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1996年在云南省双江、西盟、新平、峨山等10个县设点,采用简单对比试验、随机区组试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龙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黄竹、野龙竹、云南龙竹等材笋两用丛生竹种的丰产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从壮苗培育、适地适竹、细致整地、合理密植、栽植技术、科学管理(林农间作,土壤施肥,伐桩施肥,叶面施肥,留笋养竹,修枝封顶)、合理采伐和适时复壮更新等方面,探索出能为生产应用的一套丛生竹丰产栽培技术。应用此套技术措施,在云南省实现了丛生竹当年育苗,当年上山定植,3~4年成林成材,每年每hm2产风干竹材22.5t以上,产鲜笋7.5t以上,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2000~2002年在西双版纳普文基地对大型丛生竹版纳甜龙竹、勃氏甜龙竹、麻竹、杂交竹等苗木,进行了多次小苗分株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小苗分株育苗平均产苗量比采用埋秆、埋节育苗方法提高成活率45%~80%,成本降低20%~30%,是丛生竹快速育苗中又一行之有效的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3.
甜龙竹是大型优良笋材两用丛生竹种,鲜笋品质优良,是云南省重点发展的笋用竹种。甜龙竹天然种群因缺乏科学经营管护,种群退化较为严重,亟需对其种质资源和天然种群进行研究与保护。本文从种质资源现状、生物学特性、竹笋营养成分、培育技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丛生竹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5m×6m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为加快普洱市墨江县竹产业培育和开发利用步伐,推进实施“林业立县”的发展进程,墨江县通关林业站积极探索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力图为推广勃氏甜龙竹在全县的种植打下基础。分析了勃氏甜龙竹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生长特点,探讨了调节水、肥、温等因子的技术措施,总结出了一套适宜于向广大农村推广的勃氏甜龙竹竹笋早产培育技术,为大幅提高勃氏甜龙竹竹笋栽培的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云南省林业厅计划在全省 9个地、州、市发展 8个乡土竹种 ,总面积达 4万hm2 ,其中主要以大中型丛生竹为主 ,尤其以龙竹、甜龙竹、麻竹和杂交竹为主要发展竹种。丛生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有助于各地快速发展竹子生产 ,也有利于云南山区农民脱贫致富。1 研究竹种主要以甜龙竹 ,为主其品种为勃氏甜龙竹 (Dendrocalamusbran disii)、版纳甜龙竹 (D .hamiltonii)均为大型丛生竹。一般丛生竹没有长距离地下走的竹鞭 ,竹蔸部分就是地下茎 ,秆基上的大型芽一般在春末夏初开始萌发 ,初为向地生长 ,后…  相似文献   

7.
云南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材的10种化学成分分析的结果认为:云南龙竹、甜龙竹、黄竹和油勒竹这4种典型材用丛生竹种间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差异,且不因竹段位置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4种丛生竹的各项抽提物含量、蜡含量和二氧化硅含量较一般木材高。表明:这4种丛生竹材的各部位都可作竹人造板,特别是重组型竹人造板的原料;但须从化学成分角度上考虑相应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访问当地群众,全面踏查和设置标准地对石屏县甜龙竹的丰产因子进行调查研究,认为甜龙竹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南亚热带海拔1000-1800m,,年均降水量为1000mm以上,年均相对湿度70%以上,土层厚度60cm以上平均的红壤生长良好,此外还包括科学管理,合理的立竹度,竹农间作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建华  周滔 《云南林业》2003,24(1):19-19
丛生竹为地下茎合轴型,地下无横向生长的竹鞭,新秆由秆柄与母竹相连。在云南,许多大中型的丛生竹都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竹种,生长快,多为笋材两用竹,如甜龙竹、龙竹、麻竹、香竹、慈竹等。现介绍一种较为实用的丛生竹育苗方法—小母竹分株育苗技术。1苗圃地的选择选择富含有机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作苗圃地,苗圃地的水源必须是无污染的清水。在育苗前30~60d,深翻圃地25~30cm,土壤还未完全风干时充分耙细、整平,同时清除枯枝、杂草、石块等杂质。用缓坡梯田作苗圃地,要求苗床宽0.8~0.9m,高20~25cm,步道宽30~40cm;用平…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云南境内分布较广、用途较广的近二十个丛生竹种进行了多方法多技术的无性繁殖育苗试验。试验证明,采用节间切口埋秆法和竹苗分株育苗法,选好苗圃地,加强管理,育苗成活率可达70%以上;某些竹种如龙头竹、黄金间碧玉、佛肚竹、棉竹等,用枝条扦插法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素类药剂对龙竹、慈竹、棉竹等竹种的次生枝以及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甜龙竹的主枝有明显的促进生根作用,生根率可比对照提高20至40%。  相似文献   

11.
枝条扦插、埋节造林是丛生竹造林的新方法,在生产中越来越受重视。此项研究从立地条件、竹种和种源选择,母竹运输贮存,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应用生根剂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选择枝条粗壮、秆壁较厚、易于生根的黄金间碧玉、甜龙竹、龙竹等大中型丛生竹种,扦插、埋节前先用相应的生长素处理,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清理大块状整地,于4月上旬至6月上旬造林,造林密度5m×6m,造林后进行封山育林和林农间作,能收到好的造林效果。与植苗造林相比较这两种造林方法具有繁植材料易得,利用率高,技术操作简单,造林成本低的优点。但造林效果不如植苗造林,仅适宜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营造丛生竹林时采用。  相似文献   

12.
17种丛生竹笋的感官与营养品质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17种(含无性系)丛生竹笋的感观品质进行品尝评价及其一些风味物质的测定,分析了丛生竹笋主要几种风味物质与竹笋风味品质的关系,认为勃氏甜龙竹、云南甜龙竹、麻竹、绿竹等是优良的笋用竹种。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分别在双江县坝糯竹林林场和勐库忙那林场,西盟县岳宋乡,新平县平甸乡等四个试验点,对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绵竹、勃氏矩龙竹、大叶慈竹、龙竹、版纳甜龙竹、野龙竹、慈竹、云南龙竹等10个竹种,进行枝条件扦造林,埋节造林试验,从立地条件、竹种、种源、平竹运输贮存、造林整地、造林密度造林时间、促进生根剂、抚育管理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得出了七点  相似文献   

14.
选择我国重要经济竹种龙竹、云南甜龙竹、版纳甜龙竹和黄金碧玉竹4种大型丛生竹种,研究了这些竹种的发笋情况、笋高生长规律以及施肥对竹笋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个竹种的竹笋形态均呈锥形,笋体颜色深浅不一,个体大小不一,龙竹笋体最大,黄金碧玉竹笋体最小;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黄金碧玉竹退笋率最低(17%),其他依次为版纳甜龙竹(19%)、云南甜龙竹(22%)、龙竹(25%);黄金碧玉竹的出笋期最长(222 d),其他依次为龙竹(170 d)、云南甜龙竹(153 d)、版纳甜龙竹(100 d);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均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各竹种竹笋出土后30 d内高生长缓慢,30~80 d高生长较快,80 d以后高生长趋缓直至停止生长;4个竹种的竹笋生长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年降雨量大的地区,竹笋的各项生长指标均表现最好;施肥能明显降低退笋率,延长发笋期,增加笋直径;不同肥料种类对竹笋生长的影响不同,各竹种均表现为施用尿素的竹笋生长效果最好,其次为施用复合肥,施用过磷酸钙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以典型的自然或栽培种群为研究对象,全面调查和分析了云南4种典型热带丛生竹——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和黄竹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分化背景,并结合种群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初步评价了以种群为代表的各个竹种的种源分化状况。结果显示:4个竹种种群间的平均秆径和平均秆质量等主要营林指标差异显著;巨龙竹、龙竹、云南甜龙竹种群间存在着较高水平的遗传分化,其遗传分化系数(Gst)均大于0.83;而黄竹种群间也存在一定水平的遗传分化(Gst=0.252 4)。研究结果为筛选巨龙竹等4个竹种的优良种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勃氏甜龙竹引种及栽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福建省三明市从华安县引种勃氏甜龙竹进行栽植,经过3年的试验观察,引种初步成功。竹种栽植当年,成活率达78%,保存率达75%;栽植第2年可郁闭成林,第3年可形成盛产高产的林分结构,且经济效益显著。在引种过程中摸索出了一套勃氏甜龙竹栽植与管理技术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版纳甜龙竹(Dendrocalamus hamiltonii)是一个体型巨大的丛生竹类。它的竹笋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竹茎被广泛用做编织和建筑用材。版纳甜龙竹生长迅速,对改善不丹南部的贫穷现状具有很大的潜力。由于版纳甜龙竹是当地较好的可以用作商业用途的树种,所以为了防止不可持续的采伐,研究最大限度地提高版纳甜龙竹产量的营林措施时,要确保它的可持续发性。我们基于农民对竹产量的要求确定了3种版纳甜龙竹的采伐方式:择伐、U型伐(horseshoe cut)和皆伐,以无采伐为对照,试验对比了不同采伐方式的效果,试验期超过2个生长季。虽然3种采伐方式对竹笋产量没有差异,但采用U型伐时竹笋的产量最高。无采伐的竹林,竹材产量高于采伐过的竹林。在采伐的竹林中,竹材产量最高的是U型伐的竹林,但其产量与采用皆伐方式的竹林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U型伐技术能使竹笋和竹材产量最大化,虽然U型伐对新竹笋的萌发有促进作用,但其长期收获的可持续性仍需要进一步评估。即使竹材产量和当年的新竹数量似乎影响了新竹笋的发生,本研究仍发现竹材的收获量和竹笋的再生量有更强的关系,这表明补偿生长机制影响了竹笋的再生。  相似文献   

18.
丛生竹无性繁殖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近两年来,对分布云南境内用途较广的近20个丛生竹种进行了多种方法的无性繁殖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节间切口埋秆法(包括带蔸和不带蔸)和竹苗分株育苗法,其育苗成活率可达70%以上;龙头竹、黄金间碧玉、佛肚竹、绵竹等,用枝条扦插法育苗也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生长素类药剂对龙竹、慈竹、绵竹等竹种的次生枝以及黄金间碧玉、油勒竹、甜龙竹的主枝有促进生根的作用,生根率可比对照提高20%~40%。  相似文献   

19.
根据贵州省遵义市的海拔、气候特点,确定在海拔700m以下乌江干流河谷,可选择甜龙竹、麻竹、香竹等竹种;海拔700-1100m低山丘陵或坝区,宜选择毛竹、慈竹、香竹、斑竹等竹种;海拔1100m以上中山丘陵,应选择金佛山方竹、筇竹和斑竹造林。其造林技术包括合理密植、整地和基肥、栽植季节以及具体的栽竹技术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在云南省西盟县对龙竹、甜龙竹植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施肥种类和数量、封顶等内容的造林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立地条件下,龙竹的生长发育状况优于甜龙竹;全面整地和带状整地消除了杂草、灌木与竹子争水争肥争光的矛盾,较好地改善了土壤理的理化性质,有利于竹子的生长发育;每hm^2配合追施尿素99kg、普钙165kg、K2SO433kg有利于竹子的直径生长和多发笋;适宜的封顶可去除竹子的顶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