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香蕉叶斑病 (香蕉黄条叶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 )是香蕉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 ,在华南香蕉种植区广泛流行 ,受害面积常占片总面积的 2 0 - 4 0 %,严重时达80 %以上 ,严重影响蕉株的光合作用 ,产量大减 ,品质下降。本试验探讨 43%大生富悬浮剂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一、供试作物 ,防治对象和供试药剂1.供试作物 ,漳选一号香蕉 ( 99年4月 2 0日种植 )2 .防治对象 ;香蕉叶斑病3.供试药剂 :43%大生富悬浮剂 ,美国罗门哈斯生产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日本生产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河北辛集生产二、试验时间和地点1.试验时间 :1999年 …  相似文献   

2.
128种南药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sp.cubense(E.F.Smith)Syn.et Han)]、香蕉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Curt)Arx]、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和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6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对47科128种南药植物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有36种植物提取物对6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60%以上;22种植物提取物对至少4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0%以上;经方差分析,荜茇、艾纳香、白背叶、香茅、阴香、九里香、花椒、高良姜、益智、山柰、姜等11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与化学农药0.5mg/mL施保功的抑菌效果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香蕉根结线虫病原的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海南岛各香蕉产区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样本进行鉴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r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在巴西、泰蕉、8818、龙选、红蕉和粉蕉6个香蕉品种中,巴西品种最感病,粉蕉最抗病。质量分数3%米乐尔(0.5g/株)、质量分数1.8%爱福丁(1.25×10-2mL/株)防治香蕉根结线虫效果在90%以上,可有效地防治控制香蕉苗期根结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水分胁迫对巴西香蕉幼苗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巴西香蕉组培苗为试材,进行水分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香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叶绿索和类胡萝卜素(Car)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叶片水分饱和亏缺、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则呈增加趋势.综合不同处理下巴西香蕉幼苗水分特征和生理特征可知,香蕉幼苗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是田间持水量的71%~8%.  相似文献   

5.
利用抗坏血酸揭示小粒黑豆对胞囊线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ZDD1412)和辽豆10为试材,温室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7、14、21、28和35 d取样,测定大豆根内抗坏血酸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法测定13科20种植物乙醇提取物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毒杀活性。结果表明:酸豆、牛角瓜、番荔枝、苦楝乙醇提取物以10 mg/mL处理后24 h,供试2龄线虫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2.13%、85.71%、89.28%、89.28%,处理后48 h,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01%、96.34%、92.67%和96.34%,均具有强杀线虫活性;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24 h和48 h,4种提取物的LC50由小到大顺序为:酸豆<牛角瓜<番荔枝<苦楝。  相似文献   

7.
王欢  丛斌  刘限  董辉  杨飞 《玉米科学》2007,15(6):109-110
利用40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菌株,以亚洲玉米螟和玉米小斑病菌作为供试昆虫和供试真菌,对其杀虫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生菌发酵液对两种病虫害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菌株A24-2的杀虫抑菌活性最为明显,处理后120h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44.25%,抑菌圈大小为15.00mm。  相似文献   

8.
为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中寻找药物先导分子,对铜绿金龟子幼虫肠道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BCa1菌丝体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通过活性跟踪,从其菌丝体的氯仿甲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主要成分1。利用高分辨质谱、一维和二维核磁波谱技术,将该主要成分1鉴定为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结构的不饱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扎霉素(elaiophylin),具有显著的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该类化合物为首次从昆虫来源的放线菌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外源异黄酮类物质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毒性,选取黄豆苷元(daidzein)、黄豆苷(daidzin)、染料木素(genistein)、染料木苷(genistin)、黄豆黄苷(glycitin)和黄豆黄素(glycitein)6种大豆异黄酮,采用贝氏皿法离体测定其对大豆胞囊线虫的卵孵化抑制率和对二龄幼虫(J2)的致死率及其田间防效,以明确对线虫有效的异黄酮种类。结果表明:6种大豆异黄酮对胞囊线虫的卵孵化和J2活性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0μg/m L染料木素效果最好,处理24h后,对J2校正死亡率可达到45.46%,对卵孵化抑制率为43.48%,且50μg/m L染料木素处理种子后的田间防效显示对胞囊抑制率亦达到49.47%。此外,染料木苷和黄豆苷元对J2和卵孵化也有较明显效果但田间防效较其他异黄酮差;黄豆黄苷和黄豆黄素对J2毒杀作用较弱但对卵孵化抑制作用较强;黄豆苷对J2和卵孵化作用效果最弱,但是其田间防效与染料木素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供试的6种异黄酮在不同浓度和条件下均对大豆胞囊线虫有抑制作用,以染料木素的综合效果最好。研究结果为解释大豆抗线虫侵染的机制及利用大豆异黄酮防治线虫病害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小麦根腐病和小麦赤霉病可持续控制的有效生防途径,以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作为供试真菌,评价了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及其毒素的抑菌活性,并对高毒力菌株抗逆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供试的28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发酵液和毒素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高毒力共生菌菌株SY5发酵液和毒素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6.05%和67.41%,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2.41%和83.32%;菌株SY5发酵液经50℃处理60 min及18 W紫外灯照射120 min后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菌率无明显变化,但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率有所下降;常温保存150 d,抑菌活性略有下降。说明共生菌菌株SY5对小麦根腐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抑菌活性显著,且具有一定的抗逆性,极具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香蕉枯萎病严重危害香蕉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从肽适体文库中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人工肽适体SNP-D4。通过构建人工肽适体体外重组表达载体,获得SNP-D4体外重组蛋白。结果表明,通过抑菌活性检测表达人工肽适体SNP-D4的大肠杆菌全蛋白提取液,能够特异性抑制尖孢镰刀菌孢子的萌发,使其萌发率降低至19.60%。本研究筛选得到的人工肽适体SNP-D4可应用于研发环境友好型特异抗真菌生物制剂,为香蕉枯萎病防治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香蕉枯萎病致病分子机理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土传毁灭性病害,一直严重危害世界香蕉生产,从而引起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但其致病机理到目前还不清楚。本文综述了香蕉枯萎病菌侵染寄主的过程、致病毒素的成分分析、致病相关基因、香蕉的抗病性和枯萎病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全面、深入地揭示香蕉枯萎病致病的分子机理和开展新的防治途径提供研究方向和思路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香蕉枯萎病严重影响香蕉的种植规模及产量,制约香蕉产业的发展。综述香蕉枯萎病的症状与传播途径、香蕉抗枯萎病机理、抗病基因挖掘及防治措施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对该病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根系分泌物角度阐释不同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的抗(耐)性机理,通过离位溶液培养法收集对香蕉枯萎病抗(耐)性不同的3个香蕉品种‘GCTCV-119’、‘桂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根系分泌物,测定其根系分泌物对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分析其根系分泌物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而感病品种根系分泌物则促进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的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抗(耐)病品种根系分泌物中,可溶性总糖及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低于感病品种,有机酸含量则比感病品种高。3个香蕉品种中,共检测到13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谷氨酸、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仅在感病品种‘桂蕉1号’中检测到;苯丙氨酸和脯氨酸只在抗(耐)病品种‘GCTCV-119’和‘桂蕉9号’中检测到。  相似文献   

15.
从健康的香蕉根组织内分离获得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cubense)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菌株BEB99,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鉴定该菌为劳尔氏菌(Ralstonia sp.)。铁载体检测结果发现,该菌株属于极高产铁载体菌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62.52%,并对香蕉植株具有显著的促生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17.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香蕉枯萎病,是目前香蕉产业发展中的限制因子,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是目前非常有潜力的防控手段。生防微生物的效果主要与土壤水分、作为活菌制剂的微生物种类和性质、生防微生物在土壤中短期定殖影响因素、生防微生物长期定殖影响因素有关。采用茎叶滴注的方法进行香蕉内生芽胞杆菌接种或辅以适当的载体,和保水微生物一起混合接种到香蕉根围,可以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  相似文献   

18.
刘子记  朱婕  牛玉  杨衍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8):1501-1506
苦瓜枯萎病是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引起的真菌病害,探明苦瓜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对制定抗病育种策略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抗枯萎病苦瓜材料 Thai4-6 和感病材料 CN19-1 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基于该组合 6 世代遗传群体(P1、P2、F1、F2、BCP1 和 BCP2),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枯萎病抗性遗传特性。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的枯萎病抗性呈连续分布,最适模型为 2 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 基因遗传模型(E-1),2 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均为–13.85,显性效应值分别是 25.58 和 34.26,主基因遗传率在 BCP1、 BCP2 和 F2 中分别是 86.03%、80.34%和 94.25%,表明该组合枯萎病抗性主要受 2 对主基因控制。环境因素引起的 变异在 3 个分离世代群体中分别占 13.97%、14.06%和 5.75%。本研究可为抗枯萎病苦瓜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入到6株香蕉枯萎病菌和1株棉花枯萎病菌中。结果表明:转化子连续转接5代能够稳定遗传,荧光强度良好,PCR验证gfp基因已转入到菌株中,为后续研究香蕉枯萎病菌和棉花枯萎病菌的侵染、防治等提供可视化的检测和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