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冬闲田养鱼,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这对于冬闲田多、有霜期短、水资源丰富地区的农民无疑是一条短平快的冬季增收好途径。现将利用冬闲田养鱼的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一)田块修整与消毒杀菌 用于冬季养鱼的稻田,必须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自如、蓄水性能好、管理方便的田块。晚稻收割后,将稻田犁耙一次,并将田埂加固、加高,使之能保持蓄水50厘米以上,做成鱼池或长方形鱼沟。然后,每0.067公顷施石灰50~60公斤,以杀菌消毒和促进禾腐烂,待碱性消退后再灌水放鱼。 (二)品种选择的放养密度 由于冬闲田蓄水较浅,鱼类活动范…  相似文献   

2.
1.稻田养鱼的环境条件(l)水源、水质。水源必须充足,排注水方便,不受旱、涝影响。水质良好,无污染,应符合GBI1607标准。(2)土壤。以土质肥沃,保水力强,pH值呈中性至微碱性的壤土、粘土为好,尤以高度熟化、高肥力。灌水后能起浆、干涸后不板结、保水保肥力强的稻田为最理想。2.养鱼稻田的准备(1)加高加国田埂。饲养鱼种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5-0.7米,饲养食用鱼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7-l米,田埂的宽度0.4-05米,并捶打结实,不塌不漏。(2)开设鱼溜、鱼沟。鱼溜是指在养鱼稻田的田边或中…  相似文献   

3.
巧妙地利用冬闲田养鱼,既可提高稻田的利用率,又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减少稻田病虫害,节约农药、化肥支出,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等诸多优点,是冬季农民增收的极好途径,值得推广。现将冬闲田养鱼相关技术简要介绍如下。1整田用于养鱼的冬闲田,宜选择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蓄水性能好的田块。晚稻收割后,将稻田翻犁一次,不必耙碎。并将田埂加固、抬高,保证蓄水70~80cm。在田中间开挖出″井″字形鱼沟,在进水口开出1m左右深度的鱼巢,保证鱼沟、鱼巢相通,在进、排水口处设置拦鱼网具防逃。然后,每亩施生石灰50~60kg,以杀菌消…  相似文献   

4.
夏天,由于稻田水体较浅,水温过高,水质易污染,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鱼类的大批死亡。为确保稻田养鱼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五项措施: 一、经常疏通鱼沟、鱼溜:夏季,由于鱼类的摄食量增大,残饵、排泄物过多,加上鱼类的活动旺盛,鱼沟、鱼溜极易被堵塞,使沟、溜内的水位降低。为此,应每3~4天进行疏通一次,确保鱼沟宽40厘米、深30厘米,鱼溜深60~80厘米,并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通。 二、保持稻田养鱼水位:如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发生突变,可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因此,稻田养鱼的水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殖革胡子鲶,既可改善稻田生态环境,又可增产增收,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方式。现将该技术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养殖革胡子鲶的稻田,应选在光照充足、水质良好、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防洪条件好的地方。在养鱼前,对田埂可结合种稻整地加以修整,田埂要加高至40~50cm,加宽至30cm,并夯实。在稻田内要开挖鱼沟和鱼坑,鱼沟宽100cm,深50~80cm,在稻田中呈“田”或“井”字型,要求沟沟相通,并在各交叉点上挖深100cm,面积6~10m2的鱼坑。稻田中鱼坑鱼沟的面积以不少于稻田总面积的5%~8%为宜。在稻田的进、排水口还要安装…  相似文献   

6.
<正> 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与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生产方式,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稻田产出率,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现将其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 选好稻田养鱼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日照时间长的稻田。稻田养鱼的工程建设。在冬季就要加高加固加宽田埂,田埂高60~80厘米,宽60~90厘米,开挖鱼坑应占稻田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黔东南州稻田养鱼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把水稻种植和稻田水中养鱼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达到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目的,实现“稻田养鱼鱼养稻,稻谷增产鱼增收”。贵州省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在黔东、黔南一带侗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稻田养鱼尤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启珍  夏村 《湖南饲料》2001,(3):30-30
夏天,由于稻田水体较浅,水温过高,加上鱼类排泄物剧增,水质易污染并导致缺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鱼类的大批死亡,给稻田养鱼造成损失。为确保稻田养鱼安全度夏,必须抓好以下五项措施: 一、经常疏通鱼沟、鱼溜夏季,由于鱼类的摄食量增大,残饵、排泄物过多,加上鱼类的活动量大,鱼沟、鱼溜极易被堵塞,使沟、溜内的水位降低,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为此,在夏季应每3~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养殖方式,许多农户希望在种植水稻的同时,利用稻田水面培育鱼种或养食用鱼。使养鱼稻田获得稻谷增产鱼丰收,必须做好“五个”选择工作: 一、选择好养鱼稻田。选择天旱不干,洪瀑不淹的稻田。放种前田埂加高到70厘米,并装好进出水口的拦鱼设备。 二、选择好水稻品种。养鱼稻田的水  相似文献   

10.
稻田立体高效养鱼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可使原来的单一种植发展成稻鱼共收的立体农业,投资少、用工少、新增效益较高,是农村调整生产结构中绿色种养的较好方式。稻鱼共生,通过鱼的吃草、除虫、活水、松土、增肥等作用,既可减少稻谷的病虫害,又可节省肥料30%~40%,还可使水稻增收5%~10%,且多年养鱼稻田还可免耕。其工程设施和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是提高稻田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然而,养鱼与晒田、追肥、施药等措施之间存在着矛盾.稻田养鱼如何过好这三关呢?1.晒田;晒田前疏通鱼为、鱼溜.保证沟、溜畅通;晒田时放水速度要慢.使鱼有充足的时间游进鱼沟、鱼溜.晒田期间.鱼沟水深保持在15~20厘米、鱼溜水深保持80~100厘米之间,同时应随时注意鱼情.发现鱼浮头立即向鱼沟、鱼溜注入新水.晒田完毕及时灌水。2.追肥:农家肥和化肥一股对鱼毒性较低.但应控制好用量.追施人畜粪要充分腐熟,每公顷每次用量不通过2250千克.追施化肥要少量多次,分片施用.每公顷每次…  相似文献   

12.
(一)养鱼稻田的选择 凡有水源能种水稻的田都可养鱼。但是,要获得鱼的优质高产,养鱼的稻田最好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不受旱、涝影响的田。且水质无污染、水的酸碱度以中性或偏碱性(pH值6.5~9.5),保水力和保肥力强。沙土或重沙性壤土的渗漏田,不保水、不保肥的田,水质污染的田都不宜养鱼。对稻田面积大小无要求,一般面积小于1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的田宜于苗种培育,1亩以上的稻田可养殖成鱼。  相似文献   

13.
工程式稻田养殖,即在稻田中开挖鱼沟、鱼凼, 利用“稻鱼共生,优势共生,优势互补”的原理,进行稻田生产综合开发,从而实现“稻鱼增收”的目的。在日常管理中,应抓好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冬闲养鱼,是利用晚稻田里割后至翌年春早稻生长前稻田休闲期养鱼,一般是以养成鱼和鱼种为多。冬闲稻田长时间积水,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丰富,可成为鱼的好饵料,很适合养鱼。利用冬闲田养鱼能为池塘、河沟等培养大规格鱼种;能清除田间杂草,吃掉害虫;能增加  相似文献   

15.
蒋艾青 《饲料工业》2004,25(7):45-47
进行工程化养殖的稻田,除具备稻田养鱼的基本条件(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土壤以保水保肥力强的粘土、土壤为好)外,须对原有稻田进行改造,主要工程有加高加固田埂,挖深扩宽沟凼,硬化田凼四壁,建设高标准“田凼沟式”稻田养鱼工程。田埂要求加高到0.5m,有条件的可用红砖、水泥板护坡,也可用三合  相似文献   

16.
一、稻田选择 一要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无污染,不受洪水威胁的环境。二要选择地势平坦,倾斜度低,土质保水力强的稻地。三应采用旱育稀植、人工插秧的稻田。 二、稻田设施 ①田内埂高30~40厘米,外大圈埂高50厘米,田埂要坚固整实。在外围田埂留一个溢洪口,以便受涝灾时备用。②进出  相似文献   

17.
稻田生态养鱼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田既种稻又养鱼的一种方式。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巧妙结合在同一生态环境中,充分利用稻、鱼之间的共生关系,使原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向更有利的方向发展。稻田养鱼的目的是用现代化生物学技术使稻谷增产,同时发展养鱼,使单位面积的收入增加,从而达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003年,我们在旺隆镇新春村选择集中连片、  相似文献   

18.
标准化稻田养鱼,就是在稻田内挖沟、鱼稻同存、稻鱼并收的一种养鱼技术。  相似文献   

19.
, 《江西饲料》2012,(5):37-38
1 稻田准备 1.1条件 应选择便于看护、地面开阔、地势平坦、避风向阳、安静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水质优良、稻田附近水体无污染、旱不干雨不涝、能排灌自如.稻田的底质以壤土为好,田底肥而不淤,田埂坚固结实不漏水. 1.2改造与建设 (1)开挖田间沟.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环形沟,沟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8%,沟宽1.5~2.5 m,沟深0.6~0.8 m.面积在1.3~2 hm2之间的稻田还需加挖“十”沟,面积超过2.7 hm2的,需加挖“#”沟. (2)加高加宽田埂.利用挖环沟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打紧夯实.改造后的田埂,要求高度在0.5 m以上,埂面宽不少于1.5 m,池堤坡度比为1∶1.5~1∶2.  相似文献   

20.
稻田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鱼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大,稻田养鱼因而呈现了方兴未艾的势头。然而稻田是一个特殊的小水体,它具有水域狭小,养成鱼容量不大,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要实现稻田养成鱼的高产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关键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