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水象甲(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一种国际性检疫害虫,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抚宁县1990年7月31日在黑光灯下发现稻水象甲,经普查,田间只零星发现其危害水稻,大面积扫网未见成虫。随着时间的推移,稻...  相似文献   

2.
2012年5月20日~22日,我们在宜都市松木坪镇徐家湾村和王家畈乡王畈村发现疑似稻水象甲成虫.将采集的虫样送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鉴定,确认为稻水象甲.疫情发生后,宜都市植物检疫站在稻水象甲疫区设立7个监测点,每3d监测一次,监测稻水象甲的发生发展动向.就其发生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oryzopilusKuschel)为鞘翅目象甲科昆虫 ,主要危害水稻。原发生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的美国、墨西哥及古巴、亚洲的日本及朝鲜。 1986年我国将其定为对外检疫对象 ,1988年在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及日本和朝鲜的稻水象甲一样 ,侵入唐海县的为孤雌型 ,即 :如有 1头成虫侵入 ,在条件适宜时便可定居繁殖。目前稻水象甲在我国吉林南部、环渤海湾 ,浙江南部、福建北部及台湾等地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北京是稻水象甲向西扩散蔓延的必经之地 ,以往文献中只…  相似文献   

4.
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情况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鸿均  黄文琴 《植物检疫》1994,8(3):159-160
稻水象甲的药剂防治情况简介魏鸿钧,黄文琴(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重要检疫(水稻、地下)害虫。自1976年从美洲传入日本后,在亚洲迅速蔓延。现将美国、日本、...  相似文献   

5.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在贵州稻区危害面积逐年加大,局部地区暴发成灾。为了明确水稻旱育秧技术对稻水象甲的实际控制效果,分别设置单独水秧、单独旱秧以及水秧和旱秧混合栽种3种方式,连续两年观察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在3种栽种方式的水稻秧苗上取食、产卵情况。研究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在水秧和旱秧上都能取食,但是仅在水秧上产卵,连续两年在单独旱秧和混合旱秧上平均产卵量均为0。因此旱育秧技术是一项可以有效阻隔稻水象甲繁殖扩散的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6.
杨维华  张香云 《植物检疫》1998,12(5):277-279
稻水象Li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1990年8月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和北京市植物保护站检疫科在北京市清河农场进行田间调查,发现该虫在清河农场发生,清河农场立即开展全场普查,发生面积达350多hm...  相似文献   

7.
张莉  徐志新 《植物检疫》1994,8(5):279-281
稻水象甲与植物检疫(二)张莉,于虎勇徐志新(丹东动植物检疫局118000))(杭州动植物检疫局)7寄主植物稻水象甲的寄主植物十分广泛,主要有以下数种(次要寄主略)。7.1成虫寄主:燕麦Agropyrontsukushiense;荩草Atrhraxon...  相似文献   

8.
稻水象甲低密下的监测普查与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水象甲是水稻上的重要检疫害虫。1987年在中国河北省唐海县首次发现,福建省于1995年在福鼎市沙埕镇首次发现。福鼎市由于发现及时,防治措施有力,目前还有效地控制着蔓延为害。到1999年发生范围控制在本市的沙埕、前岐等4个乡镇,发生面积仅218 hm2,越冬代成虫密度平均21.2头/百丛,防治后的第一代成虫密度1.5头/百丛。在虫口密度较低的发生区,如何搞好稻水象甲的监测和防治,通过这几年实践,取得一定成效,有一些体会。  1 稻水象甲监测普查技术  1)选择监测普查地点。根据稻水象甲的传播途径和生活习性,把监测和普查地点选择…  相似文献   

9.
稻水象甲传播途径研究(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悦  陈洪存 《植物检疫》1997,11(1):38-40
1988年6月,首次在我国河北省唐海县爆发了水稻重要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立即引起国务院、农业部、国家科委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稻水象甲研究课题组,对稻水象甲的检疫检验技术、发生规律、防治和处理方法开展了专题研究。通过田间调查、对寄主植物及其产品的跟踪调查、室内饲养、成虫飞翔期交通工具携虫可能性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本文分四部分重点论述稻水象甲的人为传播途径,为查明它的传播规律、行进方向和路线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水象甲危害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沙、望城部分乡镇的稻水象甲的发生情况调查表明:稻水象甲在我省的分布密度平均为(1-37)头/百丛。几种药剂防治稻水象甲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杀虫单、锐劲特、吡虫啉、三唑磷、毒死蜱等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95%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探索稻水象甲暴发的原因,为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稻水象甲的防控提供依据,调查其越冬场所、寄主植物、不同生境中的种群消长动态、年生活史、发生与环境的关系等。稻水象甲越冬成虫于4月上旬末开始活动,4月中旬在杂草、小麦等旱地作物上取食,5月中、下旬随水稻移栽迁入稻田,之后进入产卵期;一代成虫羽化始期为7月中旬,自8月上旬起,一代成虫又开始向其越冬场所附近的杂草丛转移,逐渐入土越冬。稻水象甲在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滞育成虫在土表和浅土层中越冬,越冬的主要场所为稻田附近的林带和田埂。  相似文献   

12.
正稻水象甲又名稻水象、稻根象,是农业植物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稻水象甲主要危害水稻,具有危害时间长、传播速度快、防控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在我省发生危害逐年加重,已成为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稻水象甲成虫啃食稻叶,幼虫蛀食稻根,一般造成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甚至绝收,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安全。发生情况湖北省2008年在鄂州市华容区首次发现稻水象甲疫情,截止到2017年,全省发生疫情点已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水稻害虫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的取食习性,系统调查了稻水象甲在贵州省中部地区的取食植物种类,并测定了越冬成虫取食起始温度,分析了取食斑大小和取食斑数量与根部幼虫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稻水象甲成虫可取食66种植物,其中禾本科48种、莎草科13种、黑三棱科1种、美人蕉科1种、百合科2种、天南星科1种;根据稻水象甲的取食和生活习性,将这些植物划分为寄主植物、喜食植物和可取食植物,分别有4种、51种和11种。在全黑暗和全光照的条件下,稻水象甲越冬成虫取食虫数均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50%越冬成虫开始取食的温度分别是15.3℃和11.9℃。不同地点的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单个取食斑长度、宽度和面积均无显著差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取食斑数量与取食斑长度之间以及取食斑长度与取食面积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取食斑数量与根部幼虫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稻害虫,被列为我国二类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和国内植物检疫对象。2009年5月我市在房县城关镇首次发现,2010年普查,又在十堰市城区和竹溪县天宝乡发现成虫,竹山县有被害状但未发现成虫,丹江口市、郧西县有疑似为害状,总之,稻水象甲在我市呈蔓延之势,如不采取有效果断措施,将对我市水稻生产产生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稻水象甲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6月9日在留坝县首次发现稻水象甲后.洋县每年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普查。2006年6月27日在磨子桥镇三台村普查中发现稻水象甲为害症状及虫体。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稻水象甲的发生和为害.我们在发生区乡镇开展水稻改种玉米试验、幼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和成虫药剂防治对比试验的同时.积极探索稻水象甲在洋县的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防控商城县检疫性害虫稻水象甲的发生,本研究对该地稻水象甲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提出了相应的防控策略。结果表明,稻水象甲主要发生在商城县丘陵山区和沿河稻作区,发生面积约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越冬成虫发生期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成虫产卵期在5月,幼虫发生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蛹期在6月,成虫羽化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测报灯成虫终见期在8月15日前后。采取稻田秋耕灭茬、隔离育秧、延迟播种期、科学管理肥水、保护天敌、稻鸭(虾)共作和科学用药等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控稻水象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白僵菌与两种化学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白僵菌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治效果,本试验设置了两个浓度的白僵菌与两种化学药剂对稻水象甲成虫发生较重的田块进行了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药剂都有一定防治效果,药后7d对稻水象甲成虫的防效以400亿/g白僵菌50g/667m2最好,达到81.15%,但其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及10%醚菊酯SC。  相似文献   

18.
越冬代稻水象甲迁入峰期的积温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浙江、河北等地,稻水象甲均以一代幼虫致害早稻。由于稻水象甲幼虫生活在土下,防治难度较大,在越冬代成虫迁入峰期施药,将其消灭于产卵之前,已成为各地防治稻水象甲的主要措施之一。因此,有必要探索一套简便易行的方法,预报越冬代成虫的迁入峰期表1春季13...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在水稻秧田发现稻水象甲成虫,通过调查和分析,确认稻水象甲是通过交通运输和灯光吸引传入福泉市.从而提出了严格植物检疫、推广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合理应用农业防治技术措施、强化预警建设、抓好化学应急防治的综合治理技术措施与防控策略[1-2].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防控药剂筛选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6种药剂混配后对稻水象甲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阿克泰、锐劲特、吡虫啉与三唑磷混配,以稻水象甲成虫和幼虫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