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贾桂梅  许春燕  卢建立  李春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888-14889,14891
[目的]探讨河北中部设施果树蟠桃(Prunus persicalL.var.compressaBean)、杏(Prunus armeniacaL.)和李(Prunus salicina)的需冷量。[方法]利用07.2℃模式和犹它模式,结合试验,分析了保定市山前平原设施果树早露蟠桃、凯特和金太阳杏、大石早生李的需冷量。[结果]07.2℃模式在当地的适用性较好。早露蟠桃和凯特杏的需冷量为536h,金太阳杏和大石早生李的需冷量为507h。[结论]当地设施果树扣棚日期为12月下旬。  相似文献   

2.
不同砧木大石早生李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301PS光合测定仪对3种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的日变化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的光合速率有一定差别;不同砧木不同树龄的大石早生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峰值、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3种砧木1 a生大石早生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差异不显著;毛桃砧的大石早生李的净光合速率较高,2a生毛桃砧大石早生李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种砧木的大石早生李.  相似文献   

3.
不同砧木大石早生李POD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3种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的枝皮、芽、春梢营养枝叶片P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同工酶酶谱特性进行测定,并对其生长势指标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李树生长势影响显著,在树高、干高、冠径、树冠体积4项生长指标上均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最小,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生长量较大.不同砧木嫁接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差异显著,以毛樱桃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高,以毛桃、山杏为砧木的大石早生李POD活性较小.POD活性与树高、干周、冠径、树冠体积呈显著负相关,与砧木的矮化性呈负相  相似文献   

4.
骆驼黄杏     
骆驼黄杏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从我国杏的地方品种中,经过12年的精心培育和观察鉴定后推出的结果期早、熟期极早、品质优良、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骆鸵黄杏,已于1995年11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栽植后第2年就开始结果,4年生树...  相似文献   

5.
大石早生李是从日本引进的优良早熟李新品种。郓城县林业局 1 996年春引入大石早生李 ,在郓城县双桥乡林业示范区进行引种观察和早期丰产栽培试验 ,经 6a观察表明 ,该品种具有早熟、早实丰产、外观美丽、品质佳、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是适合本地发展的李树新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  相似文献   

6.
大石早生李点授红叶李、盖县大李、高淳李、早黄李、青柰、桃、梅、杏等品种和树种的花粉, 并分别于授粉后3 周和5 周进行其座果情况调查, 筛选出了红叶李、盖县大李、梅为大石早生李较适合的授粉品种。同时, 提出了李子座果率调查适宜期应在授粉后5 周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国仁仁用杏,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培育,早果、高产、抗旱、抗寒、抗风、抗病和抗虫能力较强,200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8.
大石早生李点授红叶李、盖县大李、高淳李、早黄李、青柰、桃、梅、杏等品种和树种的花粉,并分别于授偻后3周和5周进行其座果情况调查,筛选出了红叶李、盖县大李、梅为大石早生李较适合的授粉品种。同时,提出了李子座果率调查适宜期应在授粉后5周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光谱无损检测李果实硬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志磊  代旭静  郝清  张洪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52-14554
[目的]实现无损快速检测"大石早生"李果实的硬度。[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大石早生"李果实漫反射光谱信息,并相应测量果实硬度,经异常样品的剔除、定量模型的建立和优化以获得最优的李果实硬度近红外定量检测模型。[结果]4 000~9 000cm-1范围上结合直线差减法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稳定性,R2为0.770 5。[结论]建立的定量检测模型可为"大石早生"李果实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庄浪县李树栽培多为一些老品种和早熟品种,生产上表现性状优良、经济效益好的新优品种较少,尤其缺乏优良的中晚熟品种。为此庄浪县果业局2001—2003年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研究所、山东省烟台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了一批李新品种(系),嫁接到中川园区1年生山桃上保存,同时在8年生桃树上高接。经过几年的多点试验观察,初步认为大石早生、大李特早红、黑琥珀、龙园秋、龙园蜜、秋红、索瑞斯、太阳李等8个李新品种在庄浪县表现良好,适宜当地栽培开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大石早生李是由日本福岛县伊达郡大石俊雄从台湾李的实生苗中选出,我所2002年于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引入试栽,通过7a的观察记载,该品种具有早产、丰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特性,而且外观美丽,较耐储运,商品价值极高,适宜我市大面积推广栽培,现将其表现及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田瑞 《农家顾问》2001,(10):24-24
我所于1996年从国家果树种质李杏资源圃引进了20多份李资源,通过近几年的引种试验研究,从中筛选出值得推广的优质早熟李品种--大石早生.大石早生于1998年开始结果,2000年单株产量达20千克以上.该品种平均单果重42克,最大可达63克;果实卵圆形,果面光滑、柔软,汁液丰富,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达11.0%,微香,品质上.在武汉地区5月下旬成熟,具有抗性强、早熟、优质、丰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周口黑琥珀、黑宝石、玫瑰皇后、威克森及密思、大石早生等十几个优质李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及其优良品质,为发展和推广优质李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1-MCP间歇处理对采后李果实色泽的影响,以绿熟期"大石早生"李果实为材料,室温(25±1)℃下用1μL/L的1-MCP处理1次、2次、3次,1-MCP处理间隔期为3 d,以未处理果做对照,研究1-MCP间歇处理对李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果实色泽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间歇处理可明显延缓李果实后熟软化过程中果实转色进程,抑制了"大石早生"李果实中叶绿素的降解,花青苷的积累。综合品质、口感与色泽,1-MCP间歇处理2次效果最好,能够在不影响果实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的基础上有效地延缓李果实的成熟衰老,使"大石早生"李果实的常温货架期延长6 d。  相似文献   

15.
红巴梨是美国育成的洋梨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早果、鲜艳等多种特点,颇受人们喜爱,市场前景广阔。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后,经过多年试栽已获得成功,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16.
对适宜在武汉乃至湖北省种植的优质早中熟李大石早生、早黄李、盖县大李、芙蓉李、串铃李、黑李等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技术研究 ;从花粉生活力、品种间授粉配置等方面 ,探索李对温度的适应性及经济产量的影响 ;结合农艺特性 ,总结出李丰产实用的栽培技术 ,以指导和推动李树适应区的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紫晶李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正>李树为多年生落叶果树,属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 Linn)。紫晶李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最新选育的李新品种,于2007年12月通过山西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和开发应用。目前,江苏省李产量及在果品中所占比例均呈上升趋势,年产鲜果约3944 t。栽培主要集于苏北的徐州、连云港、淮安3市,主要品种有大石早生和早黄李等近20个品种。  相似文献   

19.
对22份李资源的8个植株形态性状指标进行比较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树形特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所得的等权与加权评判结果都具有非常高的吻合程度,评判结果相似。利用权重系数法对各品种的树形综合性状进行等权和加权位次排序,芙蓉李、太阳李、圣玫瑰、大石中生和大石早生排序位次靠前,长势旺盛;香扁、大玫瑰排序位次靠后,株形瘦小,长势较差。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说明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可被用于果树植株形态学的比较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李的地理气候条件,是我国李优生区之一.2005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李品种10个,经过5a的观察,初步确认大玉大石早生、大李特早红、红宝石、新引3号、黑王、女神、安哥诺等7个李品种生长结果表现良好,可在甘肃省中部高寒地区及同类地区推广.现将这7个品种在引种试验区的主要性状表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