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紫花苜蓿对退化草地的改良和培肥作用的研究吴志杰许金铃(牡丹江畜牧局)(黑龙江草原中心试验站)为了改良草场,提高牧草产量,我们在退化草地上进行了种植豆科牧草紫花苜蓿改良和培肥草地的研究,收到了较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994年至1995年,在杜尔伯特蒙古...  相似文献   

2.
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磷肥和接种根瘤菌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紫花苜蓿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前施磷肥能明显提高紫花苜蓿的出苗和成苗率,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叶茎比、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并提高干物质产量12.9%~85.5%.施磷肥还显著提高了紫花苜蓿地上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了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使饲草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增加0.73%~8.49%.播种时接种根瘤菌能显著增加紫花苜蓿单株根瘤结瘤数和平均根瘤重,并能改善苗期的生长,但对干物质产量影响不明显.试验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种植紫花苜蓿施用过磷酸钙750 kg/hm2,并接种根瘤菌可获得较好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杂交一代品系在云南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2年以云南德钦地区的野生紫花苜蓿的优良无性系、云南昆明地区的逸散种紫花苜蓿优良无性系和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牧歌701、Acrora、GT13R)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杂交。2006年,2007年对在云南省偏酸性土壤种植的8个杂交种进行了品比试验,对生育期、茎叶比、产草量、越冬性等指标的测定表明,杂交种138、152、196表现优异,可作为优良的候选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试验通过对12个引进紫花苜蓿品种和1个地方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和栽培技术的研究,从中筛选出适宜天水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解决了天水市草产业发展中所需的优良牧草品种,为紫花苜蓿在我市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种植地区多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气候干燥,降水较少,接种根瘤菌具有提高苜蓿产量与品质、增强抗逆性等众多优点,因此大面积种植根瘤菌共生苜蓿具有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文章总结了前人对于紫花苜蓿接种根瘤菌之后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综述了逆境(低温、干旱以及盐渍性土壤)对紫花苜蓿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物质、光合作用、生长情况、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阐明了继续深入研究紫花苜蓿抗逆性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笔者对前人的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为更好地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紫花苜蓿的适应性很广,在海拔高、气温低、热量贫乏的宁夏南部高寒易旱区已经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但在该地区的产量和越冬率还比较低。本文通过对不同播种深度对紫花苜蓿产量和越冬率影响的分析,确定一个最适合于该地区播种的深度,达到发挥紫花苜蓿最大生产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孙家滩园区种植的现有苜蓿品种产量低的问题,通过对6种紫花苜蓿株高、株数、产量和品质的测定,筛选出适合生长在孙家滩园区的苜蓿品种。结果表明:孙家滩种植的6种紫花苜蓿品种中,株数和株高长势最好的是金皇后和勇士,产量最高的是金皇后;在品质的测定中,依据苜蓿干草品质优良的标准,在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只有金皇后粗蛋白含量达到标准,其余5个品种均低于标准;6个品种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2个指标均达到干草品质优良标准。综合6种紫花苜蓿品种的生长和品质指标来看,建议在孙家滩园区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是金皇后。  相似文献   

8.
笔者比较了10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在黑龙江地区的表现。结果表明,参试各品种青干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茎叶比有显著差异,而鲜干比无显著差异;生长速度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龙牧系列品种和肇东苜蓿适应性均较强,适合在北方寒冷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广西地区高产优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缺乏的问题,试验引进12个紫花苜蓿品种,经过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以及生产试验,测定了株高、产量、营养含量、饲喂效果等指标,筛选出冬季不休眠、优质高产的豆科牧草紫花苜蓿WL-525。结果表明:紫花苜蓿WL-525适应性广,耐热,丰产性能好,年平均鲜草产量高达46 528.0 kg/hm2,比其他品种高12.6%~47.2%;此外,紫花苜蓿WL-525生长速度快,蛋白质含量高达26.5%,氨基酸总量为19.59%,赖氨酸含量达1.58%,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适于在广西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及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我国的草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紫花苜蓿作为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具有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优良、产量高及便于贮藏加工等特点,得到大面积普及推广。但是,由于辽宁大面积人工种植紫花苜蓿历史较短,群众对它的栽培技术知之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作为一种豆科类植物,具有抗旱性强、产量高、营养价值好等特点,是世界上著名的优良牧草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也是极其广泛,但是由于在不同的环境下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不同,所以这需要我们因地制宜栽培不同类型的紫花苜蓿。从抗寒型紫花苜蓿的生活习性、环境要求、种植技术要点等方面来进行深入了解,同时提出在农民种植抗寒紫花苜蓿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着力解决在现有牧场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出现的草原生产力下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2.
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及喂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科栽培牧草,也是国内优质牧草之一。由于紫花苜蓿产量高、品质优良、耐刈割、再生速度快,被誉为“牧草之王”。近年来,随着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及退耕还林还草步伐的加快,广大群众种植紫花苜蓿的积极性很高,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增大。由于农户缺乏相应的种草知识,往往达不到良种高产的目的。为了帮助广大农户掌握紫花苜蓿种植技术,现根据生产实际将有关高产栽培喂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全面掌握环县紫花苜蓿种质资源现状,环县畜牧兽医局成立了环县紫花苜蓿种质资源普查小组,从3月初开始,对全县20个乡镇开展以陇东紫花苜蓿为代表的普查工作。截至目前,共普查了20个乡镇76个行政村177个地块,基本查清本地紫花苜蓿分布区域、种植面积、产量、优良特性、品质表现等种质资源详细情况。本次普查发现,环县县南地区苜蓿亩产量明显高于县中和县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紫花苜蓿在贵州省不同地区的适应性,分别对WL系列7个秋眠级的紫花苜蓿在贵州3个地区的株高、产量及干鲜比等指标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参试7个紫花苜蓿品种第1次刈割时的株高、干草产量最高,第2、3次刈割时逐渐降低。不同茬次间紫花苜蓿干鲜比存在差异,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干鲜比逐渐升高,但品种间差异性不显著。不同品种间紫花苜蓿株高及干草产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初花期WL712、WL656植株的平均高度最高,但WL712的干草产量较低。贵阳麦坪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54;独山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525;威宁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有WL440和WL366。  相似文献   

15.
贵阳地区紫花苜蓿推广及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贵阳地区多年来推广种植紫花苜蓿效果实地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阐述了贵阳地区紫花苜蓿的种植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贵阳地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桃园隙地种植紫花苜蓿,可大幅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果牧结合.桃园隙地种植紫花苜蓿生长快,适应性强、耐旱、产量高,还增强了园地蓄水保墒能力,土壤肥力得到增加,果树生长发育状况改善,果实品质和产量得到提升.紫花苜蓿宜在开远桃园隙地里大力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云南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品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在云南不同气候条件下,对国外引进的25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的产量表现和部分品种的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和评价,结果表明,最优良的品种为西玛罗紫花苜蓿,其次为猎人田紫花苜蓿.旨在为云南及相似气候环境大面积种植紫花苜蓿的品种选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高寒牧区紫花苜蓿和披碱草生产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与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在川西北高寒牧区生产性能,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对‘特瑞’、 ‘四季绿’、‘威可’3个紫花苜蓿和‘甘孜’披碱草连续6年(2004-2009)进行产草量测定。结果表明:紫花苜蓿在该地区种植产量高,连续5年(当年除外),其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分别与披碱草年度鲜草、干草产量有极显著差异(P <0.01),因此,值得在本区推广种植紫花苜蓿。  相似文献   

19.
设置品种、土壤类型和土壤质地3个因素,探讨不同立地条件对紫花苜蓿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类型为灌淤土、质地为壤土的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其株高、分枝数和鲜干比显著大于土壤类型为灰钙土、质地为粉(砂)壤土地区种植的紫花苜蓿,且在两种不同立地条件区,干草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3年平均干草产量显示,中苜1号在两地的产量差异最大,达53.18%;维多利亚居第二,为41.6%;WL343HQ差异最小,为22.99%;其他5个品种的差异在32.94%~36.25%之间。此外,在两种立地条件下种植的紫花苜蓿品质亦存在显著差异,吴忠地区种植的苜蓿粗蛋白质和相对饲喂价值(RFV)均显著高于银川地区。说明在同一生态区,土壤类型和质地对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以‘甘农6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磷肥)、灌溉和种植密度3种农艺措施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组分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处理下,紫花苜蓿单位面积生殖枝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灌溉处理下,紫花苜蓿每花序小花数与种子产量关联性最大;在密度处理下,每花序荚果数与种子产量的关联性最大。宁夏盐池地区紫花苜蓿种子生产,可在现蕾期和盛花期适当灌溉675 m3·hm-2;施磷肥180 kg·hm-2作为底肥,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228.02 kg·hm-2;种植密度控制行距为60 cm,株距为30 cm,在种植第2年至第4年种子总产量达1 882.17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