,机场的地面风速随着高空动量的下传而增大.垂直速度的大小对应了台风降水的强弱变化,大于35dB的信噪比则能够指示降水的开始和结束,可以应用到台风降水的监测当中.  相似文献   

16.
利用延安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分别从基本反射率因子、组合反射率因子、径向速度产品以及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分析2017年7月25日08时至26日08时发生在陕北局部地区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雷达回波特征,并总结此次暴雨天气的雷达回波特点。结果表明,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出现大于35d Bz的回波,并有45~60d Bz的强回波带维持在回波区域内,且回波稳定少动有一小时之多,这是产生暴雨的关键性原因;雷达径向速度产品出现明显逆风区,是暴雨天气速度回波的明显特征;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产品(VIL)对暴雨天气的分析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怀征 《农业工程》2018,8(11):80-84
利用山东省日照市2007—2016年观测资料,统计了日照市49次强降水过程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按照强降水发生时影响系统对日照市产生强降水的天气形势进行分型,并分析不同季节强降水关键环境参量。研究表明,7—8月强降水出现次数最多,且影响范围最大;日照市强降水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槽冷锋型、低涡切变型、气旋型和台风型,其中低槽冷锋型是日照市产生强降水的主要天气类型;上游及青岛(T-Td)850、青岛(T-Td)700+(T-Td)850、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850 hPa假相当位温、K指数和850 hPa的最大上升速度6个物理要素指标对日照产生强降水具有很好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2—2018年甘南州181个区域站及自动站雨量、高空、地面、卫星云图、雷达等多种观测资料,分析甘南州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甘南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主要出现在雨季,8月最多,多发生于午后,中心位于玛曲县城;主要分为高原低槽切变型、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内部型等3种天气形势,以高原低槽切变型为主。短时强降水过程中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路径可分为西北、西路、西南路径,高原低槽切变型中尺度对流系统移动路径以西路路径为主;槽后西北气流型、高压内部型中尺度对流系统落区较分散,少部分表现为西路路径及西北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1980-2013年莫旗地区暴雨洪涝气象灾情资料分析,发现莫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出现在每年汛期,6-8月为高发期。暴雨洪涝灾害由大到暴雨造成,具有强度大,突发性强,先兆特征不明显,落区离散,时空分布不均匀等,本文分析引发莫旗地区暴雨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天气条件,归纳总结综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19年6月3日呼伦贝尔市强降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要素场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500hPa上,冷涡的东移是本次强降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同时气旋东移,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大兴安岭地形的影响,使得气旋在东移过程中不断增强,这都有利于降水的持续增强。同时不稳定能量较好,水汽通道完整且有风场辐合,为此次强降雨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