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创新驱动战略是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背景要求。在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改变教育模式,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实现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在新时代,高校要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适应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的要求,按照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凸显创新创业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创业创新精神的大学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从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之后,全国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狂潮。高校也纷纷开始专注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意识的树立、创业能力的培养纳入了教学目标的框架之中。本文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后,又分析了我国当前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最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引领高职茶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培养经济管理类创新创业技术人才是重点任务,为保证专业技术人才的就业提供坚强支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经济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方式,总结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方案,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实现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体育专业在社会上的就业面的确比较狭窄。而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与我国市场对人才的偏好有关外,还与我国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教育的全面性有关。对此,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高校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了迎合体育市场发展的要求,本文特分析了体育专业市场发展的岗位需求现状,然后总结了目前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出现的问题,最后探究了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5.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我国自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对农林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最终目标在于为社会培养既具备创新能力又具有创业精神、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以农林大学茶专业学生为例,分析了农林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创新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结合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究创新创业高校教育实施路径,为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背景下,茶文化素养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其内涵深意与内在机理.将茶文化素养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相结合,探索茶文化素养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以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与积极创业价值观的创新创业人才,带动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范式变革创新,为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保障和支...  相似文献   

7.
高校创业服务价值主要内容包括创业服务技术价值与信息价值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价值评判能够从多个角度去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判断其创业综合水平。目前许多的高校都开始引入这样的创业服务价值评价来衡量与鞭策大学生,使其在未毕业或者毕业后具备更强的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尤其是在本身应用性较高的高校专业中,高校创业服务价值的影响力被放大,以茶叶专业为例,高校创业服务价值影响着每个茶叶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准备与创业效率。本文通过以茶叶专业为例来研究高校创业服务价值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技术、经济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是高校升级改革与促进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驱动力。以长春科技学院为例,提出了推进专创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分析了专创教育融合的现状,针对当前民办高校中药学大学生专创融合中现存的问题,梳理了两者的逻辑联系,探索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推进的有效路径,旨在推进中药学专业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民办高校的育人质量,提升办学竞争力,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面向本科生申报,目的是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转变人才培养观念,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本文结合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阐述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的现状,创新创业实践取得的成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人才将有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多年,但成效并不显著。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多的人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通过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茶文化视角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靖粳26号系由云南省曲靖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具有良好的丰产性和优异的抗逆性,是一个适应性较广的优质、高产、耐寒、多抗粳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2.
‘宣薯4号’是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用国际马铃薯研究中心(CIP)杂交实生籽选育而成,2009年经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宣薯4号’属中晚熟品种,2007~2008年参加曲靖市马铃薯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36 870 kg,比对照米拉增产6 255 kg,增幅为20.4%,比对照合作88增产10 000 kg,增幅为37.2%。该品种适宜滇东北海拔2 000~2 600 m微酸性红壤土作大春季种植,淀粉18.73%,属鲜食、加工、蔬菜兼用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省曲靖市开展2组旱地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磷钾施肥量对玉米生物量和养分的积累、养分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高峰期在抽雄期;磷素和钾素的供应对玉米产量有显著影响,钾素的影响大于磷素。P 120 kg/hm2、K 75 kg/hm2(P2K2)处理搭配合理,地上部分的生物量积累和子粒产量在所有处理中最高,产量比其他处理高3.90%~24.74%。P 60 kg/hm2、K 75 kg/hm2(P1K2)处理的磷肥利用率和磷素农学效率较高。P2K2处理的钾肥利用率和钾素农学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云南稻核心种质对土壤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土壤有效磷含量0.02 mg/kg 和80 mg/kg 条件下对云南5个稻作区和16个地州的548份云南地方稻核心种质和60份改良种进行了无效磷的活化特性及其生态差异研究。滇西北高寒粳稻区和滇东北高原粳稻区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较强;南部边缘水陆稻区和滇南单双季籼稻区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强且差异较大,并呈现多样性分布;滇中一季籼粳稻区则相对较弱。从行政区域看,文山、德宏、临沧、丽江和昭通稻种无效磷活化能力较强,西双版纳、怒江、楚雄、玉溪和曲靖次之,而滇中昆明、保山、红河、迪庆和大理最弱。云南地方稻的无效磷活化能力明显高于改良种。  相似文献   

15.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是一种重要的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为进一步挖掘蛹虫草资源,基于形态解剖学和系统发育学分析,将采自云南曲靖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下的野生虫草鉴定为蛹虫草。经分离纯化获得8株蛹虫草野生菌株(编号为QJ1~QJ8),对其菌丝形态、生长速度、生物量积累、培养周期和活性物质含量(虫草素、腺苷和粗多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QJ2和QJ3菌株菌丝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且QJ2菌株在液体培养基的菌丝生物量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6个菌株(QJ1、QJ2、QJ3、QJ4、QJ7和QJ8)成功长出子座,QJ2和QJ7菌株的子座成熟周期较短,分别为48 d和50 d,出草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8.63%和40.85%,且子座形成率高、整齐均匀、颜色鲜艳、产量高。QJ7和QJ8菌株子实体的虫草素和腺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最高值分别为6.35 mg/g和1.02 mg/g,QJ3和QJ7菌株子实体的粗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为100.23 mg/g和73.05 mg/g。QJ7菌株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菌株,且活性物质含量分布格局更加均匀,表明该菌株综合性状优良,有望作为栽培菌种进行开发利用和产业化生产。研究结果为蛹虫草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In the western Sahel, indigenous plants become important staples when cereal harvests are inadequate to support populations inhabiting that region of Afric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nutrient content of several of these edible wild plants. The leaves of the following seven plant foods were analyzed: Ziziphus mauritiana, Cerathotheca sesamoides, Moringa oleifera, Leptadenia hastata, Hibiscus sabdarifa, Amaranthus viridi, and Adansonia digitata. The fatty acid, vitamin E, carotenoid, selected mineral and amino acid contents of these plant foods were determined. These same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fruit of the Adansonia digitata. I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erms, Amaranthus viridis was found to be an excellent source of protein. Its amino acid composition compared favorably to that of 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protein standard. It also contained considerable amounts of the two fatty acids that are essential in humans (linoleic and -linolenic) and a number of minerals including iron, magnesium, calcium and zinc. The leaves of Hibiscus sabdarifa contained an appreciable quantity of protein the composition of which was comparable to the WHO standard. The mineral content of the leaves of this plant was also exceptionally high; noteworthy was its high zinc content. H. sabdarifa also contained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the two essential fatty acids. Ziziphus mauritiana was an excellent source of the essential fatty acid linoleic acid and several of the metals including iron, calcium, magnesium and zinc. Its content of other essential nutrients, however, was rather low. In general, Adansonia digitata leaves were nutritionally superior to the fruit of the tree; however, the fruit did contain useful quantities of potassium, phosphorus, zinc and -linolenic acid. The Leptadenia hastata leaves were an especially good source of lutein and -carotene. These data should be useful to the people who inhabit the western Sahel in helping them devise healthy diets during times when cereal staples are in short supply.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电解质外渗法和匍匐茎恢复试验对‘阳江’狗牙根及其12个通过形态鉴定选出的坪用价值高且花序密度低的诱变后代进行抗寒性鉴定。电解质外渗法结果表明:诱变后代间的抗寒性具有较大差异,其叶片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异范围为-7.6~-0.2℃(最低值与最大值相差7.4℃);参试材料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18>M4>M26>M28> M22>阳江>M29>M31>M10>M37>M16>M1>M25,其中,有5个诱变后代抗寒性优于亲本,分别是M18、M4、M26、M28、M22。匍匐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诱变后代M1、M22、M26、M31、M25在0℃和-5℃低温胁迫后的恢复生长率都高于亲本,恢复能力均优于亲本;M10、M37、M28在-5℃低温胁迫下,恢复生长能力低于亲本,抗寒性相对较弱,M16和M4在0℃和-5℃低温胁迫下,恢复生长率都低于亲本,抗寒性明显弱于亲本。综合2种方法鉴定结果显示:诱变后代M1、M25的恢复能力较强;M4、M28的叶片抗寒性较好,青绿期较长;M22、M18、M26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均较强;M29,M31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与亲本相似;M10、M16、M37的叶片抗寒性和匍匐茎恢复能力均较弱,整体抗寒性较弱。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一种高效的荔枝果实瞬时基因表达方法,本研究以荔枝品种‘新球蜜荔’(Litchi chinensis Sonn. var. ‘Xinqiumili’)为试材,利用农杆菌注射法对荔枝果实组织进行转化,研究了果实发育时期、菌株种类、注射部位、取样时间、菌液浓度等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果肉已完全包裹种子的Ⅱb期果实进行连体注射,在果柄、果皮、种子、果肉分别注入OD600值为2.4的农杆菌菌株GV3101,4 d后取样进行检测,4个组织的GUS染色率较高。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适用于荔枝果实的基因瞬时表达系统,为今后快速鉴定荔枝果实相关基因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叶绿素含量测定和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罗蜜(Artocarpus heterophyllus)是一种热带果树,至今对其突变体的研究少有报道。本研究以波罗蜜叶片为试验材料,探究其叶片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的可能原因。(1)用分光光度计法、比色法测定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及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2)用叶绿素酶Elisa试剂盒测定叶绿素酶活性;(3)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叶色所产生的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波罗蜜叶片突变体和正常绿叶的叶绿素合成前体物质含量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3)对波罗蜜叶片的叶绿素酶活性进行测定时,发现其活性出现显著差异,但对其叶绿素含量的差异性并没有产生较大影响;(4)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超微形态结构时,发现正常绿叶的叶绿体形态完好且数量较多,白化叶和返绿叶的叶绿体内部结构存在缺陷,其原因是叶绿体基粒构建阶段受阻;基于测定波罗蜜叶片中的叶绿素、叶绿素前体物质含量和叶绿素酶活性,并观察波罗蜜叶片内叶绿体的超微形态结构,对得到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推测是在叶绿素合成阶段,原脱植基叶绿素合成叶绿素时受阻及叶绿体发不良导致波罗蜜出现白化和返绿现象,为今后进一步综合研究波罗蜜突变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是《生物安全法》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基因编辑作为近几年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现状,比较了不同国家对基因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