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阳  赵洋  刘振  梁国强 《茶叶通讯》2011,38(2):8-13,16
我所于2003~2009年承担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工作,先后对参试的17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寒性鉴定,并对每个参试品种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所于2003~2009年承担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湖南试验点工作,先后对参试的17个茶树新品种进行了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和抗寒性鉴定,并对每个参试品种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准确鉴定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实验对金观音同胞及半同胞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1个SSR标记分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共扩增出117个等位位点,单个标记为2.0~8.0个,平均3.77个。基因型数为2.0~11.0个,平均5.1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5~0.80,平均0.54。基因杂合度范围为0.17~0.94,平均0.6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14~0.77,平均0.48。引物鉴别力范围为0.07~0.73,平均0.29。参试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0.52,平均0.35。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同胞茶树品种半同胞茶树品种非同胞茶树品种。利用系统发育树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为5类,与茶树品种的叶色、制茶特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任意两个品种同时在6个核心引物处(基因座)的基因型存在相同的可能性很低,为3.85×10-5,这组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完全鉴定。  相似文献   

4.
<正>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是育种过程的一项重要程序,其目的是研究品种的适应性,明确品种适宜的推广范围,为茶树品种审定和良种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第四轮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于2008~2013年进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作为全国6个区试点之一,承担了江南茶区的试验工作,主要参试品种为重庆、湖南等省选送的4个茶树新品种,鉴定各参试品种在长江以南地区的适应性、制茶品质、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杨阳  刘振  赵洋  梁国强 《茶叶科学》2010,30(5):367-373
建立茶树品种分子指纹图谱对茶树资源鉴别、品种权益保护、苗木纯度检测等具有重要意义。采用17个SSR标记对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尝试构建了分子指纹图谱,提出了构建茶树分子身份证的方法模式。1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1个等位位点,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位点变化范围为2~3个,平均2.4个。根据茶树SSR标记带型特点,将扩增得到的1、0数据进行了基因型转换,分别用1、2、3、4……N来代表不同的基因型,构建了一套湖南省主要茶树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使每个品种都获得了一个17位数的指纹图谱号码,进而可将参试品种完全区分开。同时,对参试品种进行了特异性指数分析,品种特异指数介于65.4~113.7之间,平均80.1,表明品种间的特异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茶树品种高产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了全国(首批)茶树品种区试福建点10个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并进行了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标准差、变异系数和高稳系数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福云7号、白云1号、宜红早等品种的高产稳定性较好;该方法能综合地反映参试品种的高产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各单位和个人:根据2002年10月召开的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点工作会议精神和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示,经研究决定,继续开展第三轮全国茶树品种区试工作。现将有关精神通知如下:1.参试条件:(1)无性系茶树品种;(2)已完成品比试验,农艺性状稳定,与国家现行推广品种有明显区别,或具有新颖性、特异性的品种;(3)已完成省级茶树品种区试,或二个以上(含二个)不同生态点的三年生产实践表明该品种表现优异;(4)能够提供参试的足够苗木(三个点共1800株)和支付参试补助经费(三个点,每点每年300元,6年共计5400元)。2.参试对象:凡个人和单位均可申…  相似文献   

8.
茶树引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引入的七个茶树品种在产量、品质与适制性、适应性与抗逆性、适采期、产值等几个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劣的比较,明确了各参试品种在我县茶树良种推广中的价值和地位,并提出在品种布局方面进行合理地取舍与搭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的绿茶适制性研究及茶叶品质分析,得出:金观音、乌牛早、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等5个品种均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且都具有适宜的绿茶滋味特征;金观音、丹桂等2个品种在香气、滋味上均表现出较好的优势;斜背山茶在滋味上表现出较好的滋味特征;九龙袍、0309G的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金观音、九龙袍、丹桂、斜背山茶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7个参试茶树品种(系)均具备制绿茶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福建省选育的福云半同胞系茶树品种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18对SSR引物PCR扩增13个参试品种,共获得10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占67.59%.遗传相似系数分析发现,半同胞系品种间相似系数在0.75~0.91之间,而对照种相似系数在0.68~0.97之间,说明对照种遗传多样性比半同胞系更丰富.13个参试品种聚类结果表明,早春毫等3个对照种与其它品种遗传距离最远,同时这3个品种由于相互间的遗传距离较远而没有聚合成簇:剩余10个品种聚合成2组,其中5个半同胞系全部聚合于Ⅰ组,而母本福鼎大白茶与其它4个对照种聚合于Ⅱ组.从聚类图中进一步看出对照种的遗传多样性比半同胞系丰富.通过分析聚类结果与遗传相似系数发现遗传距离与品种间的地理距离、品种的亲本来源及品种性状特征具有重要的相关性.茶树遗传多样性分析为茶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茶树杂交育种及遗传改良提供依据,以及为茶树栽培选种及引种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方颖 《茶叶》2017,43(1)
品茶在我国有其悠久的历史,尤其盛行于唐宋时代。唐代以前,虽也茶饮,但大多为药饮、解渴,还谈不上是品茶艺术。到了中唐,陆羽《茶经》问世后,品茶着重细煎慢饮,加上唐宋以来僧道、士大夫们的参与,助长了茶道的盛行,提升了饮茶的境界,而形成了一种品茶艺术。品茶与琴棋书画,与生活诸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今日品茶虽不易达到古人所拥有的那般理想自然境界,但至少品茶的优良传统,不但应该保持,而且应该持续。现如今,正当品茶艺术蓬勃发展之势,提升品茶的情趣,结合生活诸艺,似可更加丰富及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闽南乌龙茶加工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作为全国乌龙茶主产区之一,具有悠久的产制历史和成熟的加工技术.近年来,随着乌龙茶产品的日益热销,福建乌龙茶的加工技术和产品种类更是快速发展和多样化.本文以闽南产区的乌龙茶为对象,对闽南乌龙茶主要加工工序(萎凋、做青、造型、干燥等)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在品质控制方面的研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了其优化参数、探索机理、现代技术运用和新工序研发等4大特点,以期为闽南乌龙茶工艺品质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建议今后应关注按品种特性对现有工艺品质理论和成果进行整合、加强新工艺品质的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整合资源,联合做大,加快开发“温州黄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国仕  郑乃坤 《茶叶》2014,(1):39-41
温州黄汤原名平阳黄汤,是浙江省的历史名茶,乾隆年间被征为贡茶.后因战乱等原因而失传.近年来温州各县重新研发成功黄汤茶并开始生产,但为黄汤品牌的归属而争论不休.为此,本文略论平阳黄汤的历史渊源,肯定了各县重新研发黄汤茶的成就,并提议整合各地的自然、财力和人才资源,联合组建“温州黄汤开发集团”;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和茶学师生实习站,吸引科研院校师生来开展温州黄汤的研究和提升;依靠广布各地的温商和温州商会,打响温州黄汤的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政府和行业协会大力扶持,助推温州黄汤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长沙县“百里茶廊”湖南省茶研所实验茶场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施用不同的肥料种类,观测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的芽头密度、百芽重以及产量的影响;采摘鲜叶制成千茶,通过密码感观审评、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茶叶品质的影响;通过收益分析,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李晟涣  苏祝成 《茶叶》2007,33(1):34-37
茶叶生产在韩国已有一定的历史,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韩国茶园的经营以家庭农户和公司为主,其次是寺刹,他们有不同的流通组织方式。近几年,调味绿茶饮料的需求增长很快,其市场前景很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对位于杭州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进行的10年种植密度试验的经济分析。试验所用的无性系品种是龙井43,设4个不同密度处理。在密植的情况下,产量是浙江省一般茶园的10倍以上。用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检查了如下常规的投资指标:净现值总和,永久性年金,收益成本比,内部报酬率,以及贴现后的资本回收期;此外,还计算了各种种植密度的最佳修剪时间,并采用各种茶农生产中出现的假设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2000株/亩具有最佳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7.
信阳毛尖是中国传统历史名茶,近十年来其销售规模扩大了3倍、公用品牌价值增长了66.37%,是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发展较快的典型案例.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AHP法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因素的准则层、指标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信阳毛尖茶内销影响的主次因素分别是消费者个人可支配收入、茶叶原产地与口感、信阳毛尖茶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琳洁 《茶叶》2007,33(3):183-186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的茶文化旅游现象为研究对象,试图将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做出阐述,并结合当前茶文化发展现状,将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形式划分为自然景观型、茶乡特色型、农业生态型和人文考古型四种模式。对这四种模式的茶文化旅游描述其发展背景、发展成因以及现实例证。对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缺陷做出分析并预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