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建立极细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sima)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方法]采用酶解法制备极细链格孢菌的原生质体,并通过PEG/CaCl2介导的化学方法将含有G418抗性标记的DNA转入极细链格孢菌原生质体。[结果]转化子生长表型及其基因组DNA的PCR检测表明抗性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极细链格孢菌基因组中。该方法的转化率达3~4个转化子/μg转化DNA。所获得的转化子在无选择压力下连续培养3代,G418抗性仍能稳定遗传。[结论]成功建立了极细链格孢菌的遗传转化系统,为极细链格孢菌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弗兰克氏菌的研究进展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氏菌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意义不亚于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并有更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弗兰克氏菌的研究历史,着重评述了弗兰克氏菌菌的宿主种类菌种分类,固氮数量,适应范围,固氮特性,新共生体系的侵染作物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弗兰克氏菌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弗兰克氏菌(Frankia)与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意义不亚于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并有更广阔的研究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了弗兰克氏菌的研究历史;着重评述了弗兰克氏菌的宿主种类、菌种分类、固氮数量、适应范围、固氮特性、新共生体系和侵染作物等的研究进展;并对弗兰克氏菌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思路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晓玲  蒋伶活  张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65-8866,8868
[目的]提高绿僵菌的生防效果。[方法]利用PEG方法,将含有G418抗性标记的质粒pSM334转化绿僵菌原生质体,并在高于绿僵菌敏感的G418浓度下筛选转化子。[结果]转化率达15~23个/μg质粒。将转化子在非选择压力下连续培养5代,其抗性稳定不变。稳定性试验表明,所获得的转化子可通过有丝分裂稳定传代。[结论]该研究为提高绿僵菌的生防效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已经构建好的携带有白腐菌偏肿革裥菌(Lenzites gibbosa)锰过氧化物酶完整编码序列基因的载体质粒pMDTM18-T/Lg-mnp、以及整合型表达载体质粒pLB01分别双酶切,然后进行连接构建了重组质粒pLB01/Lg-mnp。对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尿嘧啶尿苷营养缺陷体菌株TN02A7进行了制备分生孢子原生质体酶解方法的摸索。结果表明:将溶壁酶、纤维素酶和蜗牛酶3种酶以1∶1∶1的比例混合,能有效地使构巢曲霉的分生孢子形成原生质体。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方法成功地将L.gibbosa的MnP基因转入到了构巢曲霉中,获得了携带有白腐菌基因的构巢曲霉转化子菌株。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随时间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中国沙棘(H.rhamnoides subsp. sinensis)4个不同月份根瘤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根瘤瘤瓣刚刚开始萌发的3月,沙棘根瘤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高于5、7月和8月。4个采样时间所获得的根瘤细菌可归类为21门36纲75目145科234属,其中有8菌门的17菌纲在不同采样时间一直存在。从相对丰度来看,放线菌门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始终为优势菌纲,其相对丰度3月为65.30%,5、7月和8月均超过96.05%;同时,根瘤细菌中还存在变形菌门的α-、β-和γ-变形菌纲(Alpha-,Beta-,Gammaprote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噬纤维菌纲(Cytophagia)和鞘脂杆菌纲(Sphingobacteriia)等多种类型的非放线菌。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细菌在整体根瘤细菌群落中的相对丰度3月为48.60%,显著低于5月的93.54%、7月的95.48%和8月的94.73%;4个采样时间共获得5科6属10条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弗兰克氏菌科(Frankiaceae)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的OTU235占该目的相对丰度在不同时间均在99%。表明沙棘根瘤细菌群落在不同月份均是极其丰富和多样的,其中既有多种类型的放线菌也有多种类型的非放线菌,但均以弗兰克氏菌科弗兰克氏菌属细菌占绝对优势;同时,根瘤细菌群落结构(特别是弗兰克氏菌的相对丰度)随季节发生着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崔华  李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91-11593
[目的]以吡啶硫胺素抗性基因(Pyrithiamine Resistance Gene,ptrA)为选择标记基因,对红曲菌原生质体转化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红曲菌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EG-CaCl2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吡啶硫胺素抗性基因(ptrA)的pPTRⅡ质粒转入橙红色红曲菌AS3.4384原生质体中,随机挑选5个转化子,通过PCR方法和Southern杂交对转化结果进行检测,验证pPTRII质粒是否整合到转化子染色体DNA中。[结果]pPTRⅡ质粒转入红曲菌AS3.4384原生质体中的转化率为20~24个/μg,PCR检测结果显示,基因组DNA中有吡啶硫胺素抗性基因的存在,Southern杂交分析发现,ptrA基因随机整合到了转化子的染色体上,该结果表明ptrA基因可用作红曲菌转化的选择标记。[结论]该研究是吡啶硫胺素抗性基因在红曲菌中的首次转化研究,试验结果为红曲菌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弗兰克氏菌是一种能与非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并实现生物固氮的放线菌,因其生长周期、营养方式以及生理生化特性等原因,导致分离培养中难以获得纯培养菌株,使其研究进展缓慢,而探索新型培养基与新的分离方法有望成为新的出路.本文对弗兰克氏菌的共生固氮与分离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较详细的综述,以期为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陕西省中部和北部2个中国沙棘林地(永寿县马坊镇马坊林场和榆林市榆阳区转龙湾乡)表层(5~20 cm)土壤中细菌的特征区域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了2个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并分析弗兰克氏菌科各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年平均降雨量和主要土壤营养因子之间的关系,以阐明环境条件对沙棘林地表层土壤中弗兰克氏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龙湾林地土壤中细菌菌群丰富度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马坊林地,而2个地区的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差异不大。从马坊和转龙湾林地土壤中分别获得89 467条和85 279条测序序列,可归类为2 658条和2 887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其对应的细菌分属于26个门66个纲144个目275个科474个属和30个门75个纲164个目322个科584个属;2个林地在门和纲组成上的一致性分别达到83%和78%;在细菌目和科的分类水平上,2个林地土壤细菌群落中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目的组成、以及这些目所含的主要细菌科的组成高度相似,但各菌目以及同一菌目中各菌科的相对丰度在不同林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弗兰克氏菌目(Frankiales)细菌在马坊和转龙湾2个林地中的相对丰度均比较低,分别只有0.44%和0.76%;从2个林地土壤中共获得弗兰克氏菌目下的 20条OTU代表序列(其中共有序列19条),分属于7个科12个属;弗兰克氏菌科(Frankiaceae)弗兰克氏菌属(Frankia)在土壤营养条件较好、降雨量较多的马坊林地土壤中的相对丰度占该目细菌的5.57%,显著高于土壤营养条件较差、降雨量较少的转龙湾林地(相对丰度在该目中为0.77%)。据此,可计算出弗兰克氏菌属在2个沙棘林地土壤整个细菌群落中的相对丰度分别仅为0.011%和0.002%。弗兰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与土壤全N和碱解N含量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棘林地表层土壤中细菌群落组成差别不大,但各类细菌的相对丰度差别较大;具有固N能力的弗兰克氏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很低,而在降雨较为充沛、以及土壤有机质和矿质营养条件较为丰富的立地条件下,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降雨较为稀少和土壤较为贫瘠的立地条件。  相似文献   

10.
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酶解法对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静置培养4 d的菌丝,以0.6 mol/L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溶壁酶质量浓度15 mg/mL,34 ℃下酶解3 h,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草菇原生质体预培养16 h后涂布在再生培养基上,再生率最高.同时,采用PEG法将潮霉素抗性基因转入草菇的原生质体中,经过抗性筛选,得到了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草菇转化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接结瘤后定期制作半薄、超薄切片,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研究了分离自浙江省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根瘤的2株Frankia菌的侵染过程。结果表明:Frankia菌从根毛细胞侵入后向内部的皮层细胞延伸,受Frankia菌侵入的刺激,侵染的根毛细胞产生大量电子云密度不等的沉积物。沉积物包裹Frankia菌继续向内侵染,形成侵染线穿越细胞壁进入邻近细胞,最终到达根瘤。根瘤产生的时间程序为:接种 6 d 后Frankia菌已侵染根部细胞;接种 12 d 后形成了根瘤原基;15 d 后根瘤原基的部分薄壁细胞被Frankia菌侵染后,转变为前根瘤;接种 24 d 后前根瘤进一步生长发育伸长,突出皮层后形成新根瘤并最终发育成成熟瘤。Frankia菌的整个侵染过程为:Frankia菌侵染形成侵染线形成界面质穿壁繁殖泡囊孢子。根瘤的发育可概括为:根瘤原基前根瘤成熟瘤。图9参20  相似文献   

12.
海拔对旱冬瓜共生固氮放线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直接从昆明西山、武定狮山和大理苍山采集的的旱冬瓜根瘤中提取DNA,扩增出Frankia的16S rDNA,然后用ADARA技术研究不同海拔的旱冬瓜根瘤中共生固氮放线菌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海拔是影响旱冬瓜共生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海拔梯度越大,则Frankia的遗传多样性越丰富;(3)某些基因类型的Frankia仅出现在某些海拔上,而另一些则分布在较广泛的海拔范围。  相似文献   

13.
江南桤木等根瘤内生菌的分离和回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赤杨属(Aluns)江南桤木(Alnus traboculosa Hand)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_3,从胡颓子属(Elaeagnus)厦门胡颓子(Elaeagnusoldhani Maxim)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4,蔓胡颓子(Eleaegnusglabra Thumb)根瘤上分离到放线菌Frankia sp.FE_3,均获得纯培养。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特征,确认是属具有孢囊的放线菌。该菌慢生长型,在培养基内菌丝体发育好,无气生菌丝体。液体培养,在底部生长,属微好气性。孢囊形状不规则,囊内包着大量的不游动的孢囊孢子。菌丝分枝有隔,粗细不匀,革兰氏阳性。将分离菌F_3,FE_4,FE_3回接其宿主,感染结瘤,有固氮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根瘤匀浆和根瘤切片法对福建南部、中部和东北部的杨梅根瘤共生菌进行了分离,并进行菌株培养、初步鉴定及侵染特性检测。结果获得6株共生菌,菌株具有分枝状菌丝、孢囊、泡囊等典型Frankia的特征性结构,经无氮诱导有固氮活性,在BAP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适宜的碳源为乙酸钠、丙酸钠和丙酮酸钠,适宜的氮源为酪蛋白。5个菌株生理类群为B型,细胞壁化学组分为Ⅲ型,菌株FMr16比较特异,具有串珠状菌丝体,生理类群为A型,细胞壁组分为Ⅱ型。侵染结果表明,6个菌株可侵染杨梅、沙枣、沙棘和四川桤木,但不使木麻黄结瘤,菌丝体接种效果好于根瘤匀浆接种,菌丝体分批接种效果优于单次接种。  相似文献   

15.
柠条与沙棘共生固氮菌资源特性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柠条与沙棘两种木本灌木均具有御旱与耐旱性,是山西省半干旱气候区的结瘤植物资源优势,其共生固氮菌Rhizobia与Frankia菌系在山西石灰性土壤中的生态分布广泛,结瘤特征明显,大约每年为该生态区提供10万~20万t的生物氮素,在山西的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与资源利用方面发挥着较大的生态学效应,具有深入研究和广泛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沙棘根瘤的固氮能力,对其进行了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的根系发达,具有很强的分蘖能力,而且能和放线菌中的弗兰克氏菌(Frankia)共生,形成根瘤。对根瘤生长、发育及形成的泡囊进行了研究,明确了根瘤的寄生部位和泡囊的固氮情况,并深入研究了Frankia菌的分离培养以及根瘤的侵染过程。  相似文献   

18.
采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北坡东北赤杨、西伯利亚赤杨、色赤杨根瘤样品21个,对根瘤内Frankia DNA的16S-23SrDNA和nifD-nifK两个基因间隔区段(IGS)进行PCR—RFLP分析,研究其基因多样性。结果表明:与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存在丰富的基因多样性,基因类型与宿主种型关系密切。东北赤杨对Frankia的特异性较高,与西伯利亚赤杨和色赤杨共生的Frankia菌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上述结果说明Frankia菌与其宿主赤杨间存在着协同进化。  相似文献   

19.
马桑根瘤内生菌纯培养物的分离、回接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次采用根瘤切片法直接从野生的马桑根瘤中分离内生菌纯培养物均未获成功;但用同样方法从温室里人工接种形成的马桑根瘤中却分离到大量纯培养物。其中273株经盆栽回接后发现有24株能侵染结瘤;少数菌株还通过半固体斜面和珍珠岩盆栽回接成功。对10株纯培养物表型特性的研究表明,它们均具有Frankia的形态和培养特征;生理类型除有A、B两型外,尚出现有一类A、B混合型,其中凡属B型菌株的均能侵染结瘤,A型则不能,两株A、B混合型中有1株能结瘤,另1株却不能;碳、氮源利用特性和其它Frankia基本相似;细胞壁组分既有Ⅲ型也有Ⅱ型;全细胞鉴别性糖大多为木糖和半乳糖,少数菌株只含有半乳糖或木糖,或含有半乳糖、木糖和阿拉伯糖。DNA中G+C mol%为65%~7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