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波涌灌施肥方式对地下水硝态氮运移的影响,通过肥液(硝酸钾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坪深150 cm条件下,施肥方式对肥液间歇人渗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施肥片式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施肥方式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地下水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地下水硝态氮浓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地下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幅度随入渗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即入渗结束的增加量>再分布1d的>再分布5d的;地下水硝态氮浓度增加量与地下水深度之间呈负指数函数关系:不同施肥方式在入渗结束、再分布1d、再分布5d后的地下水中硝态氮浓度增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表施>深施>灌施>不施肥.灌施时,地下水硝态氮的增加量比表施和深施小,说明灌施肥有利于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轻氮肥对地下水的污染,生产中应提倡这一节肥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奎河铜山段两岸地下水的氮污染状况及3种不同植被系统的氮平衡。结果表明:河水对氮污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两岸渗流系统对氮的去除率很高,污染河水对两岸20 m外的地下水氮污染影响很小;两岸不同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程度表现为:蔬菜系统>小麦玉米轮作系统>树林系统,其中前两个植被系统地下水氮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施肥。  相似文献   

3.
通过连续和间歇一维垂直入渗试验,研究了波涌灌灌施尿素下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特性,表明波涌灌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有保肥和减小地下水污染等优点,可以有效缓解农业施肥带来的地下水环境污染。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波涌灌溉水氮运移特性和波涌灌溉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陕西华县、华阴(简称"二华")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成分空间分布特征及水质进行研究,为保护和改良该地区地下水的水质提供指导。【方法】于2008-11在"二华"地区采集具有代表性的27个地下水水样,对水样中的Na+、K+、Ca2+、Mg2+、HCO3-、Cl-、SO24-、CO32-、NO3-N、CODMn、Cr6+、Mn2+、Cu2+、Zn2+、Cd2+、Pb2+、总硬度、总溶解固体(TDS)含量和pH值进行分析测定,在此基础上,通过水化学分析软件AquaChem V4.0及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二华"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级别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变化按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变化依次从HCO3.SO4-Ca.Mg型经SO4.HCO3-Na.Ca型过渡到SO4.Cl-Na型;研究区内水质良好水样占25.0%,水质较差水样占54.2%,水质极差水样占20.8%。【结论】陕西"二华"地区浅层地下水接受秦岭山前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从南向北流向渭河,其沿岸地下水接受渭河河水的侧向补给,河水水质对沿岸地下水的水质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排污河道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以德州市某排污河道为例,进行河道污水对沿岸土壤和地下水有机污染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排污河渠两侧的浅层地下水已经受到较严重的污染,污染物主要为三氮、重金属和邻二氯苯等有机污染物;土壤中多吸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苯并芘等分子量较大的有机组分。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扬水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甘肃景电灌区15年地下水水位动态及水质监测资料,分析了干旱区扬水灌溉对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和开敞型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盐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扬程提水灌区内的水盐运移主要受控于灌溉水入渗,呈径流滞缓、水盐积累的特点;灌溉水入渗带、溶质迁移带和潜水排泄带的地下水矿化度受入渗—溶滤过程的影响呈振荡变化型;封闭型水文地质单元的汇水聚盐带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含盐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是灌区内土壤次生盐碱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通过肥液(KNO3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为70cm条件下肥液连续入渗与间歇入渗特性及土壤和地下水中NO3-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表土致密层的形成,肥液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具有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NO3-分布均匀及地下水中NO3-浓度低等特点.该结论为波涌灌条件下氮素有效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滇中磨盘山演替初期云南松林、演替中期云南松阔叶树混交林和演替顶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水头法和原状土柱水分穿透试验,分析土壤水分入渗差异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不同演替群落土壤平均入渗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演替顶级、演替中期、演替初期,演替顶级林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不同群落各入渗参数变化显著(P<0.05);同一演替群落,上层土壤渗透能力较深层土壤强。入渗过程模型拟合得,Horton模型对研究区森林土壤入渗过程拟合精度最高,为0.991,更适于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通径分析显示,土壤质地、有机质质量分数及根长密度对土壤水分入渗影响显著(P<0.05);弹性系数和边际量效应系数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质量分数和根长密度对土壤的入渗性能影响系数最大。土壤渗透性与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质量分数、植被根长密度、根质量密度等显著相关(P<0.05),有机质、全氮和水解性氮质量分数越高,植被根系分布越广,土壤质量越好,土壤孔隙连通性越佳,土壤水分下渗越快。  相似文献   

9.
通过肥液(KNO3溶液)室内入渗试验,模拟研究了地下水位为70cm条件下肥液连续入渗与间歇入渗特性及土壤和地下水中NO3^-的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由于表土致密层的形成,肥液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具有土壤入渗能力降低、土壤NO3^-分布均匀及地下水中NO3^-浓度低等特点。该结论为波涌灌条件下氮素有效利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黑龙江八五二农场,以地下水观测井测得的地下水埋深数据作为输出,以温度、湿度、降雨量、蒸发量这4个参数作为输入,一共测得54组数据,其中48组数据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数据,6组数据作为测试数据。采用MATLAB2016b为平台创建RBF神经网络模型,对RBF神经网络的训练和测试最后测得最大相对误差为21.5%,最大绝对误差为0.862m。通过建模和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RBF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学习速度也较快。  相似文献   

11.
输水影响下胡杨胸径生长量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塔里木河下游14次人工输水对荒漠河岸林修复过程的生态效益评估为长期目标,利用近10 a在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断面的大量野外调查数据,探讨了胡杨胸径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人工输水的响应。结果显示,随着输水次数和输水量的稳步增加,河道两边地下水位逐渐抬升,胡杨胸径生长量明显增大;但是,由于不同年间输水次数、输水季节和输水量有差异,各年间胡杨胸径生长量呈现出不同的增加趋势,胸径生长量与河道输水量大小相互对应,累计输水量与胸径生长量成正比,两者之间的指数函数模型拟合度为0.928。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地下水位抬升不明显,胡杨胸径生长量也逐渐变小,胸径生长量与离河道距离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度为0.965,离河道距离与胸径生长量成反比。离河道距离与不同胸径级胡杨胸径生长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拟合度(以胸径级增大的趋势)分别为0.876,0.879,0.849和0.837;与胸径级增大的趋势耦合。由此得出,胸径级大的胡杨胸径生长量随离河道距离的变化差异没有比胸径级小的胡杨大,说明胡杨胸径级越大(即胡杨进入老龄阶段),其胸径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城市河道植物景观结构探析——以南京秦淮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了城市河道植物景观对改善单纯水利功能河道的重要性。经过踏查,以南京秦淮河为例进行研究,从植物配置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驳岸与植物选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对南京市河道植物景观进行探讨。分析得出近水一侧水位的变化会直接影响驳岸的形式和植物的选择,远水一侧植物景观受水位影响小,起到统一和连续性作用,体现河道景观的廊道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河岸连通城市生态系统中水陆生态系统,不仅在城市行洪排涝、水土保持方面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和生态学价值。针对昆明近几年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中的河岸绿化建设,从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昆明3种常见的河岸绿化模式(防护型绿化、景观型绿化、生态型绿化),并提出了加强生态河道的建设力度,挖掘河道的历史文化内涵,选择合理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河岸渗滤系统对污水具有净化功能.介绍了河岸渗滤系统的除污功效,为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山西省右玉县苍头河为例,通过对1959年和1978年的航摄相片的解译,得出两个年代间的苍头河地貌特征和两岸滩地上沙棘林的变化,系统地评价了沙棘护岸工程在流路归整、截弯取直等方面的作用。同时用模糊模式识别法,对苍头河两个年代的20个典型河段进行河型判别。结果表明,护岸工程形成以后,苍头河河型由散乱型——曲流型——顺直型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12次应急生态榆水资料为背景,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阿拉干、依干不及麻3个断面为例,根据实地观测得到的地下水资料,对3个断面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地下水矿化度和pH值等水质指标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输水次数的增加,地下水埋深有抬升的趋势;地下水矿化度与输水量的多少有密切的关系,输水量越多矿化度越低,且地下水矿化度随着离河道距离的增加而增大;地下水pH值的变化与输水次数与输水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其安全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结合黑河干流高崖水文站至平川大桥水文站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种植结构、经济发展等资料建立黑河中游典型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模式,并对其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黑河分水对中游典型灌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表水利用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地下水水位逐年下降。现状年地下水开潜力很小,甚至有些灌区开采潜力严重不足,超采严重。现状年各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都已经接近安全警戒线,平川灌区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若今后在水资源管理、地表水和地下水统一调度、农业节水等方面没有重大突破,黑河流域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将更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的重要来源,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水源.利用覆盖整个克里雅河流域平原绿洲的24个地下水观测井点2012年5 ~ 10月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克里格(Kriging)空间插值法,分别研究了克里雅河流域绿洲不同径流变化下的地下水埋深的时间序列变化趋势和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受土地类型的影响,同时地下水埋深也影响农业的发展,而且地下水埋深与海拔高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同一时间尺度、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同土地类型的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各不相同,区域所处的海拔与地下水埋深的变化幅度呈负相关关系;而在同一时间尺度、同一海拔高度上,东西部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也各不相同,东部地区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大于西部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Kriging空间插值结果表明,不同径流阶段于田绿洲地下水埋深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并不是绝对的整体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和同一地区不同时间地下水埋深的变化都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辽西山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将地下水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和其他岩类裂隙水。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地下水的赋水程度、埋藏条件和水质特征,并按水系流域分区,采用河流水文图分割方法,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