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单交种双亲产量构成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单交种双亲产量构成模式分析王生,王奎森,李迎州(铁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12616)高产是玉米育种的首要目标,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实现高产有几条途径:一是适当控制生育期,这条途径是有效的,然而又是有限的。就一个地区而言,品种的生育期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粒用高粱叶角遗传研究赵延明马鸿图(辽宁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株形诸多性状中一个重要性状是叶片角度,叶片角度是决定群体透光和受光态势的重要因素。在高粱株形育种中,前人对株高、叶长、叶宽、生育期、千粒重、一级枝梗数、穗长、穗轴长等各种...  相似文献   

3.
玉米品质改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品质改良的研究现状王鹏文,戴俊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综合所136100)(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110161)玉米的品质形成是由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两个方面决定的,遗传因素是指决定玉米品种特性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征;非遗传因素则是指除了遗传因素以外的一切...  相似文献   

4.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优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分析高彦东,姜明月(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10161)玉米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玉米品种的更新,而品种的更新则以新自交系的育成为基础。王富德等(1993年),姜明月(1994年)在分析我省玉米的种质基础时都曾指出丹34...  相似文献   

5.
丹玉67号(丹657)是丹东农业科学院2001年以自选系丹1079—2为母本,D34为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玉米单交种。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区域试验,2005年参加辽宁省玉米中熟组生产试验。产量和生育期、抗病性均达标,具有抗玉米大、小斑病,灰斑病,丝黑穗病,抗倒性强,耐旱,活秆成熟,适应性强,稳产性、丰产性好等特点。2005年通过辽宁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辽审玉(2005)232号。  相似文献   

6.
2018~2019年三江平原云山农场设置旋耕(RT)、隔行深松(GS)、深松(ST)、浅翻(CT)、深翻(SF)5种耕作方式,以旋耕(RT)为对照,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玉米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变化、耗水量及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耕作处理较旋耕处理相比能够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受降雨量影响各耕作处理表现不同,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505.3 mm),隔行深松、深松、浅翻和深翻4种耕作处理蓄水量分别提高3.67、2.87、2.23、2.68 mm;2019年(生育期降雨量833.6 mm),深松处理土壤含水量和蓄水量最低,表现为浅翻>深翻>旋耕>隔行深松>深松。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LAI)呈“S”型曲线,各处理表现为深松>隔行深松>深翻>浅翻>旋耕,在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最大,深松处理平均比旋耕提前5 d到达干物质最快积累时间。4种耕作方式与旋耕相比均能改善耕层土壤水分状况,增加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LAI,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影响杂交玉米制种花期不遇的因素与调控措施王晓非,周化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10161)(辽宁省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21100)玉米杂交制种成功的主要关键是杂交玉米的父母本花期能否相遇。在制种的实践中,人们往往采取父母本种于错期播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甜菜纸筒育苗高产高糖需肥指标及经济效益分析金辉,刘淑平,王世喜,宋天福,许金和,李冬萍(大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大庆市师专管理站)(大庆市标准计量局)甜菜是喜肥、水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对肥力要求比其它作物高,尤其是纸筒育苗移载甜菜,生育期长,亩保苗率...  相似文献   

9.
生育期长度是玉米杂交种盛品种的重要性状。杂交种在熟期上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是极早熟的,有些是极晚熟的。玉米属于短生育期作物,了解其确切的生育期是必要的。农民对了解其所在地区的各种农业状况,包括气候条件和每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很感兴趣。玉米种植者需要掌握在其确定条件下所采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10  
宋立泉 《玉米科学》1997,5(3):058-060
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它原产热带,是一种喜温的C4植物。由于它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在生长期内受到低温冷害的侵袭,常造成大幅度的减产。不少学者从气象、栽培的角度对低温下玉米生育期延迟、产量下降等做过详细的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玉米生育期(芽期、四展叶期、小孢子形成期和灌浆期)中黑龙江省冷害年经常出现的低温对玉米光合作用、小孢子分化的影响,为有效地防御低温冷害,保证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玉米杂交种丹玉105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丹玉105(丹1018)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以自育系丹AS3为母本,自育系丹系15为父本组配成的玉米单交种,各级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生育期适中、品质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民欢迎。  相似文献   

12.
沈单10号(原代号沈试29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1992年组配的玉米杂交种,亲本自交系是沈137和Q12671,杂交种生育期135d左右,株高280cm,穗长23cm,穗粗5.1cm,穗行数14-16行,千粒重400g左右,高抗大、小斑病,青枯病,尾孢菌叶斑病和丝黑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3.
一熟制地区以玉米为主体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技术张洪梅,孙淑兰,黄成吉,陈艳(铁岭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辽宁省农科院育种所)(开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是辽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左右着辽北粮食总产,近三年来亩产达到503~549公斤。为...  相似文献   

14.
几种玉米病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几种玉米病害及其防治靖国军王子胜(辽宁省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叶镇122400)(辽宁省建平县叶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叶镇122400)柴桂军(辽宁省建平县种子管理站叶镇122400)近几年,辽宁省玉米种植区发生了几种病害,已经对有些地区的玉米生产造成严重...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冷凉山区春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冷凉山区春玉米上应用效果研究赵共鹏,马中义,方继友,姜建权,贾海森,王宏俊(河北省承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承德067000)(平泉县种子公司)春玉米是承德地区主栽作物之首,年播种面积在180万亩左右。人工化学控制栽培技术在农业生产多方面得...  相似文献   

16.
玉米株高和穗位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君  罗新兰 《杂粮作物》1995,(1):13-14,23
玉米株高和穗位的遗传分析王金君,姜明月,陈玉库,张丽颖罗新兰(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110161)当前,理想株型已成为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研究构成株型各性状的遗传规律很有必要,而株型育种最终是为产量服务的,在玉米...  相似文献   

17.
一个玉米抗病基因的生化表型──(R.B.Meeley),PlantCell,1992,Vol.4,No,1,71~77(英文)玉米对玉米圆斑病病原菌1号小种的主要抗性由核位点hm的显性等位基因决定。玉米圆斑病菌1号小种与玉米相互作用是由一种由病原体产...  相似文献   

18.
玉米秸秆深翻还田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PCR-DGGE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深翻还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嵌套式PCR和DGGE电泳技术对细菌16SrDNA V3~V5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分析3个秸秆深翻处理下春玉米各生育期土壤细菌群落变化,探索高寒灌溉农区春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初步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细菌多样性高于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处理,这种多样性同时受玉米生育期和不同秸秆还田处理的影响。3个处理相同生育期DGGE条带数有明显的变化,玉米秸秆深翻还田两年处理(SF-II)条带数最多,其次是玉米秸秆深翻还田1年处理(SF-I),常规旋耕无秸秆还田(CK)最少;在成熟期,SF-II条带数为12,是CK处理的两倍。玉米全生育期一直存在数种优势菌群,但各时期细菌的种类不同,整体表现为随着玉米的生长细菌种类逐渐增加,成熟期减少。秸秆深翻还田能丰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玉米生长中期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专用复合肥增产效果与推广应用高秀兰,肖千明,娄春荣,孙文涛(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110161)杨茹(凌海市农业中心121200)玉米是辽宁省主栽作物之一,在全省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使玉米产量不断提高,确保在本世纪末粮食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开发“三高”玉米,迅速形成规模效益庄铁成,魏凤乐,王佐会,孙玲,修维忠,姜岩,马玉波(长春市农业科学院,130111)“三高”玉米是指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和高淀粉玉米。高淀粉玉米以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和比例又可分为混合高淀粉玉米、高支链淀粉玉米(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