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筛选出适合江淮地区种植的稻茬麦品种,特进行了12个弱筋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豪麦13、宁麦24、浩麦1号、扬25、苏麦10号、扬麦13抗性优良,生育期适中,产量较高,可在江淮稻茬麦区扩大示范种植,逐步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淮稻茬麦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但单产年度间差异较大。为了及时准确地筛出适合稻茬麦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于2014-2015年,笔者引进并开展试验研究部分小麦新品种并开展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江淮稻茬麦种植的豪麦13、宁麦24、浩麦1号、扬25、苏麦10号、扬麦13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江淮稻茬麦小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但单产年度间差异较大。为了及时准确地筛出适合稻茬麦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2014-2015年,笔者引进并对部分小麦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初步筛选出适合江淮稻茬麦种植的浩麦1号、南农8606、镇麦168、宁麦13、苏麦188、扬辐麦5号等。  相似文献   

4.
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麦在我省分布范围极广,自北部沿淮到中部江淮之间,直到南部沿江江南都有种植,其中尤以沿淮和江淮之间一季中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沿江和江南的栽培面积相对较小.总的播种面积几近小麦栽培面积的三分之一,所以,提高稻茬麦的产量和品质在小麦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稻茬麦的产量一般较旱地麦为低,低产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从总的情况看,其产量的高低,主要是受当地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三者所共同制约.近年来各地的实践表明,选用早熟、耐湿、抗病高产小麦品种是提高稻茬麦产量的关键,而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在稻茬麦区,尤其在江淮及沿江江南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9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淮麦2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淮麦2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0为母本、绵阳0425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一般单产7.5~9.0 t/hm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株高90 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千粒重40~42 g,其适宜播期淮北地区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区在10月中下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结论]淮麦29产量高、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经多年试验,在安徽淮北旱茬麦和沿淮地区的稻茬麦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6.
通过凤阳县总铺镇小王村稻茬麦示范片3年种植淮麦28的观察、记载及生产经验总结,对淮麦28稻茬麦产量结构进行分析,提出淮麦28稻茬麦7 500 kg/hm~2绿色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赵斌  万映秀  王瑞  张平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900-8902
[目的]利用已报道的抗穗发芽共显性STS标记Vp1B3,筛选适宜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抗穗发芽白粒小麦品种。[方法]对57份黄淮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品种(系)及地方品种于2007年测定种子萌发指数(GI),并用标记Vp1B3对选取的品种做PCR扩增。[结果]标记Vp1B3扩增出抗性条带845、569 bp和感穗发芽条带652 bp 3种类型的片段,其频率分别为7.0%、26.3%和66.7%,且3种基因型品种之间的GI值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验证了标记Vp1B3能对不同品种的穗发芽抗性进行有效筛选;筛选出2份GI值〈20%的白粒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丰产3号和万县白麦子,可作为穗发芽抗性育种中的有用资源。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晚播种植的小麦新品种,选择抗病性强(特别是赤霉病)、适应性广、高度适中(80~85 cm)、茎秆粗壮、抗倒性好的当地19个小麦新品种于12月20日播种,调查各品种的出苗情况、产量构成三要素及农艺性状等指标。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播量下,结合相应的晚播栽培管理措施,以宁麦18、宁麦13、淮麦30和扬麦16丰产效果较好,适宜在江淮稻茬及其周边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迟播条件下通过对16个小麦品种引进试验,结果表明:在盐城市中南部麦区可选择扬辐麦4号和宁麦13等品种分蘖成穗率较强、综合抗性较好、产量潜力较高的品种为主推品种,搭配种植苏麦188、淮麦30等品种,同时进一步示范种植宁麦19、扬麦22、苏麦8号等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兴化市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兴化市开展优质水稻新品种(系)引种试验,从产量、产量构成、生育期、株型、抗性及熟相等指标对参试的13个优质水稻新品种(系)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南粳2728、临稻21、徐稻32646等优质水稻品种(系)产量较高,但生产上仍要注重提高结实率;扬粳34911、淮稻20、淮稻14等迟熟中粳品种综合性状较优,可作为机插种植的选用品种;扬粳508生育期短,熟期早,可作直播种植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沿淮地区稻茬麦生产上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推广稻茬麦浅旋耕机条播配套技术,提高稻茬麦关键技术到位率和稻茬麦产量,对促进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审小麦新品种淮麦29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淮麦29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了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淮麦29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淮麦20为母本、绵阳0425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一般单产7.5~9.0 t/hm2,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的河南(信阳、南阳除外)、安徽北部、江苏北部、陕西关中灌区、山东菏泽地区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株高90 cm,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角质、均匀饱满。千粒重40~42 g,其适宜播期淮北地区在10月上中旬,沿淮地区在10月中下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结论 ]淮麦29产量高、抗寒性强,综合性状好,该品种于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09010。经多年试验,在安徽淮北旱茬麦和沿淮地区的稻茬麦区均可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产强筋小麦新品种济麦4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济麦4号是以济955159为母本,优质强筋抗病941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半冬性强筋小麦新品种。在2005-2007年河南省小麦区试中平均产量为7 419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0.77%;在2007-2008年度河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7 821 kg/hm2,比对照豫麦49号增产3.9%。2006年、2007年连续2年统一抽样进行品质分析,济麦4号品质达到国家强筋小麦标准。济麦4号综合抗病性强,200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稻茬麦区除外)早中茬中高肥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适宜江苏省淮南麦区栽培的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于2016年进行了9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田间种植表现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麦5号"、"扬辐麦4号"、"华麦6号"可作为淮南麦区稻茬麦扩大种植面积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15.
淮麦36由鲁麦14与淮894杂交并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属半冬性中早熟小麦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北麦区晚茬及沿淮麦区种植。该文介绍了淮麦36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收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栽培冬小麦的技术,整理介绍如下. 一、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小麦栽培技术 1.品种选用.主栽品种以春性早熟为主,对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穗发芽具有较好的抗性.江苏沿江、江淮麦区、安徽省江淮中部应选用红皮软质小麦品种,如宁麦9号、扬麦9号等;安徽省沿淮地区、河南南部以白皮软质小麦为主,如皖麦48等.  相似文献   

17.
皖麦 39是涡阳县农科所用西矮 8号为母本 ,皖麦 1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多穗型小麦新品种。具有株高适中、茎秆粗壮、抗倒伏、品质较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等特点 ,属中筋小麦 ,适用于制作面条、饺子、馒头等食品。适宜淮北和沿淮地区中高肥力水平中、晚茬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适合苏北沿海地区种植的小麦新品种(系),选择12个小麦新品种(系)在苏北沿海地区进行示范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有宁麦13、扬麦25、亿麦9号,这3个品种株高适宜、抗病性好,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樊青峰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10-12,139
为探讨国审稻新品种垦稻808在国家北方稻区组种植中的性状表现,选取12个区试品种,在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4省区11个区试点进行试验,通过产量、农艺性状、抗病性及品质汇总结果分析,垦稻808综合性状优良,高产稳产,品质佳,抗性优良,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地区、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熟期适宜、抗逆性好、产量高、米质优,综合表现突出,适合沿淮流域推广种植的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以期指导广大农民科学种植管理,从而提高节水抗旱稻种植效益。根据沿淮流域节水抗旱稻生产实际,近两年引进了11个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进行对比筛选试验,从品种生育特性、主要经济性状、主要农艺性状、产量与田间自然发病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而筛选出适合沿淮流域种植的优质、高产、多抗节水抗旱稻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旱优650”、“旱两优8200”的产量较高、农艺性状、抗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宜在沿淮流域推广种植。初步筛选出了适宜沿淮流域种植耐旱、抗病虫、高产节水抗旱稻新品种。为提升节水抗旱稻增产潜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