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思茅松等位酶实验方法及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思茅松种子的胚乳为实验材料,探索了思茅松等位酶的实验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与水平切片淀粉凝胶电泳相结合的方法,获得所试验的13种等位酶中AAT,ADH,EST,GDH,G6PD,MDH,PGD-6,PGM和SKD等9种电泳效果良好的等位酶酶谱。通过两种电泳方法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制样及上样方法的改进,大大地提高了实验效率。本研究得到的等位酶酶谱式样,为下一步思茅松种群遗传分析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2.
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瑜  王炯等 《林业研究》2002,13(4):273-276
采用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naensis)种子胚乳的9种同工酶。通过对9种酶系统编码的16个酶位点的遗传分析,揭示了思茅松三个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思茅松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0.667;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3;期望杂合度和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288和0.197。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低,分化系数仅为0.052,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表5参15。  相似文献   

3.
陕北枣树主要害虫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陕北枣树的6种主要害虫进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的结果表明:枣树6种主要害虫都表现出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且酶谱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三尖杉属植物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垂直板型不连续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三尖杉属植物粗榧、高山三尖杉、篦子三尖杉进行了同工酶实验。结果获得天冬氨酸转酶(AAT)、谷氨酸脱氢酶(G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酯酶(EST)和苹果酸脱氢酶(MDH)等5种同工酶的酶谱。酶谱的相似性系数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粗榧和高山三尖杉酶谱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达81.5%,而二者与篦子三尖杉的相似性系数较低,仅为59.3%和50.0%。  相似文献   

5.
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黄土丘陵区野杏表型变异种质43株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的种子可溶性蛋白电泳谱带丰富、多态、稳定,蛋白质亚基主要集中在14.4 ~ 66.5 KD,分布较广,多数种质都有其特征谱带.依据特征谱带的分子量进行聚类,将43株表型变异野杏样木划分为9类.从蛋白质水平得到的分类结果与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一定程度的异质性.研究表明种子蛋白质可作为野杏种内类群划分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为了摸索适宜于山茶属植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分析了电压、缓冲液、琼脂糖密度、EB(Ethyle Bromide)密度、染色时间及操作方法对山茶属植物RAPD分析中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于山茶属植物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条件是:琼脂糖凝胶密度为18 g/L,电泳缓冲液为TBE,电压为6~9 V/cm,电泳时间为溴酚兰和二甲苯青之间跑出约5 cm,电泳开始时先让缓冲液与凝胶保持水平电泳5 min,然后加缓冲液至浸没凝胶约1 mm深,继续电泳至结束,用5 mg/L的EB染色40 min,水洗40 min.  相似文献   

7.
以思茅松主产区的思茅居群为参照,对景洪大渡岗居群的校形态结构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为;(1)二者的间期核构形都为复杂染色中心型,前期染色体属于中间型,核型公式均为K(2n)=24=24m,核型不对称性都属于1A型;(2)二者在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上有明显差异。思茅居群仅有1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位于第3对染色体长臂上,景洪大渡岗居群有4对染色体具有次缢痕,分别位于第1、3、6对染色体短臂和第2对染色体长臂上。综合前期对思茅松4个不同居群染色体核型的研究,建议研究思茅松各居群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及从等位酶位点和DNA水平上深入研究思茅松居群的遗传结构与分化。  相似文献   

8.
用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柏木属9个树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属内种间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并用排序的方法对9个树种酶谱的相似程度进行了研究,据酶谱的排序结果把9个树种分为了5类.其中,巨柏、西藏柏木、干香柏、岷江柏木和剑阁柏木为一类,地中海柏木、柏木、墨西哥柏木和绿干柏各为一类,从分子水平上论证了前人对于柏木属各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柏木属植物近缘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相似程度的替代与近缘种间的地理替代表现出强烈的映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用来探索植物地理替代的规律.柏木属内种间平均酶谱距离约为O.75,推测其地质发生的年代大约为早白垩纪更前的侏罗记.本文还发现用排序方法研究同工酶谱可以达到定量比较的水平,在实践中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谷俊涛  杨敏生  李雁鸣 《林业科学》2006,42(11):138-145
等位酶(allozyme)是同工酶的一种,是同一基因位点不同等位基因所编码的一种酶的不同形式,是结构基因编码的产物,遗传和表达遵循孟德尔定律.通过一定方式的电泳,从酶谱上可以分析、识别出编码它们的等位基因,再统计出各种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便可进一步计算出群体的各项遗传学参数,从而了解一个群体的遗传结构(王中仁,1996).对一个物种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该物种的地理变异模式、遗传多样性等,并提供为该物种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做出决策的重要信息(沈浩等,2001;金燕等,2003).等位酶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研究天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基因丰富程度以及栽培植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树木种源群体遗传变异模式等(车永和,2003;甘四明等,1998).  相似文献   

10.
欧李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叶果生理性状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欧李同工酶在数量性状遗传变异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113份同一生境条件下野生欧李实生群体材料的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同时对同工酶酶量大小(酶带宽窄)与叶片和果实生理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欧李实生群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分为7种酶谱类型,谱带数量最...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广东台山红岭湿地松种源材料,以思茅松为对照,对湿地松在云南省双江县的育苗和苗木生长情况以及造林和造林后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要快,而2 a生及3 a生湿地松苗木高生长和粗生长均比同龄思茅松慢;二者在造林成活率上没有差异,造林保存率上湿地松较思茅松要高.  相似文献   

12.
思茅松人工幼林留阔抚育方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景谷县文朗试验林场的思茅松人工幼林内,进行了3种保留林分中阔叶树抚育方式的试验。通过与常规抚育方式作比较,研究了不同留阔抚育方式,对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对思茅松幼林的生长和抗松梢螟虫害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幼林的留阔抚育方式对幼林期思茅松的高、径、冠幅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影响不大;在3年生前不会引起林地土壤养分下降,并能使林分保留较多的物种,保障思茅松人工林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阻止松梢螟对思茅松幼林的入侵,减少林内松梢螟的数量。因此,思茅松幼林期的留阔抚育方式可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人工林幼林期施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定植3年的思茅松人工幼林进行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思茅松高、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配合施用。在一般立地条件下,思茅松追肥较为合理的施用量为:尿素50g/株;过磷酸钙200g/株,硫酸钾50g/株。此外,合理施肥能够保持甚至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活力不同的种子在“吸水-干燥”过程中保水能力不同的种子生理理论;利用思茅松种子失水率与发芽率的对应关系,建立了y=143-5.1χ线性回归方程.可在短时间内(1天)估测出思茅松种子的发芽率,其误差不超过GB2772-1999的容许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思茅松大配子体ISSR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以思茅松种子样本作为供试材料,比较不同思茅松胚乳DNA提取方法的效果,通过紫外分光度计、DNA琼脂糖电泳和PCR扩增分别予以检测并比较。结果表明SDS法优于CTAB法。同时,通过单因子分析法对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用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Mg2+浓度,dNTP浓度、引物浓度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确立适用于思茅松的ISSR分子标记反应体系。对该体系进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该反应体系适合思茅松ISSR-PCR扩增。  相似文献   

16.
思茅松梢斑螟为思茅松新记录害虫,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森林枝梢害虫.2007~2009年,在云南省普洱市通过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地理分布、危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在室内对思茅松梢斑螟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思茅松梢斑螟在普洱市分布范围广,主要分布于海拔700~1 800 m;思茅松的被害株率为31.90%~98.82%,枝梢被害率为25.49%~32.33%.成虫寿命9.3天,每次产卵1~3粒,1年发生3代,世代重叠现象严重;2月上旬到11月中旬为幼虫主要危害期.  相似文献   

17.
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结实习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设于西双版纳普文试验林场的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进行了其结实习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思茅松从开花授粉到球果成熟的历期近两年。(2)思茅松林木的球果主要分布于树冠中层,其分布率为65.2%。(3)思茅松无性系种子园不同无性系的结实率有很大的差异,且结实率均较低;在球果重、平均球果产种数、种子重及出种率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在果长、果径、种子千粒重等方面变异较小。(4)不同产地的思茅松优树结实有所差异。思茅曼歇坝产地的优树结实状况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18.
从影响林分生长的立地、年龄、密度3个主要因素出发,利用优势高生长与密度关系相对较小这一特点,在不同立地条件、林分密度、林龄的思茅松天然次生林中设立98块标准地,依据标准地测定的数据,以Logistic和Richards理论方程为基本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立地质量,林分密度,林分年龄构建了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的生长模型系统。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不仅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而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用它作为描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林分生长的基本模型,能很好地表达其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思茅松速生丰产林培育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茅松是云南省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树种之一。在简要介绍对思茅松开展的有关研究和人工林培育状况的基础上, 文章从应用良种密度控制, 合理选择立地, 改直播为袋苗定植, 用菌根营养土培育壮苗, 合理施肥营建混交林和控制虫害的发生几方面综述了培育思茅松人工速生丰产林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应用思茅松人工林解析木所获的基础数据,建立了其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的Logistic曲线回归方程:y=202.134/(1 45.92 e-0.5101 t),依据此回归方程的几何特征,对思茅松人工林取样林分的林木胸径断面积生长量、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作了分析。进而确立并论述了以林木胸径断面积连年生长量确定思茅松人工林初始抚育间伐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