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三种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水蒸气蒸馏)提取冷冻人参脂溶性成分并测定其含量。方法分别用超临界CO_2萃取、6~#溶剂油索氏提取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鉴定分析。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超临界CO_2萃取法获得44个化合物,6~#溶剂油提取法获得75个化合物,水蒸气蒸馏法获得42个化合物。经知网、万方数据库查询,未见报道的化合物共有79种。结论三种方法均能获得部分人参脂溶性成分,但化合物种类不尽相同,提取物的深入研究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8份沉香样品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分析测定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共鉴定了121个化合物,主要由倍半萜类(64个)、色酮类化合物(25个)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芳香性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等。通过比较8份沉香样品中的特征性成分及其含量,对不同方法所结沉香的品质进行评价,其中火烙打洞法所产沉香比冷铁打洞法和常规打洞法所产沉香质量好。  相似文献   

3.
测量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的物理性状、单粒重,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草果挥发油,GC-MS法分析鉴定草果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云南省不同产地草果的物理长宽比和单粒重存在较大差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精油,共分离鉴定出39种化合物,主要为单萜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相似,含量存在差异,本研究可为鉴别草果真实性及评价其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根异唇花[Anisochilus carnos us(Linn.) Wall.]茎、叶和根中的挥发油,经GC-MS分析和标准图谱检索对照,首次从该植物茎和叶挥发油中鉴定出26个化合物,根的挥发油中鉴定出21个化合物,用离子流色谱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占油总量的98.7%和91.24%,根中所含21个化合物为共有成分;两种挥发油鉴定出的化合物主要由烯、醇、酯、酮和酚类物质组成,其中含量前三位的化合物均为α-香附酮(44.48%和36.85%)、香芹酚(18.47%和27.82%)、桔利酮(6.69%和6.31%).  相似文献   

5.
北苍术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北苍术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油中含有51个化合物,鉴定出49个。挥发油中呋喃二烯含量最多,其次是马兜铃酮和α-蒎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分析并测定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和含量.方法 用超临界CO2萃取人参脂溶性成分.提取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进行分析鉴定.使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鉴定了44个化合物,主要为脂肪酸和酯(34)、挥发油.结论用超临界萃取人参,可以较好的获得其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白沙2个不同产地益智(Alpinia oxyphylla)果实的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从2个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38个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不同产地益智果实挥发油的主要成分种类比较接近,其中圆柚酮的含量均高于30%。  相似文献   

8.
奇楠沉香中2-(2-苯乙基)色酮的GC-MS分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奇楠沉香样品,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测定其中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鉴定了11个化合物。同时采用柱色谱技术对该乙醚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1~6,其结构通过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为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通过质谱比对,将GC-MS分析中未能鉴定的5个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鉴定为化合物2~6。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达到63.62%,表明奇楠沉香富含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探讨了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有  相似文献   

9.
研究一种国外野生沉香乙醚提取物的生物活性并分析其化学成分,为国外野生沉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基础。采用乙醚浸提法提取沉香,对提取物分别用 MTT 法、Ellman 法、pNPG 法和贝曼漏斗法进行细胞毒、乙酰胆碱酯酶抑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和杀全齿复活线虫活性测试,利用 GC-MS 分析提取物化学成分。结果表明,该提取物对 5 株人体肿瘤细胞、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和全齿复活线虫均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GC-MS 检测鉴定了其中的 26 个化合物,相对含量为 57.39%,包括 23 个倍半萜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56.72%,1 个 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相对含量为 0.35%。本次对此种国外野生沉香的生物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沉香乙醚提取物具有杀线虫的活性,为更好地开发沉香的药用价值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分别提取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并采用GC-M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草豆蔻种子、果壳和叶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47、52和61种化合物,占各部位挥发油总量的98.61%、99.26%和97.77%.3者共鉴定出81种化合物,其中有28种化合物是共有成分,21种化合物在草豆蔻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中尚未见报道.可见草豆蔻不同部位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资源的研究开发中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黑胡椒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本研究以黑胡椒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和甲基叔丁基醚(MTBE)溶剂萃取法对黑胡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提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提取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3种提取方法共得到6类(烯类、醇类、酚类、烃类、崁类、烯类氧化物)33种物质。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MTBE溶剂萃取法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别检测到25、23、27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均为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β-蒎烯。2种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α-松油烯、α-松油醇、β-金合欢烯;与2种溶剂萃取法相比,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检测到的特有化合物有樟脑、4-萜烯醇、2-(4-甲基苯基)丙-2-醇、橙花醇、香树烯、β-甜没药烯和愈创兰油烃。结合主成分分析得出,β-蒎烯、3-蒈烯、柠檬烯、β-石竹烯对黑胡椒香气风味贡献率较大,其中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2种溶剂萃取法所得成分差异明显。在溶剂萃取法中,戊烷:乙醚(1:1)溶剂萃取法优于MTBE溶剂萃取法。溶剂萃取法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所得物质在种类与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在胡椒香气物质检测时,将2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大程度保证所得化合物种类的丰富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以人参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萃取人参籽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萃取人参籽油工艺参数,再将其与通过冷榨法及溶剂法提取的人参籽油进行对比,测定和比较了不同工艺制取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6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 h工艺条件下,人参籽油得率为16.2%。经检测,人参籽油脂肪酸组成为不饱和脂肪酸占99%以上,其中油酸含量极高,可达73.93%。通过不同制取方法所得到的人参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与溶剂萃取法所提取人参籽油的脂肪酸明显多于压榨法的脂肪酸成分;且超临界CO2萃取法具有无有机化学试剂残留的明显优势,因此,是未来人参籽油提取中可以应用的一种绿色环保的提取工艺和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确定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方法 以6#溶剂油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以人参挥发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正交实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确定了6#溶剂油提取人参挥发油的最佳条件:提取时间10h,提取温度88℃,料液比1∶7g/ml.结论 该条件下人参挥发油的得率为2.64%,此实验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适合工业化生产推广.  相似文献   

14.
人参叶cDNA文库构建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是传统中药的典型代表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作为一种广泛种植的中药材,它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多,但目前关于人参有效成分如人参皂苷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的基础研究相对缺乏。本文以人参叶组织为材料,总结了构建人参叶cDNA文库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应采取的对策,为今后人参和其它药用植物的RNA提取、构建高质量的cDNA文库来保存珍贵基因资源、克隆和研究与有效成分合成相关的基因及EST文库等。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比较海南产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和广东徐闻产高良姜的挥发油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高良姜挥发油,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从2个不同产地高良姜挥发油样品中共鉴定出77种化合物,主要为萜类成分,其中样品间共有化合物34种。结果表明:海南产高良姜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和徐闻产高良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6.
普洱熟茶和生茶香气成分的提取和测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不同年份出品的普洱熟茶和生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减压蒸馏萃取法(VDE),并用二氯甲烷和无水乙醚对各茶中香气成分进行提取,最后用GC-MS分析各年份茶中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不论是熟茶还是生茶,用二氯甲烷提取到的香气种类均要多于无水乙醚。从提取效果来看,二氯甲烷对碳氢化合物、杂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酮类香气物质的提取效果较好,而无水乙醚对酯类和酚类香气物质有较好的提取效果。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苯并噻唑和咖啡碱含量会增高,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和1,2,4-三甲氧基苯含量会降低。生茶在储存陈化过程中5-氨基-1-乙基吡唑、N-苯基-1-萘胺、1,2,3-三甲氧基苯和邻苯二甲酸-异丁基-辛基酯含量会增高,而(反式)角鲨烯、芳樟醇、β-异甲基紫罗兰酮和咖啡碱含量会降低。同时,熟茶中杂氧化合物类香气种类较多,主要有以1,2,3-三甲氧基苯为主的10种杂氧化合物。生茶中醇类香气物质则较熟茶丰富,主要有1-辛烯-3-醇、芳樟醇、2,6-二甲基环己醇、苯乙醇、雪松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