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利用RAMS(Randomamplifiedmicrosatellites)分子标记技术对河北省不同地区的3个西瓜枯萎病病株分离物Fon1、Fon2、Fon3各10个单孢菌株进行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10个RAMS引物进行扩增,Fon1共扩增出3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条;Fon2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5条;Fon3共扩增出40条带,多态性条带4条。结果分析表明,同一病株分离物的不同单孢菌株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遗传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ISSR和RAPD标记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分离出的链格孢菌株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研究其遗传多样性,比较2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在链格孢遗传分析中的优劣,为研究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及烟草抗病品种的培育奠定基础。采用ISSR和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出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 17.0 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国内主要商业蓖麻品种的种质资源多样性,采用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的31份蓖麻品种进行分析。AP-PCR分子标记的研究结果表明,9条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2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9.1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2~10条,多态率为40%~90.91%,共计53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89条多态性带。在9条引物中,引物S3扩增出多态性条带最高,多态率达90.91%。蓖麻种质资源的RMAPD分析结果表明,84对引物扩增的条带为5~12条,共计8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8.5条带,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为3~10条,共计56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5.6条多态性带。在84对引物中,引物A3+B4扩增出的条带最多,多态性最高,多态率达83.3%。对AP-PCR与RMAPD分子标记的数据进行联合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系数为0.56处,31份蓖麻种质被分成3大类群。2种分子标记之间的相关系数不显著(R=0.009 3)。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黑龙江省侵染马铃薯的早疫病菌菌株的遗传特性,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黑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不同地点的67株早疫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5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53个条带,多态性位点占75.4%;用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93个条带,多态性位点占88.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RAPD和ISSR分子标记均可将供试早疫病菌株划分为不同的组,说明早疫病菌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但菌株聚类组群的划分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研究结果可为黑龙江省马铃薯抗病育种和早疫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茄子为研究对象,初步建立起茄子的ISSR和SSR分子标记技术体系,包括DNA提取、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和引物筛选等。结果表明,ISSR分子标记体系中,从49条引物中筛选出3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26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1条,多态性比例为80.77%;SSR分子标记体系中,从4对引物中筛选出3个条带清晰的引物对6个品种进行扩增,共检测出17条带,其中多态性带5条,多态性比例为29.41%,2种方法均能把6个茄子品种区分开来,本实验为茄子品种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分子标记分析玉米种质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玉米的10个品种的全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再用Popgene32软件和SPSS 13.0软件分析扩增结果,研究10个玉米的种质资源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所选20个引物可扩增出214条RAPD条带;(2)所选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比率为86.4%,RAPD分子标记扩增10个玉米品种间的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316-0.654之间;(3)用RAPD-PCR扩增条带的分析结果建立了遗传相关系数矩阵、构建了分子树状图、可将10个玉米品种分为3个类群;(4)RAPD分子标记适合于构建玉米的DNA指纹图谱,进行品种鉴定和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7.
葡萄炭疽病菌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探讨葡萄炭疽病菌的变异和群体结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炭疽病的发生、流行及防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25个葡萄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4个菌株从100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6对扩增条带多样性丰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供试的25个菌株进行SRAP扩增,共得到16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56条,多态性比率为95.12%;利用NTSYS-2.1软件进行病原菌的聚类分析,其相似性系数在0.61~0.95之间。不同地区葡萄炭疽菌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多样性丰富,但各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且菌株之间的差异与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柳州融水县汪洞乡古茶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选取10个ISSR引物对87株柳州汪洞乡古茶树单株及4个对照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10条引物共扩增出67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共64条,多态性比率达95.5%,每条引物扩增条带为5~9条,平均多态性条带6.4条。每条引物扩增条带的多态性为80%~100%,扩增条带大小在100~2 000 bp。供试样品的Jaccard相似系数在0.35~0.85之间,平均值为0.60。在相似系数0.6处可将全部91份样品划分为10大类群。本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该古茶树群体资源单株间的亲缘关系,可为该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西洋梨‘丰产’二倍体及其10个同源四倍体株系为材料,通过微卫星(SSR)分子标记技术对西洋梨二倍体与同源四倍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应用10对SSR引物对11份材料进行扩增,共扩增出23条谱带,其中有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34.78%;10对引物中有3对引物为多态性引物。聚类分析显示,不同同源四倍体株系与二倍体的遗传差异大小亦不同;在10个同源四倍体株系中有3个株系扩增的条带与二倍体完全相同,7个同源四倍体株系与二倍体相比产生了差异性条带。研究结果表明,西洋梨二倍体与其同源四倍体之间以及10个同源四倍体株系之间在DNA水平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多态性。本研究能够为进一步进行西洋梨多倍体的育种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大白菜的适宜AFLP-Pst I/Mse I引物组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PCR的DNA指纹鉴定技术AFLP广泛应用于生物多样性、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分子系统发育和品种鉴定等方面.为了筛选出大白菜适宜的AFLP引物组合,研究以抗根肿病大白菜双单倍体CR Shinki、感病自交系94SK及其后代F2构成的纯合抗病和纯合感病DNA混合池为材料,利用256对Pst I/Mse I引物组合进行了AFLP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每个组合检测到55条带,共扩增13 079条带,平均每1 000条带检测到1.30个根肿病抗性基因连锁标记;多态性带数为3 167条,双亲间多态性频率约为0.24;扩增带数与多态性带数呈线性正相关,引物组合中的不同GC含量与扩增带数和多态性带数存在显著性差异,并表现出线性负相关.筛选出的适宜53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4 381条带,占总扩增片断的33.50%,平均每对扩增出83条,其中9个组合扩增出与抗根肿病基因连锁标记.  相似文献   

11.
铁皮石斛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铁皮石斛嫩茎为外植体,采用幼嫩茎段→原球茎诱导→原球茎增殖途径,通过单因子、双因子以及正交试验诱导原球茎。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灭菌条件为:70%酒精浸泡3s后,0.1%升汞溶液中浸泡8min,诱导铁皮石斛原球茎最佳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5mg/L+ 2,4-D1.0 mg/L,原球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3.0mg/L+NAA0.3mg/L。  相似文献   

12.
枫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枫杨优良种源和变异个体的种质保存和快速繁殖,选用枫杨带腋芽半木质化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枫杨外植体适宜消毒处理为75%酒精30 s+0.1% HgCl2 5 min,外植体接种成功率可达87.5%;枫杨愈伤增殖基本培养基以MS为宜,而试管芽苗增殖和根诱导DKW培养基明显优于MS、B5;试管芽苗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0~2.0) mg/L 6-BA+1.0 mg/L KT+(0.3~0.5) mg/L IBA,20~25天增殖4倍以上;根诱导以1/2 DKW+(0.5~0.7) mg/L NAA和1/2 DKW+0.5 mg/L NAA+0.2 mg/L IAA为宜,生根率82%以上。  相似文献   

13.
以切花玫瑰红唇的带腋芽茎段为材料,研究HgCl2灭菌时间、茎段粗细度、基础培养基、6-苄氨基腺嘌呤(6-BA)、α-萘乙酸(NAA)、赤霉素(GA3)、吲哚丁酸(IBA)、吲哚乙酸(IAA)、活性炭(AC)对切花玫瑰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育出具有优良综合素质切花玫瑰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建立了切花玫瑰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不同因素对切花玫瑰组织培养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玫瑰的分化、增殖、生根和生长等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外植体的最佳灭菌方法是用0.20% HgCl2灭菌8min;初代的适合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2mg/L+GA3 2.0mg/L;增殖继代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0.01mg/L+GA3 1.0mg/L;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1/2 MS+6-BA 0.5mg/L+IBA 1.0mg/L+AC 0.1%。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切花玫瑰工厂化组织培养育苗。  相似文献   

14.
无病毒百合组培种球快速繁殖体系的建立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铁炮百合(Lilium Longiflorum)感病种球为材料,对热处理后的种球进行了培养基附加物和移栽基质的优化,建立了无病毒组培种球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以MS为基本培养基,当附加植物激素NAA和KT时能促进子球再生,再生率达86%以上, 在0.2mg?L-1NAA和 0.4mg?L-1 KT的培养基中平均再生子球数显著增多;附加5mg?L-1多效唑培养基能促进子球增大,3mg?L-1多效唑有利于子球再分化;活性炭对子球增大无明显影响,但适当浓度的活性炭能提高培养子球的品质;高浓度蔗糖能促进子球增大,但对子球再分化有抑制影响。蛭石:土、珍珠岩以及珍珠岩:土作为基质时,均能达到较高的成活率和株高,但在珍珠岩:土为3:1作为基质移栽组培球,其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最佳。37℃热处理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处理后培养鳞片的成活率和子球再生率显著下降,但处理20天子球再生率只能达40%左右,但LSV检出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的种球,脱毒率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5.
亚洲百合花器官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洲百合新品种“西农一号”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 6-BA1.2 NAA0.1;不定芽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 6-BA1.0 NAA0.1;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NAA0.2。比较花器官不同组织作外植体时诱导分化不定芽的能力,其顺序为花托>花柱>花瓣。  相似文献   

16.
青岛百合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岛百合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消毒时间、培养基、生长调节物质对青岛百合叶片不定芽发生、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用0.1%氯化汞对青岛百合叶片消毒5 min时效果最好,污染率为31%,萌动率为79%,诱导率为65.2%。青岛百合最佳叶片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6-BA2.0 mg/L+NAA 0.2mg/L;最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mg/L;最佳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NAA 0.2 mg/L,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7.
海南肾茶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肾茶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材料、最佳激素配比、最佳培养基及练苗移栽技术,以满足产业化生产肾茶对种苗的需求。【方法】以海南产肾茶幼嫩茎段的茎尖、茎节、茎间、叶片等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比较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的生长激素对不定芽的萌发、愈伤组织增殖及丛生芽生根的影响。【结果】得知外植体消毒方法可采用70%的乙醇和0.1%的HgCl2溶液分时段来进行;最佳材料是茎尖;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 NAA0.1mg/L +6-BA1.0 mg/L,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 NAA0.5mg/L+6-BA1.0mg/L或2,4-D0.5mg/L+6-BA 1.0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 CM10%+NAA0.1mg/L;【结论】成功建立了海南肾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体系,掌握了练苗和移栽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东方百合元帅“Acapulco”的组织培养及快繁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方百合"元帅"(Acapulco)的鳞片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百合快繁体系建立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方百合元帅"Acapulco"的最佳芽诱导培养基是MS+0.5mg/L6-BA+1.0mg/L NAA或1.0mg/LNAA+0.2mg/L KT;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是MS+0.5mg/L6-BA+0.8mg/L NAA;芽的最佳增壮培养基为MS+0.5mg/L NAA+0.2mg/L KT。  相似文献   

19.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铁皮石斛快繁技术体系,给生产提供参考,研究了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灭菌方法、腋芽诱导、原球茎的诱导、增殖与分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以铁皮石斛成熟茎段为外植体,探讨1/2MS培养基或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激素对铁皮石斛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生长、分化阶段的影响。研究表明,腋芽诱导最适宜培养基的配方为MS+ 6-BA 2.0 mg/L+ NAA 0.5 mg/L,诱导率达91.28%,平均芽数达2.34;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 6-BA 0.5 mg/L+NAA 0.5 mg/L+2,4-D 1.0 mg/L,诱导率可达66.67%;原球茎增殖最佳培养基为1/2MS+ 6-BA 3.0 mg/L+NAA 0.3 mg/L,原球茎分化最适宜培养基为1/2MS+ NAA 1.0 mg/L+ 6-BA 3.0 mg/L+ KT 1.0 mg/L,最适宜生根的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2.0 mg/L+ AC 0.5 g/L。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籽用栝楼高品质种苗的不足,选用无毒、结籽率高并生长健壮的栝楼植株为材料,进行组织快繁。通过对栝楼不同外植体的选取、消毒方法、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诱导、继代和试管苗生根等相关条件研究,探讨栝楼组织快繁的技术方法。结果表明:以雌性栝楼4—5 月萌生的栝楼芽适宜做外植体,外植体用75%乙醇30 s,无菌水冲洗3 次,0.31% ClO2处理5 min,无菌水冲洗4~5 次效果好。适宜芽诱导的培养基为MS+1 mg/L 6-BA+ 0.3 mg/L NAA;继代培养基为MS+ 0.3 mg/L 6-BA+ 0.1 mg/L NAA和MS+0.4 mg/L 6-BA+ 0.2 mg/L NAA;栝楼根诱导培养基为MS+0.1 mg/L IBA和MS+0.1 mg/L NA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