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铁盐法和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对处理后菜籽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硫葡甙(GL)?噁唑烷硫酮(OZT)?异硫氰酸酯(ITC)和植酸以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进行测定,并与双低菜籽粕加以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生物发酵法对青海普通菜籽粕进行脱毒处理,脱毒效果较为明显,不仅可提高菜籽粕...  相似文献   

2.
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粮食作物常被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从而导致黄曲霉毒素(AFs)的产生,尤其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国内外有大量研究针对饲料中AFB1的脱毒,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螯合剂,通过物理结合方式脱毒,但该方法脱毒不彻底、造成饲料营养特性和适口性下降,且引起环境蓄积性污染等缺点日益凸显。生物脱毒因其高效、安全等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生物脱毒主要包括菌体吸附和生物降解2种方式。乳酸菌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及某些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吸附AFs;此外,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及生物酶对AFs有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AFs脱毒菌株、酶的种类和脱毒效果,以及相关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玉米、水稻、高粱、花生等粮食作物常被黄曲霉、寄生曲霉污染,从而导致黄曲霉毒素(AFs)的产生,尤其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级致癌物的黄曲霉毒素B_1(AFB_1)。国内外有大量研究针对饲料中AFB1的脱毒,目前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是在饲料中添加非营养性螯合剂,通过物理结合方式脱毒,但该方法脱毒不彻底、造成饲料营养特性和适口性下降,且引起环境蓄积性污染等缺点日益凸显。生物脱毒因其高效、安全等特性,已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生物脱毒主要包括菌体吸附和生物降解2种方式。乳酸菌中的鼠李糖乳杆菌以及某些酵母菌能够有效地吸附AFs;此外,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及生物酶对AFs有生物降解作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介导AFs脱毒菌株、酶的种类和脱毒效果,以及相关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五种不同方法对棉副产品棉酚脱毒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硫酸亚铁、氢氧化钠、瘤胃液、微生物(酵母菌、乳酸菌)分别对棉籽饼、棉粕、棉籽壳以及尿素对棉花秸秆进行脱毒研究。结果表明:①硫酸亚铁对棉粕、棉籽饼和棉籽壳的脱毒率分别为82.08%、76.41%和89.02%。②1%、1.5%、2%和2.5%氢氧化钠对三种棉副产品进行脱毒,其中1%、1.5%和2%、2.5%之间对棉粕和棉籽饼的脱毒差异均显著(P<0.05),而1%与1.5%,2%与2.5%浓度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浓度对棉籽壳脱毒率之间均不显著(P>0.05)。③用100ml瘤胃液处理1d对三种棉副产品脱毒率分别为40.23%、53.28%和47.94%。④酵母菌对三种棉副产品脱毒率分别为46.99%、51.42%和76.46%;乳酸菌对三种棉副产品脱毒率分别为43.13%、48.38%和68.44%。⑤以4%、6%和8%浓度的尿素来处理棉花秸杆,其中8%尿素在20d的脱毒效果较好(其脱毒率59.73%)。从脱毒效果来看,1%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分别对棉粕和棉籽饼脱毒效果明显好于其它脱毒法;硫酸亚铁和酵母菌对棉籽壳的脱毒效果均高于氢氧化钠、瘤胃液和乳酸菌。从经济效益和应用推广角度出发,采用1%氢氧化钠对三种棉副产品的脱毒是较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氢氧化钙对棉籽饼硫酸亚铁脱毒法增效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籽饼中有毒物质游离棉酚(FG)的脱毒方法很多,主要有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和生物脱毒法三类。脱毒效果以生物脱毒法较好,化学脱毒法——硫酸亚铁法效果虽不如生物脱毒法,但由于方法简单,不需添置特殊设备,目前仍被养殖场、饲料厂广泛采用。 硫酸亚铁脱毒是通过Fe~(2 )与FG结合而达脱毒目的,这种结合由于受许多其它因素的影响,因此脱毒效果不十分稳定。本试验通过种  相似文献   

6.
真菌毒素是某些有害真菌产生的分子质量小、化学性质稳定、具有毒害作用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存在不仅严重威胁着动物生产性能和人类健康,也给畜牧业和食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物理、化学脱毒法存在着营养成分流失、脱毒不彻底等问题,而不能被广泛应用.生物脱毒法不仅避免了上述缺点,还具有作用条件温和、安全环保的优点,是一种理想的脱毒方法.本文对饲料中常见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其生物脱毒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生物脱毒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旨在为研究人员探求实用高效、经济可行的真菌毒素生物脱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赤霉烯酮是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具有生殖系统毒性,对养殖业造成威胁。研究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脱毒技术对提高动物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脱毒技术方面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目前饲料的生物脱毒技术研究进展,并探讨玉米赤霉烯酮脱毒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硫葡萄糖甙(GS)是菜籽饼中主要的抗营养因子。本文对硫葡萄糖甙的性质及其降解产物的毒害作用和菜籽饼的脱毒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单端孢霉烯族毒素在粮食和饲料中污染严重,主要是T-2毒素和脱氧雪腐镰刀烯醇(DON)等,其毒性作用强,对人和动物产生严重危害。因此,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脱毒方式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生物脱毒。很多微生物被证实能够降解霉菌毒素,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菌,可将毒素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产物。论文以生物脱毒为出发点,从细菌、真菌和酵母菌三个角度概述了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中T-2毒素和DON的脱毒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开发并挖掘更加安全高效的生物脱毒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近10年来菜籽粕脱毒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物理脱毒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为去除菜籽粕中硫甙等抗营养因子、开发蛋白质饲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金属盐对低硫代葡萄糖甙菜籽粕脱毒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其最佳脱毒工艺条件是:菜籽粕过40目筛,加入FeSO4.7H2O 2.5%、CuSO4.5H2O 3.0%,调节其水分含量为65.0%,送入手提式灭菌锅在0.1 MPa下蒸煮60 min,其硫代葡萄糖甙脱毒率可达85.2%。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国内现行菜籽饼脱毒方法的效果和探索新的适合于饲料工业应用的脱毒方法,使用甘兰型甘油五号菜籽饼进行了3种脱毒方法,5种不同化合物处理的脱毒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坑埋法:菜籽饼添加水(对照)、硫酸亚铁、氯化钙、硫酸铜、高锰酸钾或尿素坑埋10天后,与坑埋前比较,各处理异硫氰酸盐和(口恶)唑烷硫酮的含量分别下降78、77、73、92、60和90%;88、69、83、17、96和98%,说明坑埋脱毒方法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其中除硫酸铜处理外,添加各种化合物后坑埋,与对照处理比较,毒素下降不明显。(2)蒸煮法:菜籽饼添加水(对照)、硫酸亚铁、氯化钙、硫酸铜、高锰酸钾或尿素蒸煮60分钟后与蒸煮前比较,异硫氰酸盐和(口恶)唑烷硫酮的含量分别下降92、72、89、63、85和95%;93、89、97、4、89和88%。说明蒸煮法脱毒是有一定效果的,添加各种化合物蒸煮后与对照处理比较,脱毒效果不显著。(3)紫外线照射:菜籽饼添加水(对照)或尿素照射4小时与照射前比较,异硫氰酸盐约下降64%左右,(口恶)唑烷硫酮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变化不规律。加尿素照射与对照比较脱毒效果不明显。(4)通过上述试验可以看出,我国所用的几种主要菜籽饼脱毒方法,均有脱毒效果,但不适饲料工业应用。(5)值得注意的是:从坑埋和蒸煮两次脱毒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菜籽饼添加硫酸铜后,未进行坑埋或蒸煮时与对照比较,异硫氰酸盐和(口恶)唑烷硫酮即下降了2/3左右。这可能系由于铜离子与菜籽饼中的两种毒素形成螯合物的缘故,此法简单易行,适合饲料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找到一种脱毒较为彻底且稳定的菜籽粕脱毒方法,以复合芽孢杆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葡萄糖和硫酸铵添加量、料水比、接种量、起始pH、发酵温度及发酵时间等发酵条件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在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评价了料水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的影响,用Design Expert7.1.6软件分析试验数据建立了菜籽粕混合菌固体发酵条件的一个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P<0.001),拟合度良好。得出混菌固体发酵脱毒过程的工艺参数为:接种量7.7%,发酵温度44℃,料水比1.000∶0.585,发酵时间53h。在此条件下,硫代葡萄糖苷降解率达到了94.850 6%。本试验确定了混合菌发酵菜籽粕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发酵菜籽粕降低硫代葡萄糖苷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脱毒马鞭草对蛋鸡产蛋性能、蛋品质、蛋黄、肝脏脂质及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200只52周龄海兰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蛋鸡。试验对照组日粮采用玉米-小麦-豆粕型,3个处理组日粮分别在对照日粮基础上中添加0.05%、0.1%和0.2%的脱毒马鞭草。试验共进行6周。结果 :各组采食量和蛋重无显著差异(P 0.05),但随着日粮脱毒马鞭草添加水平的升高,产蛋率呈显著线性和二次增长(P 0.05),同时蛋壳厚度也表现为显著线性增加(P 0.05)。日粮处理对血清胆固醇水平、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 0.05)。蛋黄胆固醇含量随日粮脱毒马鞭草添加水平的升高而线性降低(P 0.05),而蛋黄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线性降低的趋势(P=0.06)。脱毒马鞭草添加水平对盲肠细菌总量和大肠杆菌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但盲肠乳酸菌含量随日粮脱毒马鞭草添加水平的升高显著线性升高(P 0.05)。结论:日粮添加脱毒马鞭草可提高蛋鸡产蛋性能和蛋壳质量,并对盲肠乳酸菌有剂量依赖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高效降胆固醇乳酸菌,试验利用MRS培养基从熊猫粪便中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采用硫磷铁比色法对7株乳酸菌的体外降胆固醇能力进行测定,并利用经典分类法对所分离的乳酸菌菌株进行系统的细菌学鉴定.结果表明:得到1株编号为X1的乳酸菌,该菌能够耐受pH值为3.0的酸性环境和0.3%的胆盐,在对数生长期降胆固醇能力最强,胆固...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脱毒工艺,都属物理、化学的方法。理化脱毒方法,虽可使部分棉籽蛋白获得利用,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通过对棉饼各种脱毒机理的分析,并进行畜禽饲养试验,提出了棉饼生物工程技术脱毒的新工艺,在进行大量生物脱毒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生物脱毒率达91.5%的菌种,脱毒后的棉籽饼粕饲养试验表明动物未呈现中毒现象,且由于棉饼中的植物蛋白部分地转化成了单细胞蛋白,氨基酸比较平衡,其营养价值相对比较高。这对蛋白质资源缺乏的我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1生产工艺流程及成套设备的组成1.1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7.
菜籽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高蛋白质饲料。但目前真正利用的比例还很小。这一方面是因为菜籽饼含有硫葡萄糖甙,在一定条件下生成异硫氰酸盐、恶唑烷硫酮等有毒物质;另一方面是由于养猪户对饲喂菜籽饼的效果不明确。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蛋白质饲料,我们在国营于潜良种场对三种菜籽饼及鱼粉进行了限量喂猪的饲养对比试验。一、试验的目的一是了解脱毒比未脱毒菜籽饼喂育肥猪时日粮中的最高用量和较佳用量;二是用菜籽饼与鱼粉饲喂育肥猪,  相似文献   

18.
棉籽饼是质优价廉的高蛋白饲料,粗蛋白含量在30~40%之间,其氨基酸含量仅次于豆饼,来源广泛,能量水平较高,是一种重要的蛋白饲料资源。但因其含多种有毒棉酚色素,长期过量饲喂,可引起畜禽中毒,甚至造成死亡。为解决棉籽饼的毒性问题,已采用了多种去毒方法,如加热脱毒法、碱性物质脱毒法、硫  相似文献   

19.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西藏菜籽饼采用传统的水蒸法、水浸法、焙炒法和坑埋法等4种脱毒方法处理,测定其不同类型中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和有毒物质异硫氰酸盐(ITC)、恶唑烷硫酮(OZT)、硫代葡萄糖甙的含量,比较脱毒前后营养成分和ITC、OZT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西藏菜籽饼与内地其它省份的比较,营养成分相差不大,但含毒量较低;4种方法均有一定的脱毒效果,且营养物质损失较少,但综合处理工艺、加工成本和脱毒效果看,以水蒸法明显优于其它各组方法,效果最好,可保证西藏菜籽饼饲用的安全性.适于在西藏畜牧业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